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名作为平常百姓给自家孩子起的爱称,往往会伴随整个童年,那么皇帝的乳名都是叫做什么呢,下面这位的乳名可以说相当知名了。
小名,即乳名,也称小字,得之于襁褓,受之于父母。古人,包括皇帝,其小名大都比较粗鄙,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几千年下来,皇帝的小名能留传下来的不胜枚举,而被文人写进诗词的却微乎其微,在这个方面,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是个例外。翻阅古诗词,寄奴——也就是刘裕的小名,让人应接不暇,触目惊心。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寄奴谈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晋鼎迁。(陆游《书陶靖节桃源寺后》)
英雄恨,赢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孙吴会《摸鱼儿》)
今古恨,登临泪,几斜阳。不是寄奴住处、也凄凉。(郑熏初《乌夜啼》)
赤纸藤书宋鼎归,寄奴柴燎告功时。(曾极《宋受禅坛》)
平南上策归诸葛,伐北奇功属寄奴。(李壁《再和雁湖十首》)
寄奴真伟人,落拓龙潜地。(刘子翚《建康六感·宋》)
寄奴千载心争雄,登高把酒临秋风。(吴师道《戏马台》)
何处寄奴遗垒是,废兴千载总成墟。(安箕《过穆陵关》)
狮子寄奴生长处,一片雄山莽水。(陈维崧《游京口竹林寺》)
…………
从宋到清,从诗到词,从辛弃疾到陈维崧,从爱国词人到翰林作家,“寄奴”一直是历代文人笔下一个相当活跃的字符。仅在手头现有的古诗词集中,笔者就轻松地找到了“寄奴”近四十处,其出现频率之高,使用数量之大,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独占鳌头。
按正史记载,刘裕有名、有字、有小名,“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宋书·武帝纪》),“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南史·宋本纪》),“刘裕,字德舆”(《魏书·刘裕传》),那么,历代文人为何偏偏对刘裕的小名如此神往,如此情有独钟呢?这个奇怪的文化现象,让笔者忍不住要对“寄奴”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小名探究一番。
众所周知,“奴”是六朝时期古人小名中常用的一个字,一般用来煞尾,是亲人之间(父子、夫妻、长幼)出于爱怜的一种昵称,多指长辈称呼晚辈,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如,王荟小名小奴,桓嗣小名豹奴,石崇小名齐奴,孙腾小名僧奴,冉闵小名棘奴,陈叔宝小名黄奴,等等。通常情况下,父母给孩子取小名时虽然比较随意,但总起来说还是有些讲究的。如,排行最末的,就取名小奴;希望强壮的,就取名豹奴;出生齐地的,就取名齐奴;崇道信佛的,就取名僧奴;个性强势的,就取名棘奴;推崇华夏的,就取名黄奴,等等。与他们相比,刘裕小名“寄奴”的由来,则少了一些讲究,多了一份孤苦。
刘裕(363—422),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曾祖刘混于“永嘉之乱”时举家南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刘裕出生的那天晚上,“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树”,祥瑞不断。父亲刘翘非常惊讶,便为刘裕取小名“奇奴”(《宋书·符瑞》)。然而,没过多久,母亲便去世了。因为“家贫”,刘翘“将弃之”,把刘裕扔了算了。刘裕的姨母闻讯,立即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刘怀敬“走往救之,断怀敬乳而乳之”(《资治通鉴》),把奶让给刘裕吃。看到这种场面,刘翘索性把刘裕托付给了小姨子。此后,还在襁褓之中的刘裕便长期寄养在姨母家中,小名“奇奴”也由此改为“寄奴”,“皇妣既殂,养于舅氏,改为寄奴焉”(《宋书·符瑞》)。后来,刘翘续弦,刘裕虽然重返老家,但“寄奴”这个小名却保留了下来。
谁曾想,这个饱含辛酸磨难的小名,日后竟传奇般地被命名为一味中草药,一座古城池,并逐步成为刘裕的一个响亮招牌,最终让刘裕传奇般地成就一代帝业。
据《南史·宋本纪》记载,刘裕年少时,因家贫,曾到新洲(今镇江丹徒)砍伐荻竹,“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返)。”后来,刘裕领兵打仗,随军必备这种草药,将士们“每遇金创,傅之并验”。用时下的话说,疗效那是杠杠的。将士们不知道药名,听刘裕讲了这个故事,便把这种草药称作“刘寄奴”。
