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生在汉武帝">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事件,《史记·孝武本记》中只字未提,《史记·田叔">田叔列传》中也只简单地记载为:"太子有兵事。"其中并未提及"巫蛊"之事。《汉书·武帝纪》中对此事的记载也不足百字,不过倒是出现了"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之说。
后来被证实,所谓"巫蛊之祸"实际上就是一桩"巫蛊冤案"。这场由"巫蛊"事件而导致的祸乱,竟造成"死者数万人",卫皇后自杀、戾太子刘据">刘据自缢,牵涉到的官员治吏冤死者数百。此次事件可以说是汉武帝">汉武帝一生的最大败笔,也是他皇帝任期内最大的污点。这样,《史记》和《汉书》对此事避而讳之,记载简略,我们就可以理解了。
而《资治通鉴·汉记十四》对"巫蛊之祸"的记载较为详细,我们从这里可以对整个事件的起始末节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巫蛊之祸"发生的背景
每一次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着特定的政治背景,"巫蛊之祸"说白了也是一种政治权术的的操弄。
历史上对汉武帝">汉武帝虽然褒扬的声音居多,但对他的负面评价也不少。比如他一生沉迷女色,作风靡奢,穷兵黩武等等,再加上他晚年身体多病,为了得到长生不老药,他笃信方术,结交了很多方士。一时间巫术和方术在长安甚为流行,并且逐渐充斥后宫。
当初,那位曾被"金屋藏娇"的皇后阿娇骄横且爱嫉妒,又生不出儿子,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刘彻因此而疏远了她,并宠爱上了卫子夫">卫子夫,卫子夫">卫子夫在生了儿子刘据">刘据之后,武帝把她立为皇后,刘据">刘据为太子。后来卫皇后因年老色衰渐渐失宠,然而太子为人仁厚恭谨,卫皇后又善于避嫌,所以卫后虽然失去宠爱,却仍然得到礼遇。而此时的武帝后宫,方士女巫的活动也渐渐频繁起来。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汉武帝住在建章宫时,发现一个带剑的男子进入中龙华门,便命人抓捕。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汉武帝很是生气,杀了门官,并调集守卫京城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而且下令关闭长安城门进行搜索,直到十一天后才解除戒严。随后就发生女巫装神弄鬼的"巫蛊之祸"。
此时的京师长安城内,聚集了很多方士和各类神巫,他们以邪术迷惑众人,做出许多令人痛恨不耻之事。而后宫中那些先后失宠的妃嫔,为重新获得武帝的宠爱,都纷纷暗地里邀请女巫入宫,让女巫教她们所谓消避灾难的巫术,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头人,并设台祭祀。经常因相互猜疑妒忌而争吵,还常常相互告发对方诅咒皇帝、大逆不道,同时对自己的对手施以巫蛊之术。一时间后宫迷乱,因后宫的巫蛊之事而牵连朝中大臣的事件时有发生。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被告发的人处死,后宫妃嫔、宫女以及受牵连的大臣共杀了数百人。
"巫蛊之祸"的真正爆发点起源于汉武帝">汉武帝的疑心。有一次武帝在白天小睡时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有几十个木头人手持木棒想要袭击他,惊醒后汉武帝">汉武帝就精神恍惚,记忆力出现减退,并且感到身体不舒服。江充">江充与太子刘据">刘据和卫皇后之间曾有过矛盾,见汉武帝">汉武帝年纪已老,害怕汉武帝">汉武帝去世后被新皇帝刘据">刘据诛杀,便对汉武帝">汉武帝说他的病是因为有人在装神弄鬼用巫蛊术造成的。于是汉武帝">汉武帝命江充">江充为使者,负责调查巫蛊案件。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记载,江充">江充本名江齐,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通晓医术。他有一个妹妹,容貌姣好,且善歌舞能鼓琴。这里怎么又出现了赵姬">赵姬和春申君">春申君爱姬李园">李园妹妹的影子?为什么她们都来自于赵国人?
