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65,《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08,欢迎收看。
前秦帝国宰相王猛于375年逝世,这对苻坚的影响,犹如纪元前七世纪管仲逝世,对齐桓公姜小白的影响一样。
管仲临死时向姜小白所作的建议,姜小白大大的不以为然。王猛临死时向苻坚所作的建议,苻坚也大大的不以为然。
王猛警告苻坚说:“国家的死敌不是晋帝国,而是杂处在国内的鲜卑人和羌人,他们的首领又都在朝廷中身居要职,有些更掌握兵权。我们最大的隐忧在此,必须早日纠正。”临终时再强调这个警告:“严防鲜卑,严防羌。”
但苻坚不以为然,他统一北方后,就想进攻东晋,统一中国。
01、伐晋争议
建元十八年(382)十月,苻坚召开御前会议,共商出师伐晋大计。他说:“自我即位,已有三十年。现在四方已定,只有东南一隅,未霑王化。秦兵有九十七万,文武如林,朕想亲征,不知列位卿相以为如何?”
要不要发动这场战争,在前秦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苻坚的有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他们认为“小不敌大,弱不御强。现在前秦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王师所到,必然有征无战。晋主不是衔壁军门,就是走死江海。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但是大多数人反对发动这场战争。主要有苻坚弟苻融,他是公元375年王猛死后主要掌握大权的;还有尚书仆射权左仆射权冀、太子左卫率石越、苻坚夫人张氏、儿子苻宏、苻诜、名僧道安等。
他们的理由是:
(1)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连年用兵,兵疲将倦,不宜再进行大规模战争;
(2)前秦虽然统一,但内部有鲜卑、羌族贵族这些“心腹之患",对外用兵必然会引起“风尘之变";
(3)东晋虽弱,但君臣和睦,内外同心,晋又是正朔所在,为民心所向,又有长江天险可依仗。
苻融还把王猛临死所说的话搬出来:“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说:“王景略之言不可忘!”
但是苻坚对这一切都听不进去。他说:“天道的事谁能说得清楚,且不去管他。从前吴国也有长江天险,不也是灭亡了吗,现在我有这么多军队,只要把马鞭子投入江心,江水也要为之断流,晋有何天险可凭!”
他迷信自己的武力,决心发动这场战争。
02、剑指东晋
太元八年(383)八月,苻坚下令大举伐晋。以苻融、慕容暐、慕容垂率步骑25万为前锋,自率大军从长安出发。总计调发戍卒60万及骑兵27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九月,苻坚到达项城(今属河南)时,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方顺流而下,河北幽冀的军队刚到彭城(今江苏徐州)。
苻融先锋部队迅速攻下寿阳(今安徽寿县),俘虏了东晋守将徐元喜。
面对强敌压境,东晋朝廷尽管惊恐不安,但宰相谢安却十分镇静。他精心策划,作了全面部署安排:命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负责指挥全军;其侄谢玄为前锋都督;其子辅国将军谢琰也从军出征。
晋军当时不过8万,但士气旺盛。其中又有一支劲旅,叫北府兵。这是谢玄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时招募徐、兖二州流民组成的一支精锐军队。因为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招募而得,而京口又称“北府”,故称“北府兵"。北府兵由彭城人刘牢之率领,为晋军前锋。
在强敌压境、生死存亡的关头,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缓和了。在桓温死后,由其弟桓冲和谢安共同执政。桓冲把扬州让给谢安,自己专任荆州,积极筹划防守,东晋朝廷出现“将相和”局面。
东晋军民也决心保卫自己的家园。
晋军派龙骤将军胡彬西进迎敌,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保硖石(今安徽风台县西南)。苻融派梁成率军5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在淮河上设栅,以防晋军沿淮援助胡彬。
胡彬军粮用尽,派人送信给谢石说:“现在贼盛粮尽,恐怕再见不到大军了!“
胡彬的信被苻融军截获,苻融马上派人报告苻坚,说:“敌军兵少,容易擒获,但怕逃去,宜速进攻!"
