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姜姓齐国国君,在位共58年,他是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国有崔杼庆封,后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下面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人物生平
幼年登基
庄公即位后,更是倚重崔杼,君臣关系非同一般。庄公经常出入崔杼家中,但是不久就迷恋上崔杼的妻子棠姜,并与之私通。后崔杼得知被国君戴了绿帽,出于自保,于前548年,就联合庆封一起弑杀庄公,以报此仇。
平复动乱
还在幼年的齐景公虽然幸运的继承了哥哥的君位,却完全没有能力掌控大局,面对日益做大的各大世卿臣子,景公显得是那么无助。
崔杼弑君后,因为大权在握,与庆封共同执政,景公形同傀儡,战战兢兢,唯命是从。
景公即位仅仅一年,崔氏家族发生火并。庆封不是什么君子,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就离间崔杼两个儿子崔成、崔疆,崔杼对儿子下不了手,诚心诚意的邀请庆封出兵协助。庆封狼子野心,借平叛之名,派亲信卢蒲嫳起兵去诛杀他们,把崔杼的妻儿老小以及宗族亲属斩尽杀绝,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把他们杀死了”。一瞬间,崔杼无家可归,心灰意冷,不久便选择了自杀。
庆封得以独自掌控朝政,大约是高处不胜寒吧,庆封不久就不愿意再处理朝务,干脆将国政托付于儿子庆舍。庆封荒淫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儿子庆舍也是个淫种,弄得朝政一片腐败。这时,一股吕氏公族势力却在悄无声息的酝酿着反扑。
前546年,庆封一次外出,公孙灶与公孙虿协同陈无宇(妫姓田氏,田齐之祖)攻杀庆舍,庆封听到消息,匆匆赶回,为时已晚,流浪吴国。庆氏退出齐国政坛。公孙灶与公孙虿共同执政,二人都是公忠体国之能臣,且合作亲密无间,维持着吕氏政权。
前539年与前534年,公孙灶与公孙虿相继死去。公孙灶的儿子栾施与公孙虿的儿子高强共同执政。田恒子陈无宇窥视自己家族始终不能跻身最高层,便开始对栾施与高强二人挑拨离间。结果让陈无宇大失所望,人家是世交,不受诱惑。
前532年,陈无宇乘栾施、高强醉酒之时,联合鲍牵发动袭击,栾施、高强情急之下便想挟持齐景公。阴谋败露,栾氏、高氏逃亡,田邑被田氏、鲍氏瓜分。这时候,晏婴规劝陈无宇将获得的财产、田邑上缴景公。既然是晏大夫的意思,齐景公自然也就笑纳了,自此吕氏公族势力稍有增强,齐景公的亲政掌权也有了物质保障。
经过长达16年的火并,齐国的内乱终于暂时告一段落,此时齐国由世卿国弱执政,而齐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经验日益丰富。在国弱、晏婴等忠贞之臣的辅佐下,齐景公终于走出了大臣专权的阴霾,亲理朝政。
晋楚媾和
此时天下诸侯依旧维持着常规格局——晋楚争雄。晋国、楚国是老牌强国,国力雄厚,威望很高。前558年,晋悼公病逝,晋国复兴霸业之举随之凋谢,后其正卿中行偃虽然相继打败楚国、齐国,终不能挽回因晋悼公的死而造成的损失。前550年,晋国栾氏发生内乱,齐国从中取利,着实大赚了一把。
楚康王鉴于国内公族实力过强,吴国冲击力过大;同时晋平公年幼,才能平平,六卿尾大不掉,政出私门,国君的权威再度旁落,既然晋楚两国各有痼疾,双方再度寻求媾和机会。前548年,晋国正卿范宣子士匄逝世,赵文子赵武执政;同年,楚国令尹薳子冯死去,屈荡(字子木)继立为令尹。晋国赵武与楚国子木实现和平弭兵,竞争了上百年的争霸战争基本结束,两国邦交走向正常化。
晋国人停战由于有六卿的内讧,楚国人息兵由于要与吴国交火。而齐国似乎没有非常要命的死穴,这样齐景公就在晏婴的辅佐下,富国强兵。
力图复霸
齐景公始终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的霸业,对老祖宗称霸的故事他都非常感兴趣。正是由于有这种政治抱负,早年的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纳谏,关心臣民。以晏婴为齐相,齐国的国势渐渐恢复。
在与诸侯国的交往中,景公还注意不卑不亢,尤其是对待争霸的对手晋国,有理有节地维护齐国的大国地位。
齐晋投壶
