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见证唐代汉藏友好关系" />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97,《隋唐史话》连载07(点击蓝字可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唐朝初年,在西藏高原上,出现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吐蕃。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他们原来是汉朝羌族的一支,后来逐步西迁,在雅鲁藏布江南岸渐渐发展起来。到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从分裂逐渐统一,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正在这个时期,吐蕃出现一位民族英雄——松赞干布,他实行民族友好政策,和唐朝建立了亲密关系。
大业元年(605),松赞干布生于西藏高原的泽当(拉萨东南)。他13岁那年,吐蕃苏毗王族的残部大搞分裂,爆发了叛乱。在他西部的另一部落羊同,又从外部进攻,一时吐蕃处于内乱之中。
年轻的松赞干布担负起平定叛乱的重任。在吐蕃旧部尚囊白乌苏和率弄刻尔的协助之下,平定了内乱,使吐蕃重新统一。松赞干布没收了私有土地和犯罪大臣的土地,创立国有王田制度,使用奴隶耕种。奴隶劳动按户计算,每户分给土地,然后向国家纳税服役。
在政治方面,松赞干布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过去,吐蕃赞普统治13个小王。他们下面,又分别管辖25个家臣。他们各有一个堡塞,相互之间并无统属关系,只和国王具有松懈的联盟,三年会盟一次。
松赞干布把他所辖地区划分为8个大区,每个区叫“如”,每“如”又分为若干千户所,实行全民(自由民)皆兵。军事和民政分别管辖。每“如”设元帅、副将、判官各1人,各“如”具有自己不同毛色的“如马”和不同图案、不同彩色的“如旗"。
千户所管理军事的官名为“东本”(千户长),管理民政的官是“德巴"。八如以上又设兵马都元帅和兵马副都元帅,他们的地位相当于副宰相。千户长归吏部尚书统领。正宰相权力较大,既掌军权又管民政,总揽内外一切国政,最后由国王裁决。
国王和官员每年盟会一次,国王要求这些官员尽忠职守,盟会时检阅军队,调查户门。
松赞干布新建的制度和政策,巩固了吐蕃内部的统一。
在吐蕃的北部,由于唐朝打败了突厥和吐谷浑,过去被突厥吐谷浑统治的党项、多弥、白兰、舂桑、迷桑等部,都向松赞干布称臣纳贡。吐蕃的领土扩充到现在的甘肃西部、青海南部及新疆的一部分。
吐蕃与唐朝和天竺直接接触,两国对吐蕃都有重要影响。
因为吐蕃和羊同不断发生战争,促使松赞干布和唐保持和平亲睦的关系。松赞干布为了与唐朝建立亲密的关系,贞观八年(634),派使臣到达长安,从此汉藏两族关系发展到新阶段。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见证唐代汉藏友好关系" />
7年以后,松赞干布派禄东赞(藏文史书名“伦噶尔”)来唐。他从逻些(今拉萨)出发,经过数千里的草原,到了唐朝首都,献给唐太宗大量黄金珠宝,代替松赞干布求婚。
唐太宗以汉藏友谊为重,答应把宗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特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入藏。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引起了吐蕃人民莫大的喜悦和兴趣。为了减少公主在旅途中的艰苦,他们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船只、食物和饮水,以表示对公主的热烈欢迎。
吐蕃王松赞干布亲自率领大队侍从和护卫人员,从逻些(今拉萨)起程到青海去迎接。
唐太宗为文成公主一行预先在青海南部的河源修了一所负责接待的离宫,经过的地方都有官民迎送。一个多月后,公主到达河源,在河源附近的柏海,会见了前来迎接的松赞干布。当时松赞干布以唐皇帝女婿的身份拜见了前来送行的江夏王李道宗,对唐太宗表示感谢,并请李道宗代向太宗问好。松赞干布陪文成公主到了逻些。
松赞干布原来住在帐篷里,为了和文成公主结婚,在逻些专门建筑了一座华丽的王宫,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在这座王宫里,他和文成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现在布达拉宫还保存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时洞房的遗迹。
文成公主进藏,是吐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多少年来留下很多传说。在传说里,她简直变成了神仙。这不仅是由于唐太宗把那善良多才美丽的公主嫁给吐蕃王是一件光荣的值得纪念的大事,更重要的是公主进藏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给吐蕃人民带来了切身利益。
在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的路上,吐蕃人民把很多地名与文成公主都联系起来。例如,青海有一座日月山,是现在青藏公路必经之处。据说1300年前,当文成公主到达这儿时,她感到过了这座山,又是一重天,远离家乡的愁思未免触景而生。唐太宗为了宽慰她,特地用黄金铸造了日月的模型各一个,远道送来,叫她带在身边,以免悬念。从此这座山就命名为日月山了。现在山上仍然有一座碑,碑上刻的“日月山”三个大字还隐约可见。
青海还有一条倒淌河,这条河从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传说文成公主从这条河开始,要弃轿骑马,进入草原。她感到从此和家乡的距离一天比一天远了,不禁痛哭失声。公主这一哭感动了天地,结果使这里发生“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现象。据说倒淌河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文成公主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文成公主到达吐蕃,不仅带去各种谷物、蔬菜种子,而且带去了工艺品、药材、茶叶及各种书籍。
在文成公主以前,吐蕃已经有了农业,但经营粗略。他们只用石头围住一大块地,在里面耕耘,还不会整地,也不知保持水土。唐朝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后,出现小块农田,学会防止水土流失和平整土地。
吐蕃的手工业,很大部分是唐朝汉族工匠直接帮助建立的,如酿酒、造纸、造墨等都是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侍女,曾协助吐蕃的妇女改进纺织技术。特别是在染色和图案设计上,给吐蕃提供了很多改进,使吐蕃的氆氇成为有特色的纺织品。
过去吐蕃人都住帐篷,文成公主进藏后,上层人物都改住房屋。在衣着方面,吐蕃人穿的是毡裘,又笨又重。双方和亲以后,一部分人开始用绫罗绸缎。同时,用唐式石磨加工谷物,不仅省工,而且减少损耗,从而改善了人民生活。
