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曹操攻城不下,周不疑出十计,曹操用一计破城,曹操:此人不能留

曹操攻城不下,周不疑出十计,曹操用一计破城,曹操:此人不能留

来源:历史知识网

前段时间,笔者在网上闲逛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篇神童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有一位叫做周不疑">周不疑的神童,此人相当厉害,辅佐曹操">曹操儿子曹冲">曹冲,最后却因为太过聪明,被刘备">刘备派人刺杀的故事。

笔者向来对这种古代民间故事不感冒,遂反复细读,最终发现其中有这样一些漏洞,于是笔者将其用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先来简短的看一下神童周不疑">周不疑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位神童,他叫做周不疑">周不疑,据说他还是刘先的外甥。周不疑">周不疑从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著名的《文论四首》就是他写的。

众所周知,曹操">曹操当时正在广泛挖掘人才,在荆州恰好就听说了周不疑">周不疑,于是便登门拜访,想要看一看他是不是如传闻中那样才华横溢,结果俩人经过一番交流之后,曹操">曹操发现此人的确名不虚传。

为了拉拢周不疑">周不疑曹操">曹操还打算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却被周不疑">周不疑拒绝。不过,或许是因为在曹操">曹操心目中,周不疑">周不疑还有利用价值,曹操">曹操并未因此而恼怒,还把周不疑">周不疑安排到了儿子曹冲">曹冲手底下,做曹冲">曹冲的谋士。

周不疑">周不疑曹冲">曹冲年龄相仿,再加上俩人都很聪明,于是一见如故,交谈甚好。曹冲">曹冲看到周不疑">周不疑和儿子合得来,也很高兴,因为他是把曹冲">曹冲当做未来的接班人培养的,有周不疑">周不疑在旁边保驾护航,就好比刘备">刘备诸葛亮">诸葛亮一样,未来可期。

周不疑">周不疑曹冲">曹冲手底下的这段时间,还帮了曹操">曹操一个大忙。据《零陵先贤传》记载,有一次曹操">曹操进攻柳城,久攻不下,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周不疑">周不疑曹操">曹操提出了十条建议,曹操">曹操只采纳了其中一条,就把柳城攻下了。从那之后,周不疑">周不疑曹操">曹操心里,地位越来越高,这也为周不疑">周不疑的死,埋下了隐患。

建安十三年,曹操">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曹冲">曹冲因病去世,曹操">曹操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后来,曹操">曹操就把曹丕">曹丕安排到了以前曹冲">曹冲的位置上,还让周不疑">周不疑跟随曹丕">曹丕,做曹丕">曹丕的谋士。

也许是曹冲">曹冲的死,让周不疑">周不疑受到了刺激,又或者是周不疑">周不疑不喜欢曹丕">曹丕。总之,周不疑">周不疑跟随曹丕">曹丕之后,不太喜欢和曹丕">曹丕交流,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活泼开朗的性格。有一次,曹操">曹操曹丕">曹丕,问他能不能驾驭周不疑">周不疑曹丕">曹丕说不能,曹操">曹操就留下了一句话:此人不能久留。当晚周不疑">周不疑就死于刺客之手,一代神童就此落幕。

首先,周不疑">周不疑的神童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笔者在《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中的末尾部分,找到了关于周不疑">周不疑的记载,原文是这样描写周不疑">周不疑的死的: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乃遣刺客杀之。

文章的其他部分,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在此赘述,总之结论就是,神童周不疑">周不疑的故事,不是现代人瞎编乱造的。

那么为什么笔者要说,这篇故事有漏洞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原文中的周不疑">周不疑,不仅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在带兵打仗方面也很有能力,甚至就连曹操">曹操都解决不了的攻城难题,都被他解决了,而且他还出了十个妙计,这是何等恐怖的能力,如果放任他长大,魏国一统天下想必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吧。可是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怎么可能有这种能力呢。

于是作者带着疑问,反复阅读原文,终于发现了这里的漏洞。曹操">曹操攻的柳城,属于乌恒地界,魏国打乌恒这件事在荆州投降之前就发生了,而周不疑">周不疑是荆州投降才被曹操">曹操招揽的,所以周不疑">周不疑如何能够穿越过去,去给曹操">曹操出谋划策呢?从这一点上看,足以判断出,周不疑">周不疑的神童故事,是后人加上去的。

其次,“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非常不合逻辑。前文见到,周不疑">周不疑曹冲">曹冲俩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所以曹冲">曹冲死后,哪怕曹操">曹操再伤心,也不应该对儿子生前的好朋友下毒手啊,反而应该善待周不疑">周不疑才对,因为曹操">曹操看到周不疑">周不疑就能想到心爱的儿子,留着周不疑">周不疑在身边,当做对儿子的回忆不是挺好的吗。

有的人可能会说,原文不是提到了吗,曹操">曹操是害怕曹丕">曹丕管不住周不疑">周不疑,万一周不疑">周不疑心生异心,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必定后患无穷,所以才杀了他。

可是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前面我们刚刚分析过,周不疑">周不疑根本就没有献十条妙计,所以他也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善于谋略,那他就没多大威胁。再说了,如果善于谋略就是威胁的话,司马懿">司马懿岂不是死了一万遍。

还有人认为,曹操">曹操是因为周不疑">周不疑来自荆州,是刘表">刘表的亲戚,对曹操">曹操有威胁才杀了他。

笔者从网上查到,曹操">曹操手底下有一位叫做刘晔">刘晔的谋臣,他是光武帝刘秀">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刘延的后代,如果说曹操">曹操是因为周不疑">周不疑的身世才杀了他,那刘晔">刘晔断然不会善始善终,可历史上的刘晔">刘晔根本不是被人杀死的,是他自己想不开,抑郁生病而终。所以,曹操">曹操根本没有杀周不疑">周不疑的理由。

最后,“乃遣刺客杀之”这就话实在是太胡扯了。曹操">曹操是什么人,梦中杀人这种正大光明杀人的借口都能想出,他有必要派一个刺客去暗杀周不疑">周不疑吗。所以这篇故事中的神童,大家看个乐就行了。

鲁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二十四史不过是帝王将相家谱”。任何朝代的历史,都是由史官编写的,是人就有取舍,就有观点,所以,书本上的历史,不一定都是真实发生的,我们在看历史故事的时候,不要全信,读历史,要多角度,看大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