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95,《清朝史话》连载01,欢迎收看。
明代时,女真分为海西、建州和野人三大部。海西女真大部分居住在吉林扶余(伯都讷)以北的松花江大曲折后的江南,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边的阿什河流域。建州女真分布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野人女真则遍居于从精奇里江下游直到库页岛的整个黑龙江南北广大地域。
明太祖朱元璋很注意经营东北,洪武初年就设立了辽东都司;二十年(1387)6月大破元军于金山(吉林农安附近)之后,更奠定了对松花江以北女真诸部的统治基础。
明成祖朱棣一即位,便根据女真各部“相率来归”、“悉境来附”的情况,于永乐七年(1409)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进行管辖。
01、建州三卫
在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祖孙三代之时,酋长们拿着政府颁发的“印信”,定期纳贡,并为政府保守疆界;中央有所征调,他们也是闻命即从,决不违期。就是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仍基本上是相安无事的,汉族人民和女真族人民间的贸易往来,不仅频繁,而且热闹、融洽。
然而,随着明朝统治的渐趋腐朽,随着女真各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部间的掠杀、动乱多了起来。
明初所设的建州卫,原在牡丹江与松花江合流处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地方。宣宗时,继任卫指挥的李满住,被野人女真所逼,从三姓迁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后迁到婆猪江(佟家江),最后英宗时,移居到苏子河(今辽宁新宾)上游。
建州左卫指挥猛哥帖木耳(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宣宗时被“七姓野人”所杀,弟凡察、子童仓逃跑,童仓弟董山继掌左卫,因旧印“丢失”,明朝给了新印;但不久,凡察归来,手持旧印和侄儿争位,不可开交,明朝政府只好另铸右卫印给凡察,分左卫之地三土河(今吉林省辉南与柳河县境的三屯河)安置之。
成化三年(1467)后,建州三卫都逐渐南迁到浑河、苏子河上游地区定居下来。
今辽宁省抚顺城郊东南20多里处,丘岗起伏、层峦叠障。过了南扎木,翻过玛尔墩岭,便是清澈透明的苏子河。苏子河畔,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岗北坡,背靠鸡鸣山,西贴烟囡山(呼兰哈达),东接连绵的丘岗,正北平地,数里之外是启运山。
历史上有名的赫图阿拉城,便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谷地之中。这谷地,方圆不过二三十里,然而,它却是建州女真逐渐强盛,最终开创了有清一代276年天下的基地!
02、明朝对女真人的压迫
嘉靖三十八年(1559),女真各部中汉化最深、实力最强的一部——建州女真里,一个“凤眼大耳、面如冠玉”的小孩诞生了,这孩子便是后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十岁的时候,亲妈死了,后娘纳喇氏对他很不好,在他19岁那年,只给他很薄一份财产,便叫他出门单过。因为生活困难,努尔哈赤不得不上山采些松子之类去抚顺卖给汉族商人。
由于经常和从关里来的商人接触,兼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汉文图书,努尔哈赤的汉化程度因而更深了,对朝廷内部情况的了解也更多了。
建州女真在正统五年(1440)搬到赫图阿拉,朝廷从正统七年(1442)起,就构筑了1700里的辽东边墙,挡住女真、蒙古兀良哈的来路。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也先捉了英宗皇帝,女真也曾入塞“侵辽东、西”。朝廷奸贼和边将便以此为借口,屡开边隙,出塞捕杀,甚至“以掩杀降虏为功”。
另外,女真各部酋长逝世,朝廷也不再“赐敕”致哀,子孙入贡,还大减赏宴以示轻蔑。因而,女真酋长怨忿思叛。
成化二年(1466),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造了反,朝廷发兵五万讨伐,杀了董山不算,还将其弟褚安发配到福建,使他死在戍所。随后,又筑了抚顺、清河、顽阳等寨堡,对女真严加镇慑。这是政治上的压迫。
经济上:虽说建州女真生产较为发达,早在猛哥帖木耳时已用牛耕,移居赫图阿拉以后,更是无野不耕,连山上也种了庄稼,后来,从事银、铁、革、木制作的人逐渐增多,而且大量引进汉人的先进生产技术,耕作多用汉人,织锦刺绣等更全是汉人所为。但是,总的说来,女真人的生产水平还不高,吃、穿、用方面,很大一部分还是靠明朝方面的贸易供给。
女真人、蒙古人需要汉人的粮、种、盐、绢、缎、布、蜜、蜡、锅、锌、铲、剪、针等。需要是大量的。有时,蒙古人一次就售马千匹,买粮三百车;女真人一次交易,就换锌千件之多!
