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当日以他人酒杯浇自己傀垒,兴酣落笔,概乎言之"。傀儡一词最早出现在《列子">列子·汤问》中,原意是指提线木偶。傀儡皇帝,顾名思义就是名义上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权力往往掌握在大臣或者是太后手中。历史上最有名的便是《三国志》当中那个孱弱的汉献帝">汉献帝刘协">刘协,我国最后一位傀儡皇帝是清光绪">光绪帝。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的原因政权更迭频繁也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情况。
一、不甘屈居的君王气魄
"君王人把陈平">陈平业,换得雷塘数亩田",是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更不用提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虽然自知权力受限,但没有谁愿意将社稷拱手让于他人,甘愿做屈居臣下之君。就连刘协">刘协,也是一直不停的想办法和刘备">刘备联系希望能够摆脱丞相曹操">曹操的控制。但可惜他没有足够的实力,但却有人成功的做到了。
1.因利益临危受命
元子攸">元子攸为北魏献文帝之孙,孝文帝之侄。如果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正常顺位方式,是无论如何也排不到他做皇帝的。《资治通鉴》记载"武泰元年,孝明帝联晋阳尔朱荣">尔朱荣意欲夺权。反遭胡皇后毒害"。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因为孝明帝想要从母亲手中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却被血亲毒死。此后尔朱荣">尔朱荣便开始一方面反对胡太后,另一方面准备选择另立新帝。那时自己便可和曹操">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魏书·孝庄">孝庄帝纪》"武泰元年秋九月,戊戌于河阳汇合尔朱荣">尔朱荣,即帝位"。当日尔朱荣">尔朱荣便将群臣诱骗至郊外以"祸乱国家纲纪,助胡氏为为虐四方,荼毒百姓"之名将其斩杀殆尽。自此,元子攸">元子攸正式登基,成为北魏的第十二位皇帝。
尔朱荣">尔朱荣之所以选择立元子攸">元子攸为帝,首先是因为他是拓跋家的嫡系子孙而且有一定的威望。为了证实这一点,他还特意命人为所有拓跋家族的人铸像结果只有元子攸">元子攸的能成。这更加坚定了,立元子攸">元子攸为帝的信心。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元子攸">元子攸当时年少,而且在朝堂上并无根基。更加有助于自己对其的控制。
2.被架空的武怀皇帝
可以说尔朱荣">尔朱荣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的将这个小皇帝放在自己的眼里,他依仗着自己的拥立之功嚣张跋扈肆意培植自己的党羽。《北史》"尔朱荣">尔朱荣有意使门下入洛阳而为官,乃遣元天穆入京相劝孝武帝。"
此时的元子攸">元子攸觉得自己虽羽翼未满,但也不肯一直受人指使。任由尔朱荣">尔朱荣胡作非为。但尔朱荣">尔朱荣也不是一般人物,他也动了杀心决议入京。一个是有名无权的象征性皇帝,另一个则是只手遮天的当朝丞相,二人此时变得水火不容。
《北史》"孝庄">孝庄帝运接交丧,招纳勤王",元子攸">元子攸以皇后产子之">子之名诱骗身为外祖的尔朱荣">尔朱荣进宫探望。在交战之际,尔朱荣">尔朱荣扑向元子攸">元子攸结果却被其藏好的匕首径直刺入身体。从此,一代权臣最终落幕。
尽管尔朱荣">尔朱荣死了,但他的势力却丝毫未减退。大批人马纷纷赶赴洛阳,要求为天柱复仇。尔朱兆">尔朱兆势力最盛,起兵后一路高歌猛进将元子攸">元子攸追至黄河岸边生擒。而后于晋阳的三级佛寺,将其勒死。
二、勇武有加的祢罗突
"高祖高拱">高拱深视,弥历岁年,谈议儒玄,无所关预,祭则寡人,晋公不之忌也。"这是卢思道对于,周高祖宇文邕">宇文邕的评价。他是周文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两位哥哥都曾经当过皇帝。父亲自小因其自幼知侍奉双亲且气度非凡对其宠爱有加。
1.韬光养晦以伺机
"帝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公护专权,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这是周书中对宇文邕">宇文邕的评价。当时宇文护">宇文护是宇文邕">宇文邕的堂兄,也算作是宇文泰">宇文泰留给儿孙的"顾命大臣"。他恳求其尽心辅佐皇帝,可独揽军权。周明帝宇文毓">宇文毓,脾气耿直率真多次在朝堂之上反驳宇文护">宇文护最终遭其派人毒害。
宇文护">宇文护便拥戴时年二十七岁的宇文邕">宇文邕为帝,因为他至少表面看起来非常听话。能够安心的做自己的傀儡。宇文邕">宇文邕的过人之处便在于可以从他人身上吸取教训,他上位后处">后处处听从宇文护">宇文护安排。
《周书》"武帝三年,上于庙堂云:晋国公,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为了表示自己的尊重,宇文邕">宇文邕使众人避宇文护">宇文护之名讳。然而在背后,宇文邕">宇文邕一直逐渐的削弱宇文护">宇文护之势力。
