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刘邦骂项羽时被箭射中,虽然没死,之后象棋却多了1个不成文规定

刘邦骂项羽时被箭射中,虽然没死,之后象棋却多了1个不成文规定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为将者披坚执锐杀人,为王者运筹帷幄诛心。”这是历史正剧《郑和">郑和下西洋》中徐皇后的话语,说的可谓掷地有声。正所谓为将者有为将者的努力,而为王者有王者的运筹,两者应该区别对待,各司其职,才能够保证胜利。

正如象棋中的规则,两边的将帅都不得随意出去,百分之九十的时候都是动的军马炮。两边的将帅犹如王者一般,一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而所有的厮杀都靠着其他的棋子行动,不到万不得已不得随意动弹。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向其中更有一个规矩,江山不仅不能出田字圈,而且将帅之间不得见面,否则有一方必死。对此曾有很多人表示疑惑,为何会有这样一个规矩呢?其实这个规矩的背后,还有着很深的讲究,而且还有一段历史往事有关。

一、刘项对峙

楚汉争霸时期,当时秦王朝已经消亡,天下有力量问鼎的人,只剩下了刘邦">刘邦项羽">项羽。一般来说,当时的项羽">项羽占据绝对的战斗力,是军事第一,而刘邦">刘邦拥有人心掌握大量诸侯,是人望第一。

于是当年的战争陷入到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刘邦">刘邦一直被打败,但是他的军队却越来越多。而项羽">项羽一直在胜利,但总是打不垮了,并且军队越打越疲惫。最终两边陷入对峙状态,似乎谁也奈何不了谁。

项羽">项羽是个“直筒子”,因此他也不想再继续无休止的战争,于是提出了以贵族方式解决战斗,想要和刘邦">刘邦决斗。易中天老师曾感慨,项羽">项羽此举真可谓是春秋贵族再现,以贵族的方式来决定天下归属。但可惜的是,刘邦">刘邦根本不买账,并且调侃,自己斗智不斗勇。

项羽">项羽非常生气,于是不断的派人进行挑衅,而刘邦">刘邦则派出楼烦射手,项羽">项羽出来一个人,他就射杀一个人。两边的博弈真可谓是象棋一般,两边主帅遥相对峙,但中间总是用其他的棋子比拼。

项羽">项羽为人过于强悍,他居然只是瞪了一眼,就把刘邦">刘邦的射手给吓退了,迫于无奈,刘邦">刘邦只能站出来与项羽">项羽面对面。就是这个面对面,结果惹了大祸。

刘邦">刘邦当着项羽">项羽的面数落了他十条大罪,而且越说越兴趣,结果导致项羽">项羽恼羞成怒,居然赫然拿起长弓,从箭带中抽出一根箭射向刘邦">刘邦刘邦">刘邦正在得意之时,没想到项羽">项羽动作一气呵成,刘邦">刘邦只得慌乱骑上马逃窜,所以仓促之下被弓箭射中大腿,最终在叫嚣声中狼狈逃掉了。

事情就这么告一段落,而且后来刘邦">刘邦回到军营,为了稳固军心,以脚疼来代替大腿的疼痛骗过了士兵,继续谋划他的大业。

二、象棋的不成文规定

刘项两家的对峙结束,但是他们的故事却广为流传,特别是他们的历史还带入到了象棋之中,并且形成了象棋中的将帅不能对峙。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李约">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文化史》,其中明确记载,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且国际象棋也是中国人的创造。一般来说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在《楚辞》中有记录。不过象棋真正的兴盛是在汉代,特别是在刘向">刘向的《说苑善说》中有明确记载:“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可见,汉代象棋十分流行。

因此有学者认为,象棋早期雏形在战国,但真正成熟和发展是在汉代。所以汉代的象棋极有可能受当时开国历史的影响,象棋中很多的文化都是直接引用的楚汉争霸的历史。例如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其实就是当年刘邦">刘邦项羽">项羽对峙的再现。而将和帅其实就是指的刘邦">刘邦项羽">项羽

既然象棋的博弈,是对于当年历史的再现,那么当年的大事件自然也很容易被引入到象棋的规矩中。因此,刘邦">刘邦项羽">项羽见面,结果导致刘邦">刘邦中了一箭,差点因此死亡。于是象棋里面就有了不成文规定,将和帅之间不得自由见面,一旦见面,有一方必然死亡,所以将帅是无法跨过楚河汉界的,只能在相当于营帐的“田”字中运筹帷幄。

当然了,这一规矩也使得象棋的难度更大,不过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需求。一般来说,此举使得象棋变得更加有趣味,玩法也更多,所以这个创造非常有意义。

三、将帅回避的历史意义

其实除了象棋的规矩以外,将帅之间不见面还有深层次的历史意义。正如开篇所说,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必须要各司其职,才能确保胜利。在战场上,真正的统帅应该坐在帐篷里面,并且规划着战争的总体布局。而在具体战斗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军切实可行的去执行政策,然后由士兵们明确的去完成每一场厮杀。

这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这样既确保了命令的传达以及战场的有序进行。假若将帅之间不顾规矩,相互抛头露面,在汉代以后,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战场的规矩已经被破坏了很多,很多人总想着要进行斩首行动,一旦首脑被杀,那么整支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一场原本井然有序的战争,因为首脑的错误行为,而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那是不能容许的,也是非常严重的系统错误。所以,后来的战争有明确的规矩,每一位统帅必须要牢牢的保护在后方,除非战斗打到最后一兵一卒,否则将率绝对不能真正出战。

而且,在明史中还有记载,连冲锋的将军都身边配备着亲兵队,因此元帅的身边更是有一支精锐的部队进行随身保护。因此,将帅不随便见面,并且着重对于将帅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常识。

虽然历史上也有过御驾亲征,还有统帅带兵冲锋的记载,例如当年的宋真宗">宋真宗,还有大名鼎鼎的康熙">康熙进攻葛尔丹。但在康熙">康熙王朝中有一段话说得很透彻,所谓御驾亲征,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战则必胜,另一个则是迫不得已。当时康熙">康熙皇帝在劝谏之下,没有带兵主动出击吴三桂">吴三桂,这才有了后来的稳定。

所以,将帅之间必须隔开,彼此之间呆在田字圈里面,这是一个象棋的规矩,也是一种古代战争的文化和讲究。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典故。

不得不说,刘邦">刘邦项羽">项羽两个人的故事,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习俗,而且还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和战争。

结语

因此,从这样一个小小的象棋规矩,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各类习俗,乃至于博弈类的娱乐工具,其实都蕴含很多的历史文化的雕刻。小小象棋,居然能够体现出楚汉争锋,将帅不见面,更是体现了战争文化的特点。

所以我们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应该要有更深的认知,不要总是研究标准化,向西方历史看起,应该对自身的历史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的历史是真的一点一滴堆出来的,所有的细节都是历史的厚重,其实并不逊色于西方,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的眼光。因此,没事下下象棋,学一学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一下中国历史,或许可以更多的增强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可以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