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平型关是场十足硬仗,林彪回忆战斗:只见敌尸骸遍野,捉不着活的

平型关是场十足硬仗,林彪回忆战斗:只见敌尸骸遍野,捉不着活的

来源:历史知识网

1937年7月,在日军即将闯入山西之际,阎锡山把晋绥军部署于大同一带,准备与日军一战,红军出师,也准备首先开赴大同前线。但当周恩来彭德怀等赶赴晋北时,守卫天镇(大同东北)的晋绥军当日军尚在数十里之外,就闻风而逃,阳高、天镇相继失陷,山西形势急转直下。阎锡山急请周恩来彭德怀等返回,共商防守之计。

时近中秋,夜凉袭人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从大同驱车,直抵雁门关下太和岭第二战区前线司令部。阎锡山全身戎装,在司令部门前迎候。

雁门关绝壁如门,相传为北雁南飞必经之处。长空雁叫,使本来就因天镇之溃盛怒未平的阎锡山,心神更加不宁。大同一失,雁北十县也将不守。就在前两日,他第一次会晤周恩来彭德怀,曾吟诵过他的一首近作:“南口之役失权衡,准备毫无守何成,八万精兵损半数,致使雁绥枉经营。”

这原是慨叹中央军刘汝明汤恩伯之轻失南口,不料今日竟成了自讽。眼看日军长驱入晋,他战无信心,不战又无以回答山西民众。周恩来是他早已闻名的英才,彭德怀在红军东征时曾与他兵戎相见,他知道,挽救晋局,必须借重红军之力。9月初,周恩来程来晋,他特派大员梁化之乘他的专用小火车,到风陵渡远迎。不过,当太原青年和各界人士争听周恩来等演说的热烈情景传到他的耳里时,他又不无担心。

此刻,日军第五师团向内长城猛扑而来,八路军的参战至关重要。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林彪聂荣臻的率领下,冒雨北上,已进至太原北、雁门关南的原平待命。

大同之行,彭德怀一路详细观察晋北地形:山川雄壮,西南屏障太原,东下直指平津,北出长城,可控制察绥。如此关河,竟不战而退,使友军和社会上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恐日病更加弥漫。从云阳总部出发,彭德怀就在考虑八路军如何争取在抗日战场上旗开得胜。这时,他的这个看法更肯定了,而且得到了周恩来的赞同。

阎锡山的会议室壁上,并排挂着孙中山蒋介石、毛主席、朱德阎锡山的画像。阎锡山介绍了敌我态势:原设想日军主力坂垣师团进攻的箭头是指向大同,故将大军集结于雁北。不料坂垣在攻占广灵后,直趋灵丘,这时才发现,坂垣系循其年前借口到山西旅行时勘察的路线,进攻平型关,抄击雁门关的后方。加以天镇之溃,大同不得不弃守,阎遂不得不将主力转移至平型关方面,准备与日军一战。

阎锡山拿出了他筹划的方案,布置一个口袋阵,以孙楚之第三十三军(晋绥军)及高桂滋之十七军(西北军)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线上,以王靖国(晋绥军)之十九军等守雁门关一带阵地,以傅作义指挥两个军展开于繁峙以北,为围歼敌人的主阵地,以陈长捷之预备军(晋绥)在繁峙沙河一带选择地形,构成口袋底。要求八路军与高桂滋军共同防守平型关。

周恩来表示同意阎锡山的计划,同时指出,八路军将发挥特长,运用运动战与游击战的结合,配合友军围歼日军。彭德怀具体提出,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一一五师出五台、灵丘、蔚县地区,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的侧面,从敌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八路军一二o师则位于晋西北地区,待机侧击进攻雁门关之敌。阎锡山领首,连表同意。

9月19日,一一五师劳师远至,即奉总部命越五台、出长城,于平型关西之大营镇集结待命。21日,朱德任弼时左权率总部抵太原,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立即举行会议。会议讨论山西战局及八路军的作战计划,大家一致同意彭德怀关于配合友军侧击平型关敌,争取打胜仗,鼓舞士气民心的意见。23日,总部进抵五台之南茹村。当日,朱、彭下令一一五师,选择地形,进入伏击状态,相机出击。

24日,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亲自指挥所部三四三旅之六八八团和六八六团,在平型关外到东河南村间十几里长的沟道东北山地设伏。25日晨,向开进沟道的日军坂垣师团二十一联队主力及辎重部队发起突袭,以勇敢顽强的近战肉搏,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械物资。

自抗战以来,日军在华北横冲直撞,不可一世,宣扬“皇军不可战胜”,至此,遭到八路军的痛击。英国路透社报道说:“日军以前没有与中国有名的红军作战,现在碰上了,就不容易占便宜了。”

