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河难民成了汉武帝打击匈奴的财富?

黄河难民成了汉武帝打击匈奴的财富?

来源:历史知识网

文│王逸临(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国家历史》特约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全文共4617字,阅读需8分钟

难民问题处于国际人道主义与国家民众福祉之间。现如今,难民问题再次引发全球关注。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中国的汉武帝时期,我们会发现当时中国的黄河流域也出现了数量巨大的难民潮,但汉武帝凭借其雄才大略,不仅减小了难民问题对政权的冲击,还顺势打击了匈奴,稳定了中国的边境。

背景:汉武帝初即位时面临的困境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伍次友向康熙提出了当时清朝的三大问题:鳌拜、边疆、黄河。十分巧合的是,在近乎两千年前,汉武帝也面临着三大难题:窦太后、边疆、黄河。在窦太后去世后,边疆的匈奴与决口的黄河成为汉武帝刚刚正式执掌大权时摆在面前的两座大山。西汉王朝的第一次水灾发生在汉文帝时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68年,黄河流域的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北7.5里)地区发生决口。由于黄河泛滥的东郡地区是当时关东地区的粮仓,因此汉文帝十分重视这件事,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修复了黄河的溃堤。虽然堤坝被修复了,但这也开汉文帝汉武帝三代黄河泛滥的阀门。汉武帝即位第三年,黄河再次决口,甚至造成了人相食的局面。黄河数度泛滥,造成了大量难民、巨额的亏损已对整个西汉政府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位于北方的匈奴,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自冒顿单于即位后,匈奴实力大增,汉高祖刘邦妄图进攻匈奴,稳定边疆,但被围困于白登山,依靠贿赂才得以回去。从此西汉政府采取大臣刘敬的计策,与匈奴和亲。但即使如此,匈奴也经常南下掠夺汉地,景帝时还妄图勾结反王,最终未能得手。匈奴与西汉这种勉强的和平在汉武帝时即将破裂,在元光元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驻守云中,派中尉程不识屯兵雁门,但双方并未发生冲突。

爆发:黄河大决口与汉匈战争的开端

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改道,在当时的濮阳决口,受灾范围高达十六郡。汉武帝汲黯郑当时领十万人去修,刚刚修缮,很快又决口了。当时的丞相武安侯田蚡家在黄河以北,而黄河在南部决口。他为了使自己的家产不受黄河决口的威胁,极力阻挠修复黄河。他向汉武帝进言:“江河决口乃是天意,不应以人力强行改变。”他同事又串通汉武帝身边的官员,一起阻止修复黄河,黄河水患也一直持续。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仅仅是黄河决口所在的东郡,就有大约四十万一千二百九十七户,一百六十五万九千零二十八人。十六郡受灾,受灾难民人数可见一斑。即便修河的十万人全从这十六郡中征调,也仍会有大量的难民无家可归、无田可种。而东郡又是粮食大郡,因黄河决口而造成的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又要摊到其余郡县百姓身上,这样一来造成了大量的难民。即便以最低标准安抚难民,也对西汉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但让汉武帝同时头痛的还有北方的匈奴。在这次黄河大决口前,汉武帝已召集群臣商议对匈奴的路线。在这场元光二年春季的会议上,汉武帝强调了和亲策略的失效以及边疆深受匈奴困扰,因此他决议对匈奴转变为强硬路线。汉武帝的想法得到了大将王恢的支持。因此在当年的六月,他就派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共率领三十万众屯马邑谷中,想诱击单于。如此强大的阵容可以看出汉军志在必得,而单于也如计划般入塞,但由于王恢的犹豫,单于发觉情况不对,马上逃走了。这场失败的进攻在当月就被停止了,将军王恢因为其决策失误,被处以死刑。而这样一来,西汉与匈奴之间最后的和平也就破灭了,因此在西汉的北部边境随时都有匈奴大规模入侵的风险,为预防战争,需大规模人力、财力、物力的筹集,更加剧了后来黄河决口时西汉政府的赈灾难度。

雁门关

武帝元光四年、五年的两年间,《汉书.武帝本纪》中并未明确提到黄河难民与匈奴入侵,但如果我们分析这两年所记载的事情,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元光四年,先是魏其侯窦婴有罪被杀,继而阻止汉武帝修复黄河的丞相田蚡死了。可以看到,这一年的记述关注于朝堂之上,事实上魏其侯窦婴之死也与田蚡有关。朝廷内斗,自然无力关注下层百姓,黄河难民依旧。在元光五年夏天,汉武帝发巴、蜀地区的人民修南夷道,又征调万人雁门抢险。姑且不论大费人力财力修南夷道,我们知道雁门关是北方的要塞,征调万人去雁门关,必然是匈奴处有战争的风声才派人备战。而在八月,又发生了虫灾。这一切记载都在暗示我们,难民的情况日下,北部边防日紧,汉武帝如不能解决好这两件事,政权很有可能面临颠覆。

