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刘备终成一代帝王,绝不是仅靠“仁义”二字,没点手段还真竖不起这“汉”字招牌。
前段日子沸沸扬扬的摆摊话题,不由让人想起了当年织席贩履的刘备。摆摊的刘备在汉末三国乱世中,能百折不挠,游走各方营销自己,从织席贩履终成蜀汉帝业,堪称一代传奇。
刘备,是如何营销自己,竖起“汉”字招牌的?" />
除了《三国演义》把刘备打造成仁义之君外,正史对刘备的评价也颇高。陈寿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那么刘备真的是靠仁义成大事的吗?他究竟是如何竖起自己的“汉”字招牌的呢?虽然《三国志》的内容简略,远不如《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丰满,但我们可以通过耙梳史料找到一些端倪。
伪托帝胄,反复难养
当下不少人把刘备从摆摊的小贩,华丽转身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当成了“咸鱼翻身”的神话典范。然而从史料我们得知,刘备的出身起点并没有那么低。坊间流传刘备出身卑微的依据就是“织席贩履”四个字,“贩”的意思就是卖。但卖东西并不局限于摆小摊,刘备家织席贩履的大概率应该是有店面,甚至是雇用了小工。他家很可能是个体工商户或者小作坊主。何以见得呢?因为刘备十五岁时,母亲就让他去拜当时的大儒卢植读书了,显而易见,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刘备,是如何营销自己,竖起“汉”字招牌的?" />
涿郡-刘备的家乡
有史书记载,刘备得到了同学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的资助。但按史料叙述的顺序来看,刘备是先上学,后得到刘元起资助的。再者,《三国志·先主传》里说刘备年少时“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是富二代的生活场景,绝不可能是摆小摊之家能消费得起的。
刘备虽然家境不差,但其自称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极有可能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刘备和汉朝皇室血脉相去甚远。裴松之就说刘备“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
刘备强调自己是汉室帝胄,是为承接东汉法统称帝找依据。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生育能力很强,光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其中有个儿子叫刘贞,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侯。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涿郡的刘姓人数已有数万人。这就导致官方的记载会有遗漏,所以刘备要沾皇室这块金字招牌的光,说自己是刘胜的后代,即使大家有所质疑,也没有十足的证据。
因此,刘备在当时既不是社会底层,也不是贵族豪门,可能是小康之家。在汉末诸侯争霸中,刘备起初实力较弱,没有固定的地盘,只能到处“傍大腿”。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都曾当过刘备的大哥,因此时人称其“反复难养”。
告急于吴,借地荆州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击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汝南大败后,往投刘表。刘备投奔刘表以后,表明上恭敬有加,实则广收当地豪杰,挖刘表墙角,“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这使得刘表对刘备暗存戒心。
刘备,是如何营销自己,竖起“汉”字招牌的?" />
官渡之战
刘备在荆州七年,在笼络各方人才上取得了实际成效。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继位,随后投降曹操。刘琮左右大批荆州人士归顺刘备。此后刘备遭到曹军追击,一路南逃,在当阳长坂遇到了从江东过来的鲁肃。经鲁肃的建议,刘备屯军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西部),遣诸葛亮随鲁肃面见孙权。
诸葛亮走后,刘备天天担心曹军攻战,当看到周瑜的船队过来以后,很是兴奋,亲自去见周瑜。见到周瑜后,刘备问:“现在东吴决定抵抗曹操是明智之举,您带了多少人马?”周瑜回答:“三万人。”刘备说:“可惜太少了。”周瑜说:“足够了,您就看我如何击破曹军吧。”(《江表传》)周瑜虽这么说,但刘备还是心有疑虑,派张飞、关羽领两三千人预备在后,但不归周瑜指挥,作为自己的退路。
此后周瑜在赤壁击败曹军,继而夺取南郡,还很大方地“分南岸地以给备”,但刘备认为给得太少,亲自去京口(今镇江)面见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当时周瑜、吕范等人劝阻孙权,但孙权害怕曹操再次南下,为了继续维系孙刘联盟也就同意了。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他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同年,刘琦因病逝世。于是刘备部下推举刘备为荆州刺史,由此,漂泊半生的刘备终于有了一块稳定的地盘。
以怨报德,袭取西川
坐稳荆州之后,刘备开始根据既定的战略计划夺取益州。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张松和法正。按照《三国演义》里说法,这两人背叛刘璋投靠刘备的原因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然而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实际上,这二人都是刘璋集团的政治失意者。法正原本是陕西扶风郿县人,建安初年,关中地区出现饥荒,法正就南去益州投靠了刘璋。法正到了刘璋这里混得并不好,“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法正没有被刘璋重用,而且一起侨居益州同郡县的人都议论他品行不端。按理说,同为老乡侨居异地,应该相互帮衬才对,而法正却遭到同郡县乡人的非议。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法正的为人在其得势后就暴露出来了。刘备占领益州后,法正得到重用,拜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一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大权在握。法正当权以后“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由此可见,法正这人品行确实不咋地,睚眦必报。当时有人向诸葛亮告状,请求抑制法正的骄横,但诸葛亮知道刘备能得到益州,如今“翻然翱翔”,全靠法正,因此,对法正的行为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另一个张松是益州本地人,和法正一样,张松也是“抱负不遇”。张松这人很聪明,能够过目不忘,但他“放荡不治节操”,一直以来不被重用。刘璋曾派张松的哥哥张肃去晋谒曹操,曹操拜张肃为广汉太守。第二次刘璋派张松去见曹操,曹操啥官爵也没给张松,张松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刘璋面前就各种喷曹操,让刘璋和曹操断绝往来。