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琅琊榜》在炼狱中成长,赤子之心不灭,萧庭生是永远的长林王

《琅琊榜》在炼狱中成长,赤子之心不灭,萧庭生是永远的长林王

来源:历史知识网

自古君王多薄情,最是无情帝王家,皇权之争,从来都是一场残酷的博弈。

梅长苏曾说过,只有诚心,没有手腕,是万万不够的,而师承梅长苏的萧庭生,是真的尽得了梅长苏的真传。

忠心耿耿,受父皇驱使,为幼弟护航,以浩然">浩然正气镇守朝堂。

铁骨铮铮,率领长林军,常年戍守北境,守护大梁河山稳固。

萧庭生始终秉持着,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不虚度,上天所赐的年华岁月的准则,戎马一生,操劳一生,为大梁受人间苦痛,为父皇战天下枭雄,为皇弟华发早生。

若不是昔年的那场阴谋,萧庭生也是有机会,走上帝位,成为一代明君的。

可是当年的那桩旧案,只因帝王的猜忌和无情,小人的构陷和污蔑,便流了太多的血,牵连了太多无辜之人。

七万赤焰军全军覆没,埋骨梅岭,赤焰军主帅林燮(xiè)全家被斩,皇长子祁王萧景禹背负叛国污名被赐死,祁王之母宸妃林乐瑶被迫自尽。

萧庭生贵为皇孙,本该享尽荣华富贵,却于年幼之时,便失去了母亲,隐姓埋名,沦为宫中奴隶,受尽屈辱,命途坎坷。

荣华富贵,尊荣权柄,会让人忘记初衷,忘记本心,所以,帝王的无情与残酷,是这世上,最可怕的事情。

梁成">梁成帝萧选还是皇子之">子之时,便与林燮,言阙是生死兄弟,然而年少时的豪言壮语,和郑重承诺,却在一朝登上帝位,大权在握之时,全部化为乌有。

林燮与言阙辅助萧选,顺利登基,可随之而来的,不是实现诺言,按功行赏,反而是忌惮与防范。

言阙早已与林燮的妹妹林乐瑶,两情相悦,情深几许,可萧选登位后,为制衡林燮,却强行棒打鸳鸯,纳林乐瑶为妃,还与她生下了皇长子萧景禹。

之后,为了避免言阙复仇,将言阙的妹妹迎娶入宫,封为皇后。

虽然后来,林燮成为赤焰军主帅,言阙也已封侯,奈何年少的情谊,终究是淡去了,隔阂已成,无法消除。

疑心是一颗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生根发芽,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十几年后,皇长子萧景禹已然成人,获封祁王,优秀且强大,是朝堂中的一代贤王。

林燮为赤焰军主帅,军权在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其子林殊,更是少年英武,不但武功高强,更是排兵布阵的奇才,自幼随父出征,鲜有败绩,是金陵城中,最明亮,最闪耀的少年郎。

然而自古以来,都是先君臣,后父子,兄弟,无论关系有多密切,一旦强大到被帝王视为无法控制,便会遭受忌惮。

大梁有一机构,名为悬镜司,是直属于梁帝,司职侦查的部门,专门为帝王查办隐匿案件。

然而祁王却认为,一位明君的身边,根本不需要这样的一个部门存在,便谏言撤裁悬镜司,将其并入大理寺。

悬镜司首尊夏江为">江为保住悬镜司,便利用梁成">梁成帝的猜忌,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冤案,残害了太多无辜之人的性命,造就了无数枉死的冤魂。

夏江伙同驸马谢玉">谢玉,及滑族璇玑公主,陷害祁王萧景禹联合赤焰军谋反。

先令萧景禹身陷天牢,又在赤焰军攻打大渝,因援军迟迟不到,艰难取胜,精疲力尽,途经梅岭之时,惨遭陷害,被友军以火攻之法,屠戮殆尽,导致七万赤焰军全军覆没。

赤焰军被剿灭,林家被满门抄斩,祁王萧景禹在狱中被赐死,祁王府被灭门,宸妃林乐瑶于宫中自戕。

梁成">梁成帝,夏江,谢玉">谢玉,均以为赤焰军无一生还,殊不知,少将军林殊,在众将士拼死护卫之下,虽火毒攻心,却因掉入雪窝之中,被寒蚧虫噬咬,而得到了一线生机。