转折:汉武帝绝妙的运作

自元光六年至元封二年汉武帝亲自监督指挥修复黄河,《汉书.武帝纪》中也未着墨于黄河难民,但在这一段时间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又几乎离不开这些难民的影响。元光六年,汉武帝开始向商人征税,说明政府财政在对抗匈奴与安抚灾民的负担下已有困难,急需扩大财源。而这一年汉匈战争正式打响。匈奴攻入上谷,汉武帝派出了四路大军: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只有卫青打入匈奴首都龙城,其余三路皆失败。这一年的夏天,又发生了大旱与蝗灾,形势越来越朝着不利于汉武帝的方向发展。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的转折发生于元朔二年。这一年匈奴侵入上谷、渔阳,杀民千余人。而将军卫青李息出兵大胜,收复河南地,设置朔方、五原郡。而在这一年夏天,汉武帝募民十万口迁徙至朔方郡。也就是说,汉武帝将黄河难民迁徙至北方,为他们筑城,不仅解决了西汉政府为了安抚他们所需的大量费用,也减少了为防御匈奴所需要的一系列繁琐的开销,并通过在北部边境进行长时间的驻守,巩固了边防,于对抗匈奴更加有利。移民戍边对抗匈奴的计策最早由汉文帝时期名臣晁错提出,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实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一计划再次被用,在元朔三年秋天,朔方城建成,汉武帝下旨人民可以欢饮五日,可见汉武帝内心的喜悦。

朔方城建成后,立即发挥了其功效。在元朔五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十余万人的对匈奴反击战中,大军从朔方、高阙出发,斩获匈奴一万五千余人。而在元朔六年的夏季,汉军再次取得大捷。汉武帝在六月份不禁下诏赞赏:“之前大将军出兵朔方,征匈奴,斩一万八千余人,很多之前犯过罪的人,全都得到厚赏,并得以免、减罪刑。”可以看到,在移民戍边之后,西汉王朝在内政外交上的负担都相应的减轻了,对于匈奴,一改之前不敢出城迎战的态度,主动出击,稳定了边疆,而胜利的天平慢慢偏向了汉朝。

随着一系列对匈奴的胜仗,匈奴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在元狩二年的秋天,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率领部下四万余人降汉。汉武帝依照前法,设置了五属国,并在当地又设置武威、酒泉郡。《汉书.匈奴传》记载:汉接纳昆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的敌人越来越少,同时汉武帝迁徙关东贫民去充实新得到的土地,并减少他们一半的租戍以减轻负担。

很明显,对黄河难民的巧妙利用,大幅度推进了汉武帝打击匈奴的进度。但我们除了看到那些被转化为守城士兵的灾民外,也不应忘记在黄河流域还有大量因水灾而产生的难民,汉武帝为了趁势打击匈奴,也增加了对这一部分难民的关注。就是在昆邪王投汉后不久,汉武帝遣使者劝有水灾的郡县种宿麦,以稳定粮食与百姓生活,同时鼓励官绅借钱给贫民。在元狩四年冬季,有官员上奏说迁徙到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的关东贫民共七十二万五千口,对当地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财政压力,汉武帝为此在全国受缗钱以筹集资金。

对匈作战的标志性战役发生于元狩四年夏季,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数十万步兵出击。卫青围困单于,斩首一万九千余人,至阗颜山而还。霍去病与左贤王交战,斩杀七万余人,至狼居胥山乃还。此战后,匈奴远遁,幕南无王庭。匈奴与汉朝之间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时期。

治河、治河!

前文已述,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期间,虽然移黄河难民戍边减轻了汉武帝的压力,但在后期不能根治黄河的弊病再次显现,不仅黄河流域的难民依然无助,在北部边疆,难民的大量移入也对当地政府造成很大的压力。当匈奴对汉朝威胁减弱,难民问题越发凸显,在元鼎二年夏季,黄河再次发大水,破坏了谷物生长,关东有数千民众被饿死。为此,当年九月汉武帝下诏开山林以济民,并鼓励富裕官吏救济百姓,可见当时政府经过战争,已无更多的财力。元鼎三年十一月,汉武帝令民众告发不交缗钱的商人。四月,冰雹再次造成粮食歉收,导致关东郡国人相食。这时边患再起,对西汉政府造成不小的压力,元鼎五、六年间,西北部西羌与匈奴勾结叛乱,南部西南夷继续作乱,而面对黄河流域的难民,西汉政府再次面临威胁。元鼎六年,汉军战胜叛军,在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再次徙民北上缓解压力,移东越民众于江淮流域以便控制。

元封二年,汉武帝封禅过后,终于开始治理黄河。汉武帝命汲仁、郭昌率领数万人堵塞决口的瓠子河。汉武帝还亲自向河中放置白马玉璧以祈求河神保佑,更令群臣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可见汉武帝对此事的重视,也可见黄河决口对西汉政府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最终治河成功,并筑宣防宫于河边。而黄河以北修两个河渠,重新树立大禹的像,因此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当时有两首宣房之歌以纪念此事。其一为:“瓠子决兮将柰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其二为:“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穨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成功治河后,汉武帝特赦之前被迫迁徙之人返乡,并赐单身、高龄老人每人四石米,以示皇恩浩荡。

纵观汉武帝对整个黄河难民的调整、迁徙策略,汉武帝巧妙地将国家的两大矛盾连接在一起,用难民的迁徙解决北方的边患,不仅减轻了难民对西汉政权的冲击,也省去了在民众中征兵的一部分费用,为西汉政府的繁荣提供了动力。但这个从难民到守边士兵的模式在后来却越来越显现其漏洞,以至于在汉武帝使用难民守边的同时也渐渐损耗了西汉的实力,使得西汉政府也渐渐走向下坡路。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