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兵马俑颜色还原后,惊艳整个考古圈,但有一种颜色至今难以复原

兵马俑颜色还原后,惊艳整个考古圈,但有一种颜色至今难以复原

来源:历史知识网

1974年秦始皇">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随后考古学家进行了抢救式的发掘,让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得以保存下来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的颜色,据说秦始皇">秦始皇在制造这个最大“真人手办”的时候其实是涂上了颜色的,只不过现在这个向我们展示的兵马俑坑中的兵马俑身上的漆已经被氧化掉了。

孔子">孔子曾经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抨击殉葬制度中人殉制度开始死灰复燃的现象,人殉作为一种古老的制度可以追溯到上古部落时期,当时的部落之间经常性的互相攻伐,得胜的部落就会将抓来的俘虏用于殉葬,在出土的二里头文化当中就有人殉的现象,可以说明夏朝时期就已经有人殉现象的存在了。

这种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愈演愈烈,在1974年出土的秦景公">秦景公一号墓葬之中就有186具尸骸,充分的证明了人殉的残酷,在《诗经秦风黄鸟》当中,诗人用十分悲痛的语言惋惜三位秦国子车氏的贤良,痛恨人殉制度。

秦献公">秦献公时期,秦国已经国破民穷,此时秦献公">秦献公为了稳定朝局,颁布了一条“止从死”的法令,从而废止了秦国300多年的人殉制度,既然不能用人来殉葬,贵族们开始找其替代品,有的扎草人,有的则制作陶俑,其制作非常之精良,外形酷似活人,也难怪孔子">孔子在批判这种现象。

兵马俑的制造也是源于这个改造了的习俗,在首次进入兵马俑坑的时候,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这些陶俑的外形和活人差不多,不同等级的兵马俑他的上色也不同,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外部空气的进入,兵马俑很快就遭到了氧化褪色,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灰白色,其中炯炯有神的眼睛现在看来也只剩下了一个灰色的眼瞳。

我们在电视剧当中经常会看到统一着装的军队,在古装剧当中更是如此,在2009年播出的历史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商鞅吩咐人训练好后的新军就是整齐划一的着装,但是兵马俑告诉你这是错的,在出土的兵马俑中,人们发现秦军的军装并不统一,而是五颜六色的,专家们大感惊奇,后来出土了一个睡虎地秦简以后人们才知道原来秦军的军服并不是统一定制,而是士兵们自带的。

关于军服直到汉朝时期才统一制式和颜色,兵马俑历经千年能够不朽,都是源自于其精湛的制陶工艺,其制作工艺分三步,第一步是先制作好初胎,第二步再在其基础上加上一层泥进行局部的细刻和修饰。第三步就是将头、手、躯干组装起来,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是手办的制作过程。

然后就是彩绘工艺,秦俑的上衣有粉绿、朱红、枣红、粉红、粉紫、天蓝、白色、赭石色等多种颜色。裤子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但总体以粉绿色为主,其余还有红色、天蓝、粉紫和白色。战马的制作也差不多,都是最后组装而成的。

而为了上这些料工匠们也是找齐了诸多的材料,红色由辰砂和铅丹制作,绿色是孔雀石等等。然而最让人惊奇就是秦兵马俑上的紫色,这种紫色的成分是硅酸铜钡,是人工制造的,在自然界之中没有办法找的到,只在超导世界里的衍生物才有,这个现象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秦朝的工艺在某些地方实在是太超前了。这种颜料的制造工艺现在已经失传了,所以说这种紫色的由来到底是怎么样的还是一个大谜题。

兵马俑不仅规模大,而且制作精良,其中的许多的秘密还没有解开,出土的兵马俑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了,在深埋的地底下还有水银形成的江河湖海,还有日月星辰,当考古技术足够发达了以后我相信会有更加惊艳的东西展现在世人面前。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