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328,《清朝史话》连载35,欢迎收看。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1901年1月),逃居西安的慈禧,一面电示李鸿章、奕劻、荣禄加紧卖国求和,一面又宣布“变法”以掩人耳目。她要求各官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等方面,“各举所知,各抒己见”,在两个月之内“条奏以闻”。从此,慈禧这个老顽固,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的所谓“新政”。
这些骗人的“新政”,归纳起来,不外三个方面:
第一是禁、废方面:光绪二十七年(1901)宣布,从明年起,废除八股和武举考试,乡试只考策论,设立经济特科;光绪二十八年(1902),诏除满、汉通婚之禁;谕妇女“放脚”,禁妇女缠足。三十二年(1906),谕禁烟(鸦片烟)……
慈禧废八股和谕放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还算有点进步意义。至于禁烟,则限期十年,同时宣布:不能戒的只要陈明了原因,就和五六十岁以上的病者一样,从宽免罪。还和英国议定: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起,英国每年才减运一成鸦片,十年后才停止向中国输入鸦片。因此,禁烟之令,仍是形同虚设。
第二是经济、文化方面: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立学部(把国子监也并入部内),监管各大学堂。学部的另一任务,是大量派遣留学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留日学生,增至8000余人,但学习期限最多不过三年,一般是三个月或六个月,不少是两年半。如此短暂的时间,实际上不过是镀镀金而已。
就连当时的驻日公使杨枢,也不得不万分感慨地承认:“此两年半内,仅习日本语文,犹虑不足,其他学科往往有名无实。”
经济方面,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将原工部并入),并订立“奖励工商章程”,规定办1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男爵,办2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子爵,得利者当然是拥有巨资的官僚买办。但即使是官僚买办,也并不能畅所欲为,因为帝国主义早已侵占了中国的工商大权。慈禧的“新政”,只不过是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捡食一点残渣而已!
第三是政治方面:光绪二十七年(1901)初,慈禧在西安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进行法律、兵制和官制方面的改革。光绪二十八年(1902),慈禧诏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
沈曾做过按察使,熟悉旧律;伍则曾留学英国、当过律师,熟悉西律。但是,他俩率领一班人马,搞了三年,只建议废除凌迟、枭首、戮尸三种酷刑,而仍以斩首为极刑!以后的民事、刑事诉讼法,竟多用日人为顾问编纂;东三省、直隶、江苏设立审判厅,则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后的事。
光绪二十九年(1903),慈禧下诏成立练兵处,命奕劻为管理大臣,要在全国练新兵。规定分全国为36镇,镇有步队两协(后改旅)、马队炮队各一标(后改团)、工程辎重队各一营、军乐队一队,协有步兵二标,标分三营,营分四队,队有三排,排有三棚,每棚十四人,一镇合计万余人。
又规定:新兵练成之后,旧有营兵,改为警察和巡防队(统率的将领仍称提督)。
慈禧又诏令地方成立督练公所。她的目的是为了收缴各省的兵权,并收敛各省的财政,没想到全国的练兵收效甚微,袁世凯却乘机练得六镇的兵,实力扩充了将近十倍,李鸿章死后袁又参与了政务处,荣禄死后,袁更升任为直隶总督兼督办商务大臣,成了最大的实力派,连奕劻也不得不一切听从他的摆布了。
政治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改革所谓的官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命政务处筹办“立宪大纲”,旋设“考察政治馆”粉饰观听,并派五大臣出国考察。
三十二年(1906)8月,宣布预备立宪,但又强调“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所以只决定改革先从官制入手。
于是,在镇国公载泽、庆亲王奕劻的合伙炮制下,在十月里颁布了一套“官制”:内阁、军机处、吏部、学部原封不动;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改户部为度支部(财政处、税务处并入),改刑部为法部,改兵部为陆军部(练兵处、太仆寺并入),改理藩院为理藩部,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另设邮传部,还将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除外务部外,各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尚书还是满人居多。第二年,又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三省又各设巡抚取代原有将军。
