自己做了的事情,自己终究要负责的,不要以为自己暗地里做的事情很秘密,别人不知道。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要为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情负责。 开封一带,某村有个叫毛勤的乡民,于一天晚上猝然死亡。此人向来身体强壮,怎么能说
包拯刚正不阿、执法严明(公元999公元1062) 近千年来,包公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今天,包公的形象仍然活跃于戏曲、小说和民间传说里。 官场生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
范仲淹是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和他同一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清官。这个人常常在各种戏剧里出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知道他。京剧里为了表现他断案大公无私的精神,专门给他画了一个大黑脸。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就是包公。 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
包拯性格刚烈、正直,做官廉洁,办事公道,不徇私,肯替百姓伸张正义,因此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于是,老百姓就给了他一个尊称:包公。 包拯青年时代读书很勤奋,他博览了许多史书。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包拯逐渐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一定要为天下的百姓办好事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不能够只看到它的表面现象,要从更深一层次,更广一层次的意义上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认清事实的本质,不会受到欺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包青天的故事吧。 包青天的美名家喻户晓,而他的铁面无私更是千秋永垂。包大人断案,大到怒铡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包公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大多是虚构的,但很多人正是通过小说和戏曲才知道这位历史人物的。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他二十八岁考上进士,以后历任监察御史、
【传略】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传见《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包拯传》。 天圣五年(1027)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强调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执法严明
被世代传诵的青天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始为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后徙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县。庆历三年(1043)入京任殿中丞,又迁监察御史。皇祐二年(1050)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四年,除
【点击英雄】包公,原名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为人刚直,不怕权贵,主持正义,为民伸冤,保护贫苦人民和无辜者的权利。所以受人尊称为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铁面无私的清官。 【事迹微缩】包公少年时便以孝
宋朝出现过很名称名将,岳飞、寇准、包拯都是宋朝时期的名人,他们的名气可是要比当朝的很多皇帝名头都要大,今天就来看一看历史上包拯,以及这一清官的工资
包拯,人们赋予他的标签是公平、正义、铁面无私。他的这一人物形象早已映入老百姓的眼帘。对于《开封有个包青天》这个歌曲,大家更是耳熟能详、可谓是家喻户晓。
在中国历史上带俩位十分知名的清官,一名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另一名是被称作萬年草青的海瑞。俩位和历史上的清明节都赞不绝口,为什么俩位清官衣食住行水准各有不同,根本原因衣食住行的时期不一样。
包拯,他在我国历史上无人不知无知不晓一大清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叫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年少时喜好读书,一经过目终身不忘。他写文章,速度飞快,看上去以为漫不经 心,写完后,看过的人都佩服他文章的精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大为赞赏。王安石考中进士,名列
名人语录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周公》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所发起并领导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变法运动,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名人历史】 王安石(公元1021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