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魏强盛之时,拓跋珪为何停止了扩张?下面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看看拓跋珪28岁之后的历史,我们通常会觉得乏味,因为从拓跋珪28岁至39岁,总共11年的时间里,拓跋珪都没有什么开疆拓土的明显表现。
在这11年的时间里,拓跋珪到底在做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巩固皇权。
我们可以用盖楼房来举例:苻坚的做法是先盖楼后加固,可随着楼房越盖越高,苻坚逐渐丧失了加固的机会。当这栋楼摇摇欲坠时,苻坚虽然还活着,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栋楼慢慢倒塌。
拓跋珪吸取了苻坚的教训,所以在占据后燕大部分地盘之后,就逐渐放弃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停下来夯实自己的统治基础。
拓跋珪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就是把当初王猛试图实行而最终没能实行的战略重新实施一遍。
这种做法是否值得呢?从结果来看,显然是值得的。
拓跋珪实施这个战略的代价,就是让北魏的扩张步伐停止了二十多年(直到拓跋嗣后期才开始改变)。但这个战略却为北魏后来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跋珪死于非命,拓跋嗣在混乱的局面下继位,却依然能够大权在握,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反观苻坚的前秦,应该说这是一个比北魏大多数时候都要庞大的帝国,但这个帝国只维持了短短数年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土崩瓦解。前秦之所以能如此庞大,又之所以会土崩瓦解,都是源于苻坚
那种
毫无节制的扩张政策。
如果苻坚当初也选择实施拓跋珪的战略(或者说王猛的战略),前秦就能避免灭亡吗?恐怕也未必。因为每一段历史的形成,都是由许多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素共同构成的。在那个以豪门士族为主导的时代,巩固皇权本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拓跋珪能做到,苻坚却未必能做到,这无关能力,更多的是客观条件制约。
如果拓跋珪也选择实施苻坚的战略,北魏或许也能成为堪比前秦的帝国,但结局必然也会像前秦一样,在某个关键时刻土崩瓦解。
很多人认为:北魏之所以没有选择开疆拓土,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太差。其实,当时的国际环境,对于北魏而言是非常友善的。
在拓跋珪执政期间,江南地区还处于司马元显和桓玄相继作死的阶段。直到拓跋珪去世的那一年,刘裕也才刚开始执政,同时还受到刘毅等人的制约。如果拓跋珪早十年南侵,不太会发生类似于“刘牢之大战慕容垂”的事,因为此时的东晋内部都不稳,是绝对没有余力干涉中原的。
在拓跋珪执政期间,西部地区还处于胡夏和后秦相互争战的阶段,姚兴被赫连勃勃打得捉襟见肘,如果北魏在此时介入,战争局势可能立刻就会发生剧变。因为无论是胡夏还是后秦,都缺乏独立抗击北魏的实力,而双方仇恨甚深,就算勉强联合也不可能长久。
在拓跋珪执政期间,东部地区的北燕一直在动荡,从慕容宝到冯弘,北燕地区一共出现了七位统治者,居然没有一个是善终,全都死于非命,可见当地时局之动荡。如果拓跋珪大兵压境,我相信可以很轻易地扫除这些散沙,然后学习苻坚灭前燕那样,把相关利益集团带回都城养起来。
在拓跋珪执政期间,北部地区的柔然和北魏的关系一直是敌对的,但这种敌对一直持续到拓跋焘时期,却也没能耽误拓跋焘开疆拓土,可见柔然的这种军事压力虽然不能忽视,但也极其有限。
了解上述史实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拓跋珪执政期间,北魏的国际环境非常友善,阻止北魏进行军事扩张的主要原因,在于拓跋珪要整合内部,而非外部环境不允许。
但也正是由于拓跋珪没有继续开疆拓土,使得拓跋珪原本的历史地位比起苻坚低了许多。因为拓跋珪时期的北魏疆域,实在无法与前秦相提并论。
到底差多少呢?除非拓跋珪把北燕、南燕、夏、后秦和几个凉国全部征服,再把晋帝国占据的四川和山东夺过来,最后再把高丽赶出辽东半岛,北魏的疆域才能与前秦相提并论。
拓跋珪之所以能够拥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是因为他巩固皇权的事情做得不错,他的子孙又比较争气,他的孙子拓跋焘就是在这样一个夯实的基础上,开始了北魏新一轮的扩张。
