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三国故事中,可以说将星如云,谋士如雨,各种波澜壮阔的战争历经千年依旧让人神往。但是对于真正生活在三国时期的百姓而言,等待他们的则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命运。
之前的网页版游戏广告当中,经常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官员随便判断了一个按键案件就可以升官发财。
但是事实上,在三国时期成为一名基层官员,要面临的是:
1、让自己和更多的百姓先活下去;
2、组织武装,击败乱兵、乱匪的威胁;
3、重视农桑,提供主公在诸侯争霸的粮食、兵员补充要求;
如果达到了上面三条,那么还有更高的人物可以进阶!
比如:
4、教化百姓,让更多的人懂得最基本的道理;
5、留名青史,成为同辈以及后世基层官员的标杆。
以史为鉴相信,如果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穿越到三国时期成为一名普通基层的官员,要完成前三条都是极为艰难的事情,那么在三国历史上真正优秀的基层官吏是如何治理一方的呢?
本期《墨说三国》我们将以郑浑">郑浑为例,尝试从三国一名普通地方小官的角度讲述三国时期地方治理之艰难。
郑浑">郑浑字文公,祖上都是著名儒生,可以说家学渊源。郑浑">郑浑的哥哥叫郑泰,曾经官至扬州刺史,还是著名的荀攸">荀攸的好友,甚至两人一起谋划过刺杀董卓">董卓的大事,只可惜没有成功,郑泰也被董卓">董卓所害。
于是郑浑">郑浑带着哥哥的儿子紧急避难淮南,此时袁术">袁术占据淮南,打算重用郑浑">郑浑。郑浑">郑浑早早判断出袁术">袁术不靠谱,于是打算渡过长江投奔豫章太守华歆">华歆。
这个时候曹操">曹操听说了郑浑">郑浑,半路截胡,把郑浑">郑浑留在了自己麾下,给他任命了下蔡长、邵陵令这样的小官,让他先治理一下试试。
当时天下大乱,百姓为了活命,一个个都拿起武器,闲的时候从事渔猎养活自己,乱的时候也有武器保卫自己,基本上很少有人原意从事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活动。
而且因为战乱无食,百姓都不愿意生孩子,甚至许多人生了孩子也养不活,干脆一出生就将婴儿溺亡…
要是长此以往,人口数量降低会导致农业生产的荒废,经济无法繁荣,不生孩子不出十年这片土地将为异族所占据。
1、没收渔猎工具,让百姓们前往从事农业生产。
2、奖励开垦荒田,从事农桑的。严惩溺死婴儿的。
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都害怕严刑峻法,只能被迫听郑浑">郑浑的命令。但是随着农桑的丰收,百姓这才感受到了好处,人口也多了起来,百姓为了感谢郑浑">郑浑,给这一年出生的婴儿大都取“郑”为字。
郑浑">郑浑完美的完成了基层小吏的工作,他也升职加薪成为了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不过,官职的升高也预示着接下来他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大了。
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三国志郑浑">郑浑传》
当时有一个叫梁兴">梁兴的人在附近兴风作浪,胁迫了五千余家百姓,势力很大。甚至左冯翊下面的各县都拿梁兴">梁兴没办法,都不敢去上任,只能挤在左冯翊治下,当一个命令不出城的虚名官吏。
当郑浑">郑浑上任后,这些人还建议这里也不保险,干脆大家都搬到更险峻的地方,好保全自己的性命。
大家看看,官员聚集在城里,匪人占据乡野,谁能让百姓活命百姓就跟着谁……这种情况才是三国时期老百姓的常态。
郑浑">郑浑就是面临这样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危局,郑浑">郑浑先是鼓舞士气,郑浑">郑浑对着官员们说:
“梁兴">梁兴只不过是乌合之众,只能在山野之间流窜,根本无法对高大的城池造成威胁。
他的部众虽多,但是都是胁迫的百姓,我们对这部分百姓开放投降的活路,他们内部就更加容易分散了。要是迁城自守,这倒是示弱了。”
然后郑浑">郑浑召集百姓和士兵,修补城池,操练武备,提升战力。
然后再发布命令,对于战场上的赏罚纪律全部实打实的执行,对于战利品的分配郑浑">郑浑直接定下七三分配的超高比例,官府只拿三成,这项政策直接激发了老百姓的战斗欲望。
郑浑">郑浑知道自己队伍的战斗力,只让部队去袭击一些后勤辎重,偷袭老巢之类的战斗,不但伤亡不大,而且战利品极为丰厚,特别是敌方的妇孺,以及大量的财产。
财物没有了,可以再抢,老婆孩子没有了怎么办?
