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鸿门宴存不存在?学者吕思勉:全是想象编造的故事

鸿门宴存不存在?学者吕思勉:全是想象编造的故事

来源:历史知识网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最危险的饭局,“鸿门宴”早已家喻户晓,然而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却认为鸿门宴纯属子虚乌有:“种种事迹,无一是在情理之中,汉高祖">汉高祖项羽">项羽此一会见,其真相殆全然不传,今所作者,亦全是想象编造的故事也。”

吕思勉的很多观点比较具有颠覆性,与主流观点不太相同,比如他曾贬低卫青">卫青霍去病">霍去病岳飞">岳飞等人,那么他全盘否定鸿门宴,是不是有道理呢?其实,从《鸿门宴》的内容来看,吕思勉的评价并非没有道理,不信请看以下两个疑问:

鸿门宴中,最想杀掉刘邦">刘邦的是范增">范增,乃至刘邦">刘邦逃掉之后,范增">范增气得浑身发抖,当着项羽">项羽的面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项羽">项羽是一个心高气傲之辈,也是范增">范增的主公,范增">范增当面如此说话当真适合吗?当然,适不适合暂且不论,可能是范增">范增一心要杀刘邦">刘邦,当刘邦">刘邦跑了之后,把他气得口不择言、口吐芬芳。

既然杀心已定,那么范增">范增又是如何计划杀刘邦">刘邦的呢?《鸿门宴》中只记载了两处:第一处是饭局刚开始时,“范增">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范增项羽">项羽之前商定的杀刘邦">刘邦A计划是什么,司马迁">司马迁并未交代,反正他没有提前制定B计划;第二处是千古流传的“项庄">项庄舞剑”,最终也没有成功。

首先,在项羽">项羽主场的鸿门宴上,范增">范增策划杀掉刘邦">刘邦是否合适?当时,天下风起云涌,如果刘邦">刘邦在鸿门宴上被项羽">项羽杀掉,对项羽">项羽的威信必然影响很大,估计天下诸侯也不敢相信项羽">项羽了。而如果在其他地方杀掉刘邦">刘邦,或者指使其他人,由此可以撇开项羽">项羽一方的责任。因此,范增">范增在宴会上计划刺杀刘邦">刘邦,这真是顶级智囊的水平吗,真的不是坑项羽">项羽吗?

其次,关于项庄">项庄舞剑的记载,实在很难让人相信真实发生过,不说其中太过小说化了,也不说是否有必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刺杀刘邦">刘邦了,就说其中的逻辑问题:A计划破产之后,范增">范增临时找项庄">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刘邦,因此舞剑的目的只有两人知道,但“项庄">项庄拔剑起舞,项伯">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项伯">项伯怎么知道项庄">项庄要刺杀刘邦">刘邦,他有那么聪明?况且,如果张良">张良看透了项庄">项庄舞剑的目的,但按照鸿门宴的座位来看(下图),项伯">项伯张良">张良相距较远,因此张良">张良可以使眼色,但项伯">项伯很难从张良">张良那边获得明确的消息。

现实有时候比戏剧更不讲逻辑,或许范增">范增就是这么“坑羽”,项伯">项伯就是这么聪明,但刘邦">刘邦毕竟在项羽">项羽数十万大军的地盘,属于砧板上的鱼肉,一计不成再生二计呗,比如范增">范增派人时刻盯住刘邦">刘邦,再安排人手刺杀刘邦">刘邦,或在刘邦">刘邦回去的路上设伏,总之想要刘邦">刘邦死,办法多得是。然而,范增">范增没有制定任何备用计划,之后又似乎束手无策,甚至至少傻等刘邦">刘邦如厕40分钟,最终发现刘邦">刘邦竟然跑了,气得扔东西砸东西,还口不择言地说一些得罪人的无用狠话。

显而易见,就以范增">范增刘邦">刘邦的安排来说,实在惨不忍睹、过于离谱,根本无法让人相信这是真实的历史。

既然范增">范增杀机毕现,刘邦">刘邦自然要逃之夭夭了,但问题在于怎么逃回去呢?樊哙">樊哙过来打断项庄">项庄舞剑后,“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刘邦">刘邦采取了屎遁计划,最终逃回了军营。但无论怎么看,刘邦">刘邦的逃跑计划都让人匪夷所思。

首先,刘邦">刘邦出去之后,樊哙">樊哙也被喊了出去,而《鸿门宴》中又说张良">张良刘邦">刘邦在外面商量逃跑安排,因此这时鸿门宴上只有项羽">项羽一方,刘邦">刘邦一方全部在外面。出门上个厕所而已,有必要呼朋唤友一起吗?如此行径,项羽">项羽范增">范增自然有一点警觉,之后项羽">项羽陈平">陈平刘邦">刘邦回去,但刘邦">刘邦随后却在商量逃跑,至少又过了40分钟张良">张良才进去替刘邦">刘邦道歉。