据当时任预备第一军军长的陈长捷回忆,八路军总部派到山西孙楚部联络的高级参谋,曾把一一五师抄袭平型关敌后的情报通知孙楚,望友军从正面出击已进入关隘险区的敌军前锋,收围歼坂垣师团之效。但该守军认为八路军出击敌后,配合作战围歼敌人是属空想;加以山西军和中央军互不信任,相互观望,并未积极出战,及至八路军创造了辉煌战绩,国民党爱国将士深受鼓舞,亦奋起击敌。

阎锡山先对八路军的机动战术将信将疑,未坚决下令配合,这时方大骂放弃团城口的部队“破坏大局”,下令傅作义接替孙楚指挥平型关方面的作战。曾以坚持绥远抗战而闻名的傅作义,得知国民党各派系将领不肯协力,以私愤败坏战机,叹息不已,急令所部驰援平型关,一一五师继续配合袭击敌后,将日军精锐之坂垣师团阻于平型关下。日军第一次记载在华北战场上“第五师团有力之一部”在内长城附近“陷于苦战之中”。

周恩来彭德怀在战火燃烧的长城内外奔走之际,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日夜研阅着来自各方的情报,以他那特有的冷静头脑和深邃目光,密切注视着战局的发展。

长征时留在苏区的地方游击队,经过蒋介石政府军的残酷“清剿”,顽强地保存了一部分下来,正在和蒋介石谈判集中改编问题。八路军现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而且是党实现抗日十大纲领的物质力量。毛主席深知,具有革命献身精神的红军,久已期待进入抗日战场,面对暴敌,将不惜死战。而无论在国民党政府、军队及一般民众心目中,都认为,抗战就是要在日军进攻下守城池,打硬仗,完全不懂得红军的游击战术;更不用说在国民党当局中,还不乏希望在抗日战争中消耗红军实力的人。

9月12日,毛主席电告彭德怀:“在和国民党谈判中,应着重解释我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这个基本原则”,红军则要“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

早在洛川会议上,由于对红军作战方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彭德怀和毛主席曾就红军出师问题个别交谈。彭德怀认为,红军的游击战与运动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毛主席作战方针的基点是游击战,这对于驰骋华夏半壁,长征万里,以劣等装备动辄整团、整师地“吃掉”国民党政府军的红军将领来说,无疑将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因此,毛主席在9月21日的电报中特向彭德怀再次强调他的看法:“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自己的一种拿手好戏,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毛主席提醒八路军前方将领:“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还要在目前照样做。”同时表示:“我完全同意你(按:指彭德怀)18日电中说‘使敌虽深人山西还处在我游击战争的四而包围中’这个观点。请你坚持这个观点,从远处、大处着想,对于个别同志不妥当的观点给予深刻的解释,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对于以一一五师陈光旅集中、相机歼敌的计划,毛主席亦表示同意,说:“这种一个旅的暂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

9月25日,即平型关战斗打响的当天,毛主席在给刘少奇并转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的电报中,又一次强调“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但平型关之战是一次运动战,它虽然没有苏维埃时期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规模,却是一场十足的硬仗。在战斗结束后,林彪仔细巡视了战场,后来回忆说:“敌人确实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是我们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遇过这样强的敌人。强,是说他们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亦有不肯缴械的,战后只见敌尸骸遍野,却捉不着活的。在和国民党军作战中,敌人只要一打垮,就大批缴枪。但平型关战斗中,我军将敌打垮后,敌人靠拢成一团,拼死顽抗。我方战士还上前喊话:‘缴枪不杀’,结果反遭敌杀伤。敌我伤兵扭在一起,相咬相打,战斗是极为酷烈的……”

八路军在这次战斗中伤亡600余人,比起其他军队在战场上的伤亡,这是个小数字。但八路军的指战员,是十年革命战争锤炼出来的红军精华,毛主席的方针不是要八路军仅以数万血肉之躯,消耗于敌人阵前;而是要做火种,发动干百万民众参加抗日的游击战争。

平型关之捷,给全国带来了华北战场上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鼓舞了全国的士气民心,打击了亡国论和恐日病,在一直被动应战的抗日战场上,树立了一个主动出击挫敌的范例,证明日本皇军并非“不可战胜”。共产党、八路军的英勇精神和神奇战术,在全国获得崇高的声誉,中外记者、包括国民党中央社的记者都长途跋涉,到五台山偏僻的小村南茹来访问,发出了一篇又一篇赞誉的报道。

八路军的平型关首捷,为八路军的深入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恰恰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