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起陇西》历史人物结局,杨仪自杀,郭淮病逝,李严激愤而死

《风起陇西》历史人物结局,杨仪自杀,郭淮病逝,李严激愤而死

来源:历史知识网

《风起陇西》的故事结构可以用“嵌入”来形容。

故事的核心是“李严">李严被废”,但在历史记载中,李严">李严被废的过程存在很多细节上的盲区,《风起陇西》虚构了一个“青萍计划”和“反间连环计”嵌入到历史当中,在保证历史结果不变的情况下,完美演义了李严">李严被废的起因和过程。

《风起陇西》的人物设计则是将虚构的人物嵌入到真实历史人物当中。

冯膺、陈恭、荀诩、阴辑、高堂秉、翟悦、柳莹、郭刚、黄预、糜冲这些角色在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他们的结局如何是由《风起陇西》剧组决定的。

诸葛亮">诸葛亮李严">李严郭淮">郭淮杨仪">杨仪、狐忠、李邈、魏延">魏延马岱">马岱蒋琬">蒋琬邓芝">邓芝、成蒲等人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中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的结局非常有名不用赘述,蒋琬">蒋琬等人在剧中戏份较少,本文选取《风起陇西》中戏份较多的六位历史人物,点评形象之外再介绍一下他们的真实结局。

一、李严">李严

《风起陇西》里的李严">李严是一个老头形象,诸葛亮">诸葛亮对他以兄长相称。而历史上关于李严">李严的年龄并没有记载,诸葛亮">诸葛亮27岁时李严">李严在荆州当县令,诸葛亮">诸葛亮49岁时李严">李严的大儿子李丰担任江州都督,如此推算,在《风起陇西》中李严">李严诸葛亮">诸葛亮岁数大一些也是有道理的。

虽然李严">李严是《风起陇西》里的反派形象,但该剧剧情也特意表明李严">李严是蜀汉忠臣,只是被杨仪">杨仪马岱">马岱、冯膺和陈恭等人利用他的弱点给算计了。

历史上的李严">李严被废是因为撒谎和失职导致北伐失败,背后则是他各种不利于蜀汉稳定的骚操作,并不值得同情和惋惜。

应该说,《风起陇西》设计的李严">李严形象其实比历史还要偏正面一些,该剧甚至还为李严">李严虚构了一个刘禅">刘禅版“衣带诏”,增加了他对抗诸葛亮">诸葛亮的合法性,这对李严">李严确实是相当够意思了。

李严">李严于公元231年被刘禅">刘禅贬为庶民流放梓潼郡,公元234年诸葛亮">诸葛亮病逝,李严">李严得知消息后激愤而死,原因是他希望诸葛亮">诸葛亮将来能够再次起用他,但孔明">孔明去世后,其他人如蒋琬">蒋琬杨仪">杨仪是绝不可能也绝不敢重新起用李严">李严,毕竟他也是刘备">刘备托孤的大臣,从这个角度讲李严">李严至死还是蜀汉忠臣。

二、杨仪">杨仪

《风起陇西》中的杨仪">杨仪是一个复杂人物,他看起来确实是站在诸葛亮">诸葛亮这一边,扳倒李严">李严也是为了诸葛亮">诸葛亮和北伐大计,但是这个过程却非常见不得光,甚至还要送掉很多人的性命,诸葛亮">诸葛亮骂他也是真心感到愤怒。

历史上的杨仪">杨仪出生年月不详,诸葛亮">诸葛亮36岁时,杨仪">杨仪投奔关羽">关羽担任功曹,后来关羽">关羽派他去刘备">刘备那里汇报工作从而被刘备">刘备看中,提升为左将军府兵曹掾,七品官,比诸葛亮">诸葛亮同期的军师将军低一级。

诸葛亮">诸葛亮独揽大权后任命杨仪">杨仪为丞相参军,诸葛亮">诸葛亮南征时让杨仪">杨仪留在丞相府处理日常事务,后来又提拔他为丞相长史,相当于丞相府的“丞相”,虽然杨仪">杨仪的官职肯定不如李严">李严的骠骑大将军那么显赫,但他几乎相当于诸葛亮">诸葛亮左右手的身份决定了他在蜀汉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和相当大的实权。

应该说,杨仪">杨仪的个人能力确实很强,所以能长期担任诸葛亮">诸葛亮的主要助手。但是,杨仪">杨仪这个人心胸狭隘且性情急躁,和很多同僚的关系都不好,这也让诸葛亮">诸葛亮很是忧心,其实杨仪">杨仪的地位和蒋琬">蒋琬一直差不多,如果他性格没问题的话,诸葛亮">诸葛亮是有可能让他接班的。

