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月格格》:儿女双全,中年守寡的雁姬,开启人生高光时刻

《新月格格》:儿女双全,中年守寡的雁姬,开启人生高光时刻

来源:历史知识网

#情感点评大赏#

对于努达海夫人雁姬的出身,原著中没有交代,但雁姬能够嫁入将军府为嫡妻,根据门当户对的婚嫁原则,她娘家的门第,应该和将军府大致持平,略高略低都有可能,但不会相差太远。

在那个男性纳妾太寻常的年代,嫁给努达海的雁姬,二十年来没有这种烦恼,官眷圈里,她是太太们羡慕的对象,是幸福的标杆。那些夫人太太们凑到一起,也许努达海的品级没有别人家男人高,可是雁姬的幸福指数一定是最高的。

作为一个配得上将军府的女子,婚后又是夫妻恩爱、婆媳和睦,可见雁姬是受过良好的闺中教养的。如果二十年未纳妾的丈夫突然说要纳妾,雁姬肯定是高兴不起来,但以不惜决裂的态度来反对,似乎又过火了些。

雁姬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丈夫要纳个妾,更是一个王府格格上赶着来他们家做妾。

如果是长辈或者同僚送个妾,雁姬纵然心里嘀咕,收了也就收了,一个物件而已。偏偏新月这个妾无论身份,还是她和努达海的勾搭方式都极度不合常理。

虽然雁姬早就知道他俩不干不净,也多次劝告、警告了努达海,甚至进宫与太后“闲话家常”,总算把这个祸害指给了费扬古">费扬古,但雁姬万万想不到,一个端亲王府格格,竟然能不顾重孝在身,不顾爹娘亲弟颜面,千里万里地赶去与一个年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苟合——这个男人的妻子一度待她如女,这个男人的女儿与她亲如姐妹,这个男人的儿子对她一往情深。

顺境中的人容易保持天真,当有一日顺境中掀起风浪,天真的人不是马上成熟,更大可能性是马上失衡。

雁姬的世界被新月彻底搅乱。

雁姬一度天真地寄希望于太后能够主持公道,可是太后说,新月放着现成的福晋不做,以格格之尊来做努达海的小妾,也是够委屈了。太后还“提醒”雁姬,即便新月不再是格格,克善还是未来的王爷,要雁姬把眼光放长远些。

而雁姬那个二十年的枕边人,更是当着全家宣告真爱无敌——有的男人可以同时爱好几个女人,我不行!我只能爱一个,我已经全部给了新月!

《知否》中,盛紘格外喜欢林姨娘,不但给她田地铺子傍身,还许她将儿女养在身边,可他再喜欢林姨娘,也不敢将嫡妻王氏视若无物,始终懂得王氏才是明媒正娶的妻子。

相比头脑清醒的盛紘,努达海脑子严重搭浆糊,他不仅当众宣布他的爱情都给了新月,他还对新月表示自从爱上她,再不曾碰过雁姬。这老黄瓜是想表白他为新月守身如玉吗?那为什么不把一双儿女生切活剥了,就像他们从来不存在一样?这样岂不是和雁姬切割得更干净?显得他这根老黄瓜更纯洁?

因为太后的偏心和努达海的“专情”,新月的奴仆们也敢跟雁姬叫板——我们格格不计名分,甘心在你家为妾,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这群奴才是不知道雁姬有多不想得这个“便宜”吗?他们当然知道,可是他们的格格再犯贱,做奴才的也得捧着,不然怎么配得上“忠仆”两个字?

说到底,还是雁姬的前半生太过顺利,以至于她对扑面而来的羞辱全无应对能力,只一味实行最低阶的折磨。在她可怜的“强悍凶恶”面前,新月顺从、忍让,并且茶里茶气地一再试图让雁姬明白,她完全不想掠夺什么,她只是太爱努达海,太想加入这个家……结果总是激怒雁姬,更恶劣地对待新月,那么等努达海回家,就会再次对雁姬暴怒。

但凡雁姬有甄嬛">甄嬛三分手段,何至于被一个小妾逼到墙角?

为了新月屡屡受欺,心疼不已的努达海要分家搬走,老夫人怎肯放儿子离家?于是她拍板,努达海和新月就在望月小筑安家,可以在小厨房开伙,新月不必再给雁姬请安站规矩,雁姬也不许去望月小筑找麻烦。

至此,雁姬不但二十年夫妻情分东流,连府邸主母的尊严也碎了一地。

努达海爱上新月,这半点不稀奇,年轻好看,又对他无底线表白,雁姬固">姬固然美貌高贵,但三十好几快奔四的女人,怎么去和十七岁的少女比青春?喜新厌旧是男人本性,何况彼时彼地这个本性还合理合法。

以当时对高门主母的要求,接纳并且安置好妾室,是她的一项职责,但赋予这项职责的前提是给予主母足够的尊重和管理权。而一个合格的男主人,对于内宅纷争,要么是非分明分毫不错,要么睁一眼闭一眼装糊涂,要么就和稀泥,断没有全力维护小妾,卖力打击嫡妻的道理。

当初战败的努达海没有选择自尽或私奔,而是携新月归来,他说是为了向家人忏悔,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宽恕,但他们回来后,除了不断掀起惊涛骇浪,给雁姬和">姬和一双儿女带来风雨,究竟拿什么忏悔了?

古代出嫁的女性真的蛮可悲,生活得幸福与否,完全系于丈夫一身。当努达海丢弃了结发妻子,这世上就没了心疼雁姬的人。哪怕二十年婆媳和睦,婆婆也不过息事宁人地劝雁姬,说她到了这个年纪也不必想丈夫了,多想想儿女才实在,只要儿子成器,下半辈子的尊荣,不胜过这些风花雪月吗?

听起来有道理吧?似乎挺有道理。剖开来分析一下——儿子高兴就好,家里安生就好,儿媳妇的苦?忍着呗!

相比《知否》里的盛老太太,雁姬婆婆太弱鸡。盛老太太虽然不大管盛紘偏爱林姨娘,和儿媳妇王氏关系也一般,但她有一条铁的规矩——不许宠妾灭妻。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尊卑分明,对内是规矩,对外是体面。

故事的最后,努达海战死,新月殉情。作者还试图通过努达海儿子骥远视角给他们盖棺定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壮烈的战争,也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美丽的死亡。

那么这对有情人美丽的死亡,是不是映衬了雁姬寂寞失意地“独活”呢?还真不是。

在努达海父子出征之前,看似雁姬和">姬和努达海、新月和解了,但这个和解的前提是雁姬忧心儿子的安危、努达海要把家托付给雁姬,是他们对彼此有需求的临时和解。而新月更是嘱咐侍女云娃,若有事就进宫找太后,她压根不相信雁姬。

如果战争结束,父子俩平安">平安回家,雁姬和">姬和努达海依旧会是怨偶,因为没有一个妻子能够接受丈夫把小妾捧在手心,而对自己弃若敝履。

所以骥远带着努达海和新月的棺椁回来,于雁姬是开">了最好的未来——儿子还在,儿媳有孕,负心人此生不相见,狐狸精终于天涯远,而没了努达海的依仗,婆婆对府里的话语权大大削弱。这个将军府,从此开">了雁姬的高光时刻,往后余生,完全可以执行黄教主名言——我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