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亲自去晋国向刚刚即位的晋昭公祝贺。宴会中,晋、齐两位国君玩投壶游戏,景公让昭公先投,晋国中行吴替昭公祝愿说:“我们有酒像淮河水一样多,我们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样丰富,我们晋君投中了,晋国可以做统帅。”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晋国的臣子们一片欢呼。这投壶本来是游戏,晋国却用它来作为争霸的筹码,想以此来压齐国,这个太儿戏了。他便拿过投箭,也祝愿说:“我有酒像渑水一样多,我有肉像山岭一样丰富,我投中了这支箭,代替晋君而强盛。”说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齐景公在这次宴会中象征性的较量上,也不甘心屈于晋国,正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齐景公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的向晋昭公挑衅,背后便是日益强大的齐国。聪明的晋昭公意识到齐国渐有与晋国争霸之势,齐国的强大是一方面,但是晋国六卿的内斗才是最关键的。
平丘之会
前529年,楚灵王被杀,楚平王即位,楚国还在修复灵王时代留下的创伤,无力北顾。晋昭公认为这便是晋国再次树立霸主权威的最好时机。这一年,晋昭公带领着六正当中的五卿(韩宣子韩起、赵景子赵成、魏献子魏舒、范献子士鞅、智文子荀跞),率各家军队共四千乘兵车进驻卫国,并告诸侯,再次会盟。昭公派叔向去见周景王,取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号令诸侯。周王同意后,晋昭公便又派叔向去见齐景公。叔向依礼对齐景公说明这次会盟的规定和意义,明确表示齐国必须参加这次盟会。景公认为,齐国尚不可以直接与晋国对抗,便说:“我不过是想提醒一下贵国,随便说说罢了。是否需要会盟,还是你们大国说算。现在既已决定了,我齐国怎敢抗命不遵呢?到时候我一定恭敬地去参加。”叔向察觉到问题的严重,建议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但他从会盟结果中看到已经有一定部分诸侯对晋国已存二心,做表面文章、虚于应付罢了。大家害怕的是团结的晋国。
通过这次会盟,齐景公深深的感到晋国还没有颓废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齐国与晋国至少在军事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若在错误的时机逼迫晋国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在平丘之会上,诸侯们受到晋国的谆谆教诲,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齐景公还是暂时低调比较现实。
攻打徐莒
时过三载,齐景公经过积极准备,精心谋划,终于在公元前526年,选中了徐国作为进攻目标,借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力量。这次进攻的结果,使齐景公大喜过望,想牛而得马。齐国大军刚至蒲隧(今安徽省泗县),还未进入徐国境内,徐国就遣使求和。距离徐国较近的郜、莒二国深怕徐国已服,齐兵会转而攻击自己,赶紧也派使者表示臣服。齐、徐、郯、莒四国首脑在蒲隧结盟。这次蒲隧之盟,晋国方面没有任何反应。齐景公对形势估计准确,对时机把握恰当,挑战晋国的耐力与霸主的权威,表明了齐景公与晋国争夺霸主的初步胜利。这一年,晋国的晋昭公夭折,幼子晋顷公立,晋国六卿的向心力进一步减弱。事实的发展也确是如此,从此之后,齐景公愈加放心大胆地干预起别国事务,真正行使起盟主才能行使的权力,真正干起盟主才能干的事情来了。
公元前523年,景公再派军队讨伐莒国,迫使莒共公两度逃溃,晋国人还是没反应。
纳卫受鲁
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内乱,卫灵公逃到国都郊外。这之前,齐景公已派出公孙青去卫国访问,还未到卫国,便听到了卫灵公出亡国都的消息。公孙青拿不定主意,便赶紧派人请示齐景公。齐景公回答说:“只要卫灵公还在本国之内,他就是卫国的国君,我们就应当按国君的礼节对待他。”公孙青接受了命令,便按原定礼节去访问卫灵公,卫灵公非常感动。
齐景公在卫灵公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以礼相待,虽然是外交手段,却在诸侯中造成了良好影响。诸侯们认为齐景公不仅是一个大国君主,也是一个尊礼爱人的盟主。由此大大地提高了他与晋楚对抗的力量。紧接着就在此事后的第二年,南方的吴国出兵侵犯中原宋国。齐景公得到消息后,认为这又是一次扩大影晌、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于是便迅速出兵帮助宋国。齐宋联军很快打败了吴军,取得了胜利。其结果是宋国对齐景公感激不尽。齐景公又一次扩展了自己的霸主势力。