苻坚闻讯,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带领轻骑八千,兼程赶到寿春,企图一举打垮晋军。
03、淝水惨败
苻坚自恃兵多,骄傲轻敌,派尚书朱序到谢石营劝降。
朱序原是晋帝国雍州(湖北襄樊)刺史,被前秦帝国俘虏,他心中始终怀念故国,便秘密告诉谢石:“前秦如果百万大军集结完成,恐怕无法抵挡。但现在他们大军在后,寿阳城内,只20余万人,你最好立即行动,如果能先击败先头部队,对他们士气是一个打击。然后再和大军决战,才有胜利希望。”
谢石犹豫不决,谢琰在旁竭力劝说,于是谢石派广陵相刘牢之率精兵5000进攻洛涧。
刘牢之的北府兵个个勇猛非凡,强渡洛涧,大败梁成军,阵斩梁成;又分兵阻断秦军归路,秦军5万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走,掉在水里被淹死的有15000人,取得洛涧大捷。
苻坚听到洛涧失守,大吃一惊,又听说晋军已集结在淝水东岸,赶紧与苻融一起登城瞭望。他见到晋军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上黑压压的一片,以为都是晋兵,脸上有了惧色。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来历。
秦军在淝水西岸逼水而阵,晋军不得渡,两军处相峙状态。谢玄派使者到秦军中下战表说:“你们悬军深入,现在逼水而阵,这是持久之计,不是速决之策。你军如果移阵少退,让出一片空地,晋军渡过淝水,双方即可决一胜负。”
强敌当前,弱小的一方竟敢渡河,只有天绝其魄的人才选择此一死法。
因此,虽然秦将多数反对,说:“我众故寡,不如阻遏晋军,使不得渡,这是万全之计。”
但苻坚却说:“可以稍退。等他们半渡,我们用铁骑冲击,可使他们无一人生还。"苻融也赞同。
随后,苻坚下令秦军后退。
——纪元前七世纪春秋战国城濮战役时,发生过“退避三舍”的故事。晋国军队在楚王国强大兵力之前,后撤45公里,营阵严整,楚军尾追不舍,始终无法突击。晋国君主姬重耳在高处下望,看见他的部队井然的秩序,感慨说:“这都是元帅郤榖的功劳,有军如此,任何敌人都能克服。”
现在1015年后,前秦帝国也敌前退军,而且是一种在绝对优势下诱敌深入的谋略退军。敌人既弱又少,还隔了一条使敌人不能立即发动攻击的淝水,理应十分安闲而从容不迫。可是前秦帝国却缺少一位郤榖,退却令下,前秦兵团向后移动,想不到这一移动就像山崩地裂,不可遏止。
我们有理由相信,苻坚这个退却命令,是他直接向全军颁发的,所以全军同时行动,乱哄哄地变成排山倒海般狂奔,以致失去控制。
谢石乘着敌人汹涌后退之际,毫无困难的渡过淝水,闪电般展开攻击。
苻融见势不妙,急忙驰马赶到后面整顿部队,结果马倒人落,被晋兵杀死。
秦军失了大将,全线崩溃。谢玄等乘胜追击,朱序也在秦军阵后大呼:“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秦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而死者蔽塞川野。向后逃跑的人,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兵追来。于是昼夜不停地逃跑,一路上饥寒交加,死了十分之七八。
前秦兵团本来是主动撤退的,到此竟一溃而不可收拾,互相夺路,向北逃命。苻坚也中箭负伤,单骑逃到淮北。后回到洛阳,收集残兵,仅剩十多万人。
这就是著名的淝水战役,是南北分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南北决战。然而,此战其实并没有“战”,而只有“役”,前秦帝国不是战败,而是退败。我们固可事后在前秦帝国内部找出必败的原因,但在东晋帝国内部,我们却找不出必胜的原因。我们只好相信即令是国家巨变,或在致千万人于死的战争中,都有命运的影响,至少东晋帝国靠命运得以免去覆亡。
一种不能预见,不可想像象地冲击介入,产生的连锁反应,能使历史的巨轮停顿或转向。赤壁战役(208年)使中国统一延缓70年,淝水战役使中国统一延缓两个世纪。
——对强大的前秦帝国而言,淝水战役仅是一次战场上的失败,更仅只是一次先头部队的失败,国家主力毫无损伤。依正常情况判断,苻坚可以立刻发动再一次攻击,再糟也不过跟赤壁战役之后的曹操一样,两国继续对峙。
可是,前秦帝国包括的民族太复杂了,作为国家主干的氐民族,为数既少,而又分散四方。帝国像建立在沙滩上,淝水战役使它倾斜。以后一连串错误的适应,使它倒塌……
而此战之于东晋,却是一颗振奋人心的定心丸。
消息传到东晋王廷,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了战报后就放在床边,不露半点喜色。后客人问及,谢安才慢慢地回答:“小儿辈已经破贼。“
其实,谢安心中怎么会不高兴和激动呢?
淝水之战,东晋政权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后东起淮、泗,西至荆、襄的晋军陆续出击,攻占谯城(今安徽亳县)、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成都等地,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重被东晋收复。
而中国北部,再一次陷入分裂之中……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两晋南北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