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阿鬥”劉禅,背了1700年的黑鍋,沒人知道他才是三國明君

“阿鬥”劉禅,背了1700年的黑鍋,沒人知道他才是三國明君

来源:历史知识网

1700年来,提起蜀汉后主刘禅">刘禅,人们想到的就是“懦弱”、“笨蛋”、“扶不起的阿斗”。为了辅佐这个没用的东西,活活把诸葛亮">诸葛亮给累死了。

刘禅">刘禅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就是一个傻乎乎的胖子。

其实,这都是拜《三国演义》所赐,真实的刘禅">刘禅根本没有这么不堪。他当了40年皇帝,前11年与诸葛亮">诸葛亮相得益彰,后29年独立掌权,休养生息。蜀汉的太平日子,就是在他手里开创的。

三国演义是小说,那就必须要有完整的人物形象,而且还必须有对立冲突,有好人,有坏人,有精明的,有笨蛋的,这样的小说才够好看。为了剧情需要,刘禅">刘禅,就被罗贯中">罗贯中老先生给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但是,正史不会去做过多的修饰。

在《三国志》中,陈寿">陈寿是这样评价刘禅">刘禅的: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一句“不亦卓乎”,其实就已经把刘禅">刘禅归于“明君”的行列里了。

白帝托孤,刘禅">刘禅坦然接受

刘禅">刘禅刘备">刘备的长子,但是不是嫡子,他是甘夫人">甘夫人所生,而甘夫人">甘夫人只不过是刘备">刘备的一个小妾而已,他的正妻早已死在战火之中。

建安十三年,曹操">曹操进攻荆州,当时刘备">刘备依附于荆州的刘表">刘表,驻扎在宛城。不凑巧,刘表">刘表死了,他儿子刘琮是个怂包,曹操">曹操一进攻他就投降了,当刘备">刘备得到消息的时候,曹操">曹操大军就已经在屁股后面了。

当时就有人建议,反手杀去荆州,占据荆州以抵抗曹操">曹操。不过,刘备">刘备有点于心不忍,毕竟是自己的老东家,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自己,于是,刘备">刘备只好带着人往江陵跑去。

为了不放跑漏网之鱼,曹操">曹操亲自带着5000精兵在后面狂追,终于在长坂坡这个地方,追上了刘备">刘备

一番混战之后,刘备">刘备是跑出去了,可是两位夫人和襁褓里的刘禅">刘禅,却走散了。幸好有常山赵子龙,再次杀入乱军之中,找到了甘夫人">甘夫人刘禅">刘禅,最终成功地把刘禅">刘禅给救了出来。

公元223年,刘备">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临死前,他对诸葛亮">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老刘这是对刘禅">刘禅不放心啊,怕他压不住诸葛亮">诸葛亮,故意挑明了说。诸葛亮">诸葛亮也很惶恐,赶紧站起来说: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算是老一辈人之间的过招了,三言两语之间,就把未来的蜀国走向给定好了。老板定了调子,高管也表了态,下一个议程,就轮到接班人亮相了。

刘备">刘备刘禅">刘禅拉过来说: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句话,很明显是说给诸葛亮">诸葛亮听的,那意思就是:“兄弟,我可把我儿子交给你了,以后这就是你儿子,你可不能亏待他了”。

那么问题来了,接班人,为什么就一定是刘禅">刘禅,要知道,当时刘备">刘备还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刘永">刘永刘理">刘理

虽然刘禅">刘禅是长子,但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立“贤”,显然比立“长”更重要,而诸葛亮">诸葛亮的话,也说明了,刘备">刘备刘禅">刘禅接班,不是因为他是长子,而是他更有能力。

诸葛亮">诸葛亮说:“刘禅">刘禅,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刘备">刘备听了很欣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刘禅">刘禅继位后,对诸葛亮">诸葛亮确实很尊重,任命他为丞相兼任荆州牧,军国大事,全部由诸葛亮">诸葛亮做主,自己就躲在深宫大院里,除了有“祭拜大典”之类的活动,他出面主持一下,平时就不出来。

刘禅">刘禅这么做,其实有两点原因。

第一,诸葛亮">诸葛亮是蜀国军师,属于“创业元老”级别的人物,老爸临终又有所托,因此,从维护蜀国的安定角度上来讲,必须让诸葛亮">诸葛亮出面主持大局。

如果换一个没头脑的憨货,一定会打压诸葛亮">诸葛亮,独揽大权,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可是,如果那样,蜀国不等曹魏来灭,恐怕自己内部早就分崩离析了。

第二,自己不出巡,就不会额外增加不必要的开支,这一点,对于弱小的蜀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写下《陈情表》的李密">李密,曾经被人问:“后主刘禅">刘禅是个怎样的人”,李密">李密就说:“堪比齐桓公">齐桓公”,那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齐桓得管仲">管仲而霸,用竖刁">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李密">李密看来,刘禅">刘禅诸葛亮">诸葛亮的信任和忍让,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任用贤臣”的表现。自古以来,都是先有贤臣,后有明主,贤臣能干,民主就会显得平庸。

