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孔明草船借箭,为何曹操不放火箭?原因有三,这才是他高明的地方

孔明草船借箭,为何曹操不放火箭?原因有三,这才是他高明的地方

来源:历史知识网

建安十三年发生的赤壁之战,不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更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较为弱势的刘备">刘备孙权">孙权,选择了结盟来共同对抗曹操">曹操

曹操">曹操长途奔袭,孙刘联盟则是以逸待劳,双方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前准备。双方谋士,特别是刘备">刘备方的诸葛亮">诸葛亮庞统">庞统孙权">孙权方的周瑜">周瑜鲁肃">鲁肃,都用自己的智慧为击败曹操">曹操做出贡献。

演义中,这场战役最为重要的谋士,莫过于诸葛亮">诸葛亮。他不仅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孙权刘备">刘备结盟,还献上草船借箭、借东风等妙计,在赤壁战后更是部署军队,险些除掉曹操">曹操

而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诸葛亮利用曹操">曹操多疑的性格,趁着大雾于夜间乘船逼近曹操">曹操军营,骗取了曹操">曹操超过十万支箭。这本来是个经典的心理博弈战,然而有读者却提出了疑问:曹操">曹操为何不下令军队发射火箭呢?

刘、孙结盟

《三国演义》中,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刘表病重,临终之前他将荆州托付给了刘备">刘备刘备">刘备当初来到荆州,只是谋求一个安稳的生存之地,加上出于道义的考量,最终没有接受刘表">刘表的委托。

刘表">刘表去世后,曹操">曹操趁机进军荆州,刘表">刘表次子刘琮选择投降曹操">曹操。驻扎在宛城的刘备">刘备此时还毫不知情,等他得到消息时,曹操">曹操大军已经离刘备">刘备不远。

刘备">刘备当即决定向南撤退,但因为随军跟着宛城的百姓和物资,军队行进十分缓慢,在当阳县的长坂山被曹操">曹操的轻骑追上。刘备">刘备的军队很快就被追兵击溃,他只好舍弃物资,带着诸葛亮">诸葛亮赵云">赵云张飞">张飞等人突围。

结果慌乱中又不见了赵云">赵云,只好留下张飞">张飞断后,经过一番波折后,众人成功与关羽">关羽刘琦">刘琦的军队会合。刘备">刘备手中只剩下了两万多人,根本没办法和曹操">曹操对抗,就在刘备">刘备发愁的时候,鲁肃">鲁肃找到了他。

原来,鲁肃">鲁肃听说刘表">刘表去世,就以“吊唁”的理由前来荆州一探真假,为孙权">孙权趁机吞并荆州做好准备。但当他来到荆州后,才发现曹操">曹操已经占据了荆州大部分领地,而刘备">刘备也被曹操">曹操追赶到了江陵。

于是,鲁肃">鲁肃趁机说服刘备">刘备孙权">孙权联合对抗曹操">曹操刘备">刘备诸葛亮">诸葛亮欣然答应。另一边的孙权">孙权营中,却存在许多主张屈服曹操">曹操的“投降派”,长史张昭">张昭等人却都主张降曹,在他们的劝说下孙权">孙权对于结盟十分不坚定。

为了促成孙刘联盟,诸葛亮">诸葛亮请缨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孙权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后,打算探一探刘备">刘备的决心,就问“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主张投降的谋士大臣们也都纷纷附和。诸葛亮">诸葛亮见状,起身对他们一一反驳。同时,他又向孙权">孙权阐述了自己对于战胜曹操">曹操有着很大的把握:曹操">曹操军队长途跋涉、不善水战,只要刘备">刘备孙权">孙权加以配合,一定能取得胜利。

听了诸葛亮">诸葛亮的这一番话,孙权">孙权十分高兴,他内心十分同意与刘备">刘备结盟,鲁肃">鲁肃私下里也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建议孙权">孙权调回了在外地同为主战派的周瑜">周瑜,有了周瑜">周瑜鲁肃">鲁肃二人的支持,孙连联盟正式达成。

刘备">刘备得到消息十分高兴,带领军队与周瑜">周瑜的部队会合,周瑜">周瑜听闻诸葛亮">诸葛亮的才能,就想要招揽他为东吴效力。诸葛亮">诸葛亮委婉拒绝,周瑜">周瑜记恨在心,于是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随后的情节中,周瑜">周瑜设计想要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就令他在十日内造十万支箭,这本来就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就连鲁肃">鲁肃都为诸葛亮">诸葛亮捏了一把汗。

没想到诸葛亮">诸葛亮没有丝毫犹豫,而且立下军令状,约定三天就交付给周瑜">周瑜十万支箭。周瑜">周瑜大喜,派鲁肃">鲁肃诸葛亮">诸葛亮那里打听进度,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利用鲁肃">鲁肃忠厚老实的性格,向他借了二十艘船。

同时,诸葛亮">诸葛亮还对鲁肃">鲁肃说:“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尽管鲁肃">鲁肃不理解诸葛亮">诸葛亮的用意,但他还是答应了诸葛亮">诸葛亮,并向周瑜">周瑜隐瞒了此事。

到了第三日的后半夜,诸葛亮">诸葛亮叫来鲁肃">鲁肃,与他一同乘船“取箭”。这一夜大雾满天,诸葛亮">诸葛亮下令将船连在一起,直奔曹操">曹操水军营地而去。到了营地附近的江面,诸葛亮">诸葛亮又下令击鼓呐喊,惊动了曹操">曹操的部将。

部将以为敌军来犯,急忙请示曹操">曹操曹操">曹操认为“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而诸葛亮">诸葛亮早就料到曹操">曹操的行动。

他指挥船只,收好了曹操">曹操军营射来的十几万支箭,等到天明雾散,诸葛亮">诸葛亮与士兵齐声呐喊“谢丞相箭!”,转身返回了东吴营地,这便是有名的草船借箭。

演义中,曹操">曹操为何不射火箭

诸葛亮">诸葛亮的这一计谋,不仅使得周瑜">周瑜对他刮目相看,同时也为孙刘联盟筹集到了足够的武器,更是打击了曹操">曹操的士气。然而,很多读者心中有疑问,曹操">曹操当时为什么不下令发射火箭呢?

否则的话,诸葛亮">诸葛亮也不会那么嚣张,是不是作者在此处有所疏漏呢?首先,“草船借鉴”并非是历史真实事件,而是民间传说亦或是作者罗贯中">罗贯中杜撰而成。

它取材于孙权">孙权的亲身经历:“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魏略》)

因此,作者很可能就是将主要人物更换,情节加工一下,至于发射的是普通的箭还是火箭,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况且,当时的天气十分潮湿,诸葛亮">诸葛亮又是“偷袭”。

曹操">曹操军队很难在短时间内准备好燃料以及布帛,万一真的是敌军来犯,等他们准备好了火箭,诸葛亮">诸葛亮或许已经攻进了曹操">曹操军营。除此之外,曹操">曹操并不知道诸葛亮">诸葛亮此番前来的底细,如果只是来骚扰的话,发射火箭未免有些浪费。

如果是大军来犯,夜晚的火箭无疑成为了照明弹,自己军营的防御手段顷刻间就会暴露在敌人面前。因此,曹操">曹操选择发射普通的箭,无疑是最经济又最稳妥的选择。

这样不仅反应时间快,而且也能起到很好的杀伤效果,不得不说他还是很明智的。可惜的是,曹操">曹操千算万算还是没能想到,诸葛亮">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借箭”。

自己不仅被嘲弄了一番,还白白损失了十几万支箭,这让他懊悔不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