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葬玉|先人积富,后人享福

葬玉|先人积富,后人享福

来源:历史知识网

关键词:葬玉

丧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文化中,就发现有许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兽牙等,这说明当时已有随葬的器物及风俗。到了汉代,厚葬之风日盛,葬玉更是极为普遍。人们相信玉有保存尸体的功用,认为尸体人葬时,会遇到水银浸泡,而水银遇玉就会凝固,所以以玉敛尸就会使尸体不腐烂,从而产生再生的可能。真正的纯随葬玉不是泛指所有的埋葬在墓中的玉器,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作的玉器,主要包括:玉握、玉塞、玉衣、玉琀等。

玉握猪

受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玉能使人永生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再加上封建帝王的影响,这种认为玉石可以保存尸身,使之不朽的观点在各个时期流传的范围也不相同。

玉握猪

这件银缕玉衣的主人叫“刘和”。史书上并无记载,但墓中出土了一枚“刘和”私印。专家根据墓葬情况,特别是这件银缕玉衣判断,刘和,应为西汉文景时期楚王家族的某位成员。这件银缕玉衣长181厘米,宽48厘米,由2116块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和田青玉玉片以及1000多克银丝穿缀而成,周缘以黄色织物锁边,包括头套、双臂、双手、胸背、双腿以及双足等部分。毕竟这样的银缕玉衣属于王侯级别。若非王室成员,是用不起的。这件文物时间是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41年间),藏于徐州博物馆。

玉衣

玉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孔的器物,因为古人相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之说。九窍塞包括:双眼塞,也称眼盖,多作椭圆形或杏叶形;双耳塞、双鼻孔塞和肛门塞,则作为圆柱形,一头大而另一头稍小,耳塞还有做成八棱形柱式样的;由于口塞不能全部含在死者口中,所以还有一种含在死者口中的“琀”其造型为玉蝉、玉珠、玉管、玉片等;最后还有生殖器塞,它有的是用玉琮改制成的小盒,有的是曼秀形的玉器。

玉塞

玉握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古人认为人死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玉猪是汉代最流行的玉握,造型多样化,也有的较为写实,生动可爱。因为猪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有提供食低品之意,所以玉猪的雕琢很多见。另外还有璜形玉器等作为玉握。

玉握猪

玉琀指的是放入死者口中的东西,叫琀或含。所含的东西,大都为当时的贵重物。商周含物为玉或宝物,含玉有蝉形玉、玉鱼、珠方片玉饰、短玉管、珠、贝等到汉代时,盛行用玉蝉为琀。玉蝉是使用最久的一种玉琀。古人用玉蝉为琀,被认为是蝉幼虫自土中钻出,蜕变成虫,用在死者口中,作为转世再生的象征。玉蝉的形状多种多样,简单的仅如三楼形玉玦,一端略尖。复杂的则翅脉、足纹俱全,眼、腹、额都饰细线钩云纹。最常见的是-种片然,中部微隆起,用刀极简练淮強,银似钉帽的玉蝉,这种玉蝉在清代及近代被大量仿制。

清中期白玉蝉

浅聊葬玉到这里,大家了解一下

如有送拍,请私信

13923778242

我是庄主,一个爱好古玩的姑娘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