同时建议刘璋请援刘备以拒汉中张鲁,暗地里把益州的地形、府库、兵备、人马等等机要统统捅给了刘备,怂恿刘备取益州。刘璋在那个时代是个没有太多心眼的傻白甜,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正是这二人为刘备取川奠定了基础。民国历史学家蔡东藩就评价这二人:“但张松、法正并为璋臣,璋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去之;必卖主而求荣,殊非人臣之道,松之受诛宜也!法正特幸而脱祸耳,是可为后世之不忠者戒焉。”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率万人入川,刘璋带人到涪城(今绵阳)相迎,双方“欢饮百馀日”,开了个超长party。这期间张松、法正以及庞统都建议刘备趁机除掉刘璋。小说里刘备回答:“刘季玉与吾同宗,不忍取之。”(《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而《三国志·先主传》里刘备的回答是:“此大事也,不可仓卒。”《三国志·庞统法正传》里刘备的回答是:“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小说和正史里的意思完全不同。刘备并没有否认要干掉刘璋,只是认为时机尚不成熟。这显示出刘备在政治上比法正、庞统之流要高超许多。刘备刚刚入川,尚未站稳脚跟,此时突然发难击杀刘璋,川人必定不服,且西川各要口必定严加防备,对刘备收取西川增加了诸多难度。按照刘备一贯的“仁义”套路,一定是先收买人心,再夺取城池、土地。
聚会结束后,刘璋还送了“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备”。(《吴书》)刘备假意带兵北去葭萌关,但并未进攻张鲁,而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刘备在葭萌关养兵一年,最终找了一个拙劣的借口攻打刘璋。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征讨东吴,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以回师救孙权为由向刘璋索要大批钱粮兵马,刘璋给了四千兵,物资给了一半。刘备以此为由,激励将士“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吝於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魏书》),正式和刘璋反目。但此时钱财够用的刘备并不急着救孙权。可见,其袭取益州是有预谋的计划,绝不是激愤之举。
公元220年,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关羽退至麦城,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关羽可以投降曹操,宁死不降东吴呢?老金翻遍史书文献,从以下八个角度详细分析...
虽然当时的蜀汉已经颓败,后主刘禅宠幸宦官,可是此时的蜀汉还有姜维等一干能臣,虽然丢了汉中,可凭借剑阁天险也差点让伐蜀计划泡汤,幸得邓艾的“偷渡阴平”让司马昭能够成功灭蜀。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按照邓艾当时的计划设想,灭亡蜀汉之后就可趁机沿着巫县沿江东下,凭借当时西晋的国力绝对可以灭...
《三国演义》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使没读过小说,没看过相关的影视戏剧作品,但在民间不知道三国人物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而且由于关羽和诸葛亮这些正面主角的影响,以及始终以对抗反面主角曹操为己任的品行,使得刘备也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仁义之主,但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刘备建立的基业,是靠取西川为基础建立起来...
太和六年,封为燕王。魏明帝病危,欲以大将军辅政,不果。其子常道乡公曹奂,是魏国末代皇帝,史称魏元帝。晋朝建立后,降封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人物生平封爵变迁曹宇,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之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
在世间有很多都是因苟富贵这个誓言而一起努力,勿相忘为誓言的最终目标。但是,当有一天真的富贵的时候,真正能够记得起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真正能够履行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刘备曾经刘邦草根出身,虚心地接纳贤才,最终才能够建立这个大汉江山。他也曾经立下誓言,说过如若没有韩信,就没有他们大汉的江山。对韩信发誓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
诸葛亮在世人眼中总是代表着智慧,似乎只要有他就百事不难。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成就了大业。三国当中有一个关于他的经典桥段:含泪斩马谡。在原著中,诸葛亮是出于无奈才杀了他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杀他是有其他原因的。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马谡当初守街亭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军中无...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各路英雄豪杰各显身手,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番天下。当时天下三个政权并立,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政权,以孙权为首的东吴政权,以及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当时因为刘备是汉代皇室出身,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正统的政权。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没落的皇室,但是他却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在乱世中,他决定...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外交、军事、理政、治国,他样样拿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更是独挑蜀汉大梁,多次北伐魏国,立志收复中原,光复汉室。作为文臣的诸葛亮最终还是累倒了,54岁的他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大规模地向汉中遗民。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也有人说他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的招纳和培养,以至蜀中无大将;还有说他,行事矛盾,既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更有甚者说他为...
