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汉高祖刘邦的八个儿子结局

汉高祖刘邦的八个儿子结局

来源:历史知识网

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刘邦,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一生育有8子。

班固">班固: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燕灵绝嗣,齐悼特昌。

老大:齐王刘肥">刘肥

汉高祖">汉高祖立国之后,封刘肥">刘肥为齐王,统辖齐地七十三城,并委任曹参">曹参为齐相辅佐治理。刘邦">刘邦死后,吕雉">吕雉残害刘邦">刘邦刘姓子孙,齐王刘肥">刘肥进京长安面见当时的皇帝汉惠帝刘盈">刘盈吕雉">吕雉独子,刘肥">刘肥同父异母的弟弟),家宴之上刘盈">刘盈许久不见哥哥刘肥">刘肥,便按照家庭礼仪奉刘肥">刘肥为上位(相当于现在的主座),吕后大怒,遂暗指手下准备用毒酒毒害刘肥">刘肥,未料想刘盈">刘盈也与刘肥">刘肥共饮,吓得吕后急忙打翻了毒酒,刘肥">刘肥也心生疑虑,酒宴以后私下打听事情原委,心中惊恐。

齐国长史向齐王刘肥">刘肥献策:吕后只有刘盈">刘盈鲁元公">鲁元公主">鲁元公">鲁元公主两个孩子,当时的刘盈">刘盈已为汉帝,但公主待遇不好,封地只有两个城池,请求把齐地的城阳郡献出作为鲁元公">鲁元公主">鲁元公">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刘肥">刘肥依计行事,吕后心喜,不再追究,之后刘肥">刘肥回到齐地,得以在汉惠帝6年寿终正寝;汉惠帝7年,汉惠帝刘盈">刘盈去世。作为高祖刘邦">刘邦的长子,不知明确出生年月,刘邦">刘邦吕雉">吕雉生刘乐(鲁元公">鲁元公主">鲁元公">鲁元公主),再生刘盈">刘盈,可以推测刘肥">刘肥刘盈">刘盈大不了太多岁,刘盈">刘盈去世时23岁,刘肥">刘肥刘盈">刘盈早一年去世,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纪不会太大。

二子(嫡子:汉惠帝刘盈">刘盈

汉惠帝刘盈">刘盈刘邦">刘邦和吕后唯一的儿子,刘邦">刘邦去世之后刘盈">刘盈顺利继位,但吕后深知自己亲生儿子柔弱寡断,又重情,所以一心剪出刘盈">刘盈的其他弟弟,扫除潜在的危险(这里面可能和刘如意">刘如意有莫大关系)。在吕后毒死刘如意">刘如意,残害刘如意">刘如意生母戚姬">戚姬之后,身心受到极大刺激,从此不理朝政,抑郁而终,享年23岁。

本来母亲的保护欲是想自己的儿子,让他成长独当一面,可惜适得其反,吕后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做什么样的人,拔苗助长。

刘盈">刘盈的一生是悲剧的,她有一个强势,爱他的母亲,不惜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很多违背他的事,娶他不爱的人(亲外甥女张嫣">张嫣),吕后给的爱太满,以至于刘盈">刘盈装不下,最后心理压力不堪重负,英年早逝。

三子:赵王刘如意">刘如意

母为戚姬">戚姬,因母亲与吕后争夺太子之">子之位中败下阵来,深受吕雉">吕雉嫉妒和怨恨,刘邦">刘邦死前怕吕后残害刘如意">刘如意戚姬">戚姬,把刘如意">刘如意封为赵王,周昌">周昌为臣相,汉惠帝元年,吕后幽禁戚夫人">戚夫人,同时欲加害刘如意">刘如意,数次派人追刘如意">刘如意进京,周昌">周昌阻拦,可以推测刘邦">刘邦死前必定对周昌">周昌有所托付,但周昌">周昌势单力薄,最后吕后先要求周昌">周昌进京,之后遣使带刘如意">刘如意进京,无论刘如意">刘如意自己和他身边的人都知道,进京凶多吉少,但刘如意">刘如意还是去了,原因在于他的母亲戚夫人">戚夫人刘如意">刘如意最在意的人。之后虽然二哥刘盈">刘盈处处保护,同床共枕,但还是防不了吕后毒杀刘如意">刘如意,年仅11岁,刘如意">刘如意的悲剧起源于他的母亲与吕后争宠,更意欲夺取太子之">子之位,输在他的母亲只有一个靠山刘邦">刘邦,没有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为自己说话撑腰,可以看得出戚夫人">戚夫人只是一个简简单单争宠的女人,没有野心政治家的谋略和手段,在深宫之中如果踏上夺嫡之争的道路,前途必定凶险万分,成者富有四海,败者身首异处。

