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合马早年生平不详,只知他是察必皇后的父亲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中统三年(1262年),忽必烈任命他兼管中书左右部,兼任诸路都转运使,专门委任他处理财政赋税方面的事。阿合马上奏忽必烈下令分条规划,向各路运司宣布晓谕。中统三年(1263年),因为河南钧州、徐州等州都有炼铁设备,请朝廷授予宣牌,以振兴冶炼的利益。忽必烈把开平府升格为上都,又任命阿合马为同知开平府事,兼管中书左右部照旧不变。阿合马上奏请求任命礼部尚书马月合乃兼管已经清查到的三千户没有户籍的百姓,加强炼铁行业,每年上缴铁一百另三万七千斤,用这些铁铸锻农具二十万件,换成粮食上缴给公家的一共有四万石。
至元元年(1264年)正月,阿合马上奏说:“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请朝廷从今年开始增加太原的盐税银子五千两,不论和尚、道士、军士、匠人等各户、都要分摊缴纳盐税,民间通用私盐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方便。”这一年秋天十一月,裁撤领中书左右部,合并到中书省,越级任命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进官阶为荣禄大夫。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忽必烈在上都,皇太子真金随从。有个益都千户叫王著的人,一向疾恶如仇,由于人心对阿合马愤怒怨恨,就秘密铸造了一把大铜锤,自己发誓愿意击碎阿合马的脑袋。当时有一个妖僧高和尚,自称有秘密法术在军中行使,但毫无效果而逃走,假装身死,杀了一名徒弟,把尸首欺骗大众,自己又逃走,使人也不了解事情的真相。王著就和他一起谋划,在戊寅那一天假称皇太子回京师参加佛事,集结了八十多人,夜里进入京城。早晨派遣两个僧人到中书省去,让中书省购买供奉神佛的用品。中书省的人员怀疑,对他们加以讯问,他们不肯伏罪。等到中午,王著又派遣崔总管假传皇太子的旨意,让枢密副使张易发兵若干人,在这天夜里会集在东宫前面,张易没有察觉其中有假,就命令指挥使颜义领兵一起前去。王著自己骑马去见阿合马,诈称太子将要来到,命令中书省的官员全部都在东宫前等候。阿合马派遣右司郎中脱欢察儿等几个人骑马出关,往北走了十几里,碰上了王著的一伙人。伪装太子的人责备他们无礼,把他们全都杀了,夺取了他们的马匹,往南进入建德门。夜里二更,没有人敢问什么,到了东门前面,他们一伙都下了马,惟独伪装太子的人坐在马上指挥,呼喊中书省长官来到马前,责骂了阿合马几句话,王著就把阿合马牵去,用袖子里藏着的铜锤砸碎他的脑袋,阿合马立刻毙命。接着喊中书左丞郝祯来到,杀了他;囚禁了右丞张惠。枢密院、御史台和留守司的官员都远远看着,没有人能推测究竟是什么缘故。尚书张九思在宫中大声喊叫,认为这是个骗局;留守司的达鲁花赤传敦就手持木棒冲向前面,把骑在马上的人击倒坠地。弓箭乱发,这伙人奔逃溃散,大多被逮住。高和尚逃走,王著挺身而出要求把自己囚禁。御史中丞也先帖木儿飞马上奏忽必烈。忽必烈当时正驻在察罕脑儿,听到以后大为震怒,当天就起驾到上都。命令枢密副使孛罗、司徒和礼霍弥、参政阿里等按驿站飞驰到大都,讨伐作乱的人。庚辰日,在高梁河抓住了高和尚。辛已日,孛罗等人到达大都。壬午日,把王著、高和尚在市上诛杀,剁成肉酱,同时又杀了张易。王著临刑前大喊说:“王著为天下除害,现在死了,将来一定有人为我写下这件事的!