因此,永乐四年(1406)开设的三个马市贸易市场远不够用。宪宗时,女真屡请开市,不许;神宗许了,增开抚顺、清河、宽甸、义州等堡,但却障碍重重,而且官吏还通过所谓验收、征税,大加盘剥,甚至还纵令仆从逼着女真人“减价贱市,十偿三、四”,大发逼财。
同时还经常不讲信用,时开时闭,造成女真人经济上的损失。万历三十七、三十八两年(1609、1610),努尔哈赤部的人参,因朝廷关闭马市而卖不掉,一次就烂掉了十几万斤!
此外,只许女真人跟明朝贸易,不许他们去朝鲜做生意,叫他们“禁绝外交”。
为了削弱女真人的势力,朝廷还采用拉一部、打一部、“分而治之”的政策。朝廷武将李成梁">李成梁就极力加深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的矛盾。他利用海西女真哈达部的酋长王台捆了原建州右卫的都督王杲。杀了王杲之后,李成梁">李成梁又极力拉拢王杲的亲戚、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失,以便最后消灭王杲之子阿台,来个斩草除根、各个击破。
万历十年(1582),李成梁">李成梁派兵帮助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尼堪外兰打阿台。阿台之妻是努尔哈赤的堂妹,努尔哈赤的祖父叫场和父亲塔失岂能见死不救?二人急赴阿台所在的古坪城外,叫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先别攻打,让他俩先去劝降。他俩第二次进城劝说之后,阿台还是不降,而且亲自督战守城。
明军斥责尼堪外兰">尼堪外兰为何不战,尼堪外兰">尼堪外兰便宣言:“谁杀阿台,谁就当古坪城主!”
城中一些贪心的人,听得喊声,便杀了阿台向明军投降,没想到明兵却来了个大屠杀,乱兵把入城劝降救亲的塔失和叫场也砍死了。
这一冤案,成了努尔哈赤起兵造反的导火索。
03、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闻父、祖死,大恸,质问明朝边吏。朝廷自知理亏,给了他30道敕书、30匹马表示歉意,又授给他建州左卫都督、都督佥事加龙虎将军的衔名(爵至正二品)。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实力不够,就一面接受封赏,一面用“但执此人(尼堪外兰">尼堪外兰)与我,我即心甘焉”的话来转移明朝的注意力。
万历十一年(1583)5月,25岁的努尔哈赤,终于以父亲遗留下来的13副铠甲起兵了。他首先攻打尼堪外兰">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尼堪外兰">尼堪外兰逃跑了,努尔哈赤旗开得胜,得兵百人、甲13副。随后,他又领兵追到嘉班城、抚顺所,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则又投奔鄂勒珲城去了。
鄂勒珲城位于托漠河城西北、甲板城正北,诸部中隔,竟为努尔哈赤统一其间各部提供了借口。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女真族统一之战,便从1584年开始了。
历史赋予了努尔哈赤统一的任务。努尔哈赤也正好具有统一各部的条件(建州部生产发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才能。
“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努尔哈赤时刻不忘这两手。他用平等的方式跟各寨主大搞联盟,又用优待俘虏、下人的办法瓦解敌军、团结内部,同时,还注意以苦战血战为基础。
万历十二年(1584)6月,努尔哈赤攻打董鄂部的翁鄂洛城。他正在房顶上向城里射箭,城里有个叫鄂尔果的敌人,一箭发来,射穿了他的头盔,入肉一指来深,血流至足,他拔出这枝箭刚射死一个敌人,不料洛科又对他暗射一箭,射中了他的脖子根,拔出箭看,箭头都像铁钩一样卷曲了,还带出了两块肉。
部下要搀他下房,他恐乱了军心,坚持自下,结果,一下来就晕倒过去。养好伤,努尔哈赤再次攻城,抓到了鄂尔果和洛科,部下主张杀掉,他却坚持说:“这样的人,死于战阵还可惜哩,为什么要杀?”吩咐赏给牛录之官,统率300人。