其次,刘邦">刘邦张良">张良樊哙">樊哙商量逃跑,当时鸿门到霸上(刘邦">刘邦军营)大道40里、山路20里,刘邦">刘邦张良">张良说“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等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替我给项王道歉。”秦汉一里等于415.8米,与今天相差不太大,二十里约等于今天的8.3公里。以今天运动员水平来看,8.3公里的黑夜山路,至少需要40分钟。如果加上之前的商量时间,从刘邦">刘邦外出如厕到张良">张良进去道歉,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那么项羽">项羽范增">范增就傻等刘邦">刘邦如厕一小时?

第三,鸿门宴是在项羽">项羽驻军地,宴席周围也必然安排了很多项羽">项羽部下,刘邦">刘邦“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樊哙夏侯婴">夏侯婴、靳彊、纪信">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的行动,项羽">项羽部下没有一点察觉的可能性为零。如果宴席外面的项羽">项羽部下发现客人走了,为何不报告给项羽">项羽范增">范增?更外围的项羽">项羽部下,见到这五个人黑夜乱走,有没有上前问询?

如果说范增">范增刘邦">刘邦的安排惨不忍睹,或许真相就是这样的话,那么刘邦">刘邦逃跑的过程就更是匪夷所思,其中项羽">项羽范增">范增犹如傻瓜一样,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击败章邯">章邯等人的。

从以上两点来看,吕思勉说鸿门宴“全是想象编造的故事”,即便可能有所偏激,但也未尝没有道理,至少司马迁">司马迁笔下的“鸿门宴”的确过于不合常理。

不过,“鸿门宴”不是司马迁">司马迁的原创,最初原型源自陆贾">陆贾的《楚汉春秋》,司马迁">司马迁陆贾">陆贾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修改,让鸿门宴变得更具有文学性、更戏剧化。陆贾">陆贾是秦汉之人,亲身经历过秦末汉初这段历史,因此《楚汉春秋》尽管是文学作品,但应该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可惜这本书早已失传,如今仅留下三段文字:

第一段是刘邦">刘邦关闭函谷关,不让楚军进入,范增">范增霸气十足指责刘邦">刘邦造反,然后放火烧关,《史记》中是项羽">项羽命令英布">英布破关;

第二段是范增">范增望气,说刘邦">刘邦“非人臣之气,可诛之”,宴会上范增">范增目示项羽">项羽,“羽不应”,之后樊哙">樊哙闯了进去,没有《史记》中的“范增">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与项庄">项庄舞剑;

第三段是“沛公脱身鸿门,从间道至军”,张良">张良刘邦">刘邦道谢,没有《史记》中的两地距离描写,也没有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范增">范增破玉之后也没有口不择言地说“竖子不足为谋”等。

通过陆贾">陆贾的描述不难看到这样的逻辑:范增">范增因为被刘邦">刘邦拒绝入关而生气,进而说出什么“非人臣之气,可诛之”,实际上是公报私仇,但项羽">项羽作为联盟老大,不愿杀死刘邦">刘邦范增">范增泄愤,于是刘邦">刘邦才能轻易回到军中,于是范增">范增才会生气。

但由于《楚汉春秋》中的鸿门宴,只留下了区区三段文字,且这些充满文学性的文字中,一会说“项羽">项羽”一会说“项王”,一会说“沛公”一会说“高祖”,一会说“范增">范增”一会说“亚父”,称谓非常混乱,因此这是不是陆贾">陆贾的原文,以及文学家渲染胜利者的历史,描述的是不是真相,也是个问题。因此,陆贾">陆贾版的鸿门宴,也是很难确定真伪。

总而言之,项羽">项羽刘邦">刘邦曾在鸿门有过一次见面,“鸿门宴”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但这次会面先后被陆贾">陆贾司马迁">司马迁两次过度渲染,导致这段历史面目全非,真相如何已经无法探寻,恰如吕思勉所说“汉高祖">汉高祖项羽">项羽此一会见,其真相殆全然不传”。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泰斗史念海,在《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史记》一书,系司马谈">司马谈、或者司马迁">司马迁,根据其它记载、或者传闻增添进去的。而秦汉之际有一些传闻,并不完全靠得住,它们的水分往往太多,故事性太强,有的甚至根本不是事实。”两千年前孟子">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不必过于迷信《史记》的权威!

参考资料:《史记》、《楚汉春秋》等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