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起陇西》大结局:陈恭抗下所有,荀诩追悔莫及

《风起陇西》大结局:陈恭抗下所有,荀诩追悔莫及

来源:历史知识网

《风起陇西》大结局了。

终归是没有太多的反转,陈恭以一己之力抗下所有罪名,被枭首弃市。

实在太惨了!

始作俑者杨仪">杨仪,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看得人心里实在堵得慌。

诸葛亮">诸葛亮绝世人才,怎么会弄个这样的人在身边?

一、陈恭的死,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设计。从翟悦牺牲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感觉到生而无趣。

陈恭的死,除了荀诩之外,没有人能为他流一滴眼泪。

洗脱了罪名的冯膺,见到妹夫孙令的时候,笑得很开心,他或许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步死棋,居然还能重现生机。

陈恭被斩首的时候,除了荀诩一脸惆怅,冯膺和杨仪">杨仪,都是面带微笑,春风得意。

只要陈恭一死,他们的秘密,就永远随着他深埋地底。

他们所做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也将永远无人知晓。

陈恭死了,却死得坦然。

因为这世上,已经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东西。

与兄弟相残、与妻子别离,这种生活,糟透了!

当陈恭对荀诩说出这句话时,他的一切心事,荀诩全都明白了。

原来,从翟悦牺牲的那一天起,陈恭就已经抱了必死之心,他的所有安排,都是为了把自己做成死局。

但愿他和翟悦在另一个世界可以活得开开心心。

二、陈恭抗下所有罪名,最开心的,应该是冯膺,他做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事,却依旧风光无限。

曾经非常佩服冯膺,觉得他敢于承担大任,敢于背负骂名,敢于慷慨赴死。

看到最后才明白,他与杨仪">杨仪,完全是同类。

打着“兴复汉室”这冠冕堂皇的旗帜,做着不择手段、惨无人道的事情。

“一切为大局着想”、“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个人利益一定要服从全局利益”……这些美好的句子,被他和杨仪">杨仪使用得驾轻就熟。

可他们煞费苦心所做的事,不是用来对付敌人,而是对付自己人。

就像诸葛亮">诸葛亮后来所说的那样:“司马曹是国之重器,对付敌人不择手段是应有之义,但用于庙堂之争,实在不妥。”

冯膺显然不理解丞相,如果理解丞相,他一定不会耗费司马曹的资源,用在无意义的朝堂内斗之上。

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本以为已走入死局,没想到会出来一个陈恭,替他抗下所有罪名。

真是意外之喜!

最后,司闻曹还是归他所有,只是可惜了陈恭。

实在呜呼哀哉!

三、街亭失利、马谡">马谡身死、司闻曹的一连串牺牲,都是拜杨仪">杨仪所赐。

本剧中的杨仪">杨仪,纯粹就是一个心计深沉的卑劣小人。

诸葛亮">诸葛亮让他建设司闻曹,是为了获取敌国的情报,他却动用司闻曹最好的资源,用来对付同朝的李严">李严将军。

更可怕的是,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施压,将诸葛亮">诸葛亮亲自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冯膺,洗脑成了自己的最强大帮凶。

浪费了十年的时间、消耗了无数人才,结果只是为了让李严">李严下岗。

实在是举着大棒打蚂蚁,大材小用,愚蠢至极!

这样的人,究竟是如何混到诸葛亮">诸葛亮身边的?

或许,真是蜀国人才太少了!

诸葛亮">诸葛亮内心想的,永远是大局,而杨仪">杨仪内心想的,是争权夺利。

这大概就是他无法成为诸葛亮">诸葛亮继承人的原因吧。

四、诸葛亮">诸葛亮依然是神人,窥一斑可见全豹的功力令人敬服。

这部剧一点都没有黑化诸葛先生。

他依然还是神人,依然能从杨仪">杨仪无心的几句话,判断出事情的所有来龙去脉。

司马曹是国之重器,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不是用来对付自己人的。

谍战之术用于朝堂之争,这种毫无原则、毫无底线的做法,让他嗤之以鼻。

面对他的批评,杨仪">杨仪却毫不买帐,反而振振有词、极力反驳。

杨仪">杨仪的大放撅词,让诸葛亮">诸葛亮震惊无比,冒出一身冷汗。

自己亲自带出来的人,竟有如此狼子野心!

诸葛亮">诸葛亮大概是直到此时,才看清楚杨仪">杨仪的真实人品。

身边全是这样的人,也难怪诸葛先生需要事必躬亲,难怪他会呕心沥血、操劳而死。

可是,他却没有办法惩罚杨仪">杨仪

此时的蜀汉,本就人才凋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赢曹魏,谈何容易?

四、陈恭的死成了荀诩解不开的心结,他悔不当初。

荀诩是真的很有才干、也很正直、很仁义。

他有着极其敏锐的直觉,和极其准确地推理能力。

他从未参与到杨仪">杨仪与冯膺的计划之中,却仅凭一己之力,推断出事情的全部过程。

他的判断,一直都很准确。

但他却没有能力挽留住好兄弟陈恭的性命,也没有能力改变现状。

冯膺依然是曹椽,杨仪">杨仪依然是他的幕后主使。

而荀诩,却被诸葛亮">诸葛亮亲自安排潜伏入东吴,到东吴建立全新情报网。

这种安排,是不是丞相对他的保护呢?

毕竟像荀诩这样已经洞察了一切的人,对冯膺和杨仪">杨仪来说,不亚于是一颗定时炸弹。

荀诩活着,他们怎么能安心睡觉呢?

五、柳莹返回魏境,却留下对蜀地的思念,陈恭与荀诩,一个是曾经爱过的人,一个是曾经保护过她的人,她是间谍,但她还有人性。

身为曹魏派来的间谍,柳莹的结局算是圆满的。

她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从蜀国全身而退。

这一趟蜀国之行,也算收获不小。

她本来是郭淮">郭淮派来,协助烛龙传递情报,却不小心与荀诩暗生情愫。

也幸亏她与荀诩是发自真心,也幸亏烛龙的身份是陈恭。

两个人都悄悄地送给了她司闻曹的专用通缉令,使她能安全离开南郑。

回到魏国的柳莹,望着放在桌上的两枚通关令牌,怀念着荀诩,伤感着陈恭。

陈恭已经辞世,荀诩已经远离。

此生是否还能再见?

人生真如飘萍。

六、翟悦之死,真正是轻如鸿毛,一文不值。

翟悦的死,最为不值钱。

她本是抱着爱国之心,抱着兴复汉室的鸿愿,投身到间谍行动中去。

按计划行事、按命令行事,她一切都谨小慎微。

所有的任务,她都完成得很漂亮。

可是,在看到丈夫只身犯险时,她就乱了方寸。

夫妻分离、相见却不能相认,甚至还要在丈夫面前,强颜欢笑讨好别的男人,最煎熬的,是看着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逢场作戏。

做间谍不苦,苦的是一颗心没有着落。

最悲剧的是,翟悦至死也不知道,自己赔上性命所做的那些事,其实毫无意义。

结语:

这部剧中最让人感动的,是陈恭、荀诩、柳莹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

面对命运的无情捉弄,他们始终没有丢掉身上的人性。

他们依然会爱、会重情重义、会相信世界上存在美好的事。

这部剧中的权谋,实在看得憋屈痛心。

所有的人,都是杨仪">杨仪的棋子,都被他耍得团团转。

一连串的牺牲、内耗,搞得蜀汉乌烟瘴气、元气大伤。

可笑的是,居然打着“兴复汉室”这样光明正大的旗号。

实在是讽刺!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