努尔哈赤这种招数,在征服人心上,奏了良效。
万历十三年(1585)2月的太兰岗战役,充分地表现出努尔哈赤的苦战、巧战精神。战前,努尔哈赤率甲士25名、步兵50名,攻打界藩寨,不胜而归。归途中,没想到界藩寨长巴穆尼、城破逃亡的玛尔墩寨主纳申等领兵四百,追到了太兰岗之野。
阵式刚刚摆开,纳申、巴穆尼便同时向他冲来。努尔哈赤单骑还击纳申,纳申一刀就砍断了他的马鞭。但他毫不畏缩,挥刀一击,砍断了纳申的胳膊,纳申坠马而死。
努尔哈赤又射死巴穆尼,才压住了阵脚。甲士问他:“马疲了,怎么办?”
他说:“你们下马,假装以弓捎拂雪,像拾箭的样子,从容翻过岭去休息。”自己则只率七人露了甲胄而立,形同设有伏兵,吓得敌人连纳申的尸首也不敢收拾,一边喊着“有埋伏,咱知道”,一边退了下去,努尔哈赤这才安全脱险。
努尔哈赤就这样一仗一仗地打下来,到万历十七年(1589)以前,不但早已杀了仇人尼堪外兰">尼堪外兰,而且统一了建州各部,定了“国政”,1589年还称了王。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更粉碎了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科尔沁、锡伯、瓜尔佳、珠舍里、讷殷等九部联军三万人的进攻,完全统一了长白山部。
努尔哈赤又花了20来年的时间,用征战和招抚的办法,统一了叶赫以外的扈伦各部,以及东海女真的许多部属。将士出征,他每每告诫要“秋亳无犯”、“不使(其)父子兄弟拆散,不使(其)亲戚分离”。
有个叫浑岱的人,从锡伯率众来投,努尔哈赤下令“子孙世代,勿算其赋”,即永远免除他的赋税。
蒙古、朝鲜、明朝,对努尔哈赤构成了三角包图之势,因此,努尔哈赤很重视避免自己腹背受敌。他决定先联合蒙古。
为了联合蒙古,他不念旧仇,主动搞好关系。蒙古科尔沁部曾参加过“九国(部)联军”,后来又帮助布占泰(乌拉部台吉)攻打过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竟主动遣使与科尔沁部的莽古斯、明安、翁果岱通好,对归附而来的人,一律优待以礼。
万历四十二年(1613),努尔哈赤的儿子莽古尔泰娶扎鲁特部贝勒明安的女儿为妻。天启元年(1621),喀尔喀部台吉古尔布什率六百人来附,努尔哈赤把女儿嫁给他做妻,把侄女、族弟济白里的女儿嫁给了同来的莽果尔台吉,还把亲侄女嫁给仅有一百个人丁的小台吉恩格德尔。
女真部落和蒙古部落得到良好的接待,纷纷来投。天启元年,光蒙古的归附者,就被编了76个牛录。
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在不断壮大实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
原来,女真人的生产和军事行动,各依族和寨而行进,每十人为一基本单位,头目称为“牛录(箭)额真(主)”。实力壮大后,努尔哈赤便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牛录额真下设“代子”二人为副头目。五个牛录置一“甲喇额真”。五个甲喇额真就组编成一个“固山(旗)”。
万历二十九年(1601),只有黄、红、蓝、白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设了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四旗,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八旗。
八旗制度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它有力地加强了努尔哈赤的权力。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统帅,他的子侄则是各旗的统帅(称“和硕贝勒”或“固山贝勒”。后,贝勒下又设“固山额真”,即“都统”,作为贝勒以下的每旗最高管理人)。
在八旗之外,每牛录又选出精壮17人组成亲军“巴牙喇”,加强王权。
此外,努尔哈赤还设立了大臣八人、判官40人,规定了自己五日一临朝的制度。
他的势力,越来越大了!
