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恩来酒量如何?长征时豪饮20杯茅台,许世友和他赌酒甘拜下风

周恩来酒量如何?长征时豪饮20杯茅台,许世友和他赌酒甘拜下风

来源:历史知识网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无数人民心中公认的好总理。

外表儒雅俊朗的他,早在年轻时就是公认的美男子,其风采魅力倾倒过多少人。人人都说周总理不仅有颜值还有实力,只是很少人知道,他的酒量与他的颜值、实力相比,同样不遑多让。

周恩来不仅在长征时能豪饮二十多杯茅台,跟人对饮是同样毫不逊色,连许世友与他赌酒最终也只能甘拜下风。只是海量的周总理也并非千杯不倒,那么其酒量究竟如何呢?周恩来与酒之间,又有哪些佳话呢?

莫斯科醉酒

1954年4月,周总理率团出席了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他为此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至今无人能比。在周总理归国前一天,赫鲁晓夫还专门为他们举行了一场庆功宴,表示:“今天晚上就让我们畅饮一番,不醉不归!”

苏联人等就居住在寒冷地带,习惯喝的又是各种烈酒,几乎每个苏联人都是“酒桶”般的存在。这让随行的卫兵非常担心,不禁问道:“总理,来时邓大姐还提醒我,不要让你喝太多酒。你的肝不好,今天也没办法再以水代酒了,这可怎么办呀?”

周总理拍了拍他的手说:“没事,我心里有数,你不用担心。”

说到以水代酒这件事,还是出于对总理身体的爱护,以及担心喝酒会误事的原因给定下的。

中南海的老服务员们,都已经习惯了在周总理的宴席上,用红茶水代替红葡萄酒、用白水代替白酒。此外,负责倒酒的服务员们也都经历了反复训练,非常清楚该怎么样给“自己人”倒水不倒酒,给外人“倒酒不倒水”。

因此,周总理每每请苏联人喝酒的时候,他们都非常震惊于总理的“酒量”。

但是做东的变成了莫斯科的苏联人,这种法子便行不通了。看着一群人举起酒杯跃跃欲试的模样,卫兵的心始终无法安定下来。

赫鲁晓夫进行了简短的致辞之后,就开始举杯邀请众人同庆,说着说着,大家便都朝周恩来敬起了酒。在一番豪饮过后,赫鲁晓夫的脸已经红彤彤的了,嘴里也不停地在说着些什么。

几一番敬酒过后,肝脏有病且不宜喝酒的周恩来总理,脸色已经由红转白,脚步也忽然踉跄了一下。在这群“酒桶”的强灌下,周恩来总理的酒量已经到顶了,他不由得呕吐了起来。

苏方见状,马上将周恩来总理送回莫斯科公寓,并派名医给诊治。

见到此情此景,卫兵的心中既有心疼又有自责。心疼的是,总理辛辛苦苦付出这么多应酬时还要拿身体当筹码,又自责于没有完成邓大姐的托付,让那些苏联人灌了总理这么多酒。

次日清晨,周恩来醒来后连忙问道:“我昨天晚上都说了些什么,有没有说出不妥当的话?”

师哲说:“都是些应酬话,并没有什么出格,苏联人对您的讲话都非常满意……”

在对师哲的多次追问下,周恩来终于安下了心。因为他的一举一行都代表着一个国家,向来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他,决不允许自己因喝酒而误事。

就在这时,昨天为他看诊的医生再次前来为他检查身体:“恢复得还不错,不过您最近一段时间要好好休息。”

次日,周恩来程回国。

回国后,在汇报完莫斯科会谈的情况后,周恩来又专门向毛泽东做了个检讨,表示自己因喝酒不慎引起呕吐。

没等周恩来说完,毛泽东就打断了他的话问道:“喝得比在重庆还要多?”

“喝吐了,还因此延迟了归国日期。在外交宴会上出了丑,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毛主席笑着说:“这算什么错误,是常有的事哟!”

