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是2022年1月12日,星期三,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今天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一、致敬我们的革命先烈刘胡兰: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推翻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
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
刘胡兰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
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
“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
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
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尚未满15周岁。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因1947年的题词在全国解放战争中遗失,1957年1月11日,毛泽东主席第二次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2009年9月10日,刘胡兰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二、海瑞罢官,名扬千古
海瑞生卒:1514年1月22日至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
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35岁的海瑞终于乡试中举,开始仕途生涯,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曾有恩于海瑞的前内阁首辅徐阶的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鱼肉乡里,强占民女赵小兰。小兰母洪阿兰告状,华亭县令王明友受贿,杖毙小兰的祖父。
应天巡抚海瑞微服出访,路遇洪阿兰,查明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饬令退田。
徐阶买通太监、权贵,妄图罢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识破奸计,断然处斩二犯,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罢官归里。
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1754年1月12日,吴敬梓逝世。
吴敬梓生卒:1701年至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
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
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缘于他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内容博大深厚,闪烁着民主进步的思想光芒。他以犀利的笔触无情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本质和其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系列深受科举毒害的迂腐的读书人、虚伪的假名士,也塑造了理想中的人物。
虽然假托明代,却是封建社会一幅真实的生活画卷。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在它之前中国文学中就已经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白话章回体长篇小说。
而《儒林外史》的开创性意义在于:以现实主义作为底色,以讽刺作为自己的美学追求。它与稍后出现的《红楼梦》一起,构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又一高峰,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后清代出现了以《儒林外史》为发端的一大批谴责小说,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学。
吴敬梓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
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
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
在《儒林外史》中,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人、马二游西湖、匡二自称“先儒”、牛浦郎冒充牛布衣等令人发噱的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似乎“各自成篇”,其实它们都是整部小说“不能缺少”的有机组合部分,有着“共同性”。
正因为有了这些情节和人物,才使得整部《儒林外史》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所表露的社会理想,令人信服、惊服和叹服。
四、历史上的今天
公元前841年1月12日,周厉王暴虐,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召公、周公行政,号共和。
1515年1月12,中国明朝政治家海瑞出生。
1791年1月12日,四大徽班进北京,京剧开始形成。
1853年1月12日,武汉之战,太平天国攻占武昌。
1877年1月12日,形意拳、八卦掌大师韩慕侠出生。
1884年1月12日,中国首位飞机设计师冯如出生。
1904年1月12日,清廷兴修京师观象台。
1910年1月12日,美国通过白奴议案。
1913年1月12日,教育部以部令第1号公布《大学规程》。
1920年1月12日,中国政府废止文言文教学。
1937年1月12日,红军西路军遭受国民党“围剿”。
1945年1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进攻到据柏林50公里的奥得河沿线。
1947年1月12日,女英雄刘胡兰被敌人杀害,兰英勇就义,年仅15岁。
1949年1月12日,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1949年1月12日,以色列和埃及开始议和,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
1950年1月12日,英国皇家海军潜艇“威猛号”撞击沉没。
1950年1月12日,苏联恢复战后已废除的死刑,适用于间谍、叛国和颠覆政府罪。
1967年1月12日,美国物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肺癌去世后,成为第一例用人体冷冻技术贮存遗体,期望将来复活的人。
1970年1月12日,尼日利亚内战结束。
1972年1月12日,可口可乐公司收回300万听有问题的饮料。
1980年1月12日,中国首次派员考察南极洲。
1983年1月12日,中国与安哥拉共和国建交。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首都罗安达。
1995年1月12日,何梁何利基金首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钱学森、黄汲清、王淦昌、王大珩4位著名科学家获得优秀奖;陈景润等20位著名科学家分别获得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医学和科技学奖。
1998年1月12日,丹麦、立陶宛、芬兰、希腊等欧洲十八国在巴黎签署禁止克隆人的协议,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禁止克隆人的法律文件。
2000年1月12日,中国政府首次派出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2000年1月12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宣布,酝酿已久的南共体自由贸易区于2000年8月正式启动。
2002年1月12日,首次全国范围价格听证会——铁路旅客列车价格听证会举行。
2005年1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探测坦普尔1号彗星内部结构的深度撞击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
2010年1月12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被伊朗黑客攻击,造成网络瘫痪。
2010年1月12日,海地时间16时53分,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造成至少23万人死亡。
2013年1月12日,中国首个大型女子组合:SNH48(上海48)一期生首次公演。
2014年1月12日,中国南海,我国完成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
2014年1月1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自主唤醒。
2016年1月12日,中国中车供货世界最古老地铁。中国中车海外子公司代尔克与伦敦交通运输局正式签订伦敦地铁长期供货合同,斩获逾1000万美元市场订单。
2017年1月12日,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郑州地铁9号线一期(城郊线)开通运营。
2017年1月12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遗孀、著名语言学家李佩逝世。
2018年1月12日,“一箭双星”,中国成功发射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月12日,陕西省神木市永兴办事处百吉煤矿发生井下冒顶事故,该事故造成21人死亡。
好了,以上就是历史上的今天所有精选内容,如果感觉不错,欢迎大家订阅、点赞、转发,谢谢!
