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21,《五代史话》连载01(点击蓝字可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朱温篡唐后,中国又陷于分裂。唐王朝本来只剩下一个中央政府的空架子,所以朱温把它夺过来,除了得到一个弑君篡位的罪名外,实质上并没有得到什么。各地藩镇对唐王朝皇帝本来已不放在眼内,现在他们一面斥责朱温是叛徒,一面索性效法朱温,也纷纷称帝称王。
换一句话说,朱温建立后梁帝国的同时,中国即行四分五裂。北方有晋王国(后唐前身);西方有歧王国、前蜀帝国;南方有吴王国(南吴)、吴越王国、楚王国(南楚)、闽王国、汉王国(南汉)……
概而言之,在朱温篡唐之后短短的73年之中,中国境内共出现了十六个短命政权,史学家称之为“五代十国”。“五代”,指建立在中原地区,上下衔接的五国:梁、唐、晋、汉、周。“十国”则实际上有11个小国,指建立在中原地区以外的诸国。而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帝国和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赵宋帝国不包括在内,因为它们的寿命比较长。
所以,五代十国,我们就从先叛黄巢,又篡唐建立后梁的朱温说起。
01、幸得两大助手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七月,当农民军领袖黄巢退出了长安,在河南进行绝望的苦战时,叛徒朱温洋洋自得地到汴州(今河南开封)上任,做了唐朝的宣武节度使。
当时,他被唐朝皇帝赐名朱全忠。然而,他既不忠于大齐金统皇帝黄巢,也从来没有忠于大唐天子,可说是个“全不忠”。
朱温,原名晃,是砀山(今属安徽)乡下一个穷苦教书先生的儿子,从小父亲亡故,不肯勤苦劳动,游手好闲,只仗着一身力气自命不凡。他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后,逐渐升为大将。中和二年(882),他见农民起义军处境困难,就叛变投唐,成为农民军的死敌。
朱温初到汴州的时候,只带了几百人,虽有庞师古、朱珍等将校,其实兵微将寡,没有多少实力。
朱温需要强兵猛将,也需要文臣谋士。世代公卿、高门望族的士大夫看不起朱温,不解诗书的朱温,对旧日的上层分子也抱有恶感。不第进士敬翔、李振流落汴州,要找出路,正好做了朱温的得力助手。
朱温不是一个容易侍候的主,手下一不小心便会丢掉性命。相传有一次他和幕僚宾客们坐在一棵大柳树下。他自言自语道:“这棵树做车轴倒是很合适。”
有几个宾客想讨好,便站起来说:“做车轴很合适。”他们哪里知道这一句会招来杀身之祸!朱温勃然大怒,厉声道:“书生就是喜欢顺口捉弄人,柳木怎么能做车轴!”然后回头对左右武士说:“还等什么!?”
左右几十名武士立刻如狼似虎地扑向说做车轴合适的人,把他们杀了。
朱温性格残暴,喜怒难测,这个故事最能说明问题。敬翔的本领,就强在能够看准朱温的心思。他办事又极勤劳,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得休息,因此朱温把他看作一条臂膀。
02、结怨李克用
在敬翔和李振的帮助下,朱温的事业终于有点基础了,然而发展并不容易。宣武一镇,地处河南的平原地区,从战略地位上看,是所谓“四战之地”。
那时候,北方的旧藩镇有卢龙(以幽州,即今北京为中心)、镇定(以镇州,即今正定为中心)、魏博(以今大名东北的魏州为中心),即所谓的河朔三镇,以及以青州为中心的平卢。他们都没有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实力很强。
兖、郓一带有新起的朱瑄、朱瑾兄弟,他们同农民军打过硬仗,乘乱割据,很有点战斗力。
另外,河南还有原蔡州(今汝南)节度使秦宗权。此人本来是许州(今河南许昌)的一员牙将。本军出兵时发生兵变,他乘乱据有蔡州,上司无奈,任他为刺史。他参与镇压黄巢的战争,升为节度使。
黄巢在河南苦战时,秦宗权又和黄巢联合反唐,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失败后,秦宗权纵横河南,到处烧杀掳掠,成为一支专起破坏作用的流窜武装。朱温直接感受到他的威胁,做梦都想干掉他。
最终,老奸巨猾的朱温用阴谋和武力,在这个困难的境地中打出了局面,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军阀。
