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众所周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几乎每战必败,然而,由于战术细节的缺失、官方材料的掩盖与私人著述的夸张,不少交战状况已经难以还原。不过,1842年3月10日凌晨的宁波之战却多少算是个例外,无论英军还是清军,都留下了不少生动细节。从此战当中,大约也可窥探为何清军纵然占尽天时地利,也往往输得一败涂地。
精心谋划的浙东反击战
1841年秋季,英军大举侵入浙东,先后攻陷定海、镇海、宁波三城,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人相继战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愤而自杀。
▲定海陷落
惨败消息传至京师,道光帝随即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从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陕西八省调集大军,并在浙江就地招募勇壮,号称“征兵一万一千五百人,募乡勇二万二千人,用饷银一百六十四万五千两,筹划一载”期望一举剿灭“英夷”。曾参与守备西部边陲的奕经自然清楚各类勇壮多半会沦为喂饱大小官吏的手段,苏、皖、赣、鄂四省军队也不堪作战,倒是川、陕、甘三省“劲兵”相对精悍,且具备一定实战经验,足可寄予希望。
▲清军虎皮士兵
1842年3月6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凑足大约三千陕甘、四川机动兵力后,扬威将军信心十足地上奏:“各路人人思奋,敌忾同仇,尽可仰赖天威,一鼓战胜……攻剿三城,必须明攻暗袭同时并举,庶使逆夷首尾不得相顾……”道光帝自然不胜欣喜,批复道:“种种布置,详慎周密,朕心欣悦。谅将军等必能克期进剿,扬我国威,断不令该逆扬帆远遁!”伯纳德(Bernard)在他根据英国海军霍尔中校(Commander W. H. Hall, R. N.)笔记写成的《复仇神号航行作战记》(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 of the Nemesis)中坦承:“必须承认中国人在宁波表现得极为坚定,极具个人勇气,而且他们的计划实际上也十分完备”。
▲英军复仇神号蒸汽战舰
▲穿鼻海战中的复仇神号
准备出征之余,奕经也不忘开辟“第二战场”,他从幕客中抽出多达二十五名“投效人员”渗透到宁波、镇海、定海三城打探情报,结连内应,又派出17支雇勇队伍潜入宁波,11支雇勇潜入镇海。虽然其中某些经验不足的幕客甚至被过分热心的乡勇当成“汉奸”扣押,但多方打探下也获得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情报,试举一例,亲抵宁波城内的幕僚贝青乔就轻易得出正确结论——“英夷在城者不及三百人”、“盘踞宁城,约只二三百人,盖其大队夷兵均在定海”!
兵微械寡的占领军
贝青乔的估算与英军实况完全吻合,当时,疫病和分兵导致英军兵力缺额严重,且其主力仍留在以定海为中心的舟山群岛,因此,即便在宁波之战的最紧要关头,全城英军在最重要的反击方向上也只能拼凑出144名官兵而已。宁波城内的英印军队驻军单位大致为第18、26、49步兵团各一部和马德拉斯炮兵一部。即便在定海驻军主力赶来支援后,据1842年3月15日战前报告,第18团也仅能出动201人、第26团156人、第49团305人。占领军配备的火炮系2门四又五分之二寸榴弹炮,这是一种黄铜质地的轻炮,炮身仅长1尺10寸(约56厘米),重349磅(约158千克),炮膛长15.21寸(约39厘米),内径4.4寸(约11厘米),携行弹药中75%系榴弹、10%系霰弹、9%系榴霰弹、6%系燃烧弹,由于过于轻便、威力有限,它早已消失在欧陆正规会战场合,只能充当“山地榴”,用于道路艰险的殖民战争。
▲四又五分之二寸榴弹炮示意图
▲现代人仿制的四又五分之二寸榴弹炮
与声势浩大的清军相比,宁波、镇海城内的英军可以说是兵微械寡,其兵力也难以把守城垣,守军戒备更是不足:军官们整日骑着矮马闲逛,士兵中的酗酒、嫖娼、斗殴现象自然也层出不穷——时人传说:“宁波娼家哭不止,来年养出小鬼子”。坐镇定海的占领军总指挥郭富(Gough)中将在呈递伦敦找出种种借口:“宁波城墙周长接近五英里,城门外郊区庞大,因此,我军不可能在如此庞大的城墙上部署步哨,应对进攻时只能仰仗频繁巡逻,但敌军的行动安排得非常出色,中国军队直到真正进攻城门时才被发现”,英军18团团史则踢爆内幕:“(战前的)宁波守军人人都知道麻烦就快来了,只有临时上任的守备司令(莫里斯中校)是个例外”。
