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联手,发起淮海战役。是日下午,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电令欲向徐州撤退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在新安镇暂停撤退,等候并掩护海州方向的第四十四军李延年部,待其到达新安镇后,再合兵向徐州撤退,电令同时要求,四十四军归第七兵团指挥。
接到这道电令,黄百韬颇为踌躇。
黄昏时刻,第九靖绥区司令长官李延年,偕总统府参军、战地视察官李以劻,由海州乘车赶到新安镇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司令部。
始一见到李延年,黄百韬便指着敌我态势图,表达了他的看法:“共军主力已有十余个纵队南下,粟裕的部署就是想先打我第七兵团,我第七兵团现在所处的战略地位十分不利。我如在这里打,则孤军无援,如侧敌西进,到不了徐州便会遭遇强敌。徐州方面工兵团迄今未来架设运河浮桥,如此十几万人马一下子怎么过得去?”
李延年说:“现在看来,转进太迟了,要赶紧行动,不能再贻误战机。”
黄百韬气愤地说:“国防部作战计划一再变更,先让我们走,又令我们停。这样贻误战机,处处被动,真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大战初起,黄百韬的神经绷得很紧,并且有些悲观情绪。对阵的另一方,华野的实际军事主帅粟裕,神经绷得也很紧,但对战事的看法却颇为乐观的。
此时,粟裕的战役部署很明确,动用华野全部主力共计十一个纵队,全力围堵黄百韬,争取在五天之内将黄百韬兵团彻底解决掉。
但黄百韬的动作很快,围歼并不容易。
考虑到兵团五个军如果拥挤在一座运河桥上,必定会耽误时间,黄百韬命令,第六十三军陈章部,先期从新安镇出发,南向窑湾方向急行军,务必从窑湾镇抢先渡河。
华野司令部扑捉到敌第六十三军这一新动向后,当即命令华野一纵火速追击。一纵的速度很快,敌六十三军仅推进四十余里,即被追上。一场激战下来,敌六十三军大部被歼,残部逃至窑湾,军长陈章负伤渡河后,见全军行将覆灭,最终拔枪自杀。
七日凌晨,得知第六十三军被灭,黄百韬惊恐之余,火速命令第七兵团各部立即行动,加速西撤。但是,由于张克侠、何基沣战场起义,让开运河防线,华野各纵已成直扑之势,黄百韬根本甩不掉。
八日下午二时许,黄百韬兵团第二十五军、第一百军狼狈逃至运河东岸。眼见追兵又至,黄百韬急令两个团阻击掩护,这才率兵团司令部抢过了拥塞不堪的运河桥。
过桥之后,黄百韬立刻做出断臂之举,他下令炸桥毁船,活生生地将担任掩护任务的两个团隔在了对岸。
没有了退路,这两个团的士兵乱成一团,在哭喊叫骂声中统统做了华野的俘虏。
华野参谋长陈士榘追击渡过运河后,经古邳向西北斜插至离碾庄约五公里的土山镇,设立前敌指挥部,指挥六纵王必成部、九纵聂凤智部、十一纵胡炳云部,由南向北,积极配合陇海路北的四纵陶勇部、八纵张仁初部,十三纵周志坚部,由北向南,合围西窜的黄百韬兵团。
侥幸逃过运河后,黄百韬兵团被钉在了碾庄。此地距离徐州只有一百余里,这一点让黄百韬稍稍喘了一口气。安顿下来后,黄百韬命令通讯兵架起电台,并用大难不死的口气向刘峙报告了战况:“连日战况惨烈,各部损失约九千余人,仰赖钧座德威,幸未遭匪算,兵团脱离险境,现已到达碾庄。”
在碾庄,是走是停?