现在看来,刘裕“射蛇得药”纯属虚构,而且是在效仿刘邦。刘裕“勇健有大志”(《资治通鉴》),且是“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宋书·武帝纪》),为了成就霸业,刘裕依照刘邦“斩蛇起义”炮制了“射蛇得药”,显然是重走了刘邦当年发迹之路。为了提高声望,为了增加威信,搞出一些玄幻的噱头来神化自己,是历代开国皇帝发迹前所惯用的政治手段。但是,不管怎么说,“刘寄奴草”这味药名却因此流传开来,并沿袭下去,以至于医学大师李时珍对这种说法都深信不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伐荻新洲,遇一大蛇,射之。……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药而反。每遇金疮敷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本草纲目·草部》)。笔者考证,“刘寄奴草”是中医学上唯一一味以皇帝小名命名的中草药。
有了“刘寄奴草”,刘裕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为他日后南征北战、纵横沙场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此外,因为有“刘寄奴草”,刘裕还成功地迷惑了桓玄。元兴二年(403)十二月,桓玄篡位,刘裕非常不满,招来诸多猜忌。不久,桓玄诏令刘裕进京,刘裕以“金创疾动,不堪步从”为由没有入朝。其实,刘裕身边常备“刘寄奴草”,还怕这点伤,因此骗过了桓玄,为他“徐于京口图之”(《宋书·武帝纪》)并最终击败桓玄,赢得了充足的谋划时间。久而久之,“刘寄奴草”竟成了兵家的常备良药,“刘寄奴”这个名字越来越响,刘裕的声望也越来越高。后来,“刘寄奴草”又有了一些别的叫法,如金寄奴、乌藤菜、六月雪、九里光等等,而“刘寄奴草”这个叫法却历经千年不倒,直到现在还广泛应用。
除了用于中医学,刘裕的小名还被命名为一座古城池——寄奴城。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聚众造反,“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高祖(按:刘裕)参府军事”(《宋书·武帝纪》)。刘裕作战勇猛,胆识过人,短短几年便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隆安五年(401)三月,孙恩从海中北上进攻濒海的海盐县城,海盐百姓人心惶惶。危急时刻,刘裕昼夜兼程,第一时间赶到海盐,奋力抗敌。由于孙恩兵势浩大,海盐易攻难守,刘裕便在汉代故邑城的基础上重建城池,“筑城于海盐故治”(《资治通鉴》),并命名为“寄奴城”。依托这个阵地,刘裕多次击退孙恩的疯狂进攻,最终“乘其懈怠,奋击,大破之”(《宋书·武帝纪》),既维护了社会稳定,也使海盐百姓免遭战火涂炭。
关于“寄奴城”,《海盐县志》中有明确记载,“海盐……汉代称鼓邑城,南北朝宋刘裕时在这里筑城,称寄奴城”。自古至今,以皇帝的小名命名的城镇,除了“寄奴城”,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来。昔日的“寄奴城”,由于地势较低,在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之后,如今沉沦于茫茫大海久矣,但“寄奴城”三个字却在江浙一带影响甚广,流传甚久,并永久地扎根后文人的诗词作品中。如,元代嘉兴孝子过宗一有诗云:“寄奴王者亦英雄,更爱风流顾侍中。今日孤城沧海畔,一天红日晚来风。”清代嘉兴诗人朱彝尊的“鹰案绝顶海风晴,乌免秋残夜并生。铁锁石塘三百里,惊涛啮尽寄奴城”(《鸳鸯湖棹歌》),以及清代阳湖(今江苏常州)女词人刘琬怀的“江南好,草绿寄奴城。沽酒客来双屐滑,打鱼人去一舟轻。浮玉望中明”(《补栏词》),就是后人怀念“寄奴城”,纪念救命恩人刘裕的多重文学见证。
刘裕从戎时,已是而立之年,按说应该早有了正式的名和字(刘裕,字德舆),而刘裕却一直在军队中使用小名“寄奴”。这一点,从“刘寄奴草”和“寄奴城”的命名上就可以得到答案。在刘裕看来,频频搬出自己的小名,能让部下觉得他亲近,进而笼络人心。久而久之,刘裕也习惯了自称小名,在外面如此,在家也如此。据《宋书·宗室》记载,“太后谓上曰:‘道怜汝布衣兄弟,故宜为扬州。’上曰:‘寄奴于道怜岂有所惜。扬州根本所寄,事务至多,非道怜所了。’”太后,即刘裕的继母萧氏;寄奴,即刘裕。当时,刘裕已经封宋王,位高权重,与继母说话时自称“寄奴”,这一方面说明了他尊敬继母,一方面佐证了他习惯自称小名,一方面也反映了刘宋史官们下笔时根本无需避讳皇帝的小名。试想,连刘裕本人都不忌讳自己的小名,后朝的文人墨客赞颂这位低调可亲的英雄人物,还不信马由缰?