江齐的妹妹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因而江齐便成为了赵敬肃王刘彭祖">彭祖的座上宾。《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彭祖">彭祖)其太子丹">太子丹与其女及同产姊奸,与其客江充">江充的卸。充告丹,丹故以废。"刘丹曾与自己的女儿以及同胞姐妹通奸。江充">江充本是依靠刘丹的门客,后来产生过节,刘丹担心他告发自己的隐私,便派人追杀江齐,江齐逃跑,刘丹就把他的父兄抓起来杀了。
江齐向西逃入长安,改名为江充">江充,向朝廷告发刘丹与同胞姐姐及父王嫔妃的淫乱,以及和其他郡国交往,狼狈为奸,恣意为害之事。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刘彻大怒,下令包围了赵王刘彭祖">彭祖宫殿,搜捕赵太子刘丹,并判其死罪。
刘彭祖">彭祖是汉武帝">汉武帝的异母兄,刘丹虽然淫乱无耻,大逆不道,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为了救刘丹一命,赵敬肃王刘彭祖">彭祖上书给汉武帝">汉武帝称:"充逋逃小臣,苟为奸讹,激怒圣朝,欲取必于万乘以复私怨。后虽亨醢,计犹不悔。臣愿选从赵国勇敢士,从军击匈奴,极尽死力,以赎丹罪。"(《汉书·蒯伍江息夫传》)武帝念及兄弟情面,虽赦免了刘丹的死罪,却也废了他的太子之">子之位。
汉武帝">汉武帝在上林苑犬台宫召见江充">江充,认为"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江充">江充最终受到了汉武帝">汉武帝的信任。在得到武帝的信任后不久,江充">江充便做出两件让人震惊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不给馆陶长公主面子。
馆陶长公主刘嫖">刘嫖那可是汉武帝">汉武帝的姑姑兼丈母娘,是前皇后陈阿娇">陈阿娇的母亲,虽然随着陈后的被废而权势大不如前,但毕竟身份地位还是极高的。有一次江充">江充外出,碰上馆陶长公主等人在驰道上坐车行走,就喝问为何如此放肆,馆陶长公主说:"是太后的诏命。"江充">江充说:"只有公主可以,随从车骑都不行。"便把馆陶长公主的随从处以重罪,并没收了车马。江充">江充的这种做法分明是一种欺主和狗眼看人低的行为。
所谓"驰道"就是皇帝的专用车道,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的车马都不得随意行走,否则便要治罪。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不能走,太子可以吗?请大家看一看下面的事情就可以知晓。
第二件,江充">江充陪随武帝前往甘泉宫时,正巧遇见皇太子刘据">刘据的家臣坐着车马在驰道上行走,被江充">江充抓了起来交官处置。刘据">刘据得知以后,派人向江充">江充求情说:"我并非舍不得车马,只是不想让陛下知道了会怪我平日对下人管教不严。希望您宽恕这一次。"江充">江充根本不予理睬,径直上奏,并得到了梁武帝的赞赏。汉武帝">汉武帝说:"作为人臣应当如此!"从而对江充">江充更加信任。
而江充">江充与太子之">子之所以产生矛盾,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而这一所谓的"矛盾"也未必不是江充">江充的小人之心,太子刘据">刘据心里也可能没有这么想过,但却成了江充">江充陷害太子的缘由。
江充">江充带领手下胡人巫师在后宫中到处掘地寻找木头人,结果可想而知,江充">江充在太子宫中"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许多木头人,而且还发现了帛书,帛书上所写的内容竟是对皇帝的大逆不道之辞。这很明显是江充">江充等人事先就隐藏好的。太子刘据">刘据知道以后非常害怕,知道江充">江充急于把自己置于死地,就听取太傅石德的建议,决定先下手为强,把江充">江充、韩说等人逮捕处死。
太子刘据">刘据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江充等人。按道侯韩说怀疑是诈,不肯接受诏书,被刘据">刘据门客杀死。刘据">刘据亲自监斩江充">江充,并斥骂道:"赵虏!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这句话说的是江充">江充本是赵国的奴才,在逃到长安之前就破坏了赵国国王父子关系,害了刘丹还嫌不够,如今又来离间伤害武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
刘据">刘据处死了江充">江充,又将为虎作伥的手下的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
刘据">刘据派侍从门客无且携带符节乘夜进入未央宫长秋门,通过长御女官倚华将一切报告卫皇后,然后调发皇家马的马车运载射手,打开武器库拿出武器,又调发长乐宫的卫卒。长安城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太子造反"的传言也不胫而走。黄门苏文">苏文曾协助江充">江充从太子宫中掘得木头人,害怕太子报复,寻机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刘据">刘据起兵造反。
汉武帝">汉武帝知道太子的为人,起初并不以为他会反叛,在得知太子起兵的消息之后说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江充等人,所以发生这样的变故。"因而派使臣召刘据">刘据前来问个清楚。使臣由于害怕,不敢进入长安,半道而返回去报告武帝说:"太子已经造反,要杀我,我逃了回来。"汉武帝">汉武帝这才大怒,于是给丞相刘屈氂">刘屈氂颁赐印有玺印的诏书,命令他:"捕杀叛逆者,朕自会赏罚分明。紧守城门,决不能让叛军冲出长安城!"