身中火寒之毒的林殊,为了活下去,报仇雪恨,忍受削皮挫骨之痛,改头换面,废掉一身武功,换得一个病弱之身。

自此,林殊从骄傲耀眼的赤焰军少主,变成了弱不禁风,却能搅弄朝堂的江左梅郎梅长苏。

这桩惨案之下,除了侥幸生还的林殊之外,还有萧景禹的遗腹子萧庭生。

他的生母是祁王府的一名侍妾,被发现有孕后,祁王妃拼死将其护下,抹去了她在祁王府的所有痕迹。

之后,又在梁成">梁成帝幼弟纪王的护佑之下,将那名侍妾送入掖幽庭之中,给她们母子俩,按上了其他的身份,令萧庭生顺利出生,艰难生还。

本是皇族贵胄,却为了活命,而假借他人的身份,成为在掖幽庭出生的小奴隶,因生于掖幽庭,便被取名为庭生,连姓氏都没有。

掖幽庭是皇宫中最卑微的地方,是有罪的官宦家眷受苦的地方,那里的奴隶,不得识文习字,不得练武强身,不但要辛苦劳作,还要无端遭受打骂,忍饥挨饿更是家常便饭。

在这个会吃人的皇宫底层,萧庭生硬生生的挨了十一年,这期间,母亲不堪折磨离世了,只剩下他独自一人。

在萧庭生小的时候,几乎日日都会遭到毒打,犯错了要被打,没犯错,还要被打。

后来长大了一点,靖王萧景琰更是一眼便将他认出,所以暗自将他护下,才令他被打得少了点,受罚的方式,只是没饭吃而已。

要经历多少这种凄惨的岁月,才会让他在遇到梅长苏的时候,面对询问,只是面色一冷,云淡风轻的说出,自己被罚的方式。

萧景琰是梁成">梁成帝的第七子,母妃是医女出身,入宫后,因生下皇子,被晋封为静妃。

静妃没入宫以前,曾被外出游历的林燮救下过,所以一直谨记着林家的恩情。

而林殊与萧景琰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兄弟,虽无血缘关系,却胜似亲兄弟。

萧景琰在大哥萧景禹的身边,被教养长大,他与林殊都十分敬佩这位有贤德的祁王。

然而那年,萧景琰只是出使了一趟东海,明明出发前,他还与林殊约定,会将东海最大的明珠带回来,送给他,可当他回来的时候,大哥死了,最好的兄弟,也落得了那样的下场。

因为他一直坚信,祁王与赤焰军不会谋反,所以备受梁成">梁成帝的冷落,遭到驱逐,自那以后,其母静妃在后宫之中,一直低调蛰伏,静待时机。

直至十二年后,梅长苏归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搅弄朝堂,辅佐萧景琰,加入夺嫡之争。