吐蕃过去没有文字,无论什么事都用绳打结,或在木头上刻符号表示。文成公主劝松赞干布设法造字。于是他指令桑扎布去研究,后来造出30个字母和拼音造句的文法。松赞干布认真学习新文字,并把这些字刻在宫殿的石崖上,从此吐蕃有了自己的文字。他们用吐蕃文翻译唐朝的儒经和佛经,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吐蕃自己没有正式可靠的历法,以麦熟的三月为一年之始。文成公主把天文历法带到逻些,吐蕃开始用唐朝的农历,依十二属相和六十甲子计算时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由于唐与吐蕃经济文化发生了密切关系,必然导致双方政治上的联合。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婚以后,对唐太宗称臣。当唐太宗征高句丽回到长安以后,他派大臣禄东赞到京致贺,并送来金鹅一支,高七尺,可盛酒三斛。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见证唐代汉藏友好关系" />
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派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出使天竺,在途中遇到中天竺的阿罗那顺发兵劫掠,王玄策派人向松赞干布借兵。他立即发兵1200人,又调尼婆罗兵7000人助战,平定了叛乱,使王玄策得以到达天竺,对加强中印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逝世,松赞干布到长安吊丧,并献金银珠宝15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并赐物二千段。
松赞干布给唐宰相长孙无忌写信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愿勒兵共讨之。”这反映了松赞干布非常珍视与唐朝的友谊,把保卫大唐的安全作为人臣应尽的职责。唐高宗很嘉许他,并且从“西海郡王”又升为"宾王”。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逝世,其孙芒松芒赞继位赞普,遣使到长安报丧,唐高宗派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前往吊唁。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又活了30年,继续致力于唐与吐蕃友好团结的伟大事业。
唐中宗时期,吐蕃王尺带丹珠的祖母为孙子向唐政府求婚,中宗以金城公主嫁给尺带丹珠。景云元年(710),金城公主赴藏,带去数千匹绫罗绸缎,以及大批手工业品和龟兹音乐。后来吐蕃王又派人到长安,取《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公元220年,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关羽退至麦城,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关羽可以投降曹操,宁死不降东吴呢?老金翻遍史书文献,从以下八个角度详细分析...
虽然当时的蜀汉已经颓败,后主刘禅宠幸宦官,可是此时的蜀汉还有姜维等一干能臣,虽然丢了汉中,可凭借剑阁天险也差点让伐蜀计划泡汤,幸得邓艾的“偷渡阴平”让司马昭能够成功灭蜀。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按照邓艾当时的计划设想,灭亡蜀汉之后就可趁机沿着巫县沿江东下,凭借当时西晋的国力绝对可以灭...
《三国演义》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使没读过小说,没看过相关的影视戏剧作品,但在民间不知道三国人物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而且由于关羽和诸葛亮这些正面主角的影响,以及始终以对抗反面主角曹操为己任的品行,使得刘备也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仁义之主,但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刘备建立的基业,是靠取西川为基础建立起来...
太和六年,封为燕王。魏明帝病危,欲以大将军辅政,不果。其子常道乡公曹奂,是魏国末代皇帝,史称魏元帝。晋朝建立后,降封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人物生平封爵变迁曹宇,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之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
在世间有很多都是因苟富贵这个誓言而一起努力,勿相忘为誓言的最终目标。但是,当有一天真的富贵的时候,真正能够记得起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真正能够履行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刘备曾经刘邦草根出身,虚心地接纳贤才,最终才能够建立这个大汉江山。他也曾经立下誓言,说过如若没有韩信,就没有他们大汉的江山。对韩信发誓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
诸葛亮在世人眼中总是代表着智慧,似乎只要有他就百事不难。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成就了大业。三国当中有一个关于他的经典桥段:含泪斩马谡。在原著中,诸葛亮是出于无奈才杀了他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杀他是有其他原因的。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马谡当初守街亭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军中无...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各路英雄豪杰各显身手,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番天下。当时天下三个政权并立,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政权,以孙权为首的东吴政权,以及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当时因为刘备是汉代皇室出身,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正统的政权。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没落的皇室,但是他却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在乱世中,他决定...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外交、军事、理政、治国,他样样拿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更是独挑蜀汉大梁,多次北伐魏国,立志收复中原,光复汉室。作为文臣的诸葛亮最终还是累倒了,54岁的他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大规模地向汉中遗民。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也有人说他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的招纳和培养,以至蜀中无大将;还有说他,行事矛盾,既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更有甚者说他为...