这个雄心勃勃、把明朝看透了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了!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清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公元220年,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关羽退至麦城,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关羽可以投降曹操,宁死不降东吴呢?老金翻遍史书文献,从以下八个角度详细分析...
虽然当时的蜀汉已经颓败,后主刘禅宠幸宦官,可是此时的蜀汉还有姜维等一干能臣,虽然丢了汉中,可凭借剑阁天险也差点让伐蜀计划泡汤,幸得邓艾的“偷渡阴平”让司马昭能够成功灭蜀。蜀汉灭亡之后,魏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按照邓艾当时的计划设想,灭亡蜀汉之后就可趁机沿着巫县沿江东下,凭借当时西晋的国力绝对可以灭...
《三国演义》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使没读过小说,没看过相关的影视戏剧作品,但在民间不知道三国人物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而且由于关羽和诸葛亮这些正面主角的影响,以及始终以对抗反面主角曹操为己任的品行,使得刘备也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仁义之主,但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刘备建立的基业,是靠取西川为基础建立起来...
太和六年,封为燕王。魏明帝病危,欲以大将军辅政,不果。其子常道乡公曹奂,是魏国末代皇帝,史称魏元帝。晋朝建立后,降封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人物生平封爵变迁曹宇,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之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
在世间有很多都是因苟富贵这个誓言而一起努力,勿相忘为誓言的最终目标。但是,当有一天真的富贵的时候,真正能够记得起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真正能够履行最初誓言的又有几人?刘备曾经刘邦草根出身,虚心地接纳贤才,最终才能够建立这个大汉江山。他也曾经立下誓言,说过如若没有韩信,就没有他们大汉的江山。对韩信发誓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官员、名士。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
诸葛亮在世人眼中总是代表着智慧,似乎只要有他就百事不难。实际上刘备也确实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成就了大业。三国当中有一个关于他的经典桥段:含泪斩马谡。在原著中,诸葛亮是出于无奈才杀了他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诸葛亮杀他是有其他原因的。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马谡当初守街亭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军中无...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各路英雄豪杰各显身手,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一番天下。当时天下三个政权并立,分别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政权,以孙权为首的东吴政权,以及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当时因为刘备是汉代皇室出身,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正统的政权。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没落的皇室,但是他却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在乱世中,他决定...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外交、军事、理政、治国,他样样拿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更是独挑蜀汉大梁,多次北伐魏国,立志收复中原,光复汉室。作为文臣的诸葛亮最终还是累倒了,54岁的他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大规模地向汉中遗民。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也有人说他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的招纳和培养,以至蜀中无大将;还有说他,行事矛盾,既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更有甚者说他为...
在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顾及自己的性命,他只身一人前往东吴。凭着自己的口才,令东吴决定与他家主公合作,一同联手对抗曹操。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智慧的结晶。这种种事件,带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深感回味!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刘备人设崩塌的土地——益州,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话,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里并不是说关羽是猪一样的队友,只是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一个集团内部的中坚力量是会比敌方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懂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意思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因为理解起来...
对于刘备的死法,一般来说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一般都是认为他是在夷陵之战大败以后郁郁寡欢,因为长久的抑郁感染了疾病而去世的,那么真是如此吗,其实刘备一生几乎大半辈子都是在忍辱负重,早年卖草鞋,后来东奔西走仰人鼻息的生活也是过了很久,甚至还有过老婆孩子兄弟都走丢了,孤身一人逃亡的时候,但是这样他都没有放...
