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国共逐鹿中原前,我军在人事组织方面作出了哪些关键性的筹谋?

原创国共逐鹿中原前,我军在人事组织方面作出了哪些关键性的筹谋?

来源:历史知识网

1948年5月城南庄会议,中央决定筹划在中原地区与国民党军打系列大战,此即6—7月间发生的国共双方大兵团参与,决定历史命运的中原大会战。那么,我军都进行了那些关键性的战略部署?

中原局、中原军区统筹领导四个兵团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中原解放军之建制,中央决定设立四个兵团,包括原华野(华东野战军)部分兵力及原中野(中原野战军)兵力共计四个兵团。

华野兵力即粟裕兵团与陈世榘兵团,为中原局领导下的第一第二兵团。原中野及中原兵力分组两个兵团:第三兵团乃陈赓谢富治兵团,第四兵团乃李先念陈锡联兵团。

粟裕、陈世榘、陈赓李先念分别为四个兵团的建制司令员。

这个组织决定发布于5月城南庄会议之后(6月),以及7月中原会战及豫东战役之前,值得注意与研究。

中原大会战的筹谋

为统一组织和领导权事,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中原中央局和中原军区,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在中原地区的华东野战军。

城南庄会议后,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设立中原中央局,任命邓小平为中原中央局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

中原局领导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和在中原的华东野战军,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李先念为第二司令员。邓子恢为副政委,张际春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住,李达为参谋长。

中原军区下辖豫鄂、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七个军区。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辖1、4、6三个纵队)及陈唐兵团(辖3、8、10三个纵队)归中原局领导及中原野战军指挥。粟裕兼任中原军区下属华野中原地区部队之代司令。

中央同时决定,原晋冀鲁豫分局撤销,分解为两部分,即华北中央局与中原中央局。原隶属晋冀鲁豫军区的陈粟兵团转入中原军区,原属陈粟兵团的皮定均旅即一纵独立师,归属到华北军区。

中原局承接晋冀鲁豫分局,成为“对外仍称华野”的粟裕及陈唐兵团的直接领导者。

其后中原局发布命令,中原军区下设立豫皖苏军分区,粟裕出任该分区司令,宋任穷为政委(挂职及兼任粟裕部队之政委)。

略谈中原大会战始末

1948年6月13日,刘邓下达关于发动襄樊战役的部署及命令。

6月17日,奉命归建的陈世榘兵团路经开封(此前归军委直接指挥南进陕鄂),发现开封守备空虚,遂夺取之。此战为中原大会战的序幕之战。

随后粟裕兵团攻击睢杞地区的区寿年兵团,歼灭大部及俘虏区寿年(睢杞战役)。

6月21日,陈赓发动襄樊战役。

山东方面,6月20日许世友谭震林的山东兵团发动兖州战役,直接威胁震撼中原国军总部的徐州。

徐州剿总急令黄伯韬兵团前往增援,但旋改令黄兵团回援区寿年。黄兵团至豫东帝邱地区遭遇粟裕兵团围击,此即所谓豫东战役。

7月初中原大战达到最高潮。为救助被围困岌岌可危的黄伯韬兵团,蒋介石急调邱清泉李弥等国军主力兵团增援。迫于巨大压力,7月6日粟裕兵团撤围,仓促退回山东解放区。

但中原大战至此并非结束。

7月12日许世友谭震林的山东兵团攻克兖州。随即,7月16日陈赓兵团攻克襄樊地区所属多城。毛泽东亲自统筹部署指挥而由刘邓陈组织实施的中原大会战,至此方告结束。

中原大会战包括一系列战役,即:开封战役、睢杞战役、兖州战役、豫东战役、襄樊战役,是一盘统一的大棋,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的伟大深刻及远见,相当于打出来一连串的组合拳,令国民党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彻底丧失主动权。

此战之后,国民党在中原及山东地区只剩下郑州、济南、徐州这三个主要据点。国民党军从此失去了对解放军发动主动战略进攻的能力。所以可以说,1948年夏季的中原大会战是解放战争导致战略性全局改变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中原大战结束后不久,9月山东兵团攻克济南。11月中野兵团夺取郑州。由此而为淮海战役的大决战,做好了全面准备和铺垫。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