拓跋珪的历史地位之所以能这样高,离不开孙子拓跋焘的努力;拓跋焘的历史地位不低,同样离不开爷爷拓跋珪的积累。
如果拓跋珪巩固皇权的举动失败,那无论是拓跋珪还是拓跋焘,都只能和其他小国的君主一样,泯灭于历史长河之中,绝不会像苻坚那样闪耀。
在谈及拓跋珪集权的时候,史书总是写得云遮雾罩,告诉我们具体的事件,却没有详细说明,所以我们总会觉得拓跋珪有点借机生事的感觉。
比如说左将军李栗,只是因为在与拓跋珪谈话的时候喜欢随地吐痰,就被拓跋珪杀死了。
栗性简慢,矜宠,不率礼度,每在太祖前舒放倨傲,不自祗肃,咳唾任情。太祖积其宿过,天兴三年遂诛之。——《魏书》·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和跋等
从表面上看,这绝对是小事,但这种小事却表明:朝臣还没有完全认可皇权高高在上的事实。拓跋珪在杀李栗的时候,也不是单单是因为这样一条罪。因为如果李栗在这些小事上不检点,在其它事上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都能被拓跋珪借题发挥,其他有可能威胁到拓跋珪的实力派,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拓跋珪毫不留情的打击。
拓跋仪和拓跋遵都是战功卓著的亲王,也是举足轻重的实力派,为北魏的建立与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全都被拓跋珪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昭成子孙
遵好酒,天赐四年,坐醉乱失礼于太原公主,赐死,葬以庶人礼。——《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昭成子孙
在拓跋圭残酷的打击和杀戮之下,北魏已没有哪个实力派能与皇权分庭抗礼了。在这种背景下,军政大佬和豪门士族除了拜服在拓跋珪脚下之外,根本就别无选择。
而且从北魏之后的权力格局来判断,拓跋珪在集权过程中也不是一味地打击和杀戮,而是始终在试图制订出一种超越常态的权力格局。比如说: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前,无论是皇族还是顶级的豪门士族,都无法在中央政府中获得重要职位。这一时期在中央政府唱主角的人,通常是皇帝、太后、太监以及普通士族。
纵观整个两晋南北朝,北魏的集权是做得最好的。这种好并不仅仅体现在优秀皇帝的身上,而是体现于权力交接时,无论继任者的能力如何,无论当时的内外环境如何,北魏都不至于因此引起内讧和动荡。
拓跋嗣和拓跋浚都是在混乱中继位,顶尖豪门士族对他们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这种背景下,顶尖豪门士族自然可以在短期内成为北魏的主角,但随着皇帝私人力量的崛起(比如崔浩和高允等人),顶尖豪门士族又沦为了配角。
崔浩和高允等人之所以能够把顶尖豪门士族压下去,只因他们是皇权的象征。
在五胡十六国和南朝,虽然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但无论是石勒重用张宾,还是苻坚重用王猛,都只是一时得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豪门士族又重新站了起来,反制皇权。
刘裕重用徐羡之等人,这种重用使得徐羡之等人敢于直接弑君,但当刘义真、刘义隆等强势亲王挺身而出之后,徐羡之等人也只能束手就擒。
反观北魏,又有哪个强势亲王和豪门士族能与鼎盛时的崔浩、高允相比呢?好像一个都没有。
世祖每幸浩第,多问以异事。或仓卒不及束带,奉进疏食,不暇精美。世祖为举匕箸,或立尝而旋。其见宠爱如此。于是引浩出入卧内,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赏谋谟之功。——《魏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崔浩
太和二年,又以老乞还乡里,十余章,上卒不听许,遂以疾告归。其年,诏以安车征允,敕州郡发遣。至都,拜镇军大将军,领中书监。固辞不许。又扶引就内,改定《皇诰》。——《魏书》·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高允
而作为北魏特产的专权太后(冯太后、胡灵太后),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北魏的主角,也是以皇帝助理的身份出现的,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特殊的存在。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