《元史》的《裕宗传》中也记载:“盗(指王著一伙人)知阿合马所畏惮者,独太子尔,因为伪太子,夜入京城,召而杀之”。种种记载,都讲真金太子与阿合马被杀案无牵涉。但是,“元之旧史,往往详于记善,略于惩恶,是盖当时史臣有所忌讳而不敢直书之尔”。其实,杀阿合马的真正幕后指挥者,肯定是真金太子及其汉人高级幕僚,否则,张易那么一个枢密副使级的高官不会参加此事(虽然《元史》称其是被“矫旨”所骗);王著一个千户,也没那么大能耐熟门熟路计划周详地杀掉当朝宰相。
真金太子之所以下决心杀阿合马,也与这位权臣先前诬杀御史中丞汉人崔斌有关。崔御史曾上章弹劾阿合马,阿合马很恼怒,便公报私仇,把崔斌排挤出中央后,仍然捕风捉影寻个罪名置崔御史于死地,使得太子及其手下诸臣忍无可忍。所以,王著等人挺身而出,杀阿合马事成或不成,均不会真正把真金牵入案中。
大都乱起,中丞也先帖木儿跳上马,“驰奏世祖”。当时忽必烈正驻跸于察察脑儿,距上都不远。听闻自己手下“财神”宠臣阿合马被杀,“闻之震怒”,即日回到上都宫城,下令枢密副使孛罗等人率兵飞奔大都,“讨为乱者”。
阿合马已死,王著被擒,剩下的高和尚等人本来就是棋子,很快被悉数擒获。此时,忽必烈并没有意识到阿合马之死是真金太子及其汉人幕僚策划,还令太子名义上主持会审王著案件。当然,太子本人不办案,实际的主审官是孛罗。
孛罗不傻,自然不会跟“储君”真金过不去,加上他自己也憎恶阿合马的跋扈,心中对这位回回人的死亡,只有暗喜而已。
案件迅速得以审结,“诛王著、高和尚于市,皆醢之,并杀张易。”“醢之”,即把尸体剁成肉酱,此诏肯定是忽必烈亲自指示,可见当时他对宠臣被杀一事的悲愤。而且,张易是否主动有预谋参加杀阿合马行动,并无确凿实据,杀掉如此高级别官员,实是老皇帝震怒下的诏令。
王著临刑大呼:“王著为天下除害,今死矣!异日必有为我书其事者!”要仁得仁,可见王义士事前早已作好舍生取义的心理准备。王著被杀时,还不到三十岁。
阿合马死,忽必烈“犹不深知其奸”,估计只是知道这位宠臣贪污多,念其旧功,下令中书省不要深究他的家人。待孛罗面见汇报工作,忽必烈询问案件详情。孛罗对王著、高和尚等人之事简略带过,倒大谈起审案间“讯得”的阿合马罪状情实。所谓“墙倒众人推”,阿合马已死,孛罗在推审中又深刻感觉到太子真金的倾向性,自然把阿合马多年来的所为“实话实说”。这可不得了,听完整件事情后,忽必烈激恼无比,拍案大怒:“王著杀掉他,干得好啊!”
于是,忽必烈下诏严审阿合马案,一定要把阿合马党人都从朝中清出。
抄家之后,金山银山不说,阿合马家里有小妻五十人,侍妾四百多人。四五百美女,日御一人,这位西域回回一年也轮不过来。生于花剌子模的阿合马吃羊肉长大,荷尔蒙水平高,性欲浓,加之印度、波斯等地的动植物春药,使得他权力欲以外又添勃勃的性欲。其实,权臣家中的金银美女不会招致忽必烈恼恨,阿合马最主要的罪状如下:
其一,阿合马爱妾有一人名叫引住,家里私藏两张鞣制过的人皮,全须全尾,“两耳俱存”,审问半天,也不知受害者是谁,引住招供说:“诅咒时,置神座其上,应验甚速。”其二,一位陈姓画师为阿合马画两幅帛画,“画甲骑数重,围守一幄殿,兵皆张弦挺刃内向,如击剌之为者。”其三,有位名叫曹震圭的人为阿合马“推算”过生辰,妄言休咎。其四,算卦人王台判为巴结阿合马,妄引图谶,称其有九五吉相。
忽必烈作为笃信密宗和萨满教的蒙古人,最相信“怪力乱神”,认定阿合马有诅咒自己早死之事。于是,在下令把四个人剥皮以外,又下诏捕诛阿合马在朝中位列大官的子侄,没收全部财产。这还不解恨,忽必烈命人把阿合马尸体从坟墓中挖出,在通玄门外戮尸,然后纵放皇家猎狗群扑而上,把阿合马尸身吃得一块不剩。“百官士庶,聚观称快。”
此次交手,真金太子派获得胜利,“沙汰省部官阿合马党七百十四人,已革者百三十三人,余五百八十一人,并黜之”,“置黑薄以籍阿合马党人之名”。由此,阿合马家族不仅灰飞烟灭,其党羽也皆上了“黑名单”,大有永世不得翻身之势。
飘飘然之余,真金太子及其幕僚忽视了一个事实:阿合马擅取敛财近二十年,没有忽必烈背后撑腰,他可能这样为所欲为吗?行事太过,老皇帝能不产生想法吗?