公元前517年9月,鲁昭公实在不能忍受三桓的专制,与藏昭伯与郈昭伯一同向季孙氏发难,三桓中的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孙氏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攻杀了郈昭伯,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齐景公闻讯便亲自带兵去慰问,并当场答应送给鲁昭公两万五千户人口和土地作为奉养之用。景公认为:鲁国既然未立新君,鲁昭公就仍然是鲁国的国君。齐国与他来往就是与鲁国来往。如果出兵侵伐鲁国,就是代鲁君伐逆,可使齐国获胜。齐景公利用安置鲁昭公,大获其利。他因此赢得了诸侯的赞誉和信赖,增重了齐国争霸的砝码。
齐景公虽然想按照霸主的规格来处理鲁国的内政,但又慑于晋国(尤其是范氏)的权威,只能安置鲁侯,却不能帮助鲁昭公复辟,这也是准霸主与霸主的差距。齐景公暗暗地下决心还要与晋国缩小差距。
反晋同盟
前506年春,晋国正卿范献子士鞅发动诸侯,要为蔡昭侯伸张正义,号召天下诸侯会集昭陵。士鞅与齐国夏、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苔、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国君,共18路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计。这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也是晋国昔日辉煌霸业的最后反照。这次会盟中,士鞅将楚国的贪婪丑陋行径公之于众,并宣布:前548年,晋楚双方曾经签署的弭兵之会的盟书从此作废,晋国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
士鞅此举的想法是利用诸侯会盟,提高范氏在国际上的声望,顺便光复一下晋国日益凋零的霸业。结果士鞅最铁的同盟者中行文子荀寅因为向蔡昭侯索要贿赂遭到拒绝后,便向士鞅提出异议,说我们会盟诸侯去替蔡昭侯讨伐楚国划不来,咱们捞不到便宜。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图,但想想,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晋国六卿的矛盾已经升级,诸卿对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渐完善,世家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开始,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何必为别的国家谋取利益来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
在士鞅领导下,帮助蔡国灭掉袖珍型的沈国,以此作为对诸侯的答复。于是昭陵之会不了了之。晋国人的拙劣表现使中原诸侯很失望,威信降至冰点。全天下都知道晋国人再也靠不住了,只有晋国人自己不这么想。这自然给齐国图霸创造了可乘之机。
昭陵之会后,郑国执政大夫子大叔在回国的途中,愤然辞世。郑国的亲晋势力大减,郑献公与晋国彻底决裂。前503年秋,齐景公与郑献公正式结盟。
不久卫灵公因为在皋鼬之盟对士鞅的不满,逐渐与齐国靠拢。因为卫国的投怀送抱,齐景公信心饱满。这年的秋天,齐景公命令国夏率齐军讨伐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鲁定公不甘示弱,于第二年与齐国对攻。齐景公认为连个鲁国都搞不定,实在不像话,便于前502年的秋天,令两个上卿高张、国夏一同出征,大兵压境。鲁定公坚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晋国求救。
晋国中军元帅士鞅连忙与上军将赵鞅、上军佐荀寅共同援助鲁国,因为鲁国是晋国外交的底线,一旦鲁国叛离晋国,那么晋国真是威严丧尽了。齐国的这一狠招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联手一致对外。齐景公很快也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险,认为与晋国决战还不是对手,如果施予晋国人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促使六卿的团结,这是景公不愿意看到的。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卫灵公本就是一意孤行的靠近齐国,看齐国不给自己抗担子,无奈之下与赵鞅结盟,结果赵氏家臣涉佗、成何在会盟中不礼于卫侯。这下卫国被彻底逼上梁山。
齐晋火并