衙门名称改了一些,旧有的“秩序”仍被“尊崇”着。慈禧宣布“变法”之后,四川总督奎俊就说“新政”不过是“顽固如故,虚骄如故,贪昏如故,废弛如故,蒙蔽如故,官派如故,兵派如故,秀才派如故,书吏派如故”而已。
奎俊还算有点见识,知道这“新政”并不会触动慈禧为首的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事实上,“变法”后的整个官僚体系,也丝毫没有什么进步可言。
李鸿章、荣禄、刘坤一死了,载漪、载勋、赵舒翘、毓贤及皇太子溥儁,早因联军的命令革职或废掉、圈禁或充军了,徐桐等被迫自杀了,刚毅也因联军要求正法而吓得呕血死了。
但是,慈禧的手下,还有奕劻、袁世凯、端方等人控制着实权。奕劻由外务部总理大臣兼任了军机大臣,女儿在宫中侍候着慈禧,儿子载振又身居要职。他们替慈禧维持着大权,慈禧也为他们清除着一个又一个的反对派。
慈禧逃跑时,拥兵接驾的岑春煊,颇得慈禧的垂青,由布政使升任总督、邮传部长,但因不服奕劻,被奕劻、袁世凯挤出朝廷,去广东当总督,岑依赖慈禧的宠信,不去广东,而在上海“养病”,奕劻的死党、两江总督端方便伪造了岑与梁启超的合影,慈禧一见大怒,也将他开缺而去!
在慈禧看来,不管什么人,只要一触犯她的利益,都要撤职罢官,新政不过如此!
光绪三十四年(1908)9月,慈禧一伙颁布了“宪法大纲”。这大纲更规定:清朝皇帝统治中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清朝皇帝,永远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钦定法律(否则不得见诸施行),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统率军队,综理外交,宣布戒严,掌握财政、爵赏以及恩赦,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等。
慈禧就这样地挂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之类的羊头,来贩卖其绝对独裁的狗肉。清朝的政治,已经走上了不可挽救的绝路!
光绪三十四年(1908)11月15日,38岁的光绪皇帝死在瀛台的涵元殿。
光绪死前的两天,慈禧召集奕劻、载沣、袁世凯、张之洞等议选嗣君。奕劻、袁世凯请立溥伦或奕?的孙子溥伟,慈禧说立载沣之子溥仪。袁世凯说溥伦年长当立,慈禧怒斥之后,即命拟旨宣溥仪入宫。
溥仪时年三岁,自然慈禧便于下达懿旨,不料光绪死后的第二天,即16日,这个“老佛爷”也一命归了天。于是,载沣奉诏摄政,以明年为“宣统”元年。
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弟弟,时年27岁,十五六岁时只作宫廷侍卫扈役,又生长于贵族环境之中,本无所谓才华、经验可谈,但是,20岁那年(1901)做专使到德国“谢罪”(因德国公使被杀)时,德皇威廉·亨利曾对他说:德国皇权之所以巩固,是因为皇帝首先揽有兵权。
载沣又是荣禄的女婿,所以很懂得兵权的重要。于是,首先想将掌有兵权的袁世凯正法,无奈张之洞说不可,只好在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初十(1909年1月2日)叫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病。
随后,另编了禁卫军亲自统领,并代理全国陆、海军的大元帅。他又叫一个弟弟(载洵)为海军部大臣,另一个弟弟(载涛)为军谘大臣(总参谋长)。其余朝政大权,也完全落在皇亲国戚手中。
载沣的所作所为,就在朝廷内部也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宣统元年(1909),苏、浙、皖、赣、湘、鄂、闽、粤、桂、豫、鲁、直、晋、奉、古、黑16省,每省代表三人,在上海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三次请愿,朝廷勉强成立各省咨议局和北京资政院,但宣统三年(1911)4月,载沣颁布的内阁中,汉臣只有四个,皇族大臣竞占六员,被官员称之为“贵族内阁”。
载沣一伙,为了粉饰新政,处处要钱,人人以敛殖私财为事,大借外债,大卖主权。宣统三年(1911)的春夏之际,外债竟骤增至二万万元之多,租税、捐纳层出,陷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更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不满。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反清斗争,就更加汹涌澎湃起来。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清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