当时的黄百韬,意识到这个是严峻的问题,但他没意识到这事关第七兵团以及他个人的生死。
九日清晨,黄百韬召集各军主要将领开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此时多数人已成惊弓之鸟,都主张兼程前进,快速抵达大许家,以保兵团安全。但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却认为碾庄有完备的防御工事,稍事休整,更利于兵团下一步的行动。
此议一出,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立即跳出来,大声反对说:“西进一里好一里,豫东战役时,二十五军与七十二军只隔二十里,炮火相接,最终冲不开共军的阻隔。现在不快走,被围就来不及了。”
正在商议时,黄百韬接到空军侦察通报:“共军约有三万余人,正从离碾庄圩西北约二十里宿羊山跑步南下;另有万余人正从铁路南向西疾进。”
看到这个情报,黄百韬意识到碾庄一刻不能停留,于是立即下令,部队火速西进!火速西进!
然而,此前的一夜犹豫,黄百韬已经失去了西逃的机会。十日,华野十纵逼进徐州东北的东贺村,七纵控制大许家、单集之间地区,十三纵攻占曹八集,彻底切断了黄百韬逃向徐州之路。后面的四纵、六纵、八纵、九纵,亦不顾一切渡过运河追击过来,到了十一日,华野各纵大军如铁桶一般,死死地将黄百韬兵团围困在碾庄。
得知黄百韬被围,更因第七兵团存亡事关大战全局,蒋介石第一时间给黄百韬写去了亲笔信,为其壮胆:
焕然司令弟勋鉴:
此次徐州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希严督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干,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之使命,是为至要。顺颂戎祺。中正。
在华野统帅粟裕眼中,无论敌第七兵团骨头多硬,多么难啃,十四万华野大军围歼七万残敌,他黄百韬注定是在劫难逃,死期能够算准的。
但是,这一次,黄百韬在碾庄作困兽之斗,竟然再次给粟裕制造出了巨大的压力和麻烦,战至11月15日,华野围歼大军在兵力火力皆优的情况下,居然没能取得决定性进展。
见战事胶着,西北坡接连来电催问,何时能够拿下碾庄?
粟裕虽有信心,但战场态势还是让他前后三次推后了预定结束战斗时间:11月15日粟裕电告“预计17日晚可全部解决”,11月16日又电“巧(18日)晚总攻黄兵团所在地碾庄”,11月18日再电“求得马日(21日)晨全歼该敌”。
粟裕原先预计五天之内必能解决黄百韬兵团,但现实却是围攻了八天,黄百韬依旧在碾庄顽抗。能让一代战神失算,进而陷入被动,由此可见黄百韬不是一般的凶猛善战。
在国军将领中,黄百韬非黄埔出身,是少数几个从杂牌军起家的。少年时代,黄百韬曾给北洋军阀李纯当过传令兵。由于他做事勤谨,既懂规矩又善逢迎,李纯很赏识他,以至于将自家心爱的干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有了这层关系,黄百韬顺势向上走,进入李纯主办的金陵军官教导团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在江苏省防部队先任排长,后任连长。
奉系张宗昌攻占江苏后,由于狗肉将军当过金陵军官教导团团长,同黄百韬有师生之谊,黄百韬便投靠了张宗昌。在张宗昌手下做旅长的这段时间,黄百韬借军阀混战,练了自家本事。1928年,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投靠蒋介石,黄百韬俊杰识时务,一道投诚过去,成了杂牌军师长。
蒋介石对待杂牌军,向来是要解除军权的。黄百韬也不例外,很快就被送进陆军大学第三期,名为深造学习,实为解除军权。
然而,黄百韬却利用在陆大深造的机会,积累了自己的军事底蕴。抗战期间,黄百韬调任军委会任中将高参,期间因为一篇获奖军事论文,受到贵人何应钦的赏识,何应钦推荐他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参谋长。
因为是杂牌军出身,黄百韬起初并不受顾祝同信任,参谋长没干多久,即被外放到第二十五军当杂牌军长。然而,许多人都没想到,杂乱不堪的第二十五军在黄百韬手里,几经锤炼,竟然脱胎换骨,很快成为国军的一支劲旅,极其善于近战、夜战。