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后,杨仪">杨仪接管北伐大军返回成都,期间和魏延">魏延争斗,在刘禅">刘禅的支持下解决了魏延">魏延。后来刘禅">刘禅按照诸葛亮">诸葛亮遗言让蒋琬">蒋琬接班,这让杨仪">杨仪大失所望,他多次口出狂言导致他很快和李严">李严一样被贬为庶民流放汉嘉郡。和李严">李严不同的是,杨仪">杨仪被流放后依然性情不改并上书继续诽谤,结果被抓下狱治罪,万念俱灰的杨仪">杨仪在狱中自杀。

杨仪">杨仪无疑是一个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人物,能力超强但性格太差情商太低。《风起陇西》对杨仪">杨仪的演绎比较到位,突出了他能力强的一面,亲手创立并领导蜀汉国之重器司闻曹。同时,该剧也刻画了杨仪">杨仪心胸狭隘心浮气躁的一面,诸葛亮">诸葛亮让他多读书就是希望杨仪">杨仪能够淡定从容一些。

三、郭淮">郭淮

《风起陇西》的主要剧情都是围绕蜀汉,曹魏那边戏份不多且多数是虚构人物,只有一个角色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雍州刺史郭淮">郭淮

郭淮">郭淮出生年月也没有记载,诸葛亮">诸葛亮34岁时郭淮">郭淮跟随曹操">曹操征讨张鲁">张鲁,得胜后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夏侯渊">夏侯渊的军司马,职位不低,估计他的年龄应该和诸葛亮">诸葛亮差不太多。

夏侯渊">夏侯渊被斩后,郭淮">郭淮收拢败兵在张郃">张郃的指挥下力拒刘备">刘备,从此他先后和刘备">刘备诸葛亮">诸葛亮姜维">姜维等人对阵几十年,堪称蜀汉的一生之敌。

公元220年,郭淮">郭淮曹丕">曹丕任命为雍州刺史,在这个位置上他成了诸葛亮">诸葛亮姜维">姜维难以逾越的曹魏屏障。

在小说和演义中,郭淮">郭淮一直被司马懿">司马懿张郃">张郃邓艾">邓艾等人的光芒遮盖,似乎他只是一个聪明点的将军,实际上郭淮">郭淮一直被小说给低估了,他的能力在曹魏名将中也是顶尖水准的,不然也不能对抗刘备">刘备诸葛亮">诸葛亮姜维">姜维几十年。

更无语的是,《三国演义》还给郭淮">郭淮安排了一个憋屈的死法,单枪匹马追赤手空拳有弓没箭的姜维">姜维郭淮">郭淮姜维">姜维不中,反而被姜维">姜维空手接箭,回身一箭将郭淮">郭淮射于马下,这运气,比李元吉">李元吉都差远了。

实际上郭淮">郭淮病逝于公元255年,按照他和诸葛亮">诸葛亮的年龄差不多推算,他去世时应该年逾古稀,去世前五年郭淮">郭淮已经被任命为曹魏车骑将军这样的顶级武官职位,去世后又被曹魏追赠为大将军,谥号贞侯,可见其地位和荣誉之高。

在剧中郭淮">郭淮有个担任天水郡守的侄子郭刚,他也是有原型的,郭淮">郭淮出身著名士族太原郭氏,不论是儿子还是侄子在历史上留名者甚多,他侄子里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郭奕">郭奕和郭彰了,他们都是西晋名臣。

《风起陇西》把郭淮">郭淮塑造为蜀汉的主要敌人,而且还是深谋远虑、文武双全的智将形象,这一点还是比较公道的。

四、狐忠

在《风起陇西》中,诸葛亮">诸葛亮有个副手长史杨仪">杨仪李严">李严则有个副手参军狐忠,这个名字稍微有些奇怪的人在剧中被称为狐忠将军,看起来像是一个电视剧虚构的人物。

实则不然,狐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也确实是李严">李严的下属,在李严">李严被废过程中他曾两次出现,一次是和成藩一起督运粮草,奉李严">李严之命通报诸葛亮">诸葛亮让他撤军。

另一次是诸葛亮">诸葛亮回军时李严">李严偷偷跑到江州,狐忠劝他回到成都见诸葛亮">诸葛亮

在有些书籍里狐忠被误记为马忠">马忠,事实上不光东吴有马忠">马忠,蜀汉也有马忠">马忠,估计是因为蜀汉马忠">马忠本名狐笃,所以容易和狐忠混淆。但蜀汉马忠">马忠一直是诸葛亮">诸葛亮丞相府的人,曾担任蒋琬">蒋琬的助手,并不是担任李严">李严参军的狐忠。

《三国志》中至少有两处关于狐忠的记载:“九年春,亮军祁山,平(李平,即李严">李严,下同)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和“闻军临至,西乡讬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

《风起陇西》里狐忠对李严">李严可谓是忠心耿耿,他帮李严">李严干了很多小事和一件大事,那件大事就是勾结曹魏毁掉蜀汉军粮,这是本质性错误,狐忠的结局必然和陈恭是一个下场。