公元前632年(左传僖公28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晋被推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参加。该会盟是晋国同年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之后,与各国约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过程公元前632年夏,晋文公在践...
小伙伴们纷纷脑洞大开,讨论后世哪位名将加入定会扭转乾坤?有,例如韩信。但是,纵观韩信指挥的战役,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独当一面,刘邦不干预。所以既然韩信出战,就必须设定相关的大前提。1充分授权其实,长平之战之所以输得这么惨,赵孝成王功不可没,所以必须先除掉因为他的干预而导致的不利因素。虞卿曰:“王听臣...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回到晋国,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消灭反对势力,然后奖励有功之臣,宽容有过失的旧臣,安抚百姓。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晋国局势逐渐安定,与此同时,晋文公也坐稳了君王之位。随后,为了强国,晋文公进行了一番制度改革,使得晋国国力大幅度增强。但是,要想称霸中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向天下人证明自己...
秦昭襄王是先秦时期有名的王者,他为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在他手上秦国国力强盛,打的楚国节节败退,被迫割让土地给秦国求和,打的赵国俯首称臣,让东方六国心惊胆战,秦昭襄王更是动了周天子的领地,灭掉了周王朝,取回了象征天下的九鼎,即使这样的功绩,为何秦昭襄王没有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秦国经历秦孝公商鞅变法...
秦朝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
孔子出生与公元前551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他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之最大的开创是私人讲学,但颇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和原配妻子的矛盾,也是从他开始开办私人讲学开始的。孔子的妻子名叫亓官氏,她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人,也就是今天...
在魏国称霸失败之后,魏国国力日衰,在其他国家眼中,魏国也早已不是什么威胁了,而是可以拉拢的伙伴,而留地理位置而言,魏国是多国合纵的一个连接点,同时也是承担着遏制秦国东出的关键地带。就国力而言,韩国自己申不害变法失败后,就注定只能是战国诸国中实力较弱的国家了,因此韩国根本无法承担起遏制秦国东出的重任,...
其次,在春秋中期左右,人口大约为2000万人。而在战国末期,人口则增长到4000多万人。由此,在春秋时期,因为人口较少,显得土地相对较为富余。那么,如果对小国发动灭国战争的话,还可以勉强派出人口去接收土地。但是,如果对大国发动灭国战争的话,占领的土地怎么办呢,自己国家的人口有限,一下子难以消化这么多...
范蠡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自信地对人说:“老子有的是钱,钱可以买命。”于是,他便打算长子去楚国营救次子。这时,老大站出来对老爸说:“你要是不派我去,我就死给你看。”为何长子坚持要去救自己的二弟呢,原来他觉得老爸派三弟去,分明是看不起他这个大哥,激动得想要自杀。《智囊》中说,【“是吾不肖”...
义渠王与深宫中的寡妇宣太后在寂寞空虚状态下互需互慰生得二子,自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宣太后虽依“自家四贵”把持朝政,但此事不光明磊落,很难控制舆论,宣太后心知肚明;宣太后杀义渠王是公元前272年,这两个儿子已经成人了,如果留下二子于义渠,他们迟早会得知父亲被杀详情,也必定会奋起复仇,所以宣太后出于政治上...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其中,就李牧来说,无疑是长平之战后赵国的长城。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
宋文公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与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因此得到国人拥护。人物生平国人拥护宋文公,子姓,宋氏,名鲍(一作鲍革),亦称公子鲍或公子鲍革,宋成公之子,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为人贤明,对国人以礼相待,当时宋国发生饥荒,公子鲍...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无助于教学相长思想只有通过碰撞才能迸发出火花。孔子很希望通过和学生交流,甚至是辩驳、置疑,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老师也能够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学问。子贡、宰我、子路等都经常在课上、课下与老师交流。有时候提的问题简直就是故意难为人,师生为此还会争得脸红脖子粗。宰我就曾与孔子,就为父...
