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治通鉴:同事说你坏话,用这招处理,攻防兼备实用性极强!

资治通鉴:同事说你坏话,用这招处理,攻防兼备实用性极强!

来源:历史知识网

《资治通鉴》第18卷汉纪十

汉武帝">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

【原文】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汲黯">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廷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与小吏无差,诚饰诈,欲以钓名,如汲黯">汲黯言。且无汲黯">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尊之。

【译文】

公孙弘">公孙弘用麻布做被子,一顿饭不摆设两种肉菜。汲黯">汲黯说:“公孙弘">公孙弘高居三公之位,朝廷给他的俸禄很多;但是他用布做被子,这是骗人的把戏。”武帝就此询问公孙弘">公孙弘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确有其事。说到九卿当中与我关系好的,没有人超过汲黯">汲黯了,可是今天他在朝廷之上质问我,确实切中我的问题。说到以三公的显赫富贵,而制作布被,与小辟吏没有区别,这确实是矫饰做作,想借此沽名钓誉,正象汲黯">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如果没有汲黯">汲黯的忠直,陛下怎么能听到这些话!”武帝认为公孙弘">公孙弘谦让,越发尊重他。

【解析】

这一段,老早就想说了,说之前先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十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和一个同事关系极好。

有人说他坏话,于是我就给他说:“你就在别人面前说他好话,在领导面前夸他。”

当时,我还没读过《资治通鉴》,我就凭直觉认为这么做好,至于为什么没去细想。

后来读《资治通鉴》看到这一段,想起当时那个事情,做了一次长考,把这个事想透了。

所以,今天以公孙弘">公孙弘汲黯">汲黯这段故事为切入点,就把我的思考的分享给你。

1.大方承认,不做辩解

汲黯">汲黯公孙弘">公孙弘之前就发生过。

汲黯">汲黯这个人,性子直,说话更直,经常让汉武帝">汉武帝不高兴。

面对汲黯">汲黯的指责,公孙弘">公孙弘并没有辩解,反而大大方方承认。

汲黯">汲黯说我公孙弘">公孙弘,矫饰做作,沽名钓誉,我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但是,违反了国家制度?违反了法律?侵犯了汉武帝">汉武帝的权力稳定?

一个什么都没有!撑死了不过道德上有点立不住脚的小瑕疵而已。

如果在汉武帝">汉武帝的角度去看公孙弘">公孙弘的回答。

开诚布公、大方承认、不做掩饰,有欲有求。

更是一点都没毛病,反而觉得这个人不错。

当然,公孙弘">公孙弘更摸准了汉武帝">汉武帝的脉。

汉武帝">汉武帝对下面的人,如果有欺瞒,绝对是要杀人的。

反倒是公孙弘">公孙弘坦然承认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风险极低

当然,公孙弘">公孙弘这个直接承认,未必能够套用在职场中。

2.反戈一击,至于不义

面对汲黯">汲黯的指责,这次公孙弘">公孙弘并没有忍了,他有所反击。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廷诘弘,诚中弘之病。

这句话点明了两个关键点。

其一,公孙弘">公孙弘汲黯">汲黯关系好,而且极好,好过其他人与公孙弘">公孙弘的关系。

其二,今天汲黯">汲黯突然发难,一下说中了公孙弘">公孙弘的问题。

这两点表明什么意思?

首先,汲黯">汲黯公孙弘">公孙弘关系好,但是汲黯">汲黯却公然指责公孙弘">公孙弘,这是关系好的样子吗?

其次,汲黯">汲黯一下就说中公孙弘">公孙弘的问题,那么他之前和公孙弘">公孙弘关系好,到底是为了什么?收集人家的黑材料?把柄?

最后,由上面两点得出,汲黯">汲黯这个人很阴、很心机,要小心。

3.明褒暗贬,再踩一脚

公孙弘">公孙弘说出和汲黯">汲黯关系好时,这不过是第一波攻击,其意是暗指汲黯">汲黯这个人有问题。

公孙弘">公孙弘的反击还有第二波。

且无汲黯">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

这是在表扬汲黯">汲黯,说正因为汲黯">汲黯的忠诚,才让汉武帝">汉武帝能够时刻听到忠言。

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威力。

之前汲黯">汲黯指着公孙弘">公孙弘,说他沽名钓誉。

按照常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有人说我坏话,我不说反击吧,最起码也不会给这个人好脸色,为这个人说好话更是不可能。

但是如果,我依然为这个说了我坏话的人说好话、肯定对方呢?

在旁人眼中只会觉得你这个人本分、老实、厚道,不记仇、心胸开阔。

所以,为什么汉武帝">汉武帝在听到公孙弘">公孙弘说这句:

“且无汲黯">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

会有如此表现:

天子以为(公孙弘">公孙弘)谦让,愈益尊之。

鲜花还要绿叶层托,丑恶与美丽必然相伴随。

既然觉得公孙弘">公孙弘不错,再反过来看那个说公孙弘">公孙弘的坏话的汲黯">汲黯,又会有何种感觉呢?

你自己带入想一想。

但是,公孙弘">公孙弘人真有这么好吗?

弘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陽与善,后竟报其过。——《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这句话简单概括,有矛盾表面好好的,实际上记仇的一逼,之后必定报复。

上面的分析,是直接点明如果有人说你坏话,你以说此人好话、肯定对方优点以回应,一方面是展示你个人人品好,另一方面反而把对方至于一个道德不佳处境,让他人认为这个人不是个东西。

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比较阴暗了。

4.攻击隐藏

别人说你坏话,别管他是不是为公,其行为就已经说明对方把你不当朋友,甚至是敌人。

对于敌人,必定要清除。

关键是怎么清除、如何清除、如何在清除的时候不伤自己,这都是要具体分析思考的。

对于公孙弘">公孙弘而言,面对汲黯">汲黯说坏话后,还能说汲黯">汲黯好话,这就是一种敌意的伪装。

在旁人看公孙弘">公孙弘人不错的同时,更极有可能的认为公孙弘">公孙弘并不会以此报复汲黯">汲黯

因此公孙弘">公孙弘的敌意隐藏了,他可以在关键时刻出击。

毕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杀伤力才最大。

如果直接暴露敌意,一副要搞汲黯">汲黯的样子,对方必定有所防备。

5.免生事端

打击也好、报复也罢,必定会有一定反噬。

如果因为报复造成自身利益的损伤反而不美,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敏感的时候。

比如,你要提拔了,这个时候你就要低调又低调、慎重又慎重,绝对不能搞出事情来。

但是如果这个风头过了,你就可以看情况操作了。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有人攻击你,会选择这个时候。

因为你处于敏">于敏感时期,不好回击,只能忍着,而且这个时候对你杀伤力最大。

两年后的公元前124年,公孙弘">公孙弘升任丞相,对汲黯">汲黯的报复开始了。

">发】

说了这么多,现在再问你。

如果有人说你坏话,怎么办?

你可以说对方好话,在领导面前肯定他。

至于为什么,看了上面的分析,你明白了吗?

我知道你心理上未必过意地去,但是这招真的狠!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