其实这有点冤枉刘备了,刘琦病死对刘备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刘琦作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表去世之后,其最有资格做荆州之主,以他的名义占领全荆州,可以说名正言顺。而刘琦手下只有一万水军,赤壁之战时也被征用了,刘备实力和威望都超越刘琦,刘琦对刘备来说毫无威胁可言,所以刘备可以让刘琦作为傀儡加以利用,如同...
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
孙权登基称帝后,对哥哥孙策的儿子并不好。但是,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一个帝王的行为。在常人看来,孙权是忘恩负义、薄情冷漠,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政治家的视角去解读呢?一、孙权上位公元前200年,即建安五年,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策,踌躇满志,正准备大展手脚的时候,却被仇家许贡的门客暗算,重伤不治。年...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
荀攸(xúnyou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
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张飞长相的记载,对张飞长相描写得比较详细,并且深入人心的,是《三国演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样一个形象,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武夫形象,而且绝不能说是长得帅的。不过,现在很多人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张飞其实长得并不丑,是一位大帅哥。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猛人。三国纷乱,智慧超群的谋臣与武勇超强的猛将层出不穷。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天下枭雄的领导下,多少谋士、战将都名留青史,万古流芳。可惜的是,这残酷的战场、无情的刀剑,不知又埋没了多少良才。若换做他朝,也许这些良才早已名震天下,实在是可悲可叹。一、公孙瓒是个猛人公孙瓒应该算是贵族子...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将领,很多都出自三国时代。都听说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便是指吕布,从这句话就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吕布的勇猛。还有其他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哪怕他们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其中有一些人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这难免也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关羽的性格关羽便是其中之一,尽管...
诸葛亮北伐路线中的第二条是从安定出发,安定在现今甘肃省的南部,走西平关和岐山一路直接到祁连山,这条北方路线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中间要经过很多地形危险的地区,尤其是西平关这一带山势比较险峻,所以诸葛亮这次北伐也没有成功。诸葛亮设计的第三条路线是从街亭出发到列柳城,然后绕弯儿往东去阳平关,这条路线上发生...
司马懿除去孟达,占领了新城,命令申耽、申仪、李辅、邓贤等人留守城池,自己率领大队人马直奔长安城,与曹睿会合。司马懿在长安城外安顿下军马,自己入城来见魏主曹睿。曹睿见司马懿来到,非常高兴,对司马懿说:“我当初中了敌人的计策,将您赶回家去,心中十分后悔,这一次如果不是你及时除去了造反的孟达,我魏国的江山...
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夷陵兵败,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在蜀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讲,皇帝刘禅可能还没有他权力大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多亏诸葛亮忠臣贤良,不然,如此大的权势和威望,诸葛亮要做蜀国的“曹操”应该易如反掌吧。...
魏延的死亡纯粹是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一直不和。而且两人在心胸上都属于非常狭隘的那一种人,原本有诸葛亮在那里放着,魏延和杨仪都会卖诸葛亮的面子,不会闹出大乱子。可是诸葛亮死亡之后,问题就出来了,诸葛孔明去世,他留下的权力真空该由谁来继承?他带出的精锐部队由谁来继续统领?魏延作为当时...
如今世间有很多文书,对于曹操这个人物都进行了多面性的丑化,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这些丑话有大部分并不是完全真实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去称赞去学习的地方。就比如说年少轻狂的曹操,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他却拥有着比较远大的志向,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青年人物。那个时候他只是做一...
情景再现 刘备先是听到司马徽的推荐,后来又听徐庶说诸葛亮的才华比自己强百倍,才猥自枉屈,亲身前往隆中茅庐请卧龙出山的。 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诸葛亮故意一再回避,连续两次不在家中。据传刘备第二次拜访时,曾碰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想必黄老先生也
这一年的二月,张角率领原本是他的三十万忠实的太平道教众,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下,揭竿而起,因为一个个头戴黄色头巾,因而叫做黄巾起义。不过起义军在短暂的胜利后,开始出现了进攻乏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