永初元年(420)六月,刘裕称帝,以宋代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刘宋政权。刘裕,这个当年曾一度被父亲抛弃的苦命孩子,凭借自己的胆识、智慧、勇猛和“寄奴”这个响亮的传奇招牌,最终修改了酸楚命运,登上了政坛巅峰,并奠定了维系了百年相对稳定的南北对峙格局。难怪后人想到他寄人篱下的辛酸遭遇,想到他定南燕、平后秦的英雄气概,想到他倡导北伐、收复失地的历史功绩,想到刘裕的小名在军事、医学方面的影响力,就忍不住会对“寄奴”二字追忆一番,感慨一番。此外,据《刘氏宗谱》记载,刘裕原名刘道成,“九十五世祖,刘翘,生子刘裕(道成)、刘道怜、刘道规,余不详。……九十六世祖,刘裕,原名刘道成,字德舆,小字寄奴”,令人惊奇的是,“道成”竟与后来推翻刘宋政权的萧道成同名,这大概也是历代文人在诗词作品中普遍选用“寄奴”的一个原因。
有褒,就有贬,有鲜花,就有口水。受人追捧的同时,“寄奴”也偶尔招来些讽刺和挖苦,如刘克庄的“宁书处士卒,不践寄奴朝”(《杂咏一百首·陶渊明》),方回的“文叔本侥幸,寄奴非英雄”(《拟古五首》)。至于辛弃疾的“人道寄奴曾住”在《四库全书》中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这应该不是对“胡、虏、戎、夷”过敏的爱新觉罗氏所为,也不知是哪个觉得“奴”字刺眼的“奴才”下的黑手。嘲讽和篡改,挡不住后人对“寄奴”的追思。从陈维崧的“西风流落丹徒,想刘家寄奴”(《醉太平·江口醉后作》),到章炳麟的“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寄奴元璋之绩,知其不远”(《革命道德说》),可见“寄奴”风采不减当年。没有蜷缩在史籍角落,而是经久不息地唱响于历史长河,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面独特旗帜,与历代皇帝相比,寄奴——刘裕的小名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刘秉光)
戚夫人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刘邦甚是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出生在贫家,但是虽然戚夫人出身低微,可是她的祖辈却是周王室的后裔,说得上是皇族,众所周知,皇族的基因都是十分好的,因为皇族之中挑选的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所以戚夫人也随了她母亲那十分貌美的长相,容貌十分艳丽,同时,气质也十分的出众,在...
据《汉书》记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自知时日无多,便"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对象。而上文所说的匈奴王子,就是这四人中的金日磾。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不如自己呢?万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家族的人盯上了呢?自己的孩子“扎小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做出了一个选择:废除皇位。可绕来绕去,刘彻发现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之后,他的报复手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红楼梦》里记载的就是赵姨娘用这招来对付贾宝玉和凤姐,歹毒无比。在古时候,人都很迷...
其实说起刘秀的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了解,刘秀和西汉皇室的确是有着血脉的联系的,但是这种血脉也不过是进行了好几个拐,才到了刘邦这里,而刘邦的孙子景帝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最后被封之为长沙定王,那么在刘发这里也有很多的老婆和儿子,后来也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最后一代一代的被分家,甚至造...
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众多,但是却偏偏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键还没有人质疑。但是说实在的,吕布这一生战绩平平,甚至还打过许多败仗,那么战绩一般的他,为什么被所有的史学家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吕布在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彩虹出现,光芒万丈,当时他的母亲在染织坊工作,就在那一瞬间觉得...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过在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其一就是—吕后,吕后不到二十岁就嫁给了刘邦,并曾在他的称王之路上多次给出关键的意见。其二就是倾国倾城的女子—戚夫人,她陪伴刘邦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晚年。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皇帝刘邦也不例外,这两个女人的...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历史上最有名就是吕雉、戚姬和薄姬。命运的捉弄,让三个女人的命运也不同。三个人中最狠毒的是吕雉、死得最惨的是戚姬、最好运的是薄姬。吕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坏的女人。人们忘不了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和彭越是她陷害致死的,美丽的戚夫人更被她砍成了...
