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三国最终归于晋,由曹魏权臣司马懿">司马懿开始,司马氏历经三代四人,到了第三代司马炎">司马炎时篡位立晋,最终西晋一统三国。
在这段乱世之中,有着两次谋朝篡位,分别是曹丕">曹丕篡汉,曹魏拥有半壁江山,再之后是司马炎">司马炎篡魏立晋,再以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家底为基础,最终得了整个天下。
以篡位之后成果来说,曹魏是半壁江山,司马晋是整个天下,司马晋是更胜一筹。
但以后世评价来说,曹魏篡汉立国固然骂名不少,但对比司马晋篡魏立国的一片骂声,甚至是为很多人所不齿来说,这骂名就小了太多太多,而且似乎更是让人可以接受,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其中具体原因
一、两者同为篡位,但曹魏是靠自身打天下再篡汉,司马晋则是窃取曹魏成果方才开国。
曹魏和司马晋虽同为谋朝篡位,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曹操">曹操虽为汉臣,但在曹操">曹操崛起的年代,东汉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汉献帝">汉献帝空有皇帝之名,却无兵无权,在各路军阀混战之下过的日子也很悲催,一度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曹操迎接汉献帝">汉献帝,主要是想靠汉献帝">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为自己造势,使自己在合法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也仅此而已,在实力发展上,在扩充地盘上,最终打下半壁江山,都是曹操">曹操一步一个脚印地拼出来的。
以臣子身份来说,曹操">曹操架空汉献帝">汉献帝的确不光彩,但实际来说,当时东汉已经名存实亡,曹操">曹操靠自己打天下,进一步说,是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都不可能将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退一步说,即使他不想当皇帝,那群追随他的文臣武将也不会同意,毕竟这群人也指望着成为开国功臣,更上一层楼的。
而且汉献帝">汉献帝落到别的军阀手中,其实也一个样,还不一定会享受到曹操">曹操给予他的待遇,如果再遇上不喜欢“挟天子以令诸侯”方式,只喜欢逼迫汉献帝">汉献帝禅位自己一步到位的军阀,那么很有可能汉献帝">汉献帝没有利用价值以后就被杀了。
再反观司马懿">司马懿,他积蓄力量,扩建势力,可并非如同曹操">曹操那般是靠自己打拼,他历经曹操">曹操、曹丕">曹丕、曹叡">曹叡三代人,一步步被重用,自己位高权重,在朝廷中培养扶持自己的势力,到了曹叡">曹叡临终之际,更是成为托孤大臣。
到了魏帝曹芳">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司马懿和曹爽">曹爽共同辅政,曹爽">曹爽专擅朝政,打压异己,司马懿">司马懿自然是被打压的没有实权,甚至还要借故装病躲避,等到曹爽">曹爽陪魏帝曹芳">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司马懿">司马懿是趁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是为高平陵之变。
身为托孤大臣,曹爽">曹爽没有恪守人臣本分,可是司马懿">司马懿更有问题,除掉曹爽">曹爽以后,居然比曹爽">曹爽更加过分,没有拨乱反正,支持皇帝亲政,也不像西汉权臣霍光">霍光那般,虽掌握天子之">子之权,但并没有让后人取而代之的谋划,而是直接架空魏帝曹芳">曹芳,是掌握了大权,再开始谋划司马氏篡魏,使得自己死后,儿子司马师">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昭先后掌曹魏大权,最终在孙子司马炎">司马炎时期曹魏立晋。
可以说司马晋的江山,不同于曹魏那般是曹操">曹操自己拼出来的江山,而是司马懿">司马懿身为曹魏大臣,依靠阴谋诡计窃取了曹魏大权,然后三代人一步步加深对曹魏政权控制,一步步以窃取曹魏的成果来统一三国的,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一个是靠自己打天下,一个是靠阴谋诡计窃取别人江山,一开始就是极其不光彩的。
当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长寿多么重要,司马懿">司马懿虽有大才,但面对雄才大略的曹操">曹操,那就是老鼠面对猫,根本掀不起风浪,即使后面的曹丕">曹丕和曹叡">曹叡二帝也可以压制住司马懿">司马懿,奈何他们都不是长寿之人,被司马懿">司马懿一人熬死三代人,颇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感觉,使得司马懿">司马懿笑到最后夺取了大权。
二、以成果来说,司马晋虽然更进一步,但并没有持续下去,还引发更大的乱世。
历朝历代,开国过程中投机取巧的,不光彩的,不说常见,但也有不少,司马晋开国不光彩这种情况其实并非个例,为何司马晋的评价却非常不好,留下一片骂名呢?