传统史家对阿合马之评价都相当负面,如《元史》就把阿合马收录于“奸臣传”里面,有“益肆贪横”、“内通货贿,外示刑威”这些话。然随著研究深入,后世对阿合马之评价也不再极端,盖因阿合马在任内主要不过是改革税制,整顿财政。而被指贪污也不过是当时正值元初,蒙古人并未受汉人信服,以致只要出任宰相的是色目人,不管证据,都会被视为贪横暴虐。应注意的是,同时期另一位大臣桑哥也是因掌理财政,而遭遇到与阿合马一样的悲剧。《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详细记载这事,并指出事件是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
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唐朝时期宦官大臣。天宝末年,净身入宫,供职小黄门。安史之乱发生后,护送唐玄宗出逃,侍奉唐肃宗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永泰年间,封为郑国公,权倾朝野。大历五年,唐代宗联合宰相元载,坐罪赐死。鱼朝恩出现,...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
公元前236年,正式继位,品行不端。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郡。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兵压境,命令将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听信宠臣郭开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令宗室赵葱、颜聚代替,导致赵军大败,国破家亡。受俘进入秦国,发配到房陵深山中,谥号幽缪。人物生平继承王位赵王...
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意思就是:家人卦六二。不可随心所欲。要主持家庭中的饮食。正固吉祥。《象》说:六二的吉祥,是柔顺且随顺的原因。“遂”是如愿以偿的意思。“中馈”指的是家中饮食方面的事。这里为什么会提到主持家庭的饮食呢?下卦,又称内卦,六二在下卦中位,就是在...
第一个是中学生素材必备人物——司马迁。“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古代的士大夫而言,史书上的美名有时候比身家性命、尊严都要重要,所以古代沽名钓誉的人也不少。司马迁之所以成为中学生写作文最爱举的例子,无非是因为他先遭受宫刑,后写出了《史记》。《史记》在古代被一部分人视为对汉武帝的“谤书”,例如三国时期的司...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官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说起太监这个职业总是有所偏见。毕竟这些身体残缺的人,大多数精神上或者心理上也是有些扭曲,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不解的极端行为,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很正常。不过,毕竟这个特殊群体也是社会的一员,理应得到报酬。为皇上的亲戚们辛苦了整整一年,到了年末多领些福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升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数次犯言直谏,后改任尚书左丞。629年(贞观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主持选官,次年又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成为宰相。633...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自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开始相互战争。齐国和鲁国相邻,都处在山东境内,经常发生一些小冲突。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躲过鲁国的截杀,率先回到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庄公不甘心,趁着齐桓公刚刚上位立足未稳,发兵攻打齐国,这便是乾时之战。战争以鲁军战败而告终,愿赌服输,鲁国只得承认...
北方兵革时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国家又对佛教执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南方则各国相安,社会比较安定,帝王都热心护教,因此两方的佛教,一则勉强维持,一则续有发展,其情况各不相同。简介北方从后梁到后汉,各代对于佛教多因袭唐代的旧规,也例行诞节诣寺行香、斋僧、僧道对论、赐紫衣师号、度僧等事,但对僧尼的管理则...
公元前302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掀起秦齐争霸的斗争。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公元前284年,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七十二城,齐湣王出逃莒城,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人物生平继位初期公元前301年,齐湣王刚即...
三国其实就是三个主要的割据势力,之所以成为国,不光是各自称帝,而且在军事外交方面都是按照大国的方式办事,比如蜀汉最弱但也能制约西南少数民族,孙吴也对海盗及南方蛮族进行打压,曹魏最强,直接打的北方游牧民族没脾气,匈奴都俯首称臣。所以三国名副其实,虽然最后江山落到了司马家,但继承了曹魏强大实力的西晋王朝...
