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说:“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临终前,刘备还不忘告诫说:“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来源:历史知识网

在风云迭起的三国鼎立时代当中,诞生了诸多英雄人物,他们共同演绎着一部英雄史诗。许多人了解三国的历史都是透过《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然而这经过艺术升华的著作跟现实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但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那些英雄儿女中所展现出来的兄弟义气,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他们能够得以成功就是因为有这些兄弟在支持自己的宏图大业,其中刘备跟他兄弟之间的感情更加让人羡慕。

提到刘备兄弟,大家会想到“桃园三结义”里的张飞关羽。两人是在刘备还未发迹之前就跟着他的弟兄,后来在他拥有势力之后,也结交了一批英雄豪杰,其中一个就是赵子龙。

一句“常山赵子龙”至今仍然可以作为他最经典且如雷贯耳的开场白。提到三国的历史,必然不会忘记赵子龙这号人物,更不会忘记他与刘备之间的君臣之义。

赵子龙自幼勇猛过人,是常山郡当地有名的人物。后来百姓见他有勇有谋,便将他推举到公孙瓒的麾下。当时他来投奔的时候,公孙瓒曾问过他为何不选择袁绍,而选自己。

赵子龙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才是明君,只能追随仁政所在”。可以看出,当年的他已经有了对实事的基本认知,这原则也成为他日后追随刘备的一项重要原因。

在赵子龙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刘备也正好在他的麾下。当时刘备看到赵子龙那英勇的样子特别的欣赏,心里还想将他纳入自己的阵营。但赵子龙明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道理,婉言拒绝了刘备的请求。

后来在与袁绍的一次交战中,公孙瓒命令刘备带兵前去支援,赵子龙负责掌管骑兵跟随一起出战。两人在战场上逐渐成为惺惺相惜的弟兄。

大战结束后不久,赵云的哥哥去世,他便向公孙瓒请辞回家替哥哥守孝。临行前刘备出来送他,拉着他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赵子龙也舍不得离开,但他明白不尽孝就犹如违背德操,这是不行的。

这几件事当中就能窥见到赵子龙的人品,有能力、有才干,忠心不二、孝感动天,刘备想着如果有这样的人来辅佐自己,岂会一事无成呢?然而他们的缘分要七年之后才能再度续写。

回到家乡的七年当中,赵子龙其实也不忘与刘备当年的恩情。公元200年,刘备曹操打败之后去邺城投奔袁绍,赵子龙知道后便动身到邺城去求见刘备,那一晚两人同床而眠,聊了许多心事。

第二天赵子龙便接着刘备的密令,称自己是刘备的余部,前往各地招募数百名兵士,这事是瞒着袁绍进行的。不久后刘备便跟随刘备到了荆州,然后又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的打天下。

两人的感情也是在一次次的大战中逐渐加深的,刘备非常的信任赵子龙,这种信任堪比关、张两兄弟。除了赵子龙与他有过同僚情义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刘备有恩。

三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坂坡之战”中刘备兵败,他被曹操军队追击到江陵一带,为了保存实力他抛下妻儿仅带着自己的十几名心腹大将逃走。

然而就在逃的过程中,赵子龙不见了。很多人都说他去投奔曹操了,但此时的刘备却选择相信他:“子龙绝不会弃我而去”。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刘备对赵子龙的信任是值得的。

赵子龙单枪匹马地闯入曹军当中,救下了刘备的幼子刘禅,这就是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的经典故事。这件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然而三年之后赵子龙又再一次临危不乱的救下刘禅

当年刘备迎娶孙尚香是出于政治目的,孙尚香在荆州仗着东吴撑腰胡作非为,还趁着刘备西征益州的时候欲将刘禅给带回东吴。

当时赵子龙被刘备授命掌管内务,他知道此事后,便和张飞一起带兵到长江截住了孙尚香的去路,成功地救回了刘禅

两次身陷险境救下刘备的儿子,这份恩情一直被刘备记挂在心里,这就是他信任赵子龙的原因。赵子龙在跟随刘备的过程中,更是屡立战功,为蜀汉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骁勇善战且对刘备忠君不二的赵子龙,刘备一直都对他委以重任,更是对他关怀备至。然而刘备却在临终之前跟诸葛亮说:“马谡不可用,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要这样说呢?

公元222年,刘备命令黄权督江北水军,自己则带上陆军浩浩荡荡地去与东吴开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兵败退居永安,驻军在白帝附近。

这场战役不仅几乎耗尽了蜀汉的精锐部队,而且还将刘备给打得病入膏肓。第二年的三月,刘备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此刻他放下不下的有很多人,于是他找来诸葛亮,对他嘱咐身后事。

刘备将幼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随后还对手下之人做好了安排,但是对马谡说的是不可用,对赵子龙则说不可重用。

马谡这个人自不必说,刚愎自用且只会纸上谈兵,这些刘备都看得到,因此才会说此人不可用。但赵子龙功绩卓绝,为何还要被拒绝重用呢?

自古以来立场不同的人,即使是再好的兄弟也有分道扬镳的一天,赵子龙和刘备就是如此。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他对刘备有君臣之义。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都是因为心中装着正义。

赵子龙追寻刘备就是看中他身上忧国忧民的态度,但刘备后期的表现似乎渐渐背离了“正义”。

其一刘备在四川的时候曾大搞货币改革,这个改革制度被称为三国时期最大的反面教材,跟从老百姓手里抢钱没什么区别。

在益州之战中,赵子龙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并赢得了胜利,但他却没得到刘备的任何嘉奖。

而且刘备还瓜分了老百姓的土地分给部下将领,此举彻底激怒了赵子龙,他说我们是来保护百姓的,不是来抢人家东西的。

刘备作为一个统治者,自然要笼络人心,而瓜分土地就是一个绝佳的方式。但赵子龙却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他心中始终将维护正义放在首位,也就是这样,他跟刘备之间生出了嫌隙。

因此刘备临终前才会说出那句不可重用赵子龙的话,因为他觉得赵子龙不懂政治,只会带兵打仗,如果重用他日后肯定会跟统治者产生矛盾,再加上他军中威望很高,长久恐怕会成祸患。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