2.亲政一展宏图之志
著名的兰陵王高长恭">高长恭大败宇文护">宇文护,使其在朝野之上的名望极速下滑。而宇文邕">宇文邕暗感时机成熟便筹划夺权事宜。《资治通鉴》记载建德元年,宇文邕">宇文邕和宇文护">宇文护一起看望太后。
趁宇文护">宇文护诵读《酒诰》之际,宇文邕">宇文邕将狠狠的砸在了宇文护">宇文护的头上。自此,周武帝终于可以独揽朝政大权。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系列的为政举措。建德元年,宇文邕">宇文邕继续推行均田制,打压士族势力,减轻赋税徭役。建德六年宇文邕">宇文邕率军攻入邺城,大败北齐,一统北方。
司马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评价道"周高祖可谓善处胜矣!他人胜则益奢,高祖胜而愈俭。"他摧毁了父兄筑起的富丽堂皇的大殿,销毁了金银器皿。身衣布袍,寝布被,无金宝之饰。他的节俭可见一斑,而也正因此他看不惯佛教中的奢靡,便有了著名的"北周武帝灭佛"。
三、傀儡皇帝结局大不同
元子攸">元子攸和宇文邕">宇文邕都是靠着权臣拥立上位,况且宇文邕">宇文邕与权臣还有着弑兄之仇。可二人竟一个凄惨收场,遭缢而亡;另一个却可以顺利的继承大统,成为一代明君。其实二者相较而言,除了都做过傀儡皇帝外几乎无其他相似之处。
1.性格决定命运
宇文邕">宇文邕自幼聪颖慧达,心性凛然而元子攸">元子攸却并无宇文邕">宇文邕之才能。观察二者继位后的表现便可得知。在一开始,二人在各自的朝中都没有自己的势力。元子攸">元子攸选择的是针锋相对,孤注一掷。但宇文邕">宇文邕却还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尔朱荣">尔朱荣和宇文护">宇文护都喜欢在朝堂上培植自己的党羽,魏孝庄">孝庄帝虽自知自己是傀儡但不愿做傀儡。他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他选择的是示强。而又拥立之功且手握重军的尔朱荣">尔朱荣不可能忍受如此行径。
相反,北周武帝对于堂兄的种种行为采取的是视而不见的态度。欲示强,则先示弱。他不仅尊重宇文护">宇文护,也非常尊重其母亲。三天两头的派人前去探望,使得宇文护">宇文护放弃了对自己的防备之心。
2.与出身息息相关
元子攸">元子攸是献文帝之孙,他的父亲并不是皇帝。所以,他们一家早就离开了权力中心。所以,一开始在朝堂上其实除了尔朱荣">尔朱荣并无人支持他。这也是为什么,尔朱荣">尔朱荣死后他在城头恸哭的原因
宇文邕">宇文邕则不同,其父兄都是皇帝。自幼在宫中长大,他继位可以说也是得到了除宇文护">宇文护之外其他大臣的支持。周武帝得位,可谓是名正言顺。其天生为政治而存在,灭掉宇文护">宇文护时并未涉及任何军事行动。
3.权臣的势力不同
尔朱荣">尔朱荣最开始便是晋阳的将军,掌握着军权。而后凭借拥立之功,名正言顺的接管了全国的军队的指挥权。而后发动"河阴之变",将可以与自己抗衡的势力全部一网打尽。
一时之间,庙堂之上风声鹤唳而他也成为了魏国唯一的权臣。而后平葛荣">葛荣、讨关陇、逐元颢">元颢;尔朱荣">尔朱荣的威望一时之间无人可出其右。这时,他才是北魏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坐在龙椅上的,不过仅仅是一个标志罢了。
宇文护">宇文护的威望完全来自于宇文泰">宇文泰,也就是宇文邕">宇文邕的父亲。是其亲自将军权转移到自己的侄子手中,寄希望于他可以殚精竭虑的辅佐自己的儿子。所以宇文邕">宇文邕上位后,虽然表面上屈服于其,宇文护">宇文护却并未掀起波澜。
相较于尔朱荣">尔朱荣,宇文护">宇文护毫无军功可言。不过是个"投机主义者",用他伪善的面孔蒙蔽了宇文泰">宇文泰才使他走向了权力的巅峰。被高长恭">高长恭大败之后,其人气可谓是低到了极点。
许多大臣对他平日的行径敢怒不敢言,此时便可以恣意的落井下石。正所谓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
4.国家正统之略
"最是无情帝王家",千百年来为了争夺王位发生了多少血雨腥风。说到底,二位权臣拥立傀儡皇帝不过是为了堵住他人的口舌。如果直接自己登基,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就像袁术">袁术率先称帝,结果遭到了其他诸侯的歼灭。
尔朱氏和拓跋氏,说到底并不是一家人。不过是因为利益,才使得二人捆绑在了一起。元子攸">元子攸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与皇位遥隔十万八千里的他正是因为尔朱荣">尔朱荣才能登基;悲情的是操之过急的他只顾追求帝王颜面。
宇文护">宇文护和宇文邕">宇文邕,二人是堂兄弟关系。宇文护">宇文护如果毒害明帝后自立,必然不会受人拥戴。他自己算盘是辅佐堂弟,对其颐指气使。但宇文邕">宇文邕是宇文氏的嫡系,不论其有无作为,但就这一点就高出宇文护">宇文护一大截。
结语:
古往今来,为了争夺大宝无数人纷纷赴死。元子攸">元子攸不过是这其中的沧海一粟罢了,况且其本人的能力是远远不足以执政的。就像在商议尔朱荣">尔朱荣进京诛杀事宜时,他总是左顾右,拿捏不定主意。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