▲日本画家歌川贞秀绘制的英军纪律涣散状况
▲正在下乡劫掠的英军
事实上,早在夜袭宁波发生前,不少已经和英军军需混熟的当地商人和帮工已经泄露了清军大举出击的说法,不过,由于指挥官的麻痹大意,英军实际上并没有采取什么针对性措施。
鏖兵紫薇街
3月10日凌晨3时许,清军从西门、南门两路同时夜袭宁波。其中,游击黄泰等人率领堪称陕甘绿营精锐的“甘肃提标五百人”突向宁波南门(即长春门)。据贝青乔记载,其时英军“夷人守门者不及二十人”,清方此前埋下的潜伏雇勇则趁乱出击,守军炮兵指挥官蒙哥马利(Montgomerie)中校在战报中写道:“南门遭到内外夹击,估计有大批敌军将其攻占。”工兵少校贝尔(Bell)也承认:“(城外)敌军主攻西门和南门,又同时从城内发起攻击……南门守军住在城墙下方,并没有住到城墙上面,中国人从水门攻进城,而且显然还有此前一天躲藏在(城内)房屋里的部队前来汇合,敌人就这样成功夺下了南门,守军则沿着无遮无掩的城墙垒道撤退……得胜的中国人突入了市场,在那里遇到了从窄巷里涌出的第49团某连。”这段记载大体与中方所述相符,贝青乔提到黄泰部的五百提标“遇夷兵于紫薇街”,紫薇街是从宁波南门通往城中心的通衢大道,两旁商旅辐辏,甚至建有财神殿一座,这里自然便是英方所述的“集市”。
▲《宁郡地望图》中的宁波南门
清军为了追求夜袭效果,一意轻装行进,不仅并未携带各类火炮,就连火枪也没带上几把。不过,猝不及防的英军守备司令莫里斯(Morris)也只能抽出远不足百人的49团麦克安德鲁(McAndrew)连前来应付,而且尽管蒙哥马利中校指挥2门榴弹炮和若干临时充当步兵的炮手匆匆赶赴南门,也没能赶上战斗。于是,冷兵器的清军便和仅有步兵的英军列成纵队在紫薇街上狭路相逢。
▲《宁郡地望图》中的紫薇街
英军连长麦克安德鲁上尉事后向莫里斯讲述了战斗细节,后者也将其录入战报:“抵达街道(紫薇街)后,他(麦克安德鲁)发现敌军不仅控制了南门,而且已有大批兵力突入深处城市中心的市场。他立刻展开街巷射击,还朝着敌军纵队前部发起多次刺刀冲击,最终使其蒙受惨重损失,并将其逐出城市。”所谓“街巷射击”(street firing),也就是适用于街道、小巷等狭窄空间内,连10人都未必能并肩行进时的轮流射击方式。当某个连纵队开始街巷射击时,连长一般会命令“停!”,最前方的第一排排长随即依次下令“预备、瞄准、射击、收枪、向左向右、向后、快步”,令第一排完成射击并从纵队两侧转移到尾部装填弹药,随后第二排继续前进,完成同样的射击动作,如此反复循环下去,令火力连绵不断。也难怪奕经会在奏折中胡说什么:“逆夷惊觉,迎门放枪……该逆等均携有手枪,长不过数寸,一发双声,循环不断”。
在如此这般的连环轰打面前,缺乏火力的清军显然不能坐以待毙,但他们的反击始终无法突破敌军,倒是屡屡在英军的刺刀冲击面前溃散。贝青乔便提到“(黄泰部)守备徐宦最为猛烈,挺枪先进,群夷环击,刃出于胁,尤奋杀英夷十余人,并生擒一人而死”,此处记载尽管习惯性地夸大了战果,却也生动展示了单打独斗的清军猛士如何在英军刺刀丛林面前受挫。最终,“相持两时许……我兵鏖斗益急,奈无后援,伤亡渐多,(黄)泰遂率众退出南门”。奕经则一如既往地甩锅本地壮勇,“本地响导伏勇,胆小怯懦,即纷纷退后,继至勇壮不知前路情形,踊跃攻进,遂至前后壅塞,立脚不住”。破晓时分,蒙哥马利终于率领炮兵抵达战场,却只能听到英军的欢呼声,原来,麦克安德鲁已然率部重夺南门。
惨败西门
蒙哥马利随即率部赶往西门(即望京门),虽然清军在此处投入了“最为骁勇”且头戴虎皮帽的金川屯兵,英军起初也仅有18团的29名官兵把守,可占据绝对优势的清军还是只能勉强攻入瓮城(月城),却始终未能突破西门。其原因既在于西门备战相对认真,发现清军踪迹五分钟后即已严阵以待,且有两个连前来援救,也在于一个战前因酗酒而被关进西门监狱里的18团列兵、爱尔兰酒徒迈克尔·库辛(Michael Cushin)。夜袭伊始,缺乏人手的英军便把库辛放出监狱,此人干脆拆下门闩当成兵器,在城头短兵相接中大肆逞威,又带着十余名同伴投掷条石,总算是击退爬城清军,替后续部队争取了射击空间。
▲《宁郡地望图》中的宁波西门