戚夫人">戚夫人输了,她和儿子,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棋,就输了,她是操盘手,她负有主要责任,刘如意">刘如意的命运其实是戚夫人">戚夫人决定的,无怨无悔。惋惜的是:赵王如意如果执意不进京,不给吕后下手的机会,也许会换一个结果。他和戚夫人">戚夫人在深宫中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就是刘邦">刘邦刘邦">刘邦死了,两人只能相依为命,彼此依靠,却不能相见,才是保命之本。

四子: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刘恒

低调奢华形容刘恒">刘恒再恰当不过了,刘恒">刘恒和母亲薄姬">薄姬,与戚夫人">戚夫人刘如意">刘如意形成鲜明对比,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个只得一次宠幸再也见不到刘邦">刘邦面,一个儿子常伴刘邦">刘邦左右,甚至让刘邦">刘邦产生废嫡而立的念头和行动,一个被封偏远代地,遥远他乡为天子守国门,看着戏谑一目,短短几年身份和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薄姬">薄姬的不得宠和低调,吕后并未对刘恒">刘恒产生怀疑,刘恒">刘恒被封代王,薄姬">薄姬也破例被允许与儿子一同前往,躲过了女人争宠的政治风暴,吕后死后,周勃">周勃安刘,与陈平">陈平商议诛杀吕氏家族,最后拥立谁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立刘邦">刘邦第四子刘恒">刘恒为帝,因为当时刘盈">刘盈一脉已被屠戮殆尽,只能从刘邦">刘邦的儿子里选,当时刘邦">刘邦儿子在世的只有刘恒">刘恒和淮南厉王刘长">刘长刘长">刘长骄横跋扈,封地百姓怨声载道,名声不好,而且不好管理。只有刘恒">刘恒低调行事,不露锋芒,而且他的外戚母亲薄夫人,是也是个低调内敛的人,不会造成外戚专权。他的为人和当时的条件完全契合。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刘恒继位之后,崇尚老子">老子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大力发展农业,人数增长,勤政爱民,为汉朝发展壮大打下有利基础,同时作为“二十四孝”的主人公之一,“孝治天下”的举措也为天下人做出了榜样,不失为明君典范。

总结:

1、是吕后专权,朝中大臣还是心有余悸;薄夫人低调内敛不会飞扬跋扈。

2、自身条件符合(低调,不争宠,勤政爱民),竞争对手缺点太明显(飞扬跋扈,)

3、众臣推举,民心所向。

从薄夫人和刘恒">刘恒,与戚夫人">戚夫人刘如意">刘如意身上深刻反映出不争即是争的道理。水里万物而不争。

任何时候低调做人,都不会错。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方成大局。

五子:赵共王刘恢">刘恢

母不详,初为梁王,后赵王刘友">刘友得罪吕后被饿死,转封赵王,娶吕产">吕产女儿为王后(吕后为争权,迫使刘姓子弟娶吕氏子女为妻),后吕产">吕产之女毒杀刘恢">刘恢宠姬,刘恢">刘恢束手无策,闷闷不乐,殉情自杀,吕后认为刘恢">刘恢为妇人而死,废黜其嗣。

重情本没有错,与生存相悖,可能会伤及性命。

六子:赵幽王(刘友">刘友

母不详,初为淮阳王,后赵隐王如意被杀,吕后迁刘友">刘友为赵王,娶吕氏族女为妻,刘友">刘友不喜欢她,宠信别的妻妾,引起吕王后妒忌心,密告吕雉">吕雉刘友">刘友谋反,吕后遂把刘友">刘友幽禁在永巷,刘友">刘友心里愤愤不平,时常发出叹言:吕氏屠戮刘姓子孙,吕后听到后命令下人不给刘友">刘友送饭菜,刘友">刘友被饿死。

幽歌(赵幽王歌)

诸吕用事兮刘氏微(一作危),

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

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

自决中野兮苍天与直!

