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他被小学课本奉为榜样,长大后官至宰相,可惜晚节不保

他被小学课本奉为榜样,长大后官至宰相,可惜晚节不保

来源:历史知识网

在小学课本上,我们就读到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说是西汉后期,有个名叫匡衡">匡衡的小孩子,他白天要帮助父母干农活,到了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他家里实在太穷,连买蜡烛的钱都没有。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自家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天黑以后,隔壁家的灯光从这个洞里映过来,他就借着这一点点灯光,整晚读书学习。大多数人对匡衡">匡衡的了解,也就只有这一点点了。因为小学课本一味强调匡衡">匡衡如何的努力学习,却没有告诉我们,后来的匡衡">匡衡又有哪些经历。

匡衡">匡衡是山东人,出身贫寒,却自幼喜欢读书,因此留下了“凿壁偷光”的典故。到了十来岁的年纪,匡衡">匡衡为了谋生,不得不去给镇上的大户人家当佣人。这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匡衡">匡衡忙里偷闲地读这些书,越读越入迷。

某一天,大户人家给匡衡">匡衡发工资,匡衡">匡衡居然不要。大户人家觉得奇怪,哪儿有做佣人却不要工资的,就问匡衡">匡衡到底怎么了?匡衡">匡衡说,如果您能让我读遍您家里的藏书,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报酬了。

大户人家被匡衡">匡衡感动了,于是赠送了很多书给匡衡">匡衡匡衡">匡衡就这样,从小饱读诗书,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学者,尤其对《诗经》有独到见解。

西汉有个规定,只要熟读儒家六经当中的任何一部经书,就可以参加官府组织的考试。通过考试之后,就可以做官。匡衡">匡衡参加了九次考试,终于被任命为太原郡文学卒史,官职虽然不高,但是皇太子借着考试,留意到了匡衡">匡衡

从地方官变成京官,又有皇帝的赏识,匡衡">匡衡的前景一片大好。对于从小凿壁偷光、寒窗苦读的他来说,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进入官场以后的匡衡">匡衡,人格是否发生了断裂

有人说,匡衡">匡衡做官以后,就得意忘形,人格发生了断裂,成了贪污犯。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虽然官越做越大,但是匡衡">匡衡并没有忘记自己从书中读到的圣人教诲。

汉元帝">汉元帝觉得匡衡">匡衡深明大义,而且忠心耿耿,于是继续给匡衡">匡衡升官,最终,匡衡">匡衡做了丞相,封乐安侯。

遗憾的是,在“亲贤臣、远小人”方面,汉元帝">汉元帝做得不是很好。当时有个名叫石显">石显的宦官很受汉元帝">汉元帝宠幸,石显">石显也仗着这份宠幸,干了很多枉法弄权、迫害忠良的事。然而没过多久,汉元帝">汉元帝去世了。

三,匡衡">匡衡变成了贪污犯?

可是,晚年的匡衡">匡衡也被罢了官,遣返故乡,死于贫病交加,甚至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那他最终为什么会这么惨呢?原来,随着为官日久,匡衡">匡衡越来越迷恋安逸的生活,逐渐放松了品德操守方面的自我约束。

石显">石显掌权时,匡衡">匡衡看不惯他骄横不法的行径,但也觉得自己一旦得罪了他,就会丢了官职,失去一身的荣华富贵,因此违心地巴结奉承他。直到汉元帝">汉元帝去世,石显">石显的保护伞不复存在了,匡衡">匡衡才敢于出来弹劾石显">石显

除了儿子的问题以外,匡衡">匡衡自己也出了问题。当初,汉元帝">汉元帝册封匡衡">匡衡为乐安侯,封地是31万亩,但是古代绘制地图的技术很落后,匡衡">匡衡利用官府绘制地图的疏漏,非法将自己的封地扩大了4万多亩。

汉成帝时,这一贪污土地的行为遭到告发,从此,匡衡">匡衡落了个“贪污犯”的名声,被罢官,遣返回乡,又回到早年那种贫寒的生活中了。

值得一说的是,别的贪污犯都有很多侵吞公款、接受贿赂,甚至盘剥百姓的行为,而匡衡">匡衡却没有,匡衡">匡衡唯一的贪污事迹,就是多占了四万亩地。可见晚年的匡衡">匡衡本质并不坏,他属于“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相信匡衡">匡衡本质上是好的,他并不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可惜,随着安乐日久,他逐渐放松了自我约束,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在品德完善、自我修养方面,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才不至于铸成大错。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