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贺龙率领八路军120师开赴抗日前线后,一边对日作战,一边“招兵买马”,壮大抗日武装。对此,贺龙说:“我们的抗日武装得不到壮大,就谈不上抗日,也谈不上坚持和扩大统一战线。”于是在晋西北,八路军120师与国民党阎锡山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兵源争夺战”。
120师359旅一部驻在一个叫上村的地方,正好有一部分国民党军驻在下村。上村和下村相距不过十来里路,中间横着一条小河。别看这条河不大,却把上下两村隔成了两个世界。
359旅长陈伯钧率部向上村进发的那天,迎面遇上一群逃难的群众。他们背着包袱,挑着家什,孩子哭,女人叫,忧虑而惊慌地走着。这种颠沛流离的景象,359旅上下谁见了心里都沉甸甸的。可是,日寇离这还很远,为什么他们就如此惊慌失措呢?陈伯钧一问,才得知:原来他们都是上村人,只因下村来了国民党军队,吓得他们急忙逃难。
老乡们见到八路军争先恐后地向八路军诉说国民党军一进村的情况,他们吹什么抗战“有功”,要老百姓慰劳。说是慰劳,实际上是搜刮民脂民膏。今天派粮,明天摊款,倘若交不出,不是吊打,就是翻箱倒柜,见啥抢啥。耕畜被拉走杀了吃,桌椅床板被抢去当柴烧了,那些当官的整天花天酒地,打麻将,耍纸牌,见了姑娘媳妇, 挤眉弄眼,动手动脚。日军还没到,下村就已成了人间地狱。老乡们说:“鬼子来是死,国民党来了咱们也活不了,反正没活路。”
陈伯钧说:“跟我们到上村去吧。”他们又背着东西和八路军一起去了上村了。
359旅一驻下,陈伯钧便派出了若干工作组,四面活动。从东头到西头,从村南到村北,到处张贴布告,访贫问苦,帮助老乡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没过几天,359旅就协助地方的党组织,建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群众的抗日情绪高极了。村外边的打谷场上,八路军在练操, “一、二、三——四”的口令声,震天动地。许多小伙子雀跃而起:“走,当八路打鬼子去!”—串俩,俩串仨,马上掀起了参军的热潮。
没有几天,359旅的一个连就扩大到二三百人。
下村的国民党军听说上村的老乡这么拥护八路军,队伍天天扩大,又眼红又嫉妒,于是开始和八路军争“民心”。
开始,他们在桥头、河岸,设下了一道封锁线,五步一哨,十步一岗,不准老百姓过河。但是,下村的小伙子们看到上村那股热闹劲,心里怪痒痒的。他们借口赶集,走亲戚,做买卖,偷偷地往上村溜,有的来了以后就再也不愿回了,要求立即参加八路军。
后来,国民党军也搞扩兵了。自然,扩兵的办法很可笑。 他们要保长打着小锣在街上喊:“当兵要当国军,国军是正牌军,票子多,可以养家活口!”“不要当八路军,八路军是穷光蛋!”喊了几天,没有一个人去报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敲着小铜锣又喊开了:“谁当国军,40块大洋一个兵,当面交现款!”
可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尽管锣声敲得当当响,还是没有人来当兵。国民党的军官气红了脸,骂老乡们:“放着正大光明的国军不当,偏要偷偷摸摸去当穷八路,真是贱种!”他骂得越凶,老百姓躲得越远。他们施尽了种种伎俩,一个兵也没有扩到, 最后,恼羞成怒了,便干脆抓。 于是,这儿打枪,那儿骂娘,不论老幼残弱,碰上了就抓,弄得下村一带老乡们叫爹唤娘,昼夜不安。他们把抓来的壮丁关在一起,连大小便都要监视,晚上睡觉把衣服搜去,以防止逃跑。殊不知晚上,穿短裤的小伙子还是跳墙逃跑,然后,满身是汗跑去上村,找到八路军就说:“我们要当八路!”
这种情况令国民党军疑惑不解。一天,国民党派了个军官来到359旅,旅部作战参谋左齐接待了他。他问左齐:“老乡们为什么都跟你们走?”
左齐回答说:“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执行了全民抗战的方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人人有抗日的自由,他们就自觉自愿地抗日;你们对人民采取压榨的政策,老乡们呻吟于痛苦之中,无法抗日,也无心抗日。”
那个军官竟瞠目结舌,回答不出一句话,只是哼哼哈哈了一阵便走了。
这个情况也报告给了国民党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一次,在山西吉县古贤村,阎锡山在主持晋绥军高级干部会议。他说:“此次会议,是我军的生死关头, 如能走上新的道路,就是我们的庆功会,若走不上新的道路,就成了我军的追悼会。”
他见在座的高级将领们迷惑不解,便进一步解释道:“某军自抗战以来人员就增加了4倍,我军某军抗战以来减少了一半,按这个比例,再过10个月,就是友军的1变成16,我某军的1变成4分之一,这就成了64与1之比了。你们看新与旧,一膨胀一缩小的结果可怕不可怕,知此尚不觉悟,不改新,则明饿了尚急走,冻了尚抢冰,岂非自杀?”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