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那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范围内的战争,给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带来了灾难。当时在西欧战场上取得暂时胜利的德国,把矛头指向了当时实力强劲的苏联。
1941年,希特勒发动三百万德军,兵分三路开始了对苏联的入侵。战争初期,德军的闪电战术出奇制胜,占领了苏联很多城市和村庄,直逼莫斯科。
德军的快速入侵给一直沉浸在自我强大的苏联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打击,苏联建国以来一直以强大的形象伫立于世界环境中,而面对德军的装甲车,飞机的轮番轰炸后,他们居然有些无力反抗。
士气的低迷,使苏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如此情形,斯大林作为当时苏联红军的领袖,下达了“惊世骇俗”的270号命令一人逃跑,全家枪决!斯大林的力挽狂澜之作,也给他带来残暴的骂名。
执起权利的法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掌权,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早在1922年列宁的病情严重时,他便对后续的接班人有过交代。在谈及他所考量的战友和接班人时,对斯大林的态度并不十分肯定。
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列宁如是说,斯大林对权力的热衷,令列宁有担心。
并评价斯大林,有些粗暴,没有耐心,不谦恭,且有些任性。列宁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他执权几年后便发动了可怕的“清洗”运动。随着斯大林地位的牢固确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逐步发展,当时的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高峰。
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畸形盛行,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也有人称其为"大恐怖"时期。仅2年时间,130余万人被判刑,近70万人惨遭杀害,逮捕被关押的人不计其数,这其中大部分人都因饥饿、疾病和恶劣的生产环境而死亡。
这场肃反清洗运动,也是导致后期德军入侵,初期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一个因素。大规模的肃清,已经使得苏联十分羸弱。
二战领袖
1941年6月,希特勒极其任性的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等国军队,发动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这对于斯大林来说是难以置信的,他不相信德国会撕毁条约,并且在接到苏联间谍和苏军将领的警告时,也自以为是的认为德军不会冒险的进行两线作战。因此并没有做充分的应战准备,是的这场战争的开端对于苏联人民来说并不美好。
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苏军战死近三百万万士兵,德军的三个集团军一路唱响胜利的号角高歌猛进,苏军溃不成军,甚至出现整军被围剿歼灭的惨剧。
苏军的节节败退,给一直坚信自己很强大的苏联沉痛的打击,仿佛眼前的一切出现在梦里,不然这兵败如山倒的荒诞剧情怎么会发生在苏联?经历的此等挫折的苏军,毫无斗志,为了活命没开火就举起手中的白旗。
甚至昔日的战斗英雄带着麾下的一百多万将士将枪口举向了自己的同胞兄弟。仅1941年12月日这一天,就有380万苏军被俘虏,比德军第一批入侵苏联的陆军人数还要多!
斯大林对此忍无可忍,必须反击,不然苏联将被彻底入侵,从此不能以独立主权而立于世界版图。斯大林“残暴”的一面展露了出来,而这铁血的政策最终也成了苏联起死回生的一剂狠药。
270号条令的颁布
眼看国家就要败在自己手里,在战争爆发的第55天,连夜颁布了"第270号命令"命令。此命令对士兵来说是极其残忍的,但是对于国家大局来说,又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270号命令的内容如下:
第一项:战争过程中的投枪和工作疏忽都视为逃兵。逃兵的家庭成员也视为有罪,将被逮捕。战士和军官有权利当场处决逃兵,被俘虏就视为背叛。
第二项:部队作战陷入敌人包围时也必须义无反顾的战斗到最后一刻,不可以林准退缩。
第三项:向敌人投降不是结束,家人会被剥夺一切享受的国家权利和救助。
命令的颁布实施后,对士兵而言是一种绝境,除了放手一搏,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不能被抓住,不能被俘虏,俘虏后不只自己面临着国家的抛弃,家人也会被牵连。
如果家人都会因为自己而陷入这种境地,那么自己在前线奋勇杀敌又是为了什么么?这是一种迫于无奈的全力反抗,可这条号令迅速的起到了作用。在德军到达莫斯科外五十里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德军后撤150公里,到后退400公里,苏军开始了有效的反击。
历史的进程无关对错
很多人说斯大林是残暴的,连列宁也是这样认为。但是那时的危难时刻,这个绝情而残暴的命令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使得战争局面翻转。
当时的很多战俘是心存怨恨的,战争结束后他们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无法面对曾经抛弃自己的国家。但是笔者觉得,对于整个国家而言,他避免了一场更加残酷的殖民统治。
人物的决策受很多因素影响,而后人的评说只靠考证不能还原事态的全部,所以他的对错交由历史评判。苏联的强大基础,虽然解体,但是留给俄罗斯的依然是正面的影响,也奠定了后世强国的根基。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评选活动,评选出"最伟大的俄罗斯人”,斯大林高居第三,仅次于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
战争永远是残酷,对国家,士兵,民众都是苦难的经历,270号命令,是临危时的关键举措,颁布时作为苏军领袖的斯大林他更知道这对他的子民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也义无反顾,他可以承受后人的评说,却不能承受丧失主权的耻辱。
或许开端的策略有偏颇,但是结局也算是极力的修正。一人逃跑,全家枪决,这就是苏军270号命令,斯大林力挽狂澜之作。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