因为自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没有靠山,黄百韬统兵打仗,向来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客观地讲,换是只想保住官位,只想升官发财的庸将,黄百韬这个做派,恐怕早已成了炮灰。但是,黄百韬真真有些骁勇悍将的意思,自1941年开始与粟裕交手,多少次,他居然不落下风,关键时刻甚至能够逆袭。
孟良崮战役,正是因为黄百韬的凶猛增援,华野一纵差点丢掉最后一道阵地,叫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残部逃出生天;不久之后的南麻战役、临朐战役,又是他黄百韬拼死增援,最终使解放军彻底丧失沂蒙山根据地,华野由此进入最困难,最黑暗的艰苦时期。
胶东扫荡是黄百韬军事生涯上的辉煌亮点,当时他的整编二十五师雄踞胶东,胶东解放军几乎无力与之抗衡,即便是对阵刘伯承,黄百韬亦有不俗表现,能打下赫赫战功。
豫东战役,国民党方面叫黄泛区大捷,是黄百韬军事生涯的巅峰顶点。豫东战起,本来国民党军已近全线溃败,关键时刻,黄百韬竟敢率兵团猛插进来,因为黄兵团的攻势太猛,结果粟裕只得被迫撤围,将所围困的国民党放出。
放出之后,粟裕不甘心,旋即集中优势兵力开始围攻黄百韬。谁曾想,形势危急之时,黄百韬从曾国藩“凡善弈者,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中得到启发,竟然亲率一营,反守为攻,发动了不可思议的逆袭。
兵团司令亲自带队冲锋,除了黄百韬,国民党军战史上再无第二例。
逆袭冲锋成功后,黄百韬联合邱清泉第五军采取大迂回战法,黄百韬在前方与华野对攻,邱清泉绕到背后猛击,结果造成华野大败,被俘多达几千人。
然而,悍将要青史留名,还需站在大势一边。
淮海战役打响,纵使黄百韬再有悍将之名,面对大势已去,他迎来的也只能是穷途末路。
1948年11月19日22时,在粟裕必胜的意志和精心部署下,华野集中上百门大口径火炮以及优势兵力,对碾庄黄百韬所部展开了最后的总攻击。
这场大激战一直持续到11月22日上午,华野三个主攻纵队历经50多个小时的殊死拼杀,终于压垮了敌人成建制抵抗,中午时分,三个纵队合力围攻敌人最后两个据点小费庄和吴庄。
眼见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已成光杆司令的黄百韬,脱掉中将军装,换上又脏又臭的破棉袄,与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一同狼狈逃窜。
逃至一个茅草棚时,黄百韬问当地的一个老乡,这是什么地方?
老乡告诉他,这里叫油坊。
黄百韬听完,长叹一声,我大限已到!
杨廷宴安慰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黄百韬说,你哪里知道,我有个小名叫黄豆,现在掉到了油坊里,还有救吗?
黄百韬躺在茅草棚中,望着硝烟弥漫的天空,发出了最后的感叹:我有三不解,死了心也不甘。第一,我为什么那么傻,用四个军在新安镇等一个军,白白浪费两天时间,不然我早到徐州了;第二,我在新安镇等了两天,为什么不命令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多架一座桥,我也跑回徐州了;第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东进援助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掩护我西撤?古人语,胜利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助。我们做不到,我们是打不过共产党的。
说完,黄百韬拿出随身携带的“总统府出入证”,在背后写上“黄百韬尽忠报国”,然后交给杨廷宴,请其转交蒋介石。
做完这一切,黄百韬掏出手枪,朝自己开了一枪,然后颓然倒在血泊中,全身不停地抽搐。
杨廷宴不忍看下去,补了一枪,黄百韬这才彻底咽气。
黄百韬自杀后,为了保全长官遗体,杨廷宴找到当地一个老乡,谎称说,我俩是一个村子的,出来当兵时家里人让互相照应,现在他被打死了,不把他埋了我怎么对得起他家里人!
