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刘备临终前仍不忘告诫:“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么说?

刘备临终前仍不忘告诫:“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么说?

来源:历史知识网

对于一位处于征战时期的君主来说,他的将士就如同他的左膀右臂,如果不能善用,就会让自己元气大伤,反受其害。如果一位君主不能信任自己的将士,而使得他们同自己离心,这也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然而从古至今,无数的历史事迹告诉我们,当年再同心同德的情感,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瓦解,最终分崩离析。

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以热爱贤才而闻名的君王是魏国主公曹操">曹操,他曾在率军伐吴之前宴请群臣,写出了后来闻名天下的诗词《短歌行》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然而那个时候,他已经和自己相交多年的挚友和谋士荀彧">荀彧因为理念不合而离心。

与他相同的是,蜀国君王刘备">刘备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十分热爱贤才的形象,并且十分仁慈。他不但勤政爱民,对百姓的性命十分重视,还礼贤下士,喜好有才学之人的美名不亚于曹操">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流传得最广的就是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迎请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孔明出山,此后几十载都对他言听计从,直到刘备">刘备于白帝城病逝的时候,还将自己的一番事业托付于他。

刘备">刘备在白帝城对诸葛孔明">孔明托孤的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马谡">马谡不可用,子龙不可重用。”

这句话的前半句众人很容易理解,马谡">马谡虽然是十分勇猛的将士,为人却十分粗心且骄傲,他之后酿成的大祸也证明了刘备">刘备的这句遗言没有错。

让人们十分不能理解的是这句“子龙不可重用。”身为一员从刘备">刘备微末之时就投奔他,跟随在他左右从不曾背叛的大将,刘备">刘备为何竟然如此不信任他?

要知道,当年刘备">刘备赵云">赵云也是几番邀请才得到的。

身为五虎将之一,刘备">刘备赵云">赵云的喜爱是不亚于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关羽张飞">张飞的。那么,他为何作此言论呢?这其中的缘由同赵云">赵云的为人是脱不开干系的。

一杆银枪如入无人之境

赵云">赵云,字子龙,是常山真定人,在和三国有关的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位身披白袍的将军骑着一匹良驹杀将出来,大喊:“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这就是后世之人心中赵云">赵云的形象。

传闻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十分不凡。

赵云">赵云在起义之初,本来率领部队投奔的是公孙瓒">公孙瓒,在此期间结识了同样前来投奔的刘备">刘备,这个时候,刘备">刘备已然对他印象深刻。

公孙瓒">公孙瓒曾经问他为何选择自己作为主公,赵云">赵云回答说,如今这乱世,并不容易分辨出谁是真正的主君,公孙瓒">公孙瓒广施仁政,对百姓施恩">施恩,这让他想要跟随。

由此可见,赵云">赵云并非是有勇无谋的,他心中不只有兵法,甚至还有治国之道,有自己的原则。

刘备">刘备曾在这个时期对他伸出橄榄枝,然而赵云">赵云认定了自己的主公就不会背叛,故而并没有在此时投奔他。

不久后,赵云">赵云的亲人去世,赵云">赵云公孙瓒">公孙瓒请辞,要回家守孝,这一去就是七年。战局日新月异,七年之间,当时的局势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公孙瓒">公孙瓒已是过去式了,赵云">赵云得为自己找一位新主人。

那个时候,刘备">刘备依然没有自己的势力,他前往邺城想要投奔袁绍">袁绍,而赵云">赵云再次相信自己心中的判断,想要让刘备">刘备作为自己的新主公,于是赵云">赵云前往邺城与刘备">刘备汇合。

时隔多年二人相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那一夜,二人睡在一张床上,聊到天空泛白。从此以后,赵云">赵云就成为了刘备">刘备麾下的一杆枪。

赵云">赵云最为出名的战役想必就是“长坂坡之战”,当时,刘备">刘备曹操">曹操追杀,不得不狼狈的抛妻弃子,仅带着自己的将领仓皇而逃。而此时赵云">赵云却策马回去,在曹军中救出了少主阿斗。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刘备看见一身伤痕的赵云">赵云递过阿斗,热泪盈眶,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了此子,几乎折损我一员大将。”由此衍生出了一句歇后语:“刘备">刘备摔孩子——活买人心。”

此时赵云">赵云的心中必然是十分感动的,殊不知,在此时,间隙已然在刘备">刘备心中生长了。

猜忌暗生君臣分心

尽管赵子龙十分勇武,在敌军中七进七出也是一件很难让人相信的事情。

因此,有一个说法是,曹操">曹操看到赵云">赵云的勇武表现,对他十分欣赏,故而要求自己的将士不准伤他性命,想要活捉他为自己所用,故而赵云">赵云才能活着回来。

古今君主,最忌讳别人觊觎自己的东西,因此,尽管这件事与赵云">赵云毫无关系,刘备">刘备心中还是略有不适。

再有就是,关羽">关羽战死,刘备">刘备心中难掩悲痛,想要挥兵为他报仇,然而在当时,那并不是一个好时机,所以出于大局观的考量,赵云">赵云阻止了他。

尽管知道赵云">赵云的做法是正确的,刘备">刘备在心中依然迁怒了这个阻止他复仇的人。

上述事件都是无伤大雅的小事,真正让君臣离心的核心内容还是政见不合。

当年赵云">赵云选择跟随公孙瓒">公孙瓒,是因为他对百姓施以仁政,在之后他追随刘备">刘备,也是同样的原因。

而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尤其是一个乱世之中的政治家,是不可能永远对百姓仁慈的,施以仁政,是太平盛世才">盛世才能顺利实施的策略。

在后期的征战中,刘备">刘备曾经在战胜后,将土地分给有功的将士,以此收买人心,而非还土地于百姓,这让赵云">赵云十分郁闷。

在他心中,当兵打仗亦或者是争夺天下,目的都是为了天下安乐,让百姓平静的生活,刘备">刘备的这个举动在他眼里无异于压榨百姓。

而在刘备">刘备看来,赵云">赵云的看法未免太过于纸上谈兵了,没有胜利,何来统治权,又有什么对百姓施以仁政的机会呢?

因此,二人越发离心。

现在来看,刘备">刘备临终前那句:“子龙不可重用。”其中包含的未必全然是他对赵云">赵云的怨怼,更多的可能是出于政治的考量,认为赵云">赵云作为一位纯直的忠臣,可以带兵打仗,未必可以策划阴谋。

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弥留之际的刘备">刘备,更多想到的是当年并肩作战的情谊而非心中的嫌隙吧。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