于是很多被胁迫的贼人为了老婆孩子又投降了过来。郑浑">郑浑对于这部分投降的也是宽大处理,不但宽恕了他们,甚至还把老婆孩子还给他们。
这些事情被郑浑">郑浑派了很多有威信的百姓四处传递出去后,山贼那边本来被胁迫的百姓大都离开了梁兴">梁兴,返回原居住地。
郑浑">郑浑这个时候也把官吏再派遣到地方让他们治理百姓。梁兴">梁兴等人眼看自己麾下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就害怕了,赶紧把剩下的亲信都聚集在一起,互相监督。
但是梁兴">梁兴等人难以平定就是因为他们分散四方,一有风吹草动马上隐藏起来,现在聚集在一起反而容易击败了。
郑浑">郑浑于是联系了曹操">曹操,曹操">曹操直接派出了大将夏侯渊">夏侯渊,郑浑">郑浑等人配合大军一举歼灭了梁兴">梁兴,彻底平定了左冯翊。
从这一故事里我们看到郑浑">郑浑面对大量的不利条件,从提振士气到修整武备,从赏罚分明到宽待降兵,最后梁兴">梁兴势力聚集时也没有盲目争功,直接调用曹魏麾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夏侯渊">夏侯渊一举歼灭敌人。可以说郑浑">郑浑处事完全按照实际情况整理不同的对策,遇事不气馁、不自大,最终完美的解决了地方匪患。
这才是名士作风。
相比另一个空有名士头衔的孔融">孔融,在面对黄巾军时只会装模作样看书,完全不懂得如何操作,要不是太史慈">太史慈和刘备">刘备,孔融">孔融早就死于黄巾军之手了。
郑浑">郑浑此后名声大振,又当了上党太守,随后在曹操">曹操征讨汉中时又他升为京兆尹。
郑浑">郑浑认为现在关中的老百姓都是新搬迁而来,就把性格温厚的人和孤寡老人安排住在一起,把劳动力多的人家和劳动力少的人家安排在一起。教导百姓多从事农业生产,明白命令和禁止事项,有坏人及时举报…
这一系列政策下来,整个关中的百姓都安居乐业,盗贼也偃旗息鼓。
等到曹操">曹操大军进入汉中时,整个军队的粮草大都由郑浑">郑浑提供,曹操">曹操占据汉中,找百姓去汉中屯田,也只有郑浑">郑浑派去的人没有逃亡的。于是曹操">曹操对郑浑">郑浑大加赞赏,直接把他调到自己核心团队里当了丞相掾。
等到曹丕">曹丕称帝后,郑浑">郑浑升为侍御史、加驸马都尉,兼任阳平、沛郡两郡太守。
这两郡经常被水患所困扰,郑浑">郑浑上任后,调查地形,开垦稻田,修筑陂塘…
因为工作量很大,郑浑">郑浑这一做法还不被百姓理解,郑浑">郑浑亲自带着官吏百姓花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垦修建完成,第二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老百姓感念郑浑">郑浑的功德,就把这里叫做:郑陂!
史书记载:“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郑浑">郑浑后来又转到山阳、魏郡当太守,每次他都能因地制宜,帮助百姓致富。
魏郡当地极度缺乏木材,于是郑浑">郑浑要求百姓必须种植榆树和各种果树,几年后,魏郡就成为榆树成荫,五果丰登的宝地。
常人到了魏郡,发现村落整齐如一,百姓生活富足安康,魏明帝">魏明帝曹叡">曹叡对此大加赞赏,布告天下,升郑浑">郑浑为将作大匠。
郑浑">郑浑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家无余财,甚至老婆孩子还经常没吃没穿的,可以说两袖清风到极致了。
以史为鉴认为,三国之中,名将、名士可以说层出不穷,但是能在基层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完成当地百姓的治理、教化,让饱经战乱的百姓得以享受难得的安定生活。
郑浑">郑浑这样的人,才是三国之中各大势力核心的人才,这也是陈寿">陈寿在《三国志》之中评价郑浑">郑浑为“恤理有方,魏代之名守。”的原因。
郑浑">郑浑这种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方案再加以治理的为官思路,对于如今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三国志-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