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为什么说和亲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制度之一?

为什么说和亲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制度之一?

来源:历史知识网

这些年网络文学大行其道,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体,这个本来也没什么,但背后所反映的,怎么爽怎么来的思想,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现实重的很多事情。

网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角有金手指,开了挂一样,扮猪吃老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灭谁就灭谁,完全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

这种心里不是不好,能做到天下第一当然好,能吊打你的敌人,这个当然没有任何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现实中,你的实力可能并没有那么高,不被别人吊打,都已经算是万幸了。

很多人被这种爽文侵蚀之后,看很多历史事件,都采取这种我武功天下第一,我最牛的态度,就见不得历史上那些不中用的朝代,动不动就说,那某某朝根本就不行。

说别人不行很容易,但你真的回到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去,你会发现,很多事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比如说和亲这件事。

无奈的和亲

现在说起来和亲,那批评的声音满天飞,什么屈辱呀,泪水呀这些词汇,充满着对于那些和亲王朝的不屑和不满。

汉武帝">汉武帝多厉害,派出卫青">卫青霍去病">霍去病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能够查得到的和亲公主,就是汉武帝">汉武帝时代的细君公主,她的父亲是汉武帝">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

第一个和亲的应该是刘邦">刘邦,当年刘邦">刘邦轻率出兵,没想到自己被围困杂白登山,眼看着中国的历史可能被彻底改写,陈平">陈平献出了计谋,用钱财贿赂单于的老婆,最终刘邦">刘邦得以脱逃。

刘邦">刘邦脱困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让一个公主远嫁匈奴,但吕雉">吕雉舍不得鲁元公">鲁元公主">鲁元公">鲁元公主,死活不让女儿去,最终换了另外一个人去了匈奴,但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姓名。

和亲这件事,一开始就带着无奈和被迫的感觉,一般开国之初,军事历史都是比较强大的,但纵然是刘邦">刘邦手下悍将如云,也依然差点让匈奴给包了饺子。

为了生存,为什么给刚建立的大汉王朝续命,刘邦">刘邦不得已,开辟了和亲这条路,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和亲。

文明的冲突

游牧和农耕,因为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文明形态,游牧和农耕的组织模式和行为逻辑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具体到和亲这件事,最让和亲公主难以接受的,或者说也是整个农耕地区,最鄙夷游牧地区的一点就是,和亲的公主可能会嫁给儿子或者是孙子。

比如说我们刚才说过的细君公主,年迈的乌孙王确立了孙子为继承人之后,整个公主就嫁给了乌孙王的孙子,朝为继祖母,暮为长孙妇,这种身份的转化,对于这位公主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为了她还写信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的回复却是,让她再忍耐忍耐,著名的王昭君">王昭君也曾经是嫁给单于两代人,更著名的是隋朝的公主,嫁了四个老公,分别是父子和">子和兄弟的关系。

这种在中原地区,视为禽兽行径的,在游牧地区却是习以为常的,因为游牧地区环境恶劣,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繁衍人口,保持劳动力,这种做法是最能体现效率最大化的。

现代看来,这两种思想和风俗,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哥哥死了弟弟娶了嫂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是这么做的,能够接受两种文明的政权,才能展现出超强的领土和能力。

和亲的意义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杜甫">杜甫的《兵车行》非常生动地描写了战争的苦难,有人说不应该牺牲一个女人,来换取和平,难道牺牲几十万汉家男儿就应该。

面对是牺牲一个还是十万这样的选择,你会选择什么呢?

和亲是最温和的一种手段,况且只是去和亲,又不是真的去死,古代婚姻本来就不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就算是农耕地区的人们结婚,结婚之前,那也是连面对没见过,去塞外无非就是嫁的远一点而已。

现代的思潮,过分地贬低和亲,其实和亲本质上是一种非常灵活的策略,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无法从实力上碾压你的对手,而你的对手又时时刻刻威胁着你,你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