正当清军在瓮城内进退维谷之际,英军勉强用此前就地征用的矮马将2门榴弹炮从南门拖到了西门战场,趁机展开曲射,榴弹当即在瓮城内肆意炸裂。蒙哥马利中校在战报中平淡写道:“榴弹投射得非常好,很快就将敌军逐出火力范围”。倒是贝青乔不知英军用了“开花弹”,误以为乃是此前在瓮城内埋下地雷,于是竟留下了这等记述:“初,英夷与西门月城内潜掘深阬,设伏地雷火炮,及屯兵进攻……甫及月城,机动炮发,我兵苍黄四走”。奕经则似乎只知道炮火自天而降,在奏折中信口胡诌道:“屯兵即争先奋勇扒城,攻门而入……夷人即从楼上抛掷火球火箭,蔽空而下,较前尤多,竟至无处躲避”。
▲英国画家想象的英军爱尔兰团与身披虎皮的清军交战
击退瓮城清军后,蒙哥马利收拢西门部队,计有官兵144人,他随即决心趁势出击,计划杀入郊区,将城外清军一举击溃。
随后的战斗已是毫无悬念,笔者此处只需摘引蒙哥马利战报即可:“我们杀出城门,沿着狭窄的郊区街道行进,一段时间内几乎毫无抵抗,可在距城大约半英里的地方,我们遭遇了大批敌军。目力所及的整条街道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一团。敌军先头部队(其中有一个惹人注意的达官贵人骑着马)挥动着刀剑和长矛,相互欢呼激励,显而易见,他们就算不朝我们冲过来,也是决心坚守阵地。要是他们真的冲过来,那我们这小股兵力就一定会被横扫的……我们向前推进,纵队先头部队开火,后续部队继续就位开火,指导推进到距敌12-15步为止,到了这时,榴弹炮已被带到前线,三份迅速发射的霰弹带来了极好的效果。在榴弹炮抵达一线前,我还下令……包抄敌军侧翼,(包抄部队)遇到了一些障碍,从附属建筑物里冲了出去,徒涉了齐腰深的河渠。这一机动令敌军彻底陷入失败,他们极为混乱地溃逃了。”
▲东方画家想象的英军与清军交战
于是,这般占尽天时地利的宁波之战,便以如此的惨败告终了。
参考文献:Adye, Ralph Willet, The Bombardier, and Pocket Gunner. London,1813.Bell, Mark S., China: Being a Military Report on the North-eastern Portions of the Provinces of Chih-li and Shan-tung, Nanking and Its Approaches, Canton and Its Approaches: Together with an Account of the Chinese Civil, Naval and Military Administrations, and a Narrative of the War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Simla and Calcutta,1884.Greton, George le Mesurier, The Campaigns and History of the Royal Irish Regiment from 1684 to 1902. Edinburgh and London,1911.Bernard, W. D., 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 of the Nemesis. London,1845.Gooding, S. James, An Introduction to British Artillery in North America. Ottawa,1965.Russell, John, Instructions for the Drill, and the Methods of Performing the Eighteen Manoeuvres. London,1804.The United Service Magazine,1842, Part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5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中国史学会主编、齐思和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3册,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
公元220年,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关羽退至麦城,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关羽可以投降曹操,宁死不降东吴呢?老金翻遍史书文献,从以下八个角度详细分析...
