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汉朝和平接管河西:不由攻夺强占

汉朝和平接管河西:不由攻夺强占

来源:历史知识网

提起大汉王朝,我们的脑海中总会想起这样的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汉朝名臣陈汤">陈汤之口,他生活的时代是西汉后期,当时匈奴对于大汉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而在历史上,匈奴却一度是汉朝的心腹大患。

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刘邦建立西汉之后,一度想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刘邦">刘邦本人更是亲自驾临前线,试图与匈奴一较高低。

当时,刘邦">刘邦手底下有个叫韩王信的人,他背叛了刘邦">刘邦之后,便与匈奴军队合兵一处,向汉朝发起了攻击。

刘邦">刘邦闻讯之后大怒,立即率领汉军亲征,韩王信的部队不堪一击,在汉军的攻击下很快败下阵来,韩王信本人逃到了匈奴。

刘邦">刘邦决定乘胜追击,一举解决匈奴。

在进兵的路上,匈奴军队连连后撤,而汉军则不断取胜,士气越发高昂,不过,此时的刘邦">刘邦还有一丝理智,他派出谋臣刘敬前往匈奴打探消息,自己则在晋阳城里等着。

然而,刘敬一去便是数日不归,刘邦">刘邦渐渐失去了耐心,他不等刘敬回来,便率军杀出了晋阳,结果半路上遇到从匈奴返回的刘敬,刘敬拦住刘邦">刘邦的马,苦苦劝解道:“匈奴人展现出来的军队都是老弱病残,其中一定有诈,陛下如此出军,兴许会全军覆没!”

刘邦">刘邦一听这话,觉得刘敬是在动摇军心,他指着刘敬的鼻子大骂:“你竟敢乱我军心,待我取胜归来,看你有何话说!”

结果不幸被刘敬言中。

刘邦">刘邦率领的汉军来到平城一代,匈奴单于发现了有利的战机,他指挥部队将刘邦">刘邦与麾下的步军割裂开来,迫使刘邦">刘邦上了白登山。

随后,单于指挥匈奴骑兵,将白登山包围了起来。

匈奴的部队足足有四十万之多,且马匹颜色不一,给刘邦">刘邦以极大的震撼,《史记》中如此记载道:“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

而刚刚赢得楚汉战争不久的刘邦">刘邦,手里根本没有多少像样的骑兵,白登山之围,整整困了七天七夜,刘邦">刘邦欲突围而不得,几乎到了弹尽援绝的地步。

他急忙向群臣追问脱困之法,谋士陈平">陈平献计,用重金贿赂匈奴单于的阏氏(单于的正室夫人,地位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让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兴许会有用刘邦">刘邦立即采纳了陈平">陈平的建议。

他向匈奴派出使者,一番贿赂之下,阏氏答应说情,冒顿">冒顿单于听了夫人的话,这才决定放刘邦">刘邦一马,他打开一个缺口,将被围的汉军放了出来。

经此一事,刘邦">刘邦在有生之年便绝口不提讨伐匈奴,而是埋头苦干,致力于发展汉朝的国力。

对于匈奴,刘邦">刘邦采取了和亲政策,以期能够换来短期的和平,在刘邦">刘邦去世之后,接替他执政的吕后,以及其后的文景两代皇帝,对匈奴的政策都是以安抚为主。

匈奴人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实力,让汉朝望而生畏呢?

匈奴早在周朝的时候,便见诸于我国史书的记载,他们是游牧民族,因而常年逐水草而居,驯服马匹是他们的专长。

匈奴人仗着人强马壮,经常深入中原腹地劫掠物资、抢夺人口,而作为侵入中原的前哨阵地,河西(联通匈奴与中原的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拥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战国时期便被匈奴占据。

这种情况直到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才有所改观。

当时,匈奴人占据着黄河以南的广袤土地,甚至一度威胁到了秦朝的首都咸阳,以秦始皇">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对这样的情况当然无法容忍。

秦始皇">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秦始皇派遣秦朝名将蒙恬">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攻击匈奴,蒙恬">蒙恬接到命令之后,率领主力部队出击,匈奴人摄于秦军的威力,根本不敢还手,蒙恬">蒙恬此次出战大获全胜。

然而,胜利之后的蒙恬">蒙恬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对局势有着清醒的看法,他和秦始皇">秦始皇都认为,匈奴人一定会卷土重来,唯一的办法,便是先发制人。

于是在首次出战之后不久,蒙恬">蒙恬再度出击,于次年率领秦军打过黄河,一直打到了贺兰山下,迫使匈奴人不得不逃往阴山以北地区,对中原的威胁大大降低。

遗憾的是,强大的秦王朝在秦始皇">秦始皇死后很快灰飞烟灭,其后便是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原地区对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再度失去了控制。