丞相刘屈氂">刘屈氂领兵围捕太子,太子刘据">刘据也拥兵自卫,双方交战五天,死亡数万人,血流成河。而百姓们都听说并信以为"太子谋反",所以大都不依附太子,而丞相这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最后太子兵败逃走,武帝下达谕旨收回卫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皇后惶恐自杀。
太子等人向东逃到湖县(旧址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乡县西南),藏匿于泉鸠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鸠水西)一户人家之中。主人家境贫寒,靠卖草鞋来奉养太子等人。后来消息泄露,官吏前来围捕,主人战死,太子上吊自杀,二位皇孙也全都遇害,同时遇害的还有太子的妻妾和其他男男女女众人。只有另外一位皇孙,也就是后来的宣帝,因年幼被押在狱中,得以存活。
值得注意的是,太子刘据">刘据逃走之后,汉武帝">汉武帝非常震怒,大臣们也十分忧虑和恐惧,但不知如何是好。唯独壶关三老令孤茂冒死上书汉武帝">汉武帝说:
"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子乃孝顺。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缪,是以亲戚之路鬲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无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宫下!"
汉武帝">汉武帝看后,感觉其所言情理之至,深受到感动而有所醒悟,但不知为什么,武帝并没有立即公开表示赦免太子的意思。
直到汉武帝">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官吏和百姓之间仍有以巫蛊害人罪相互告发的事情发生,经过调查发现大多为子虚乌有。而此时汉武帝">汉武帝也似乎完全醒悟过来,知道太子刘据">刘据乃因被江充">江充逼迫才起兵诛杀江充">江充,并无反叛之意。又有田千秋">田千秋上书为太子刘据">刘据鸣冤,田千秋">田千秋是守卫汉高祖">汉高祖祭庙的郎官,他在给武帝的奏书中说道:"作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打。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梦见一位白发老翁,教我上此奏章。"
于是汉武帝">汉武帝幡然醒悟,以为这是高祖皇帝的神灵派田千秋">田千秋来指教他,于是召见田千秋">田千秋,并当即任命他为大鸿胪(九卿之一)。于是事情的结果便发生了戏剧性的翻转。因为当时汉武帝">汉武帝在太子刘据">刘据逃走以后,曾把跟随太子和">子和为太子助战的人几乎全部治罪或处死,而现在,原来那些诬陷并追捕攻杀太子而被认为有功的人,如今却又反被治罪报复。
武帝下令将江充">江充一家满门抄斩,把那个在太子发兵时逃出长安报告"太子谋反"虚假信息的苏文">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那些曾在泉鸠里围攻太子的人,最初被任命为北地太守,后也遭满门抄斩。就连丞相刘屈氂">刘屈氂等相关人物被以各种理由被杀或自杀。
这里面最冤的恐怕就是少卿任安">任安了。任安">任安本是护北军使者,当时刘据">刘据起兵来到北军军营南门之外,将任安">任安召出,并颁给他皇后和太子符节,命其发兵。但任安">任安拜受符节,返回营中之后却闭门不出,并没有助太子起兵。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任安">任安如墙头草一样,他之所以不帮太子,就是想坐观成败,看谁取胜就归附谁,对朝廷怀有二心,因此将他腰斩。
任安">任安司马迁">司马迁是好友,据说任安">任安被治罪之后曾给司马迁">司马迁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为自己诉冤,这让已经遭受腐刑的司马迁">司马迁感到十分为难,他深知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援救好友,于是给任安">任安回了一封信来说明自己的苦衷,这便是著名的《报任少卿书》。
与任安">任安一同被腰斩的还有司直田仁">田仁。刘据">刘据兵败南逃到长安城覆盎门时,负责把守城门的司直田仁">田仁,因觉得刘据">刘据是汉武帝">汉武帝太子而心生恻隐,不忍逼迫,竟放走刘据">刘据,使其得以逃出城外。其实田仁">田仁死得也十分冤枉,若是汉武帝">汉武帝醒悟得再早一些,田仁">田仁不但不会死,而且还有可能得到奖赏。
汉武帝">汉武帝怜惜太子刘据">刘据无辜遭害,便特地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又在太子上吊自杀的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但这一切也只是对生者的安慰,而死去的太子刘据">刘据却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五、后来的事情
"巫蛊冤案"发生之后,汉武帝">汉武帝除了深深的追悔之外,还反省了以前的错误。他不但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而且规定,凡是有害于百姓生活和破坏社会安宁的方士祭祀拜鬼的活动,全部废除,此后不再发动战争,只以养民为职责,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对于社稷和民生来讲,这或许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