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贼。

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

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后两代赵王都因吕氏女人而死,可惜可叹,很多时候实话,真心话,不能随便说,得罪人。不懂得一时隐忍,身首异处,纵是气节,也是悲凉。

赵地三任赵总,无不身首异处,结局都不完美,可见吕后多恨赵如意,多恨赵地,古语有爱屋及乌,也有爱恨及恨。

七子:淮南厉王,刘长">刘长

母亲赵姬">赵姬,原为赵王张敖">张敖的女人(刘邦">刘邦女婿),刘邦">刘邦巡行赵地,张敖">张敖为讨好刘邦">刘邦献上美人,赵姬">赵姬刘邦">刘邦一夜临幸,遂有身孕,从此张敖">张敖不给留她,在别宫居住。至此刘邦">刘邦一夜情之后也把赵姬">赵姬遗忘,后赵地大臣反叛,牵连到张敖">张敖赵姬">赵姬也因罪被囚,赵姬">赵姬向狱吏禀告:“自己得高祖宠信,已有身孕,求的高祖觐见”,狱吏如实禀告,刘邦">刘邦正因为张敖">张敖的事恼怒,不再过问,后赵姬">赵姬的哥哥求败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吕后情人),审食其">审食其向吕后传达求情,吕后妒忌,无作为。后赵姬">赵姬生下刘长">刘长,心生怨恨自杀身亡,刘邦">刘邦知道后后悔不已,遂命吕雉">吕雉收养他,吕雉">吕雉对他悉心照顾,像亲生儿子,刘邦">刘邦死后,吕雉">吕雉残害刘姓子孙,放过了刘长">刘长,很大关系因为刘长">刘长和吕后的关系。

刘长">刘长性格骄纵跋扈,汉文帝">汉文帝继位,他对文帝张口闭口喊四哥,同时与文帝同乘车架,全无君臣之礼,这也是没有好的大臣和老师辅佐教导的原因,文帝体谅他自幼丧母,且只有这一个弟弟在世,不再追究;因此刘长">刘长更加肆无忌惮,锤击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与匈奴密谋叛乱,本应斩首示众,文帝怜惜,发配蜀地,途中愤愤不平,绝食而死。汉文帝">汉文帝于是分别封赏他三个儿子为王,其中一个儿子淮南王刘安">刘安,在汉武帝">汉武帝时阴谋反叛,儿子走上老子">老子的道路。

君主没有好的大臣辅佐,教导,监督,鞭策反应其得失,终不能独善其身。

八子:燕灵王刘建

后燕王卢绾">卢绾出逃匈奴,母不详,刘邦">刘邦死后,汉高后七年,燕王刘建去世,刘建有一子,被吕后杀害,国除。从时间上推断刘建年纪不大,属于早薨,而且作为封国之王,妻妾众多,且只有一个儿子,所以他死的时候应该是壮年。

可以看到出刘邦">刘邦8个儿子中,两个先后称帝(汉惠帝刘盈">刘盈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刘恒);6个诸侯王,3个赵王都死于非命,且无后;淮南厉王由于性格暴虐,自欺欺人,绝食而死,无疾而终;最小的儿子刘建壮年早逝,唯一儿子又被吕后杀害,结局悲惨;6王中之中齐王刘肥">刘肥的结局是最好的,寿终正寝,子孙满堂,后代孙子刘襄">刘襄诛吕叛乱中,也屡建奇功,结局算完美的了。

至于汉文帝">汉文帝要比他哥哥汉惠帝刘盈">刘盈(儿子被周勃">周勃陈平">陈平屠杀)好多了,开创文景之治,成就一代明君;汉朝江山也传承为文帝一脉,源远流长。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