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系毛泽东嫡孙,是毛岸青与邵华之子,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专注毛泽东思想和明史研究。2003年7月获得军事科学院博士学位。2010年7月20日,晋升少将军衔。现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等。
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本报记者围绕毛泽东同志的家风这个主题,独家专访毛泽东之孙毛新宇——
翻开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无数革命先烈众志成城、浴血奋战,不计其数的革命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什么我们家亲人中有6位革命烈士?他们都是在爷爷影响下,跟爷爷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在祖国灾难深重的历史关头,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这也恰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忆起自己亲人投身革命的故事,毛新宇激昂的声音突然停顿下来,眼里的泪水一瞬间涌了出来,只见他用手轻轻擦去泪珠,目光注视着家中会客厅不远处那尊英姿挺拔、气宇轩昂的毛主席雕像,基座上“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赫然醒目。
在毛新宇看来,毛家之所以会有6位革命烈士,就是红色家风传承的体现。毛家人在共同的革命道路上不怕牺牲,就是因为他们被一个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亲人毛泽东深深影响着。
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6位亲人为革命献身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冲上屋场一个农民家庭。面对当时的内忧外患,他怀揣保家卫国、济世安民的理想,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上下求索。
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爷爷在17岁那年离开家乡韶山,写下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从中可见爷爷一心求学报国的远大志向。他这一出走,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毛新宇感慨,爷爷能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还要从爷爷的岳父杨昌济说起。
1914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杨昌济。毛泽东有理想有抱负,勤奋好学,深得杨昌济青睐。1918年,经杨昌济推荐,毛泽东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可以说,杨昌济先生是爷爷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引路人。爷爷当图书馆管理员时,在李大钊先生的影响下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从此把全家带上了舍家卫国、舍己为民的革命道路,最先受他影响的就是我奶奶杨开慧烈士。”毛新宇说,爷爷和奶奶在1920年冬结婚,奶奶在1921年入党,奶奶不仅是爷爷早期革命活动的伴侣,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
“奶奶跟着爷爷风里来雨里去,一起携手干革命,她29岁短暂的生命历程,是与党波澜起伏的革命斗争紧紧相连的。爷爷建立农民夜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奶奶就是夜校和讲习所的重要教员;爷爷回到韶山搞农民运动,奶奶与他共同创建了韶山党支部,这也是党早期为数不多的农村党支部;爷爷秋收起义后把队伍拉上井冈山,奶奶在板仓负责湖南的地下武装斗争,与井冈山革命斗争相策应。爷爷奶奶的爱情,把‘小爱’完全融入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大爱’之中。”
“1930年10月奶奶被捕入狱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对党的忠诚丝毫没有动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甚至说,只要奶奶声明和爷爷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得到自由,结果被奶奶严词拒绝,奶奶牺牲时才29岁。”毛新宇泪光闪烁,“奶奶不仅是爷爷的妻子,更是共和国的英雄!”
杨开慧还像毛泽东一样,把自己的家人也带上革命道路。“奶奶的弟弟杨开明是井冈山和湖南板仓两个革命根据地的交通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敌人杀害,年仅25岁;奶奶的侄女杨展牺牲时年仅21岁。”毛新宇说,“他们都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毛家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还有: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年仅47岁;三弟毛泽覃,1935年和蒋介石军队作战时阵亡,年仅30岁;堂妹毛泽建,牺牲时年仅23岁;长子毛岸英,1950年殉难于抗美援朝战场,年仅28岁;侄子毛楚雄,1946年牺牲时年仅18岁。
“爷爷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便是毛家一门忠烈的真实写照 。”
在毛新宇的记忆中,父亲毛岸青讲得最多的,还是伯父毛岸英的故事,“父亲爱讲伯父和他在苏联留学的故事,但每每一讲到伯父参加抗美援朝时就停住了,他不敢去触动内心的伤痛。”毛新宇说,奶奶被捕时,伯父才8岁,也跟着奶奶一起在监狱经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奶奶牺牲后,伯父一个人带着两个弟弟在上海流浪,经受了无数磨难。后来党组织找到他们,被送到苏联,兄弟俩才过上稍微稳定的生活。
“爷爷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教他们要生活独立,人格独立,走进人民,做一个普通人。1945年,伯父毛岸英参加完苏联卫国战争后回到延安,爷爷要求他立即上‘劳动大学’,和农民睡一样的土炕、吃一样的粗粮、干一样的农活,向农民学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伯父主动申请参加志愿军,当有人出来劝阻时,爷爷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伯父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爷爷强忍丧子之痛,说:‘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至今,伯父仍与十四万志愿军烈士一起埋骨异国他乡,在他的档案里也没有任何立功的记载。”