1、撤掉廉颇,启用赵括廉颇在赵国还算是一个名将,后期换成了没有大战经验的赵括。临阵换将,尤其是这种大兵团作战,在冷兵器时代影响非常大,往往会导致军心不稳,但是从赵括任职赵军统帅后的结果来看,并没有起什么乱子,也算是平稳过渡。有人说如果赵军不换将,以廉颇的“坚守”策略,足以耗死秦军。这里先不讨论这个策...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
战国时代是一个吞并时代。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实力日益强盛称霸一方,不再听从周王室号召。相继跑马圈地、分割天下,成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形成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七国争霸的格局,书写下一段战火纷飞、六国统一的历史。那是个群雄逐鹿、交织着血与火的年代,尤其是战国末年七国争霸兼并不断,涌现...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微妙的,倘若两者之间存在猜忌,存在质疑,那么就容易引发朝政的动荡。倘若二者关系很好,甚至到达了无条件信任的地步的话,就可以通过共同合作,将国家带上更好的未来。显然的,秦孝公和商鞅便是第二种关系。因此在那段岁月中,商鞅变法得以顺利实施,并给秦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商鞅早年学...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代表着春秋时代的结束战国时代的来临,春秋时代的一个特点在于乱,战国时代的一个明显特点在于变。战国四大名将有两位在秦国,特别是名将之首白起更是打的六国毫无还手之力。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另外两位名将在赵国,特别是后起之秀李牧,他的表现让人不得不称赞叹服。不管是针对匈奴还是秦国,往往能克敌制胜...
公元前515年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后继位。他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充实兵库,积聚粮食,实行强兵兴国之路。后持续派军攻楚,迫使楚国从郢迁都于鄀,从此威震华夏。公元前496年阖闾在伐越时被重伤,后死于陉。主要成就政治阖闾一直注意对人才的笼络和使用,能做到使贤任能。在得知伍子胥是一位智勇兼备的人才时,阖闾...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跌宕的时期,也是思想最为璀璨的时代。而这也更是“士”的黄金年代,不但智囊谋国之士辈出,如公孙衍、张仪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也是侠士以热血书写春秋的时代,如专诸、聂政等,若血溅五步,则天下缟素。提起刺客,很多人都血脉偾张。人们对专诸、要离、豫让、荆轲等人的故事也...
近日,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玉米地里发现尸骨层新发现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王庄村的一处茂密的玉米地中。高平市长期研究长平之战的学...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
当历史车轮驶入春秋后,周王室势弱,诸侯们的斗争逐渐升级,君位不再只是父子相承。有一种是兄终弟及,比如吴王诸樊传给兄弟,也有一种是禅让臣子,比如燕王哙传给子之。还有一种是逃亡在外的公子回国继位,这类人也不少见,比如鼎鼎大名的齐桓公和晋文公。齐襄公时期,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了避难,逃亡到莒国。齐襄公...
2、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文哲大家,宋国蒙人,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重要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大家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多国战乱、分封制逐渐瓦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内的时局较为动荡,有国家崛起,亦有国家衰败。但大家鲜少注意到这些乱象背后的动向,那就是各个国家在变动的社会秩序、新阶级的诞生等诸多情况下都掀起了政治改革的热潮。有楚国、魏国等这样的大国,也有秦国这样落后的小国。但是结合后面的历史来看...
齐军仍然采用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率军从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经由定陶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军队抵达与魏都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诱使魏军返回救援,以解韩国之围。魏惠王嫉恨齐国干涉魏国之事,果然撤回了攻打韩国的兵力。他动用全国的力量想打败齐国的军队。魏惠王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
在秦国的历史上,秦昭襄王可以说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君主。这是因为,秦昭襄王在位时间达五十年之久,他的在位时间,则相当于他此后三代秦国君主,在位时间的一个总和。秦昭襄王在位时期,上承秦孝公时期的变法革新,秦惠文王时期的东出之势。下启秦国最终灭亡六国,完成一统的大业。由此可见,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最为...
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这个词吧,它讲的就是赵括的故事。秦国赵国相战,秦国放出流言,说比起廉颇,他们更加害怕赵括。赵王信以为真,真的将廉颇换下,派赵括去往前线。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史记上提到,赵括对自己的学识很自信,认为天下就没有能够阻挡住他的人。对这个人选最不满意的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