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心取米”各添一笔吓退匈奴?究竟是什么字?真相没这么简单

“天心取米”各添一笔吓退匈奴?究竟是什么字?真相没这么简单

来源:历史知识网

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美妙的文字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古老、最优美、最具想象力的语言。它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着独特的魅力,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至今日,我们依旧调侃汉字的博大精深,虽然简单几笔却能变化万千。古代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传说,这“天心取米”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这个传说是真的吗?

据说北方匈奴在汉武帝">汉武帝的时候便想出一招用汉人的汉字来羞辱汉朝的诡计,并想借此为出兵找到借口,然而泱泱华夏从来就不缺人才。这一份让朝堂上下哑口无言的战书被汉武帝">汉武帝张榜找来的修撰官给轻松化解。

当时匈奴给汉武帝">汉武帝送来了一封战书,纸上写着“天心取米”四个字,汉武帝">汉武帝百思不解,便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其含义。无奈朝臣沸沸扬扬始终没有结论,皇帝只好张榜求贤,一名叫何塘的修撰官揭榜而来。他告诉皇帝这是匈奴要来夺取大汉江山的野心,并表示自己也有应对之策。

他找来笔墨,在匈奴的战书上各添了一笔。皇帝一看拍手称快,命人赶紧送出。匈奴看到自己的战书被原样退回颇为奇怪,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未必敢来”,只是在自己原来的字上各加了一笔。匈奴虽然屡犯边境,但对汉朝的实力终归忌惮,看到这四个字更认准汉朝胸有成竹,便勒令退兵另做打算。

实际上,汉朝是沿用秦制,所以文字也是以秦朝时候的小篆为主,虽然民间已经有隶书在流行,但依旧是繁体的形式。所以那时候的汉字不可能加一笔就变成故事中的那样,这个故事在影视剧《少年包青天》中五鼠闹东京时也被引用。据学者考证,这个故事应当是1956文字改革后杜撰而来。在汉朝时期的官方文献一律都是小篆为主,而小篆中“天心取米”和“未必敢来”的写法应该如图中一样。

如此,便能很明显区别二者之间的天壤之别,而简体字是在1956年文字改革后才应运而生。虽然故事为后人杜撰,但其能流传开来,也足见作者的智慧。可以说其本质上与古代真实存在的字谜故事平分秋色。

历史上像“何塘”这种充满智慧的小人物比比皆是,在关键时候急中生智不费吹灰之力解决战争威胁的故事更是璨若星河。故事本身体现的依旧是对小人物的关注,就像说出“肉食者鄙”的曹刿">曹刿一样,虽昙花一现却青史留名。所以这个故事本身的真假显然并不重要,如何去发现身边那些毫不起眼的真人才更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