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奸臣董卓为什么能够击败“十八路诸侯”联军?原因很简单

奸臣董卓为什么能够击败“十八路诸侯”联军?原因很简单

来源:历史知识网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西凉军阀董卓">董卓篡权,废天子,立新帝,天下纷纷为之讨伐,在曹操">曹操的号召之下,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董卓。于是乎“十八路诸侯”齐聚洛阳,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在董卓">董卓退守长安之后,看似十分强大的关东联军,却在董卓">董卓面前落得一个偃旗息鼓、各奔东西的尴尬的局面。“十八路诸侯”讨董最终以失败告终。奸臣董卓">董卓为什么能够击败“十八路诸侯”联军?

再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确认是否真的有“十八路诸侯”。“十八路诸侯”的说法,是来自《三国演义》第五回,曹操">曹操“发矫诏诸镇”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董卓,“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于是乎就出现了包括曹操">曹操在内的“十八路”诸侯,他们分别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袁绍。第十八镇,奋武将军曹操">曹操。”

这“十八路”诸侯按照演义之中记载兵力“多少不等,有三万者,至有一二万者”,总兵力应该是30万以上了,加上这30万大军之中还有关羽">关羽张飞">张飞曹仁">曹仁夏侯渊">夏侯渊马超">马超等猛将,对付一个董卓">董卓应该不成问题,那么怎么最终就失败了。原因其实有以下几点:

第一:讨董势力并不强大,并没有“十八路诸侯”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关东联盟讨董的诸侯,并没有“十八路”,算起来大概只有12路,分别是:后将军袁术">袁术、冀州牧韩馥">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绍">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桥瑁、长沙太守孙坚">孙坚、山阳郡太守袁遗">袁遗、济北相鲍信">鲍信、代理奋武将军曹操">曹操。整体上的实力并不强大,再加上,这些诸侯的人马都是临时召募的新兵,缺乏训练,除了后来的老牌武将孙坚">孙坚有着一支强硬的部队之外,其他诸侯差不多都是刚刚上任不久的刺史、太守,实力不强。像实力强大的诸侯,陶谦">陶谦刘表">刘表刘焉">刘焉公孙瓒">公孙瓒等人基本没有参加。

第二:关东联军心不齐,大家各怀私心

人多是好事,也是坏事,刚开始人多力量大的缘故,董卓">董卓还有担忧,加上孙坚">孙坚曹操">曹操这两位真心讨董的强军,曹操">曹操全军打残,孙坚">孙坚先败后胜,故而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延津北)一带。

曹操">曹操认为董卓">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之际,而关东诸将不肯从,却在酸枣每天“置酒高会”。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关东联军加起来,有十几万人,如果一起同心协力,完全可以有希望打败董卓">董卓,但是,这些人都自私自利,各自保存实力,不思进取,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捞取好处,最终一盘散沙,被董卓">董卓打散,成为历史笑谈,令人遗憾!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