在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顾及自己的性命,他只身一人前往东吴。凭着自己的口才,令东吴决定与他家主公合作,一同联手对抗曹操。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智慧的结晶。这种种事件,带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深感回味!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刘备人设崩塌的土地——益州,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里并不是说关羽是猪一样的队友,只是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一个集团内部的中坚力量是会比敌方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懂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意思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因为理解起来...
对于刘备的死法,一般来说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一般都是认为他是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郁郁寡欢,因为长久的抑郁感染了疾病而去世的,那么真是如此吗,其实刘备一生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忍辱负重,早年卖草鞋,后来东奔西走仰人鼻息的生活也是过了很久,甚至还有过老婆孩子兄弟都走丢了,孤身一人逃亡的时候,但是这样他都没有放...
其实这有点冤枉刘备了,刘琦病死对刘备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刘琦作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表去世之后,其最有资格做荆州之主,以他的名义占领全荆州,可以说名正言顺。而刘琦手下只有一万水军,赤壁之战时也被征用了,刘备实力和威望都超越刘琦,刘琦对刘备来说毫无威胁可言,所以刘备可以让刘琦作为傀儡加以利用,如同...
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
孙权登基称帝后,对哥哥孙策的儿子并不好。但是,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一个帝王的行为。在常人看来,孙权是忘恩负义、薄情冷漠,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政治家的视角去解读呢?一、孙权上位公元前200年,即建安五年,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策,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却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暗算,重伤不治。年...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
荀攸(xúnyou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
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张飞长相的记载,对张飞长相描写得比较详细,并且深入人心的,是《三国演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样一个形象,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武夫形象,而且绝不能说是长得帅的。不过,现在很多人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张飞其实长得并不丑,是一位大帅哥。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猛人。三国纷乱,智慧超群的谋臣与武勇超强的猛将层出不穷。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天下枭雄的领导下,多少谋士、战将都名留青史,万古流芳。可惜的是,这残酷的战场、无情的刀剑,不知又埋没了多少良才。若换做他朝,也许这些良才早已名震天下,实在是可悲可叹。一、公孙瓒是个猛人公孙瓒应该算是贵族子...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将领,很多都出自三国时代。都听说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便是指吕布,从这句话就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吕布的勇猛。还有其他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哪怕他们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其中有一些人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这难免也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关羽的性格关羽便是其中之一,尽管...
诸葛亮北伐路线中的第二条是从安定出发,安定在现今甘肃省的南部,走西平关和岐山一路直接到祁连山,这条北方路线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中间要经过很多地形危险的地区,尤其是西平关这一带山势比较险峻,所以诸葛亮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诸葛亮设计的第三条路线是从街亭出发到列柳城,然后绕弯儿往东去阳平关,这条路线上发生...
司马懿除去孟达,占领了新城,命令申耽、申仪、李辅、邓贤等人留守城池,自己率领大队人马直奔长安城,与曹睿会合。司马懿在长安城外安顿下军马,自己入城来见魏主曹睿。曹睿见司马懿来到,非常高兴,对司马懿说:“我当初中了敌人的计策,将您赶回家去,心中十分后悔,这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时除去了造反的孟达,我魏国的江山...
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夷陵兵败,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在蜀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讲,皇帝刘禅可能还没有他权力大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多亏诸葛亮忠臣贤良,不然,如此大的权势和威望,诸葛亮要做蜀国的“曹操”应该易如反掌吧。...
魏延的死亡纯粹是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一直不和。而且两人在心胸上都属于非常狭隘的那一种人,原本有诸葛亮在那里放着,魏延和杨仪都会卖诸葛亮的面子,不会闹出大乱子。可是诸葛亮死亡之后,问题就出来了,诸葛孔明去世,他留下的权力真空该由谁来继承?他带出的精锐部队由谁来继续统领?魏延作为当时...
如今世间有很多文书,对于曹操这个人物都进行了多面性的丑化,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这些丑话有大部分并不是完全真实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去称赞去学习的地方。就比如说年少轻狂的曹操,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他却拥有着比较远大的志向,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青年人物。那个时候他只是做一...
情景再现 刘备先是听到司马徽的推荐,后来又听徐庶说诸葛亮的才华比自己强百倍,才猥自枉屈,亲身前往隆中茅庐请卧龙出山的。 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诸葛亮故意一再回避,连续两次不在家中。据传刘备第二次拜访时,曾碰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想必黄老先生也
这一年的二月,张角率领原本是他的三十万忠实的太平道教众,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下,揭竿而起,因为一个个头戴黄色头巾,因而叫做黄巾起义。不过起义军在短暂的胜利后,开始出现了进攻乏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