在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顾及自己的性命,他只身一人前往东吴。凭着自己的口才,令东吴决定与他家主公合作,一同联手对抗曹操。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智慧的结晶。这种种事件,带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深感回味!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刘备人设崩塌的土地——益州,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里并不是说关羽是猪一样的队友,只是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一个集团内部的中坚力量是会比敌方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懂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意思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因为理解起来...
对于刘备的死法,一般来说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一般都是认为他是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郁郁寡欢,因为长久的抑郁感染了疾病而去世的,那么真是如此吗,其实刘备一生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忍辱负重,早年卖草鞋,后来东奔西走仰人鼻息的生活也是过了很久,甚至还有过老婆孩子兄弟都走丢了,孤身一人逃亡的时候,但是这样他都没有放...
其实这有点冤枉刘备了,刘琦病死对刘备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刘琦作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表去世之后,其最有资格做荆州之主,以他的名义占领全荆州,可以说名正言顺。而刘琦手下只有一万水军,赤壁之战时也被征用了,刘备实力和威望都超越刘琦,刘琦对刘备来说毫无威胁可言,所以刘备可以让刘琦作为傀儡加以利用,如同...
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
孙权登基称帝后,对哥哥孙策的儿子并不好。但是,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一个帝王的行为。在常人看来,孙权是忘恩负义、薄情冷漠,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政治家的视角去解读呢?一、孙权上位公元前200年,即建安五年,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策,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却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暗算,重伤不治。年...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
荀攸(xúnyou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
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张飞长相的记载,对张飞长相描写得比较详细,并且深入人心的,是《三国演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样一个形象,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武夫形象,而且绝不能说是长得帅的。不过,现在很多人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张飞其实长得并不丑,是一位大帅哥。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猛人。三国纷乱,智慧超群的谋臣与武勇超强的猛将层出不穷。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天下枭雄的领导下,多少谋士、战将都名留青史,万古流芳。可惜的是,这残酷的战场、无情的刀剑,不知又埋没了多少良才。若换做他朝,也许这些良才早已名震天下,实在是可悲可叹。一、公孙瓒是个猛人公孙瓒应该算是贵族子...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将领,很多都出自三国时代。都听说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便是指吕布,从这句话就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吕布的勇猛。还有其他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哪怕他们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其中有一些人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这难免也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关羽的性格关羽便是其中之一,尽管...
诸葛亮北伐路线中的第二条是从安定出发,安定在现今甘肃省的南部,走西平关和岐山一路直接到祁连山,这条北方路线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中间要经过很多地形危险的地区,尤其是西平关这一带山势比较险峻,所以诸葛亮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诸葛亮设计的第三条路线是从街亭出发到列柳城,然后绕弯儿往东去阳平关,这条路线上发生...
司马懿除去孟达,占领了新城,命令申耽、申仪、李辅、邓贤等人留守城池,自己率领大队人马直奔长安城,与曹睿会合。司马懿在长安城外安顿下军马,自己入城来见魏主曹睿。曹睿见司马懿来到,非常高兴,对司马懿说:“我当初中了敌人的计策,将您赶回家去,心中十分后悔,这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时除去了造反的孟达,我魏国的江山...
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夷陵兵败,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在蜀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讲,皇帝刘禅可能还没有他权力大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多亏诸葛亮忠臣贤良,不然,如此大的权势和威望,诸葛亮要做蜀国的“曹操”应该易如反掌吧。...
魏延的死亡纯粹是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一直不和。而且两人在心胸上都属于非常狭隘的那一种人,原本有诸葛亮在那里放着,魏延和杨仪都会卖诸葛亮的面子,不会闹出大乱子。可是诸葛亮死亡之后,问题就出来了,诸葛孔明去世,他留下的权力真空该由谁来继承?他带出的精锐部队由谁来继续统领?魏延作为当时...
如今世间有很多文书,对于曹操这个人物都进行了多面性的丑化,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这些丑话有大部分并不是完全真实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去称赞去学习的地方。就比如说年少轻狂的曹操,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他却拥有着比较远大的志向,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青年人物。那个时候他只是做一...
情景再现 刘备先是听到司马徽的推荐,后来又听徐庶说诸葛亮的才华比自己强百倍,才猥自枉屈,亲身前往隆中茅庐请卧龙出山的。 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诸葛亮故意一再回避,连续两次不在家中。据传刘备第二次拜访时,曾碰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想必黄老先生也
这一年的二月,张角率领原本是他的三十万忠实的太平道教众,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下,揭竿而起,因为一个个头戴黄色头巾,因而叫做黄巾起义。不过起义军在短暂的胜利后,开始出现了进攻乏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