老乡问,死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杨廷宴说,是个伙夫头。
老乡听了,带着他的儿子,把黄百韬埋在了一棵大树下。杨廷宴偷偷做了记号,然后向南京方向逃去。
逃回南京,杨廷宴将噩耗告诉了国防部和黄夫人柳碧云,并把黄百韬的埋尸地点告诉了国防部有关方面。
在柳碧云的哀求下,国防部随后派黄的副官等人化装潜回碾庄,找到当初帮忙埋尸的老乡,偷偷地将尸体挖出。
当时,一行人希望这个有恩于黄百韬的老乡同他们一起回南京,老乡不愿离乡,让自己的儿子跟着去了。
一行人用担架抬着黄百韬的尸体,昼伏夜行,好不容易到了蚌埠车站。这时候,老乡的儿子看见整车的伤兵都被赶下车,只为尽快运走这一具尸体,这才知道这个死人不是一般人物。
12月8日,运送黄百韬尸体的火车到达浦口,看到眼前的情景,老乡的儿子惊呆了,只见月台上站满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这才彻底明白,原来这个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
黄夫人柳碧云对老乡的儿子感激不尽,执意要留在南京供其读书深造,老乡的儿子不肯,黄夫人便赠了他一百大洋,派人将他送回蚌埠,后辗转回到碾庄。
这一对老乡父子是忠厚老实的乡下人,全国解放后,他们对此事守口如瓶。后来,不知什么人知道了此事,一揭发,老乡遭到批斗,后被迫害致死,家中的银元也被抄走,落了一个家破人亡。
黄百韬的尸体被运到南京后,暂厝中正路中国殡仪馆。1948年12月8日,蒋介石明令褒扬黄百韬,追赠陆军上将,并给予了国葬的哀荣。
1949年1月26日,在国民党的大肆宣扬下,黄百韬灵柩在曹古山国葬区下葬。然而,那时候国民党败亡已是定局,国民党公开的说法是,随后不久,黄百韬的遗体即被国防部掘出,先运上海,后来运到台湾,葬在了五指山。
但据有关专家考证分析,这种说法只是国民党国防部的的障眼法,黄百韬的遗体应该被留在了南京,台湾五指山的黄百韬墓穴,极可能只是衣冠冢。
从历史潮流,信仰立场的角度看,黄百韬逆流而动,为老贼效命,无疑是一个失败的人,结局也是凄惨悲剧的,但单以纯粹军人的标准来衡量,黄百韬忠勇可鉴,战死沙场,称其为职业军人的典范,并不为过。
历史的苍凉有时候需要后望几十年,那时候,才能看清落定的最后一粒尘埃,究竟有着怎样的意味。
1960年的一天,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妇人来到台北“总统府”,只见她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双手举着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口中大呼:“总统开恩,刀下留人!”
这妇人不是旁人,正是国民党已故上将黄百韬的遗孀柳碧云。
此来,此举,柳碧云为的是保住黄家独子的性命。
原来,1957年,台湾发生了一桩轰动岛内的杀人案,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一个叫黄效先的与一个叫杨士荣的发生同性恋,因杨要摆脱黄效先的纠缠,两人发生矛盾,黄效先一时冲动想不开,由爱生恨,最后竟杀死杨士荣,并残忍地进行了焚尸。
命案几经曲折,最终告破,依据中华民国宪法,杀人偿命,黄效先被法院判处死刑。
黄母柳碧云为保住黄家唯一血脉,方法用尽,最后只好拿出亡夫那枚青天白日勋章,希望能够用亡夫勋章换独子性命。
这一幕发生后,蒋介石最终在呈文上批示:“照准!念其先父,功绩彪炳,承其嗣续,援予减刑。”
1957年11月12日,司法行政部根据蒋介石批示,最终特赦了黄效先。
此事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多认为黄家子孙不孝,有辱家门。据胡宗南儿子胡为善回忆,这一案件被报道出来后,他的妈妈特意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很严肃地说,你们绝不可以犯这样的错误,如果犯了,你们就自己死吧,我不会把你们父亲的青天白日勋章拿出来换你们的命。
其实,黄百韬的青天白日勋章并没有被收走,但坊间不这样看,就像胡宗南遗孀叶霞翟说的那样,黄效先的命是拿先父青天白日勋章换的。
厮杀一生,战死沙场,末了棺材板上却蒙了一层脏尘,而且这脏尘还是不能拂去的,因为这里包裹着唯一的血脉······
黄百韬的一生是激愤的,也是含恨的。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