是因为一开始光彩不光彩虽然重要,但即使不光彩,只要后面干出一番成绩,创下一个盛世,使得天下享有长久和平,那评价肯定不会差,但如果开头不光彩,后面又是一塌糊涂,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那么肯定是评价很不好,西晋就是这般情况。
以成果来说,虽然司马氏篡位以后,统一了三国,但是统一以后,并没有蒸蒸日上,反而因为藩王权力太大,引发了八王之乱,更是使得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灭晋,西晋大一统天下仅仅36年便灭亡,而且不同于秦朝、隋朝这种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虽然政权短暂,但是为下一个朝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其后辉煌强盛的汉朝、唐朝,西晋则是灭亡以后留下一个烂摊子,留下一个比三国乱世还要乱的大乱世,其恶劣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更是使得其后一直处于南北对立分裂状态,差点打破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奠定后世不断大一统格局,直到近300年以后,隋朝才重新统一,结束了这漫长的分裂局面。
再反观曹魏政权,虽然只是得了半壁江山,但曹魏身为三国第一强国,给西晋留下了强大厚实的家底,奠定了之后西晋大一统的格局,光是这点就比西晋强了太多,有若">有若云泥之别。
三、对于前朝皇室,曹魏明显更好。
曹操">曹操迎接汉献帝">汉献帝以后,虽然汉献帝">汉献帝依旧没有实权,但平心而论曹操">曹操对汉献帝">汉献帝也勉强说得过去,像杀伏皇后等,起因是因伏皇后想要图谋除掉曹操">曹操,虽然没有实施,而且曹操">曹操也没有像董卓">董卓一般废杀汉献帝">汉献帝再立一个宗室成员为皇帝,还将自己女儿曹节">曹节立为汉献帝">汉献帝皇后,虽有监视加深控制之意,但也真是舍得。
到了曹丕">曹丕篡位,逼迫汉献帝">汉献帝禅位时,给予的待遇也很不错,封刘协">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建宗庙以奉汉祀,还客气的说道:“天下的好东西,我可以跟你一起享受”。
魏明帝">魏明帝曹叡">曹叡在位时期的青龙二年,刘协">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魏明帝亲率群臣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刘协">刘协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下葬时魏明帝">魏明帝是“制锡衰弁绖,哭之恸”。
可以说曹丕">曹丕这样开了一个好的先河,就是善待前朝皇室,善待亡国之君,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直到东晋灭亡时,宋武帝刘裕">刘裕不按套路出牌,杀死二帝,开了一个恶例,从此王朝更迭是血腥残忍的,对于前朝亡国之君,往往都是要杀掉以绝后患,有时甚至对于前朝皇室都是大肆杀戮,力求斩草除根,也就是在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时代,对于亡国之君还可以。
虽然西晋对于曹魏亡国之君曹奂">曹奂也是有模有样的善待,封曹奂">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曹魏政权初期的制度,还可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
不过曹奂">曹奂死后,并没有享受到汉献帝">汉献帝刘协">刘协死后的待遇,有可能是受到当时八王之乱影响,不过确实没有享受到。
再往前说,司马氏一族对于曹魏皇帝,可不像曹操">曹操和曹丕">曹丕父子那般,而且更咄咄逼人,所以留下“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魏帝曹芳">曹芳不听话就废掉,改立高贵乡公曹髦">曹髦为帝,年轻气盛的曹髦">曹髦不甘做傀儡皇帝,率领亲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司马昭">司马昭不敢出面,遂让亲信贾充">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成济杀死曹髦">曹髦,事后成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家族一点牵连都没有受到,都懒得推出一个有地位的替罪羊出来平息众怒,然后再立常道乡公曹奂">曹奂为帝。
可以说虽然同样篡位,但是曹氏对前朝皇室和亡国之君更好刚厚道,比之司马氏废不听话的曹魏皇帝,乃至授意属下杀掉反抗的曹魏皇帝,要好太多了。
最后总结来说,曹魏是自己打江山,灭亡以后也没有大乱世,反而是给后面西晋留下统一三国的坚实基础,对于前朝皇帝也不错,司马晋则是靠着阴谋诡计立国,灭亡以后更是留下前所未有的大乱世,对于前朝皇帝也不如曹魏,所以自然留下骂名一片,是让人所不齿的,这么一对比,曹丕">曹丕篡汉,虽然也是不光彩,但就没有那么多骂名,也更让人容易接受。
也许是开头可耻,结束更是留下大乱世,往前往后都是不光彩的,所以西晋仅仅立国51年便亡国,到了东晋不只是司马睿">司马睿成为最弱势开国皇帝,司马氏皇权更是受制于门阀世家,憋屈103年以后亡国,司马氏作为皇族大姓,最终湮灭于南北朝的动荡混乱之中,彻底泯然众人矣,没有留下热血沸腾的高歌猛进故事,而是留下了一地鸡毛,充满了阴谋、内乱、悲剧、耻辱。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