萧庭生虽在掖幽庭长大,可皇家血脉,却是融入骨血的,他一身不俗的气质,根本不似一个奴隶,自然而然,便在梅长苏与其巧遇之后,便被推测出了身份。

正巧那时,云南王之女,镇守南境的女将军霓凰郡主,因其幼弟成年,便带着他进京承袭爵位。

梁成">梁成帝对曾是林殊未婚妻的霓凰郡主,十分忌惮,便做主为其设擂选婿,比武招亲。

北燕武士百里奇,相貌丑陋,却武功高强,竟也要打擂台,娶郡主。

大梁的皇子们无人能敌过百里奇,事实上,不但霓凰郡主不愿嫁给百里奇,就连梁成">梁成帝却不愿让北燕得到霓凰郡主这位巾帼战将。

梅长苏献计,提出用三个孩子,便可击败百里奇,还借此机会,让蒙挚在去掖幽庭选人的时候,顺便选中了萧庭生,给了他一个,离开掖幽庭的机会。

萧庭生,林深,路原,三个孩子,被梅长苏收为徒弟,仅仅五日,便以剑阵,出其不意的打败了百里奇。

自此,萧庭生三人,便留在了靖王府,梅长苏与萧景琰达成一致,并不打算告诉萧庭生,他真正的身世真相。

毕竟自小受苦,已经很可怜了,再背负上,这样的仇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

萧庭生不负萧景琰与梅长苏的厚望,果然成为了大梁的栋梁之材,而他也始终谨记梅长苏对他的告诫,无论日后多么位高权重,都千万不能迷失了本心。

在梅长苏的努力之下,赤焰冤案的真相,终于昭雪,赤焰军,林家,祁王府的冤屈,得到洗刷。

而萧景琰,也在梅长苏的辅佐之下,成为了夺嫡之争中,最后的胜利者。

当时,朝堂时局不稳,北境又面临大渝的虎视眈眈,梅长苏以病弱之躯,自请奔赴战场。

他是梅长苏,却也是林殊,所以,他最终选择,回到赤焰军当年的战场,那才是属于他的地方。

后来,萧景琰先被封为太子,后顺利登基为帝,正式将萧庭生收为养子,让他可以光明正大的,被冠以萧姓。

萧庭生是梅长苏最得意的弟子,文武双全,注定要为大梁征战沙场的。

大将军蒙挚整编好了全新的军队,萧景琰为其命名为长林军,而萧庭生被封王之时,他又将长林二字,给萧庭生,并将自己曾经的靖王府,送给了他,作为长林王府。

自此,长林军在萧庭生的手下,无人能敌,长林王之名,无人不知。

萧景琰之子萧歆,与萧庭生一起长大,他对这个哥哥十分喜爱,萧庭生与其玩乐的场景,是皇宫之中,最美好的一幕。

兄友弟恭,不受皇权影响,虽不是亲兄弟,却也血脉相连,长林王永远都是大梁皇室,最忠诚的拥护者。

守住本心,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当年大战百里奚">百里奚的掖幽庭三子,最终也仅剩萧庭生一人了。

当初,身为江左梅郎之徒的三人,的确不负所望,成长为了大梁的栋梁之材,奈何最年长的路原,却受人蛊惑,在权力和欲望之中,迷失本心,走上了歪路。

萧景琰将皇位传于萧歆,而他的另一子莱阳王,却伙同路原密谋造反,萧庭生亲率长林军,平定叛乱,莱阳王被处死,路原醒悟之后,选择自尽而死。

萧庭生不忍路原之子孤苦无依,便将其带入府中,将其收养,取名为萧平章,悉心栽培,视如己出。

萧平章就如同当年的萧庭生一般,不知自己的身世,但深知自己并非长林王亲子。

萧庭生将萧平章带回府中的时候,长林王府已怀有身孕了,没过多久,便生下了他们的亲生儿子,萧平旌,但即便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萧庭生还是十分偏爱萧平章的。

后来,掖幽庭三子之">子之一的林深,战死沙场,萧庭生一直为没能救下林深而自责。

所以,在林深临死之际,给林深之女,与自己的儿子萧平旌,定下了娃娃亲,令萧平旌自出生开始,便戴上了那块代表着承诺的银锁。

萧平旌与萧平章两兄弟,个性截然不同,但萧平章却是一个合格的大哥,也是最称职的长林王之子。

也是因此,萧庭生当时才不顾萧歆的阻止,将并非自己亲生的萧平章,立为长林世子。

萧平章与萧平旌的关系,与萧庭生和萧歆的关系,十分相像,兄弟二人的感情很好,大哥成熟稳重,为弟弟顶起了一片天,令萧平旌可以自由自在的,在琅琊阁学艺。

年轻的时候,萧庭生镇守北境,护佑大梁,萧平章长大后,子承父业,为国家,为父亲,征战沙场。

然而可笑的是,萧歆从来不觉得长林王功高震主,却急坏了一众大臣,纷纷担忧长林王势力过大,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曾经祁王府的冤案,源于梁成">梁成帝的疑心,可如今,却换成臣子忧虑不已了。

忠臣良将,奋勇杀敌,但那些稳坐朝堂,风吹不着,雨晒不着的文官,却只是动动嘴皮子,就怀疑武将谋反。

明明太子萧元时视萧平旌为亲兄长,两人关系极好,可太子生母,当朝首辅荀白水之妹,荀皇后,却一直对长林王一家,都十分忌惮。

荀白水的杞人忧天,荀皇后的无知愚昧,都间接的,害了长林王府,令萧平章成亲七年,却未诞下一儿半女,令萧庭生晚年却要承受丧子之">子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