虽然当时的蜀汉已经颓败,后主刘禅宠幸宦官,可是此时的蜀汉还有姜维等一干能臣,虽然丢了汉中,可凭借剑阁天险也差点让伐蜀计划泡汤,幸得邓艾的“偷渡阴平”让司马昭能够成功灭蜀。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按照邓艾当时的计划设想,灭亡蜀汉之后就可趁机沿着巫县沿江东下,凭借当时西晋的国力绝对可以灭...
《三国演义》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使没读过小说,没看过相关的影视戏剧作品,但在民间不知道三国人物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而且由于关羽和诸葛亮这些正面主角的影响,以及始终以对抗反面主角曹操为己任的品行,使得刘备也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仁义之主,但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刘备建立的基业,是靠取西川为基础建立起来...
太和六年,封为燕王。魏明帝病危,欲以大将军辅政,不果。其子常道乡公曹奂,是魏国末代皇帝,史称魏元帝。晋朝建立后,降封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人物生平封爵变迁曹宇,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之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
在世间有很多都是因苟富贵这个誓言而一起努力,勿相忘为誓言的最终目标。但是,当有一天真的富贵的时候,真正能够记得起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真正能够履行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刘备曾经刘邦草根出身,虚心地接纳贤才,最终才能够建立这个大汉江山。他也曾经立下誓言,说过如若没有韩信,就没有他们大汉的江山。对韩信发誓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
诸葛亮在世人眼中总是代表着智慧,似乎只要有他就百事不难。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成就了大业。三国当中有一个关于他的经典桥段:含泪斩马谡。在原著中,诸葛亮是出于无奈才杀了他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杀他是有其他原因的。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马谡当初守街亭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军中无...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各路英雄豪杰各显身手,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番天下。当时天下三个政权并立,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政权,以孙权为首的东吴政权,以及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当时因为刘备是汉代皇室出身,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正统的政权。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没落的皇室,但是他却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在乱世中,他决定...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外交、军事、理政、治国,他样样拿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更是独挑蜀汉大梁,多次北伐魏国,立志收复中原,光复汉室。作为文臣的诸葛亮最终还是累倒了,54岁的他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大规模地向汉中遗民。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也有人说他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的招纳和培养,以至蜀中无大将;还有说他,行事矛盾,既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更有甚者说他为...
在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顾及自己的性命,他只身一人前往东吴。凭着自己的口才,令东吴决定与他家主公合作,一同联手对抗曹操。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智慧的结晶。这种种事件,带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深感回味!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刘备人设崩塌的土地——益州,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里并不是说关羽是猪一样的队友,只是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一个集团内部的中坚力量是会比敌方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懂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意思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因为理解起来...
对于刘备的死法,一般来说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一般都是认为他是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郁郁寡欢,因为长久的抑郁感染了疾病而去世的,那么真是如此吗,其实刘备一生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忍辱负重,早年卖草鞋,后来东奔西走仰人鼻息的生活也是过了很久,甚至还有过老婆孩子兄弟都走丢了,孤身一人逃亡的时候,但是这样他都没有放...