事实上,他走的第一步就是个大失着,同时也暴露了这个阴谋家的本色。他最先想对付的是李克用。
中和四年(884),李克用追黄巢,日夜不停纵马疾驰,搞得人困马乏,粮草也吃光了,只得退到汴州,想补充了粮草,再去追击。
李克用在城外安营,原与朱温无涉。朱温却认为这是除掉异日对手的大好机会,便再三邀请李克用进城歇息。
李克用不疑,带了几百名随从进城,住在上源驿里。朱温装得礼数周到,酒菜、乐舞都极精美。
当夜,李克用和随从都喝得醉醮醮的,放心睡觉。朱温命部将杨彦洪在街上竖起木栅,再横七竖八地停放了许多车辆,然后派兵围攻上源驿。喊杀的声音震天动地,李克用竟毫无所闻。
薛志勤等十几名亲兵奋起格斗,暂时挡住了汴州兵。侍从郭景铢吹灭蜡烛,扶着沉醉不醒的李克用,用冷水浇脸,把他唤醒,告诉他受到了汴州兵袭击。
这时,形势越来越紧张,薛志勤等尽管射倒了几十个人,然而对方人多势众,加以放火助攻,室内浓烟环绕,防守的一方很快就会无法支持。他们只有冒险突围的一法。
这时正是夏历五月中旬的夏夜,天气突变,雷雨大作。大雨压制了火势,夜幕、水汽和浓烟妨碍了视线,这是突围的天赐良机。薛志勤扶着李克用,越垣而出,靠闪电照明,辨认道路。
州桥是必经之途,有汴州兵拦路。李克用等拼死力战,杀开一条血路,亲兵史敬思断后,阻滞追兵,苦战阵亡。
李克用登上城墙,身边只剩了不多几个人。他们缒城而出,天明时回到营里。监军陈敬思等300多人都死在城里。
可笑的是,那个布置围攻的杨彦洪贪功心切,见李克用突出重围,飞马去追。不料朱温赶到现场,据说是把他当作李克用,一箭射去,顿时射死。
依着李克用的脾气,回营以后,立刻要兴兵报仇。夫人刘氏却很有见识,她说:“汴人无道,自当向朝廷申诉,如果擅自举兵相攻,天下人就无法分辨是非曲直了。”
李克用听了她的话,引兵而去,只写了一封信,质问朱温。朱温假作痴呆,回信答道:“前夜之变,我一无所知,是朝廷使者和杨彦洪搞的阴谋。杨彦洪今已被我正法,望公鉴察。”
朱温把事情推在死人身上,由此可见,朱温放箭射杀杨彦洪的时候,不见得是认错了人。
这件公案,朝廷无从处理,只得不了了之。不过从此以后,宣武与河东势成水火,朱李两家夹河争雄,也就成为唐末与后梁形势的基本特点。
03、周围军阀多无用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秦宗权在屡败之后,被部将申丛所囚,押送到汴州朱温处。随后,朱温把他解到长安斩首。秦宗权既亡,朱温就把他的地盘兼并之。
兖、郓位于现在山东省的西部,正在宣武节度使的卧榻之旁,朱氏弟兄只是勇将,若论阴谋诡计,根本不是朱温的对手。僖宗光启三年(887),那时秦宗权虽在,兵势已弱,朱温就以朱瑄招诱汴州军士为口实,挑起冲突。
此外,感化节度使时溥据有淮北的徐、宿、濠、泗等州,也在宣武的卧榻之旁,朱温势力既强,自然也要把他作为攻略的目标。他连年攻战,到唐昭宗景福二年(893),攻破徐州,时溥全族登楼自焚而死;乾宁四年(897),攻破郓州,擒杀朱瑄;又乘朱瑾出兵抢粮的机会,袭取了兖州。朱瑾无家可归,南下渡淮,投奔杨行密(吴国开创者)。
就这样,黄河中下游的地盘绝大部分都落到了朱温的掌握之中。只有淄青一镇,位于现在山东省的东北部,地位较偏,平卢节度使王师范还能暂时保持自立的局面。
到了这个地步,长淮以北,大河南北都成了朱温的势力范围,与局处河东一隅的李克用相比,显然占有极大的优势。朱温很想利用这个时机,一鼓作气,并吞河东。
天复元年(901)春夏之间,汴将氏叔琮等大合河南北各镇军队,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因雨水太多,运粮困难,军中疾疫流行,解围撤退。
第二年,汴军再次围攻,李克用考虑过弃城北走的打算。最后,汴军仍受疾疫的威胁,不能不退。
在这段期间,朱温的势力步步高升,李克用几乎丧失了同他抗衡的信心。
就在这个时候,唐朝的士大夫和宦官之间的冲突还在发展。朱温利用这个矛盾,在天复二年(902)引兵入关;次年,打败凤翔的军阀李茂贞,抢到了唐昭宗。他先杀宦官、再杀宰相崔胤等,在天佑元年(904)毁掉长安城,强迫昭宗迁都洛阳,接着朱温杀害昭宗,立13岁的李柷做皇帝。李柷就是唐朝的末代皇帝。
在这期间,有两件朱温宰割部下的事件,更能证明朱温的心黑手毒。
04、登基称帝
朱温要杀唐昭宗,便派李振到洛阳,与蒋玄晖、朱友恭、氏叔琮商量办理。
唐昭宗被杀后,朱温问李振,对朱友恭等应该怎么办。李振引三国时司马昭杀魏主而归罪于动手的成济的事例,说什么“不然,何以塞天下之口?”
