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古人高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兴奋?其实这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古人高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兴奋?其实这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来源:历史知识网

隋朝虽然初创科举制,但并没有形成制度,唐玄宗的礼部尚书沈既济就给了一个是否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唐代科举虽然已经形成,但难度偏高,而诗赋是必考的一科,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诗的发展,唐高宗时期,更加注重进士一科,但难度更大,所以当时就有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说。

孟郊就考了三次,两次落榜,第三次他都已经46岁了,不过他高中了,为此还写下了《登科后》,诗中云: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孟郊的有多兴奋。

古代科举制将中举等级划分为:一等进士、二等贡士、三等举人、四等秀才、末等童生。进士的前三名分别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在殿试当中能够取得第一名就叫状元,殿试也由皇帝监考,能中榜也说明了其才能。

不过在唐代,第三名探花还不存在,当时只有一个“探花使”,想要当上探花使除了基本的文笔之外,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长得帅”,没错,有时候长得帅真得可以当饭吃。

“探花使”是除了状元和榜眼外同榜进士当中最帅气的人,他们一旦被选中,就必须去京城各大名园采花,然而在琼林苑给状元庆祝时赋诗,沿途还必须用鲜花迎接状元。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崔谔是进士第四人,他就被选上当了“探花使”,虽然落榜,但被选中也是一扫心中的阴霾,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当了探花使,意味着才华和容貌得到了认可,就算是今年落榜,也会得到许多人赏识,可以说他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场,就算当不了官,也可以当幕僚。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试制度,他重新确立进士的名次,“探花”也成为了殿试第三名,“探花”在宋朝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殿试的发展,第三名探花也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不过历朝历代看探花多多少少还是要一些颜值的,清朝和珅就是探花郎,许多人一听和珅的名字,都觉得他是那种大腹便便的贪官,但和珅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才貌双全的才子,不然皇帝怎么可能重用他。

和珅在为官之路上,非常顺畅,加上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珅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乾隆最喜欢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都下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不过乾隆帝一死,和珅就彻底失去了靠山。乾隆死后15天,和珅就被嘉庆赐死,和珅在狱中选择自缢。

在殿试前三名当中,状元、榜眼都是靠才华中第,只有探花郎有些例外,不仅需要文采,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外表,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从唐朝一直传承到了清末。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