其实这有点冤枉刘备了,刘琦病死对刘备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刘琦作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表去世之后,其最有资格做荆州之主,以他的名义占领全荆州,可以说名正言顺。而刘琦手下只有一万水军,赤壁之战时也被征用了,刘备实力和威望都超越刘琦,刘琦对刘备来说毫无威胁可言,所以刘备可以让刘琦作为傀儡加以利用,如同...
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
孙权登基称帝后,对哥哥孙策的儿子并不好。但是,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一个帝王的行为。在常人看来,孙权是忘恩负义、薄情冷漠,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政治家的视角去解读呢?一、孙权上位公元前200年,即建安五年,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策,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却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暗算,重伤不治。年...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
荀攸(xúnyou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
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张飞长相的记载,对张飞长相描写得比较详细,并且深入人心的,是《三国演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样一个形象,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武夫形象,而且绝不能说是长得帅的。不过,现在很多人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张飞其实长得并不丑,是一位大帅哥。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猛人。三国纷乱,智慧超群的谋臣与武勇超强的猛将层出不穷。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天下枭雄的领导下,多少谋士、战将都名留青史,万古流芳。可惜的是,这残酷的战场、无情的刀剑,不知又埋没了多少良才。若换做他朝,也许这些良才早已名震天下,实在是可悲可叹。一、公孙瓒是个猛人公孙瓒应该算是贵族子...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将领,很多都出自三国时代。都听说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便是指吕布,从这句话就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吕布的勇猛。还有其他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哪怕他们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其中有一些人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这难免也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关羽的性格关羽便是其中之一,尽管...
诸葛亮北伐路线中的第二条是从安定出发,安定在现今甘肃省的南部,走西平关和岐山一路直接到祁连山,这条北方路线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中间要经过很多地形危险的地区,尤其是西平关这一带山势比较险峻,所以诸葛亮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诸葛亮设计的第三条路线是从街亭出发到列柳城,然后绕弯儿往东去阳平关,这条路线上发生...
司马懿除去孟达,占领了新城,命令申耽、申仪、李辅、邓贤等人留守城池,自己率领大队人马直奔长安城,与曹睿会合。司马懿在长安城外安顿下军马,自己入城来见魏主曹睿。曹睿见司马懿来到,非常高兴,对司马懿说:“我当初中了敌人的计策,将您赶回家去,心中十分后悔,这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时除去了造反的孟达,我魏国的江山...
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夷陵兵败,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在蜀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讲,皇帝刘禅可能还没有他权力大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多亏诸葛亮忠臣贤良,不然,如此大的权势和威望,诸葛亮要做蜀国的“曹操”应该易如反掌吧。...
魏延的死亡纯粹是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一直不和。而且两人在心胸上都属于非常狭隘的那一种人,原本有诸葛亮在那里放着,魏延和杨仪都会卖诸葛亮的面子,不会闹出大乱子。可是诸葛亮死亡之后,问题就出来了,诸葛孔明去世,他留下的权力真空该由谁来继承?他带出的精锐部队由谁来继续统领?魏延作为当时...
如今世间有很多文书,对于曹操这个人物都进行了多面性的丑化,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这些丑话有大部分并不是完全真实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去称赞去学习的地方。就比如说年少轻狂的曹操,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他却拥有着比较远大的志向,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青年人物。那个时候他只是做一...
情景再现 刘备先是听到司马徽的推荐,后来又听徐庶说诸葛亮的才华比自己强百倍,才猥自枉屈,亲身前往隆中茅庐请卧龙出山的。 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诸葛亮故意一再回避,连续两次不在家中。据传刘备第二次拜访时,曾碰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想必黄老先生也
这一年的二月,张角率领原本是他的三十万忠实的太平道教众,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下,揭竿而起,因为一个个头戴黄色头巾,因而叫做黄巾起义。不过起义军在短暂的胜利后,开始出现了进攻乏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