“爷爷曾说,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毛家满门英烈,用行动彰显了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正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红色家风的最好体现。”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毛泽东亲自立下亲情规矩“三原则”——开创“廉洁齐家”红色家风典范
在毛新宇眼里,爷爷不仅仅是一位慈爱的爷爷,还是一个历史伟人,他的丰功伟绩永远为全国人民所缅怀,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也都融于家庭,成为弘扬红色家风的楷模。
“爷爷是一个重情执礼的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始终牵挂着韶山的亲友师朋。新中国成立后,韶山亲友求他办事的来信一封又一封,应接不暇。除了问候,更多的是写信‘求’他安排工作、给予特殊照顾与待遇的。对亲友提出的要求,爷爷高度重视,几乎每一封信都亲笔回复,回信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只有一行十几个字,他坦诚地向家乡亲友一再声明:我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不是韶山毛家的主席,家乡亲友要勤耕守法,好自为之。凡会见来北京的亲友,爷爷总要强调他的‘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不仅给‘公’与‘私’划清了界限,也在二者之间的取舍中照见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毛新宇提到,在湖南韶山毛泽东遗物馆里,陈列有一封爷爷给多次帮助过他的表兄文运昌致信要求为外婆家的15个人求职的回复,这15个人都年轻,还有一定的文化,只是想找份工作,要求并不算太过分。但爷爷却回绝了,并在信的页眉批示了这样一行字:“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说话的。”
“短短一行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敬畏与尊重,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崇高的信仰和革命的理想,让爷爷在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时,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共产党人的‘大爱’,战胜了基于血缘和亲情、乡情、友情的‘小爱’,开创了廉洁齐家的红色家风,为全党做出了表率。”毛新宇不无感慨地说。
“爷爷是个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恋亲、念旧、济亲的人,对亲人们极为细心。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拿出自己的稿费接济韶山有困难的亲人,还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专门的生活费,每月按时寄给杨开慧奶奶的母亲向振熙老人,一直赡养到老人去世。”
毛新宇说,爷爷廉洁齐家的红色家风,伯父毛岸英是最好的传承者,这从伯父给其表舅向三立的一封回信中看得最清楚。
1949年10月,伯父的舅父杨开智托人找他“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面对亲舅舅的不当要求,伯父在回信里说:“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人,而尤其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根本的胜利。而这一层,舅父恐怕还没有觉悟,望他慢慢觉悟,否则很难在新的中国工作下去。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
在信中,伯父还说:“我决不能也决不愿违背原则做事。我本人是一部伟大机器的一个极普通平凡的小螺丝钉,同时也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的事。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的最坚决的反对者,因为这种做法是与共产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是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水火不相容的,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
“爷爷不仅公私分明,即便是身边小事,爷爷也给家人立下很多‘规矩’。”接着,毛新宇讲了爷爷与母亲邵华的一件事。当年伯父从苏联回国时带回一台“捷夫”牌照相机,母亲婚后渐渐喜欢上了摄影,她拍了很多照片,想把自己家人与爷爷毛泽东在一起的生活记录下来,这些照片都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爷爷虽没有反对,却给母亲“约法三章”:第一,你们不许拿到外面去冲洗;第二,你们不许给报纸、杂志投稿;第三,不许送人。
“母亲始终记得爷爷的约法三章,多年来一直遵守着这三条规矩,即便到她临终之际,很多照片都没有公布于众。”毛新宇说。
传承红色家风是最好的致敬——专心研究毛泽东思想
“尽管爷爷去世多年,但是我从未觉得爷爷离开过我,爷爷就活在我的心中。记得那时候我还小,爷爷曾经乐呵呵地抱着我,给我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他希望我学习孙悟空敢于战天斗地、和邪恶做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毛新宇说,自己的名字是爷爷取的,“新宇”代表新的天地,爷爷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爷爷身上清正廉洁、不搞特殊化、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淡泊名利等领袖家风,他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
毛新宇近照。
“‘要夹着尾巴做人,要做一个普通人,要为人民服务,要联系群众,要向群众学习。’这是爷爷对家人的教导,也是毛家后代一直牢记着、践行着的家风。”毛新宇说爷爷给亲人们写了很多感人的信,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出现的次数最多。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1947年10月8日,毛泽东曾给长子毛岸英写信:“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1962年,毛泽东在给儿媳邵华的信中鼓励她:“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毛新宇的一言一行无不留下父辈的烙印。