毛泽东的话,彻底让周恩来宽下了心。也正是这番话,让他不由得想起了“重庆醉酒”那件事……

重庆挡酒,长征时豪饮20杯茅台

1945年秋,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奔赴重庆谈判。

中国人的谈判向来离不开酒,毛泽东喝酒不过三杯的事早已是人人皆知,而国民党的这些人也打定主意今天要好好地“灌”他一场。

在宴会上,周恩来总是与毛泽东比邻而坐。

进行谈话时,周恩来总是退半个身子让毛泽东发言;每当有人敬酒时,他又抢半个身子挡在最前面,说:“来,来,我们主席酒量有限,我来代他喝……”

“这代酒的自然要多罚一杯!”

“说得对,来,周兄我再敬你一杯。”

在宴会开始后,举起酒杯的众多人开始“称兄道弟”,而一波又一波冲向毛泽东的敬酒浪潮,都被周恩来挡了下来。一时间,坐在一起的国共两党,似乎将对彼此的情绪也都带到了这次宴会之上。

对敬酒来者不拒的周恩来,很快就喝得红光满面。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相貌反而更显俊朗,气色红润、剑眉凌厉、眼神灼灼。

他忽然站起身来,提议道:“不管是谈判还是喝酒,都应该保持公平。不如这样,咱们让能喝酒人来喝,在这里我先代表毛主席敬大家三杯。”

话音刚落,他的目光从席上所有人身上一扫而过,微笑着将三杯酒一饮而尽,“我先干为敬!”

紧接着,他又端起了三杯酒,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翩翩风度,温和地开口说:“当然,我自己的这三杯也要喝!”

嘈杂的宴会在这六杯酒一饮而尽后变得安静极了,只剩下周恩来如同大提琴般低沉的嗓音:“当然,周某这也不是为了强人所难,能喝的我们就先干三杯,再接着来!”

席上虽然有几个人连着喝了三杯酒,但是看着如此豪爽的周恩来,场上的许多人反而不敢再这么明目张胆地灌下去了,更是只字不提向他挑战的事了。

宴会过后,帮毛泽东挡下了所有酒的周恩来,自然是大醉了一场。卫兵看着一个人就挡下了国民党的总理,倾佩地问道:“总理,您的酒量可真好呀!不过今天喝得太多了些,回去邓大姐又该说您了。”

这时总理虽然已经醉醺醺了,但是仍然保持着清醒,笑着说:“长征的时候,我一个人能喝下二十多杯茅台呢,这么大的杯子。”

说罢,还用手比划了一下杯子的大小。

1935年3月15日,红军途径贵州,根据作战规划,他们的下一个作战目标就是仁怀县茅台镇。当天晚上,先遣队教导营众人顶着蒙蒙夜雨,顾不得雨天山路崎岖难行,神出鬼没速战速决将镇上的守敌一网打尽。

酒厂的主人听闻大事不妙,早早就丢下了酒厂落荒而逃了,而先遣部队也顺势搬进了酒厂里,为了庆祝难得胜利,众人在酒厂里痛饮畅谈。

“我们把那里的酒全喝光了!”

“总理当时用超过一两的杯子,喝下二十多杯茅台酒。”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许多人都不敢置信,周总理看起来这么儒雅的一个人,喝起酒来可真是海量呀。在那之后,周恩来总理更是与茅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不久后,红军各部先后抵达茅台镇一带,许多指导员也早已听说了茅台美酒的盛名,想要一尝为快。但是茅台虽然诱人,红军却也要遵守他们严明的纪律:不拿群众一分一毫,想喝酒可以,需要用钱来买。

长征途中,将士们不怕缺衣短食,不怕敌人的追杀堵截,他们唯一害怕的就是疾病和受伤。由于行军途中医疗设施无法跟进,他们只能尽量避免自己患病或者受伤。而每当将士们有人感冒的时候,能够驱散寒冷、温暖身体的酒,就成了一剂良药。

会喝酒的,像老乡们买了茅台酒之后,留着细细品尝;不会喝的,也在水壶里装了一些备不时之需。

每当周恩来感冒鼻子不通的时候,他便会对卫兵这样说:“唉,不行了,今天不行了,给我来一点儿吧!”