首先,汉武帝时期执法过于严苛。当年刘邦入关时,立下“约法三章”。很快,萧何定下《汉律》九章,轮到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律增至359章,其中死罪409条,死罪例13472条,连审判的法官都看得目不暇接。前130年实行“见知法”,即官员目睹或听说有人犯法而不报,称为“故纵”,与犯法者共罪。前128年“不举...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
其实王莽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由于父亲早早死去而没有得到爵位,因此比起他的堂兄弟们,王莽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莽身上流着王氏家族的血液,家族的滔天权势就是王莽日后登顶最高权利的跳板。少年时期:极尽孝廉,勤奋好学王莽小时候就已经名声显赫,他靠的就是自己几乎完美的品格。...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派人到卫子夫居住的宫殿,没收了她的皇后玺绶,并告诉她太子刘据已兵败自尽,卫子夫泪流满面道:“陛下糊涂啊,太子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身为他的母亲,我也只能以死明志了!”说完,悬梁自缢而死......卫子夫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寒微,随母姓,自幼被送往平阳侯府教习歌舞,...
前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几乎每个入仕之人以及那些武将,都想要封侯拜相,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实打实的利益,比发一个奖章之类的奖励行为要实在很多,同时带来的好处也要多很多。古人经常会说“千户侯”以及“万户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所谓的千户侯以及万户侯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爵位...
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宛国王交谈,最后大宛国王也非常热情的把他送到康居,以方便去大月氏。《史记...
董卓乱政,是东汉政权的一大转折点,他带兵进入朝廷,篡夺了国家的政权,随意废立皇帝,这让他能渐渐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单单看着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个忠臣良将,一心为了国家平定边疆的敌人。可后来董卓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仅控制都城,开始篡夺国家的政权,更是在两京大开杀戒,不断搜刮...
如果说现代的“锦鲤”是杨超越的话,那么古代的“锦鲤”就非光武帝刘秀莫属了。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他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一国天子,从躬耕陇亩到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华最美的时代”,真可谓是开了挂一样令人羡慕。史书《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
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孙妃,称王夫人。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巫蛊之祸爆发,卫太子兵败出奔,王翁须与丈夫刘进为安置儿子刘病已而留在长安。及卫太子亡,王翁须与...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屠嘉又立下战功,因此被升为都尉,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汉惠帝在位期间,申屠...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移情别恋了,他对戚夫人十分宠爱,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对戚夫人母子身为宠爱。但同时,他也为戚夫人母子俩非常担忧。本来刘邦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尤其是认为他与自己性格相左,有点过于软弱了。他一直希望能够废了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可是始终他的这个愿望达不成,每...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
“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栗姬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刘荣是太子,今后登基称帝,陈阿娇就是皇后,自己就是皇后...
有关刘备的身世之谜,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姓刘,涿县人,是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裔。刘胜之子刘贞在涿县封侯,因触犯了朝廷律例而被贬为庶民。刘胜这一支的血脉就在涿县安家落户了。刘备也因此自称为汉室的宗室成员。...
三国的序曲,是夕阳的离歌;三国的华章,是激昂的战鼓。在这个动乱又璀璨的大世里,女性显得很是羸弱,但这并不发表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貂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算得上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她虽然不似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平凡人,但是却没有平凡人的幸福。她的登台是以一个棋子的身份。王允用她来离间董卓和吕布...
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人物评价班固《...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这个说法显然是假的,刘贺要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每天至少做十件坏事才行,这就意味着他连睡觉的时间都在作恶。刘贺被废的...
“初汉三杰”指的是萧何,韩信,张良,刘邦身边这么多功臣,他们三人有如此大的称号,可见他们为开国西汉作出的贡献是他人比不了的。人们一直在说这个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促使了韩信的死亡可是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什么没有救韩信呢?萧何和韩信比起来对刘邦更有用,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廖化正是其中的二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也存在了好几千年。而有封建王朝就自然有领导者。而封建王朝的领导者就是所谓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皇帝,有的具有大将之风,十分的贤德善于打理政事,而也有一些皇帝荒淫无度,残暴肆虐,毁了自己先祖的百年基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汉朝一个特别贤明骁勇英武的一个皇帝。那就是汉朝...
西汉将军霍去病,西汉时期最小、最年轻的将军,在第一次上战场之后就被汉武帝加封为“冠军侯”,虽然二十三岁便陨落,但是他在对战匈奴上的战功还是令后人唏嘘赞叹,惊艳冠世。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西汉经常与边境的少数部落发生战争。在霍去病少年时期,他便开始带兵打仗,奔走四方,跟着舅舅卫青四处征战,在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