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他是活动在河南的巨匪,手底下3万人,敢和冯玉祥叫板,结局悲哀

他是活动在河南的巨匪,手底下3万人,敢和冯玉祥叫板,结局悲哀

来源:历史知识网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土匪,但是能够像张庆一样拥众3万确实罕见,这哪里还是土匪,根本就是一支武装部队,但是由于这个张庆虽然人多势众,但干的到底还是土匪的事情,所以上不了台面,只能把他当成土匪看待了。

这个河南大土匪张庆,又有一个外号叫老洋人。这个长得像洋人的大土匪最后被自己的手下给杀了,所以说土匪始终是土匪,不管他有三万人还是三十万人,目光的短浅最终决定他们只会窝里斗。这个张庆由于高鼻梁、头发偏黄,有一点洋人的模样,所以又被称之为老洋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觉得自己比洋人厉害,所以自称老洋人,也就是洋人的老子,总之不管哪种说法,这个老洋人的绰号就叫开了。

简单说说这个张庆的发迹史,和绝大多数古代娼妓都是因为生存问题不得不下海,张庆也是因为活不下去所以当了土匪。这个人起初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白朗起义,起义失败后,又投奔了河南督军赵倜的军队,不过直奉战争爆发后,赵倜因为反对直系军队被冯玉祥击败。

这个张庆再一次失去了投靠,想着依靠别人终归不是办法,于是就自己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一路上又收编了不少散兵游勇,逐渐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在豫西地区活动。不过,不同于人家刘备通过投靠地方势力或者得到朝廷的封赏,以便应付军队的军饷支出。这个张庆拉起来的这支部队本质上是土匪。

所以基本上就靠烧杀劫掠老百姓来获得物资,因此说他连李自成都不如,连李自成都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流寇,那么又何况这个烧杀劫掠的张庆呢?

这个土匪张庆的高光时刻就是打下了阜阳这个地方,获得了不少的军用物资,也劫掠了不少妇女和钱财,如果要说这个张庆有多么厉害,连吴佩孚冯玉祥都收拾不了他。

这肯定是在吹捧他,他也没有这个能力。之所以一直没有办法剿灭这股土匪,一来是因为豫西地区地势复杂,这个地区正好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千差万别,落差大。

所以政府军一时半会儿无法剿灭这些土匪,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张庆喜欢绑架洋人。晚清到民国大量的西方人涌入中国,获得许多特权,再加上时局动荡和列强介入。

洋人被绑架是一件很敏感的政治事件,所以张庆就把这些洋人当成自己的筹码要挟北洋政府,而北洋政府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这个张庆把洋人杀了,免得闹出什么外交事情出来。

毕竟义和团运动中到处杀洋人导致的八国联军侵华时间还历历在目,北洋政府也不希望张庆把洋人杀了结果给自己带来麻烦。

而西方国家看到自己的公民被绑架,又不断给北洋政府施压。既然打又打不得,就只好坐下来谈判,张庆也知道长久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就同意了谈判。

所谓的谈判就是招安,这伙宋江的徒子徒孙们也就接受了北洋政府的招安,被改编为游击队。但是北洋政府不放心这伙人,总是借机会要削弱他们。

张庆觉察出不对,于是就脱离了北洋政府,这下子把吴佩孚曹锟等人惹恼了,就调了四万多人的部队围剿张庆。

张庆打不过,只好在豫、陕、鄂三省之内逃窜,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河南郏县,被困在一个叫老爷顶的地方。

这时候土匪内部发生了矛盾,张庆指责其中一名头目私通军官,而另一个幕后指挥头目连忙出来求情,但是张庆不依不饶,最后就被自己的属下给杀了。

所以说,这些土匪本质还是属于流寇主义,李自成当年歌唱得好“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结果那么大一支明明可以坐拥江山的部队最终因为内部的贪婪和残暴而作鸟散,所以尽管历代起义都是由农民发起,但是最后坐江山的却还是那些士大夫阶级。说到底,这就是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

关于这一点,我们的毛主席看的还是透彻,并且把这些土匪流寇的行为归纳为“流寇主义”,在《毛泽东选集》中,他把“流寇主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不愿意做艰苦工作建立根据地,建立人民群众的政权,并由此去扩大政治影响,而只想用流动游击的方法,去扩大政治影响;二,扩大红军,不走由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到扩大主力红军的路线,而要走“招兵买马和招降纳叛”的路线;三,不耐烦和群众在一块作艰苦的斗争,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

当然了,张庆这个人连流寇都算不上,就是一群烧杀抢掠的土匪,这种人不管他有3万人部队,还是30万人的部队,对于他的结局其实我们都不应该感到惋惜。

亲,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