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1969年勃列日涅夫想动核武,周恩来一脸担忧,主席:你读过明史吗

1969年勃列日涅夫想动核武,周恩来一脸担忧,主席:你读过明史吗

来源:历史知识网

1969年世界,笼罩冷战阴霾之下,

曾经社会主义阵营兄弟,

此时却如同两块磁铁同极,珍宝岛冰面上,

冲突火花点燃积蓄已久矛盾

中苏交恶种子,早几年前便已埋下,意识形态分歧、国家利益碰撞,使得两国关系逐渐走向对抗,边界冲突不断升级,最终珍宝岛爆发,

是对中国主权公然挑衅,中国军民奋起反击,

珍宝岛枪声,

不仅是两国军事实力较量,

更是双方政治意志对抗,

这个庞大超级大国,小小珍宝岛上,

遭遇顽强抵抗

勃列日涅夫,

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面对珍宝岛失利局面,

内心充满愤怒和焦虑,

他迫切地想要找到一个解决“中国问题”办法,

一个能够一劳永逸地消除威胁办法

克里姆林宫,

一场紧急会议召开,勃列日涅夫面色凝重,

与会高级将领们也神情严肃,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提出一个惊人建议: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如同平静湖面上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巨大波澜,

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力武器,后果不堪设想

勃列日涅夫陷入沉思,他深知核武器可怕威力,也明白一旦使用核武器,将会引发全球谴责,

他对中国敌意,以及对珍宝岛失利耿耿于怀,

让他难以做出理智判断

远大洋彼岸美国,也密切关注着中苏之间紧张局势,

苏联核打击计划,

让美国感到深深不安,一旦苏联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将会对整个亚洲地区稳定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政府内部展开激烈辩论,一些人主张对苏联施加压力,

阻止其采取极端行动;另一些人则认为,

应该将这一消息秘密告知中国,

让中国做好准备

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将苏联核打击计划告知中国,

既是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也是为避免一场可能发生核战争

消息传到中国,周恩来总理心情异常沉重,

他立即赶往中南海,

向毛主席汇报这一紧急情况,

当他来到毛主席住所时,却看到毛主席正悠闲地游泳

周恩来将美国传来消息告诉毛主席,毛主席听后,

并没有表现出过多惊讶,

反而平静地问一句:“恩来,

你读过《明史》吗?”

周恩来一时没有理解毛主席意思,疑惑地看着他,毛主席继续说道:“《明史》里有九字国策:‘高筑墙,我也有九个字:‘深挖洞,

毛主席这番话,

蕴含着深刻战略思想,

面对苏联核威胁,

中国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恐吓所吓倒,

中国应该坚持自己发展道路,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周恩来听后,

他明白毛主席意图,

也明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为进一步震慑苏联,中国决定进行核试验,

1969年9月28日和29日,中国成功进行两次核试验,

这两次核试验,

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核武器事实,也向苏联发出强烈警告信号

中国军队也做好战斗准备,数百万解放军战士集结中苏边境,

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战争

苏联得知中国进行核试验后,

感受到巨大压力,

他们意识到,

中国已经不再是任人宰割弱国,

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国家安全

苏联放弃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计划,最终以和平方式得以化解

1969年核危机,

是中苏关系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不仅改变中苏两国关系,

也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深挖洞”,不仅是指修建防空工事,

更是指加强国防建设,提升国家防御能力,

面对核威胁,

中国必须拥有足够防御力量,

才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

“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

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只有经济实力雄厚,

才能为国防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

“不称霸”,

是指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不谋求世界霸权,

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与各国友好相处

周恩来总理,深谙毛主席战略思想,

中国必须保持冷静,不能被苏联核讹诈所吓倒,

是加强自身防御能力,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决心

周恩来指示下,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加速进行,

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

克服重重困难,

终于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这一声巨响,宣告中国成为核大国,

也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

1967年6月17日,

中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技术达到一个新高度,

也进一步增强中国国防实力

中国核试验,向世界展示中国实力,

也向苏联发出强烈警告信号,

苏联意识到,

中国已经不再是任人欺凌弱国,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国家安全

除核武器之外,中国还加强常规军事力量建设,

百万解放军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来自苏联威胁

中苏边境线上,两国军队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中国并没有被吓倒,中国人民展现出坚定决心和勇气

毛主席和周恩来领导下,

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人们纷纷捐款捐物,

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武器装备,

农民努力耕作,

保障粮食供应,形成一股强大凝聚力,

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美国也密切关注着中苏之间局势,

他们意识到,中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政府内部,

一些人主张与中国建立更紧密联系,

共同应对苏联威胁,另一些人则担心,

与中国走得太近,会损害美国与苏联关系

经过反复权衡,

尼克松总统最终决定,

改善与中国关系,与中国合作,

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关系新篇章,

中美两国合作,

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苏联看到中美关系改善后,感受到巨大压力,

他们意识到,孤立中国政策已经失败,与中国对抗并不符合苏联利益

苏联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中苏关系逐渐缓和,冷战阴霾逐渐消散

1969年核危机,

虽然是一段充满危险时期,

但也促使中国加强国防建设,

提升国际地位

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勇气和决心,

看到中国维护和平坚定立场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

1969年核危机已经成为过去,

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教训,

仍然值得我们铭记

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只有通过合作与对话,

才能避免战争悲剧再次发生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

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世界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