但是,从《三国志》记载来看,狐忠虽然是李严">李严下属但他在李严">李严被废过程中还是对蜀汉有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给刘禅">刘禅的上书中还特意提到了他的名字,因此,估计狐忠的真实历史结局不会像《风起陇西》里那样悲惨。

五、李邈

《风起陇西》司闻曹里冯膺、陈恭、荀诩、高堂秉和阴辑都是虚构人物,曾担任过司闻曹西曹掾的李邈却是实打实的历史人物。

李邈本身是西川人,曾在刘璋">刘璋手下担任小官,刘备">刘备入蜀后他被提拔为益州从事,在酒宴上他公然讽刺谴责刘备">刘备险些被杀,还是诸葛亮">诸葛亮为他求情救了他一命。

后来诸葛亮">诸葛亮多次提拔李邈,他官至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和安汉将军,这么看的话他应该算是诸葛亮">诸葛亮这边的人,在马谡">马谡被杀时,李邈用历史人物孟明和子玉的典故劝阻诸葛亮">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诸葛亮遣返成都。《风起陇西》里也有这一段,改成了贬李邈为庶民。

诸葛亮">诸葛亮别杀马谡">马谡的人不少,为什么只有李邈倒霉?估计还是因为李邈说话不好听,当时的西川人曾评价李邈为“狂直”,又狂又直,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情商低。

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举国哀痛,李邈写了一个《丞相亮卒上疏》,说诸葛亮">诸葛亮大权独揽对国家有害,刘禅">刘禅看起来是信任诸葛亮">诸葛亮,实际上是惧怕,如今诸葛亮">诸葛亮死了,战争可以结束了,我们应该庆祝。

不能说李邈的话全都没有道理,如果他私底下和刘禅">刘禅说这些也许没啥大事,可这么公开说自然容易犯众怒,于是刘禅">刘禅震怒之下把李邈下狱然后诛杀。

李邈的悲剧根源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嘴太便宜。

由于李邈是小人物,历史记载并不详细,《风起陇西》就有了发挥空间,该剧将他和李严">李严联系在一起,一心为了报复诸葛亮">诸葛亮杨仪">杨仪,因为急功切利诬陷同僚得罪了所有人,最后被“光明正大”暗杀,其结局和历史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马岱">马岱

马岱">马岱在历史和演义小说里一直是一个配角,后人记住最多的就是他斩杀魏延">魏延的一幕。

实际上马岱">马岱在蜀汉的地位不低,他堂兄马超">马超是骠骑大将军,他侄女嫁给了刘备">刘备儿子刘理">刘理马岱">马岱曾任平北将军(四平将军之一),还被刘禅">刘禅封为陈仓侯(县侯)。

更牛的是,在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姜维九伐中原之间,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后一年,马岱">马岱还曾独自领军进行过一次北伐,只是被司马懿">司马懿部将牛金">牛金击退。

很奇怪的是,从公元235年之后马岱">马岱就在史料中消失了,再也没有他的记载,从年龄上看,虽然马岱">马岱生卒年月均不详,但作为一直跟随马超">马超打仗的堂弟,他应该不会比马超">马超小太多,马超">马超生于公元176年,那估计马岱">马岱在公元235年时也是五十来岁的人了。

清代时在四川新都发现了马岱">马岱墓,既然在四川有墓,估计他也是正常去世,战死的话即使蜀汉不记曹魏也会记一笔,毕竟马岱">马岱官职可不低。但民间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说这个墓碑是马岱">马岱自己立的,他兵败后归隐山林。

不管是正常去世还是归隐山林,至少马岱">马岱是善终的。

此外,关于马岱">马岱还有一个更神奇的传说,亚美尼亚有一个著名的马米科尼扬家族,在亚美尼亚历史上地位相当高,这个家族传说是由中国迁移过去,领头人是马岱">马岱的弟弟马抗。

《风起陇西》里的马岱">马岱形象有些偏小,该剧故事背景是公元228年至229年,那时候的马岱">马岱至少也有四十岁,不应该如此年轻。

此外,《风起陇西》把马岱">马岱也划入了杨仪">杨仪密谋扳倒李严">李严的阵营中,这多少有点儿黑马岱">马岱,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演义中,马岱">马岱都是奉命杀魏延">魏延,他是军人并不是阴谋家。

估计,也许是《风起陇西》编剧对杨仪">杨仪魏延">魏延很不满,所以在电视剧里把杨仪">杨仪的形象黑化了一些,捎带着,执行杀魏延">魏延任务的马岱">马岱也没好到哪儿去。

而且,《风起陇西》里马岱">马岱抓捕李严">李严的那段戏,你甚至可以当成马岱">马岱魏延">魏延时的场景看,估计魏延">魏延被杀前的情绪和电视剧里的李严">李严差不多。

综上,《风起陇西》对历史真实人物的重新设计还是很有想法的,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些人在历史上的事迹和性格,虚构的成分也不会有多大差别,这样一来,该剧就在精彩的谍战剧情之外增加了历史的沧桑厚重感,值得肯定。

END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