前502年,中军元帅士鞅终于寿终正寝,原中军佐智文子荀跞高升为正卿,其余四卿依次升迁,士鞅之子范昭子士吉射继之为下军佐。由于国家总理换人,晋国高层人员又出现调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齐景公认为是挑衅晋国霸权的最好时机。
终于,几十年来每每跃跃欲试却有没胆干到底的景公决定豁出去,再也不装孙子了。在临淄集结部队,号召将佐,浩浩荡荡的杀奔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今山东聊城)而来。夷仪城虽然不大,却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战略堡垒,震慑齐国与卫国的军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齐卫同盟的眼中钉。
齐军的力量积蓄了太久,这一战中完全的爆发,没过多久齐军攻占夷仪,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息:齐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与此同时,卫灵公按照之前的部署,也向晋国的寒氏(今河北邯郸西)发起了进攻。
这次进攻因为晋军的反抗,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但是齐景公还是比较满意的,算是对晋国的报复行动吧!对战斗中英勇表现的战士们给与了高度奖励。毕竟自前550年栾氏叛乱以来,齐国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扬眉吐气了。
前500年,齐国终于与鲁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这年夏天齐鲁结盟,此时齐、鲁、卫、郑正式同盟,形成对晋国东方战线的包围之势。
前497年,齐景公联合卫国亲自率军攻击晋国的河内,这次作战没有具体记载。晋国人的反应也较往常要迟钝的多。因为一场大火即将烧便整个晋国。
趁火打劫
前497年,赵简子欲将邯郸的500户人口前往晋阳,邯郸大夫赵午反对赵简子的此次移民,赵简子利用宗主的身份,招赵午至晋阳而杀之。赵午的儿子赵稷据邯郸发动叛乱。范昭子士吉射与中行文子荀寅为赵稷出力,将赵简子驱除出国都,赵鞅退守晋阳,二卿随即又向赵氏封邑发动进攻,并兵围晋阳。
荀跞、韩不信、魏侈向晋定公请命,言范氏、中行氏为乱。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攻打范氏与中行氏,解晋阳之围,救赵氏于倒悬。中行氏与范氏撤回自己的封邑,晋定公委任赵简子全权负责平定叛乱。范氏、中行氏向整个晋国挑战,难度太大,于是向齐国等周边诸侯求援,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开始蠢蠢欲动。齐景公终于可以体面的插手晋国内政了……
前496年,范氏、中行氏率领部署,逃奔卫国朝歌。出兵围朝歌,欲剪除荀寅、范吉射之族,齐国,鲁国、卫国都出兵帮助范氏、中行氏二卿。赵鞅于潞击败荀寅、范吉射,又在百泉击败前来救援的郑国军队。
前494年,齐景公趁赵鞅备战之机,率领着齐、鲁、卫三国军队向晋国发起第二轮攻势剌蒲。不久,赵鞅兵围朝歌。二卿被困,求救于齐景公,齐景公命人送军粮千乘给晋国,结果被赵氏截获,千乘粮食打了水漂……
前493年,士吉射与中行寅欲与赵氏决战,拼个鱼死网破。赵鞅带领着晋军与二卿及东方反晋联军在铁丘(今河南濮阳)决战,赵鞅运筹帷幄,激励晋军,晋军士气大振,重创联军精锐。反晋盟军之势陷入低谷。
前491年,7月,齐景公命令大臣陈乞、弦施会合卫国大夫宁跪攻打晋国的五路,减轻邯郸守军的军事压力。9月,赵简子亲自督军围攻邯郸,双方又大战两个多月,邯郸城终于支撑不住了。11月,邯郸告破,荀寅奔中山国,赵稷逃往临(今河北临城县西南)。12月,弦施率齐军与赵稷会合。
邯郸城支撑了5年,至此重归于赵氏。赵简子在内战中占据上风,齐景公有些坐不住了,决定加大对二卿的军事援助以扭转颓势。
景公之死
前490年,赵鞅向荀寅与士吉射的巢穴柏人发起总攻。荀寅、士吉射从柏人突围,逃亡齐国。经过赵简子长达8年的艰苦征伐,晋国的内战基本结束。齐景公晚年将暮年的最后精力如同赌注一般全部投入到这场战争,最终齐景公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这年夏天,齐景公自觉不久于人世,终于开始考虑他迟迟不愿提起的立嗣问题,最终他决定立一个宠妾鬻姒所生的公子荼,并将上卿国惠子国夏与高昭子高张招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荼托付给了两位重臣。齐景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