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昌起义后,为什么手刃革命党人的黎元洪能当上湖北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后,为什么手刃革命党人的黎元洪能当上湖北军政府都督?

来源:历史知识网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1864年,黎元洪出生于一个殷实的湖北家庭中,其父黎朝阳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官居正三品。1883年,黎元洪进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管轮科,并由此开了自身的军旅生涯。毕业后, 黎元洪被派往北洋水师见习, 相继任清朝海军“ 二管轮”, 南京炮台总教习和总台官等职务, 并受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器重和 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封赏。

黎元洪(图片来源于网络)

甲午战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黎元洪投奔招揽海军人才的两江总张之洞,并负责编练新军。为了提高军事训练技能,黎元洪先后三次受命东渡日本考察学习。回国后,黎元洪采用新法练军。此时的黎元洪已然成为清政府海军中不可多得的将领。然而,春风得意的黎元洪却得到了个“黎菩萨”的绰号。

在湖北话中,“黎菩萨”与“泥菩萨”音似。“泥菩萨”暗讽刺黎元洪碌碌无才,近代史上的他一向以“德行”著称,正如其师严复所言“黎公大德,天下共信……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 然而这样一个良善乏才的人如何成为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后,首个宣布独立省份军政府的都督呢?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正式爆发。黎元洪接到新军起义的报告后便亲自巡营 , 下令禁止士兵出营。身为清军协统的黎元洪并不赞同辛亥革命,但是他并没有对起义军进行血腥镇压,而是希望通过好言相劝大小革命党人起事的企图。事实证明,黎元洪的劝说无效,革命党人奔向楚望台军械所并很快占领武昌。这时的革命党人突然发现此次起事后群龙无首,缺乏公认的有声望的领导人。

原来,发起武昌起义的熊秉坤、蔡济民等人在当时只是新军的班长或排长;起义当夜,被匆忙拉入革命队伍的吴兆麟,也只是工程营左队队长(相当于连长)。孙中山黄兴等俱在海外;武昌起义前被推为临时总司令的蒋翊武因炸弹事故逃之夭夭;被炸药烧伤的孙武与原定的都督刘公都在汉口;其他如副都督刘英远在京山,詹大悲、胡瑛身陷囹圄。因此,武昌的革命党人必须迅速选定领导人。

孙中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11日,革命党人发出请帖请来了湖北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并推举其为湖北军政府都督。然而,由于对革命形势并不乐观的汤化龙以书生不谙军事为借口拒绝了革命党人的推选。这样,革命党人就看重了新军中的黎元洪。因为革命党人看重黎元洪的声望与德行(官居旅长,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体恤士卒,治军严肃,有煦煦之仁的长者风范;与地方立宪派关系良好),并想以此收揽人心,安定地方并高举义旗号召诸省响应义举。

当然,还有一点促成了黎元洪当上湖北军政府都督。当时参加武昌起义的士兵中,并非所有人都是革命党人,甚至有些人是被强拉进革命的队伍中。例如担任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和领导汉阳起义的队官宋锡全(后担任鄂军第一协协统),他们虽有革命倾向,但对黄兴宋教仁等这样的革命领导缺乏完全的亲信和效忠,反而更加亲近老领导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所有人都看好黎元洪并不等于黎元洪自愿担任武昌起义的领导人。其实,作为清军将领的他是反对革命党人起义的,起义当晚甚至手刃革命党人。只不过当时担任旅长的黎元洪为情势所迫,被迫当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在给恩师萨镇冰的信中,他说:“洪此次所以出督诸军之由,实非由于得已。……其时枪炮环列。万一不从,立即身首异处。洪只得权为应允。吾师素知洪最谨厚,何敢仓猝出此。虽视事数日,未敢轻动。盖不知究竟同志若何团体若何,事机若何。如轻易着手,恐至不可收拾,不能为汉族雪耻,转增危害。”其中,“万一不从,立即身首异处,洪只得权为应允”道出了黎元洪被革命党人“裹挟”的担忧和无奈。

由此可见,黎元洪虽然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并未马上转向革命,但是身为清军将领的他肯定也认清了清政府统治难以为继。在被迫成为鄂军政府都督后,黎元洪开始对革命党人进行排挤和打压,甚至还借袁世凯之手杀害张振武,“黎菩萨”也逐渐演变为“黎屠夫”。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