23岁那年,毛新宇亲自写了一首歌《爷爷从这里走过》,“这是锦绣的山河,爷爷从这里走过,我扑向大海,爷爷巨手扬波,把海的宽阔给我。这是壮丽的山河,爷爷从这里走过,我登上高山,爷爷阔步跨越,把山的坚毅给我……”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仅有一次的录制唱片,我把所得稿费都捐给了希望工程。”毛新宇说。
在人民大学求学期间,他衣着简朴,当有人问起“谁是毛新宇”,得到的回答常常是“穿得最破的那个”。
让毛新宇印象最深的,还是他26岁那年和母亲一起到甘肃会宁参加纪念长征60周年的活动。当地的老百姓听说毛主席的后人来了,很多人都跑到他们住的招待所,把路都堵了。母亲说不要辜负群众的热情,当时有3辆车,他坐在中间那辆车,结果那天中午他连午饭都没吃,与前来的群众一一握手。下午举行纪念仪式时,群众的热情让他和母亲在现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人民对爷爷深切绵长的怀念、高山仰止般的崇敬。”毛新宇说。
“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是1992年大学毕业那年,母亲和我的一次深谈。她说,如果你不是毛泽东的孙子,你自己愿意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你是毛泽东的孙子,就有责任研究好毛泽东思想。”
在母亲的劝说下,他到中央党校攻读研究生后,便专门学习研究党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后来又到军事科学院专门学习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
“这是母亲对我的期望,也是自己作为领袖后人应该担当的责任。”毛新宇说。
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毛泽东军事战略进攻思想研究》获得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还先后出版了《爷爷毛泽东》《我的伯父毛岸青》《毛泽东三兄弟》等多部书写毛家亲人生平的著作,从亲人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不同于官方传记的毛泽东和他亲人们的形象。
“爷爷的一生光照千秋。他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他建立的丰功伟绩,还是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历史。”
毛新宇坦言,爷爷去世时他才6岁,难以深切感悟骨肉别离的痛苦,更无法想象爷爷的一生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复兴有什么直接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对于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毛新宇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毛新宇介绍,在编写《爷爷毛泽东》时,令他特别触动的有以下几点:第一、爷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二,爷爷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者和先行者;第三,爷爷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伟大的人民领袖,坚持把国家的独立富强、人民的幸福和解放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
令毛新宇印象深刻的,还有另外一件事。16岁那年,父母安排他跟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朝鲜,给伯父毛岸英扫墓。伯父为国捐躯的革命事迹,深深刻在他的心里,让他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从此更知道了如何以伯父毛岸英为榜样,做好一名毛家的后代。
毛新宇说,“行万里路”是毛家教育子女的独特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爷爷的一生,父母曾带他几乎走遍了爷爷生前生活、战斗过的每个地方,将对党、对人民、对亲人的爱,潜移默化地扎根在他的心中。现在他们夫妇也带着儿女重走了很多革命圣地,给孩子们一遍遍重温曾祖父的故事,家里牺牲的烈士的故事,“就像当年我父母带着我小时候那样”。
毛新宇对子女的传承教育非常重视,从儿子毛东东11岁开始,毛新宇就开始每天以日记的形式给他写信,“我觉得这是我给孩子留的最宝贵的财富。我的寄语不只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也包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到整个苏联解体前的一些史料,每过一段时间,我爱人就读给他听。”
“我最自豪的,是我有三门热爱的功课跟我爷爷一样,第一是哲学,第二是军事,第三是历史。”毛新宇说,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毛东东对军事、历史、哲学也非常感兴趣。“2022年,毛东东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希望他将来能传承研究毛泽东思想。”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的专访结束了,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会客厅里挂着的一幅毛东东书写的篆书作品,“中国梦”三个字虽稍显稚嫩却华美有力。
毛新宇介绍说,这是毛东东献给曾祖父诞辰126周年的礼物。每年在爷爷的诞辰纪念日,毛家人大都会聚到毛主席纪念堂看望爷爷,他也经常带家人回韶山祭奠爷爷,目的就是要让毛家的后代永远记住爷爷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他对革命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
“我的父母是奠定我人生道路的导师,是我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的好教材、一面镜子,他们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他们教会了我应该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做领袖的后代,应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我也绝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我们军队和国防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毛新宇的语气十分坚定。
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金勇 陈姝
责编/田园黄蝶、陈晓冰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