若不是荀皇后重用包藏祸心,潜伏大梁复仇的夜秦国人濮阳缨,便不会有那场惨绝人寰的瘟疫,不会令萧平旌意外中霜骨之毒,更不会令萧平章,既要救弟弟,又要救父王,选择牺牲自己。

萧庭生承受丧子之">子之痛,悲痛欲绝,后萧歆病重而逝,令他再次承受失去弟弟的痛苦,身子早已日渐虚弱。

萧歆临死之际,还在一声声的叫着哥哥,他最放不下的,便是这个一生忠君爱国,却又为群臣忌惮,嫉妒的好哥哥。

因为他担忧自己死后,新帝年幼,无人压制群臣,令萧庭生遭受陷害,所以,便给了萧庭生监国,辅佐幼帝之权。

荀白水本就担忧长林王府势大,会威胁王位,如今,萧庭生又得了辅政之权,更令他担忧不已。

以致于,萧平旌在外征战,萧庭生不辞辛劳,辅佐幼帝,却还频频受荀白水的黑状,颠倒是非黑白,引得小皇帝生出疑虑。

萧平旌布局打仗,可荀白水却拿着一个荒唐的圣旨,赶至阻拦,令萧平旌为了不错失良机,只能抗旨出兵应战。

最终,长林军打了胜仗,护住了边境百姓,也稳固了大梁的江山,可回到朝中,却要遭受群臣的弹劾。

萧庭生强撑着病弱之躯,舌战群儒,就连最后一刻,都是在用生命去教育幼帝,如何去做一个好皇帝。

从来都不是,只要皇权在手,将朝堂制衡住,便可以自此稳固江山,高枕无忧了。

坐在这龙椅之上,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千秋万代,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哪怕是皇权,亦是如此。

所以,为君者要想到将来,就要时时心怀忧惧,胸怀万民,朝堂制衡并不是最重要的,手段,智谋也不是最重要的,主要还是要自己,能够震慑得住朝堂,令百姓心悦诚服。

萧庭生以血的代价,最后告诫了萧元时,之后,便晕厥了过去,大限将至,回天乏术,可怜他临死之时,都没能见一见,远在琅琊阁之上的小孙儿。

大臣们所忌惮的长林王,却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小辈之中,没有人不喜欢这位皇伯父的。

深知自己儿子的脾气秉性,无论是否亲生,对萧平章说长林风骨的承袭和延续,从来不在血脉,而他也从未让自己失望过。

了解亲子萧平旌属于江湖,却生在将门的无奈,所以最后告诉他,自己走后,长林二字,便不再是束缚了,该做的和能做的,他都已做过,从今往后,护持长嫂幼侄,不必执念。

就连满心怨念的莱阳王之子萧元">,也因为萧庭生亲自教习他军务,并告诫他的那句,一个人本性若善,纵然是烈狱归来,其赤子之">子之心亦可永生不死,被触动心灵,将造反之念压了下去。

可人心总是难测,我观他人,他人观我,两者皆如是。

明眼人都知道,长林王一家有多坦荡,却只有那些迂腐文官,像有被害妄想症一样,日日防范,最终害得上林王府,家破人亡。

而萧庭生最后的愿望,便是回到梅岭,那里,是他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也是埋葬他最敬重的师傅,和最思念的故友的地方。

所以,他也要葬在那,衣冠归王陵">王陵,遗骨埋梅岭。

《百变小樱》有颜又有钱,比任何人都迷恋小樱的知世,是最好的闺蜜

《琅琊榜》算计了莅阳的谢玉">谢玉,是世人眼中的恶人,却唯独爱她如命

《琉璃》司凤用生命在教媳妇搞对象,谈恋爱吗?十生十世的那种

《聊斋》燕赤霞伤妻杀子,树妖姥姥为爱黑化,一切始于爱也终于爱

《琉璃》褚玲珑是乌童命中的光,他爱她却伤她,所求所想也皆是她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