而早已习惯的卫兵也会很快递给他一小杯茅台。

肩负着越来越重责任的周恩来接过这一小杯茅台酒,也只是稍微抿一小口在嘴里,再捏一捏鼻子,很快呼吸就变得通畅了。

后来不少人也跟他学会了这一招,在长征途中以茅台做伴,甚至把酒当成包治百病的灵药。

北京赌酒

酒向来能成事,也能败事。长期肩负要职、担当重任的周恩来,在喝酒时也难免要懂得节制,并不能为了喝酒而随心所欲。

可偏偏屡立奇功的许世友将军,尤为喜爱喝酒,还常常与别人赌酒,甚至把喝酒作为判断一个人的重要标志。

盛年时,他每次和别人喝酒的时候,总是习惯来一个“滴酒罚一碗”的游戏。游戏时,还专门找个卫兵做“监酒”,负责监视偷奸耍滑的人和执行罚酒的任务。

就连和许世友同级别的将军卫兵,也敢动手罚酒,为此不少人开始找周总理“告状诉苦”。

习惯了解决各种复杂矛盾的周恩来,早已想好了对付许世友的法子。对付这种性格豪爽、脾气暴烈的人,就要做到让他心服口服。

一次,许世友前脚刚到北京,后脚就接到了周恩来热烈的邀请:“许司令,晚上没事儿的话一起去喝酒吧!”

接到邀请的许世友两眼冒光,他对周恩来总理的海量酒量早有耳闻,这次能和周恩来总理一块喝酒,他兴奋得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见他搓了搓手,大声说:“等有时间了,我给总理打只豹子,下次给您送过来!”

当天在太阳没落山的时候,早已迫不及待的许世友,早早地便出发赴宴了。

见面后,周恩来上前拉住许世友的手:“来来,今天晚上就我们两个人,尽可随便。”

看着桌子上的几道菜,许世友心想,果然和传闻中的一样,周总理招待客人都是四菜一汤。

看着上齐了菜就一动不动的服务员,许世友有些感慨:“总理,等你哪天到南京,我专门给你打野味吃。”

这位将军的性子周恩来早有耳闻,他笑着点了点头,问:“许司令想喝什么酒?”

“我听说总理喜欢喝茅台,我也喜欢喝茅台……”许世友有些犹豫地说。

“那就喝茅台!”周恩来向服务员致意:“先上两瓶茅台。”

接着,周恩来又向许世友问道:“听说你在南京四大喝里排名第一,你们四个究竟谁的酒量大一些?”

“当然是我大了。”许世友挠了挠头,笑着说。

“南京你的酒量大,在山东应该比不上吧?”周总理又问道。

许世友这辈子最容不得别人说他酒量不行,于是他反驳道:“怎么可能比不上?我打遍山东无敌手!”

“你说的是打仗吧?”总理笑着问。

“不仅是打仗,喝酒我也没输过!”

“那你说这话我不信,武松醉酒还能大虎,山东人可都善饮呀。”

眼看着自己崇拜的总理不相信自己的酒量,许世友有些急了起来:“总理你别不信我呀,我喝酒从来没输过!”

此时服务员已经端来了四瓶茅台,周恩来见状直接把酒瓶接了过来:“我早就知道许司令是个老实人,但是我听人说许司令有一点不好,就是喝酒的时候喜欢吹牛!”