不过匈奴也没能占据这一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河西走廊被月氏控制。

月氏也是一个强悍的部族,一度拥有与匈奴不相上下的实力,后来被匈奴的冒顿">冒顿单于打败,不得不举族迁移。

而在汉朝方面,文景两代皇帝在位时,匈奴多次袭扰边地,杀戮汉朝的边民,甚至一度威胁到了长安。

景帝驾崩之后,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

经过前任汉帝的努力,汉朝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个反击匈奴的计划也在汉武帝">汉武帝的脑海中成型。

汉武帝">汉武帝最初的计划,便是联合月氏,共同抵抗匈奴,因而他派遣张骞">张骞出使西域,便是为了寻找月氏的下落。

可惜的是,张骞">张骞在路上遇到了大队的匈奴骑兵,被匈奴人俘虏了,十几年后,他逃了出来,张骞">张骞没有忘记汉武帝">汉武帝的嘱托,带着妻儿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月氏新的定居地。

月氏对于汉武帝">汉武帝的提议兴致不高,他们已经习惯了新的生活,张骞">张骞无奈,只好返回了汉朝。

其实,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汉武帝">汉武帝已经掌握了汉匈战争的主导权,他已不再需要月氏。

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汉武帝交给霍去病">霍去病一万军队,霍去病">霍去病带着他们从汉朝的陇西郡出发,渡过黄河之后兵峰直指匈奴在河西地区设置的几个小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他们降服。

这便是“第一次河西之战”,捷报传到朝廷,武帝欣喜若狂,霍去病">霍去病略作休整之后不久,武帝便命他再度出征,一鼓作气收复整个河西地区。

这一次的作战,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霍去病">霍去病为主将,汉将公孙敖">公孙敖为辅,公孙敖">公孙敖在正面战场佯攻匈奴,吸引匈奴人的目光,而霍去病">霍去病则统兵绕道匈奴后方,采取奇袭的战法夺取胜利。

而另外一路汉军则由飞将军李广">李广与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张骞共同率领,两路大军剑指河西,足以看出武帝此次是志在必得。

单说霍去病">霍去病这一路,按照原本的计划,在霍去病">霍去病来到匈奴人后方的时候,担任正面诱敌任务的公孙敖">公孙敖也应该率领部曲与他会和,然而到了地界,霍去病">霍去病才被人告知,公孙敖">公孙敖在半道上迷了路,已经来不了了!

战机稍纵即逝,霍去病">霍去病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他立即率领手下的兵士,以一支孤军向匈奴人发起了挑战。

他的兵峰直指酒泉,这里是匈奴人的大后方,以弓马娴熟自诩的匈奴人,从来没有想到此地会有汉军的出现。

他们仓促应战,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仅仅是这一场仗下来,匈奴就损失了三万多人,河西大地,几乎为汉家所得。

汉军的大胜使得匈奴人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它不仅是汉朝方面保卫疆土所必须控制的地界,对于匈奴人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屏障。

到了这年秋天,匈奴单于安置在河西的两个王摄于汉朝方面强大的实力,决定投降,武帝接到奏报之后,一时拿不定主意:匈奴人那么强大,居然会主动请降?

其实,浑邪王与休屠王之所以想要投降汉朝,除了汉军实力过于强大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被霍去病">霍去病连续打败两次的匈奴单于伊稚斜">伊稚斜盛怒之下,打算杀人立威。

他第一个想杀的人便是浑邪王,因此,浑邪王的归降确实是出于真心。

而休屠王的态度则显得首鼠两端,他也想投降,但没过多久竟然反悔了,浑邪王一看,只好把休屠王杀了,一个人投降了汉朝。

浑邪王虽然投降了,但他的部下却不想离开老家,迁往汉朝腹地居住,霍去病">霍去病闻听之后,一口气杀了八千多人,这才稳住了军心。

随着浑邪王的投降,河西彻底被汉朝控制,而汉匈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开始向汉朝倾斜。

汉武帝">汉武帝将这些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安置在陇西等地,让他们在当地扎下根来,又从长安等地迁徙百姓到边地定居,从而使汉朝对河西的统治稳定下来。

汉武帝">汉武帝在当地设置了四个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从此将祁连山一代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而匈奴人却只能一遍遍的叹息: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两年后的漠北大战,更是让匈奴一蹶不振,后来,一个强大的匈奴被迫分为南北两部,再也无力袭扰中原王朝了。

单字解释: 西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