于是朱温以“放纵士卒,劫掠商肆”做罪名,杀了朱友恭、氏叔琮二人。
朱友恭原来是朱温的僮仆,后来认为养子,原叫李彦威,本来不是亲骨肉。他死到临头,才看出朱温的残酷无情,高叫“行事如此,望有后乎”,却已经来不及了。
氏叔琮为朱温出生入死,多立战功。朱温要他出力的时候,便说什么“杀蕃贼,破太原,非氏老不可”。这时要掩天下人耳目,便不惜置他于死地。
其实天下人的耳目,岂是杀几个人所掩得住的,魏主曹髦是司马昭杀的,唐昭宗李晔是朱温杀的,当时人都知道,天下后世人也都知道!
蒋玄晖也没有好下场。孔循本来也与这个流血事件有关,他和蒋玄晖有仇,便借蒋玄晖饶了何皇后性命为口实,在朱温面前挑拨,说蒋玄晖与何皇后发生关系,并且想设法保全唐朝,故意拖延朱温登基做皇帝的日期。朱温大怒,果然斩了蒋玄晖。
所谓拖延登基日期,究其实际,倒是蒋玄晖替朱温考虑得太周到了。从魏、晋以下,凡是权臣取代前朝的,都有一套程序,先封王,加“九锡”,然后受禅。朱温急于登位,对于这一套很不耐烦,骂蒋玄晖道:“假使我不受九锡,难道就不能做皇帝吗?”
蒋玄晖再三解释,朱温还是听不进去,于是这个想做开国元勋的家伙,终于身首异处,还加上一个“凶逆百姓”的恶名。
公元907年,朱温正式登上帝位,改唐天祐四年为梁开平元年。这年,朱温56岁。
从表面上看来,不承认朱梁的藩镇只有河东李克用、西川王建、凤翔李茂贞、淮南杨渥(吴太祖杨行密长子,南吴第二位国君,905年-908年在位),然而那些称臣进贡的,如两浙钱镠、湖南马殷、广东刘隐等,仍然保持着割据的事实。
所以,朱温自始至终都不是统一王朝的皇帝,仍然只是大河南北的最大的割据者。
05、张全义恢复经济
朱温统治时期对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朱温在混战中残杀掳掠,严重地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他攻徐州六七年,附近几郡百姓都无法耕作,加上连年水灾,人口减少了百分之六七十。
既然这样,朱温的势力又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呢?
这要多亏了张全义。
张全义,字国维,原来是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的农民,在县里服劳役,受到县令的凌辱,愤而逃去,参加农民起义军,在黄巢手下当过吏部尚书。起义失败后,投降唐朝,光启三年(887),据有洛阳,当了河南尹。
当时洛阳屡遭兵灾,特别是经过秦宗权及其部将孙儒的破坏之后,白骨遍野,荆棘满地,居民不满百户,田地尽归荒芜。隋唐两代的东都,残破到这等地步,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张全义带了100多人上任,景象十分惨淡。他挑了18个人当屯将,在洛阳18个属县的村落中,插上旗帜,张贴榜文,招集流散农民,恢复生产。他规定开头不收租税,对犯法的人,除杀人犯外,其余只略微打几下板子。
人口多起来了,又挑选壮士,练习阵法武艺,保卫地方。几年以后,地方元气逐渐恢复,可以当兵的壮丁,大县约有7000人,小县也有2000左右。到了这个时候,他才设置县令等官。
他自己常常出外巡视,看见庄稼长得好的,便下马观看,慰问种植的人家。每逢收获的季节,又去访问丰收的农户给以奖励。他每见荒芜的土地,便把主人唤来责打。有人诉说原因在于缺乏人力、畜力,他便责备邻居,叫他们互相帮助。
经过他的努力经营,洛阳18个属县的农业生产完全恢复。这是应该肯定的事情。
但是,张全义兵力单弱,不能自存,他起初和据有河阳的李罕之结盟。李罕之兵强善战,不事生产,靠掳掠过日子。他见张全义有粮有帛,经常向他索取,张全义总是有求必应。
日子长了,李罕之的胃口越来越大,河南负担不起,稍不如意,李罕之便把河南的有关人员抓到河阳拷打。张全义没法,只得出其不意,袭占河阳。
李罕之逃走,投奔李克用,想利用河东的兵力,夺回河阳。于是张全义只能依附朱温。朱温帮他打退了河东兵。
从此以后,张全义一心一意,服从朱温,朱温出战,粮草常由张全义供应。朱温劫唐昭宗东迁,修建宫室、官署、仓库,也多半是张全义出的力。
从整个中原地区来看,这些恢复发展生产的情况是局部性的。然而北方其他强有力的割据者,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作为,朱温靠张全义的支持,居然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他自己也没有加重剥削,史书上说后梁赋税较轻,这大概也是事实。相反,他的死对头李克用在这一点却是做得极差,所以处处被朱温压了一头。
关于李克用的无用,我们明天接着聊。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五代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