“总理,你这是听谁说的?我找……”说着说着许世友开始骂了起来,想要找到那个说他酒品不行的人。

眼看着许世友已经一步步“上套”了,周恩来一把把他按住:“哎,许司令,你现在上哪儿找人去呀?这样吧,今天晚上我们两个人就好好的比一比,看看许司令能不能比我喝的多?”

“我哪能跟总理比喝酒呀?”

“就怕比不过我吗?”

“怎么可能喝不过?我,我怕总理,总理酒量不行。”

“许司令,你要是喝不过我,那就证明你是真的在吹牛!”说着,周恩来总理已经打开一瓶茅台了。

“我怎么可能喝不过总理?我要是喝不过,我,我就给你磕三个头!”打量了一圈,许世友也没找到什么可以做赌的东西,只得拿磕头来做赌注。

“那可不行,我不会给人磕头。”周恩来依旧风度翩翩。

“那哪能呀,我也受不起呀,我要是喝过了总理,总理就要说许世友喝酒一点儿也不吹牛。”

“好,那我们就来看一看,究竟许司令有没有吹牛?”周恩来笑着说。

“这么小的酒杯够干什么?我直接用瓶喝,先干为敬!”话音刚落,许世友便拿过一瓶开了盖的茅台,直接就灌了下去。

周恩来则是一边喝酒一边吃菜,还不忘跟他聊聊天。

此时,心里满是要赌赢的许世友喝起酒来那叫一个豪爽,他要让总理见识一下自己究竟能不能喝酒!不一会儿,许世友就将一瓶酒喝光了。

“看来是我稍逊于许司令咯。”只见周恩来拿起自己的酒瓶,倒出了仅剩的半杯酒一饮而尽。

“现在咱们追平了!”许世友瞪大了自己的双眼,没想到周总理这么快就在谈笑风生中喝完了一瓶酒。

看着略显动摇的许世友周恩来云淡风轻地说:“咱们还要继续比下去吗?”

“当然,既然是赌酒,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许世友不依不饶,他不相信自己会输给温文尔雅的周总理。

于是,周恩来便招来等候在一旁的服务员:“去再拿两瓶茅台!”

此时,许世友怀疑总理之前喝的那一瓶有假,在两瓶都打开以后闻了闻,才打消了自己的疑虑。

“怎么,许司令先挑哪一瓶喝?”周恩来总理笑着问。

许世友眼看着自己的疑虑被识破了,红着脸说:“我哪瓶都可以!”

周恩来边吃边聊边喝相反,许世友是直接一次灌一杯酒,缓了缓,再继续喝下一杯……过了好一阵儿,他才喝完第二瓶,此时周恩来的酒也已经见底了酒。

“同志,再来两瓶!”话音刚落,周恩来看向许世友,“许司令,这次还是你先挑吧?”

然而,许世友此时连点头的力气都没有了,竟直接从椅子上滑下瘫软在地上。

周恩来见状站起身来,兴致勃勃地说:“许司令站起来…英雄喝酒,狗熊喝水…”

这些话都是许世友以往灌酒时的说辞,只是被他钦佩的周总理说出来时,许世友也颇为难堪。于是他赶忙说:“总,总理,我,认输!我这就给你,磕,磕头!”

周总理一把拦住他,将他扶起来:“现在知道了吗?喝酒本就是为了高兴,哪能强人所难呢?还在身后摆个兵,给人强灌酒,这不是伤了兄弟间的和气吗?”

“喝酒也要有个度,我们现在岁数也上来了,再这么喝下去,以后身体要出事的,你以后喝酒不许超过半斤,知道吗?”

“好,我听总理的。”许世友这次心服口服。

从此以后,许世友改掉了强迫别人喝酒的毛病,也撤去了所谓的监酒……

小结:

周恩来与酒之间的故事远不止这几个,流传甚广的桩桩件件都是为国为民。一生好酒的周恩来在肩负重任之后选择了克制饮酒,也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彻底告别了酒。

也正是有周总理这样的人存在,才将中国引导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才使得我们如今能够国富民强!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