比如,大明有了能干的张居正">张居正,万历就可以几十年不上朝,可是,从来没有人说“扶不起的万历”。

独自掌权,刘禅">刘禅恩威并重

公元234年,诸葛亮">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他心心念念的“北伐大业”历经五次,终究没有完成。不过,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禅">刘禅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迎接诸葛亮">诸葛亮的灵位,并把他妥善安葬。成都百姓有感于诸葛亮">诸葛亮的忠义,纷纷要求给他立庙,可是,刘禅">刘禅拒绝了。

为什么?刘备">刘备不是说过,让他视诸葛亮">诸葛亮为父吗?这么快就人走茶凉了吗?

其实并不是刘禅">刘禅诸葛亮">诸葛亮有意见,而是他要考虑,后诸葛亮">诸葛亮时代,自己如何才能掌控蜀国大权,并平稳过渡。

因此,不立庙,就是要消除诸葛亮">诸葛亮的影响力,为自己的下一步掌权铺路。

不过,刘禅">刘禅也没有进行大清洗,诸葛亮">诸葛亮临死前曾经推荐蒋琬">蒋琬费祎">费祎刘禅">刘禅也一并接纳了,他任命费祎">费祎为尚书令兼大将军,任命蒋琬">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兵权,俩人相互制衡,刘禅">刘禅在幕后操控。

等到蒋琬">蒋琬去世后,刘禅">刘禅就顺理成章掌握了蜀国的大权,这一步步走得,不急不躁,颇有帝王风范。

诸葛亮">诸葛亮曾经说,刘禅">刘禅“仁德”,因此,在刘禅">刘禅掌权的29年里,他治下的蜀国百姓,过上了一段难得的安稳日子。

公元249年,曹魏发生了一件大事,司马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斩杀了曹爽">曹爽一族。和曹爽">曹爽关系非常密切的夏侯霸">夏侯霸逃到了蜀国。

他为啥去蜀国呢?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张飞">张飞,他的两个侄女嫁给了刘禅">刘禅,他在蜀国有亲戚,不过,他的老爸夏侯渊">夏侯渊,当年可是死在蜀国的大军之下。

刘禅">刘禅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怕夏侯霸">夏侯霸心里担心,主动对他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刘禅">刘禅的意思是说,当年你老爸是死在战场上,不是我们老刘家干的。

为了消除尴尬,他赶紧指着自己的儿子们说:“这是你们夏侯家的外甥”,来快叫“舅姥爷”。

后来,夏侯霸">夏侯霸果然对蜀国忠心耿耿,出入疆场。

公元263年,司马昭">司马昭邓艾">邓艾钟会">钟会出兵伐蜀,绵竹战败的消息传回来后,刘禅">刘禅召集大臣商量对策,有三种意见。

一种认为赶紧迁都到云南去,一种认为赶紧投靠东吴,一种主张投降曹魏。

经过一番考虑,刘禅">刘禅决定投降,此刻,他考虑的是蜀国94万百姓,无论谁来统治,只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就是刘禅">刘禅最大的心愿。

刘禅">刘禅被带到了洛阳,司马昭">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司马昭故意让歌女们唱蜀国的歌曲,一旁的大臣都偷偷落下了眼泪,只有刘禅">刘禅,傻乎乎的拍手叫好。

司马昭">司马昭问他:“你不想念你的蜀国吗”,刘禅">刘禅说出了他那句千古名言:“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刘禅就真的那么心大吗?他就真的不想念他的蜀国吗?

当然不是,他是故意装傻,好消除司马昭">司马昭的戒备之心,如果他表现出来对蜀国的怀念,不仅他有性命之忧,恐怕蜀国的百姓,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8年后,刘禅">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65岁。

刘禅">刘禅去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的口碑都不错,在成都,有一座刘禅">刘禅祠,他和诸葛亮">诸葛亮的武侯祠一起,分列在刘备">刘备的昭烈庙两侧,一直保存到了北宋。

能够单独立“祠”,说明刘禅">刘禅还是一个有功德的人。

南宋以后,程硃理学兴起,忠孝思想开始流传,才开始有人批判刘禅">刘禅,说他甘做亡国之君,是为“不忠”,一手葬送父亲打下来的江山,是为“不孝”。

刘禅">刘禅祠后来也被拆除,虽然蜀地人强烈抗议,但是最终也没有保留下来。

在三国那个乱世,刘禅">刘禅可能不算是一个雄主,甚至晚年他还宠信太监黄皓">黄皓,导致太监专权,最后断送了蜀汉江山。

但是,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明君”,他在位40年,让蜀国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秒杀三国众多枭雄。

“扶不起的阿斗”,这个黑锅,刘禅">刘禅背了1700年了,是时候该去掉了。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