古代流放的罪犯,都是发配到边疆,来往几千里不说还有各种危险,可是衙役们为何抢着押送犯人,这其中有什么猫腻?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尧舜时期流放之刑出现,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流放之刑远古以来出现的比较少,到秦汉时代才逐渐形成体...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屋内的人正在休息,屋外一位杀手轻轻用手指戳破了窗户,点燃迷烟,塞了进去,屋内的人便被迷晕了。当你看到这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古代的窗户是纸糊的,纸糊的窗户又怎么能遮风挡雨呢?请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哦。最开始人们是用兽皮遮挡窗户的,在冬天里可以保暖,夏天却十分闷热。到...
殷峤(6世纪-622年),字开山,雍州鄠县(今陕西户县)人,祖籍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唐朝开国功臣、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出身陈郡殷氏,少有学行,工于尺牍。初仕隋朝,起家太谷县长,政绩卓著。太原起兵后,补任大将军掾,从平西河。迁为渭北道元帅(李世民)长史,联合刘弘基屯兵...
周亚夫(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人物生平继承爵位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郁闷不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人物生平追随刘邦周昌是沛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
盔甲是古代行军打仗必不可缺的一样东西,同刀、剑一样,是士兵们的武器。古代的盔甲同我们现在的枪支弹药一样,都是属于国家管控的物品。古代政府不允许平常百姓家拥有盔甲,盔甲是作为国家、政府专用的,属于部队专用物品。如果普通百姓私下制作盔甲,就同走私盐铁一样,是要被致死罪的,严重的话,家人甚至还会被牵连。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楚灵王出生于上郢(今湖北宜城东南)。楚郏敖四年(庚申,公元前541年),楚郏敖生病卧床,于是,芈熊虔借口入宫探病之时,用束冠的长缨将楚郏敖勒死。于公元前540年自立为楚国国君,更名为虔。立都于上郢。他即位时,是楚国与晋国平分霸权的时候。埋下祸根楚灵王三年(公元前537年),大会诸侯,...
在世人的眼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是国家之中最幸福的人之一,他们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实际上,皇帝的生活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倘若他们想要当一个名垂千古的明君的话,便需要昼夜不分的工作,倘若他们想要享受生活的话,便必须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或许是早逝,亦或许是王朝的覆灭。不过,在古代的...
关于历史的纷争非常之多,这正是因为历史没有确切的答案,而对于历史的记载却是出入良多,正如史料记载中对于皇帝的评价,在明清两朝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皇帝嬗变的案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数明英宗了,在明朝的官方正史中所记载的明英宗可以说是一个至善至美的英明君主,可是到了明清交替之际,关于明英宗的官方正史记载出现...
古代皇帝解除武将的方法很多,有和平的有血腥的。在历史上比较好的就是宋代解除将领的办法,和平的,并且这些将领基本都得到了良好的待遇。有句成语叫做“杯酒释兵权”,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下属将领也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最终成功让带兵的将领交出兵权。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韩侂胄(hántuōzhòu)(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权相。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年),与...
首先中国是个大陆型的国家,虽然也有靠海或者江河湖泊的地方,但是那些地方占地面积并不大,所以中国根本还是个农业型的国家,渔业资源也并不丰富,古代的造船技术和现在相比也是差距巨大,只能造一些体积小的船只,那种可以远洋航行的船只制造难度大非常消耗资源,所以造的不多,人们也无法像现在一样进行远洋捕鱼作业。所...
宋共公十三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司马唐山杀死太子肥,又打算杀死华元,华元要逃亡到晋国,鱼石阻止了他,到了黄河又折回来,杀死了唐山。于是,立宋共公的小儿子成为宋国国君,是为宋平公。宋平公三十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再次发起弭兵之会,在宋都举行十四国之弭兵会...
公元前813年,卫釐侯去世,太子余继位,是为卫共伯。和受到其父卫釐侯宠爱,卫釐侯赐给他许多财物。和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卫釐侯的墓地前攻袭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卫国人拥立和继位,是为卫武公。卫武公在位时期,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后因勤王有功,升为公爵。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