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诸葛亮受先帝遗诏,成为蜀汉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建兴元年,诸葛亮">诸葛亮受封为武乡侯,并开始开府治事。在其相府之中,有一位地位极其特殊的人物,虽然当时官位不大,却受到诸葛亮">诸葛亮异乎寻常的重视,而此人正是费祎">费祎费文伟。
公元225年,诸葛亮">诸葛亮在讨伐南中的战斗中大获全胜,引兵回到成都。为迎接诸葛亮">诸葛亮,朝臣们皆出城数十里相迎。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却在车上招了招手,将官位并不高的费祎">费祎叫上车,与之攀谈了许久。对此,朝臣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在笔者看来,费祎">费祎应当是诸葛亮">诸葛亮专门用来侦查百官甚至刘禅">刘禅的暗桩。有了费祎">费祎的帮助,即使诸葛亮">诸葛亮出征在外,朝中动向仍尽在掌握。除了监视百官,费祎">费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协调好蜀汉两大栋梁——魏延">魏延和杨仪">杨仪的关系。
自荆州失陷,刘备">刘备兵败夷陵以来,蜀汉人才逐渐呈凋零之势,关羽">关羽、张飞">张飞、马超">马超、黄忠">黄忠、法正">法正、马良">马良不是战死,就是病死。而在刘备">刘备时期尚为小字辈的魏延">魏延,逐渐走向了台前。魏延">魏延武艺高强、善养士卒,精于阵法,是蜀汉难以替代的强将,同时也是诸葛亮">诸葛亮所倚重的左膀右臂。
在南征之战中,诸葛亮">诸葛亮又发掘另一位人才——杨仪">杨仪。此人善于制订规划,筹措粮草,而且做事利索,很有决断力。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诸葛亮凡事喜欢事必躬亲,却唯独能让杨仪">杨仪独当一面
虽然魏延">魏延和杨仪">杨仪均才华出众,但在性格上却都有严重的缺陷。魏延">魏延恃才傲物,性格粗暴,难以与旁人相处;而杨仪">杨仪的高傲或许还在魏延">魏延之上,同时还心胸狭窄、嘴尖牙利,得理不饶人。因此在共事过程中,杨仪">杨仪和魏延">魏延总是冲突不断。
一方面,杨仪">杨仪经常以口舌之利,讥讽魏延">魏延。魏延">魏延说不过杨仪">杨仪,便露出武夫的嘴脸,抽出剑要杀人。每当到了这个时候,费祎">费祎就一定会出场。从表面上,费祎">费祎性格随和,谈吐幽默,与谁都能相处,因此他与魏延">魏延、杨仪">杨仪的关系都很好。因此,在两人发生冲突时,费祎">费祎总能救场。因此诸葛亮">诸葛亮在世之时,可以各尽魏延">魏延、杨仪">杨仪之所用者,全赖费祎">费祎从中匡救之力。
魏延">魏延和杨仪">杨仪没有直接火并,一来靠费祎">费祎的调解;另一方面,两人受到诸葛亮">诸葛亮的管束,也不敢将事情闹大。因此只要诸葛亮">诸葛亮在世,两人就不会闹出大乱。但当诸葛亮">诸葛亮去世,两人的冲突必将危及蜀汉政权的稳定。
对此,甚至连东吴孙权">孙权都看出来了。在一次酒宴上,孙权">孙权就曾对作为使节的费祎">费祎说:
“告诉诸葛丞相,贵方的魏延">魏延、杨仪">杨仪均是牧竖小人,虽然有点鸡鸣狗盗之才,但终究上不了台面。诸葛丞相活着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很消停,如果丞相一旦不在了,这两家伙必然造反。因此,我希望你们早作打算!”
对于孙权">孙权的说辞,费祎">费祎自然心知肚明。他的副手董恢说:
“如今曹魏势大,不得不任用这两个小人,总不能因为江上风波大,就把船桨丢掉吧!”
言下之意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早就知道魏延">魏延、杨仪">杨仪不是啥好人,用他们不过是权宜之计。从更深层次来分析,诸葛亮">诸葛亮恐怕对自己的身后事已经早有安排,根本无需孙权">孙权费心。
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即使在弥留之际,诸葛亮">诸葛亮头脑仍十分清楚,自己死后,没人能与司马懿">司马懿相抗衡,因此撤退才是上策。因此他将军队交给了杨仪">杨仪,并命他秘不发丧,即刻领兵回成都。而指挥权,交给了姜维">姜维。而诸葛亮">诸葛亮之下官最大的魏延">魏延,却被完全忽略了。
诸葛亮">诸葛亮心知,自己死后,魏延">魏延必不会听从自己撤退的命令。早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魏延就想单独带兵,以军事冒险的手段袭击长安。然而魏延">魏延的计划却被谨慎的诸葛亮">诸葛亮拒绝。若将兵权交给魏延">魏延,他必会违背诸葛亮">诸葛亮的旨意,实施他的冒险计划。以他的水平,哪是司马懿">司马懿的对手?一旦失败,蜀汉危矣。
因此,诸葛亮">诸葛亮将兵权交给了杨仪">杨仪。一方面,杨仪">杨仪不懂军事,不会因贪功而继续北伐;另一方面,杨仪">杨仪与魏延">魏延关系恶劣,绝不会与之合作。就这样,魏延">魏延完全成了一个弃子。若魏延">魏延听从诸葛亮">诸葛亮的遗命,或许还能保全性命。如果不听从,等待他的便只有死了。
诸葛亮">诸葛亮去世,杨仪">杨仪果然紧跟领导的遗嘱,领兵撤退。而魏延">魏延也一如诸葛亮">诸葛亮所料,拒绝撤退。不仅如此,魏延">魏延还准备出兵攻打杨仪">杨仪,一场火并即将上演。若内战打响,必为曹魏所趁。就在这时,费祎">费祎站了出来。
首先,费祎">费祎假装站在魏延">魏延一边,与之谈心。对于暴跳如雷的魏延">魏延,费祎">费祎安慰道:“我当为君回去劝解杨长史,长史是文吏,甚少管知军事,他必然不违命,与你继续北伐。”在稳住魏延">魏延后,费祎">费祎夺了一匹马便逃走了。
当杨仪">杨仪带领蜀军主力撤离,中了费祎">费祎缓兵之计的魏延">魏延已经无法阻挡了。于是他带兵烧毁栈道,要和杨仪">杨仪一决高下。但是魏延">魏延却已经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成为所有蜀军的敌人。因此只消王平">王平一嗓子,魏延">魏延的部下就一哄而散。之后,魏延">魏延被迫带着儿子逃亡汉中,但最终还是被马岱">马岱追击并杀掉。
魏延">魏延死后,作为维护政治平稳交接的杨仪">杨仪又成了祸患。前文提到,杨仪">杨仪自负其才,且被临死前的诸葛亮">诸葛亮委以重任。因为他自信,自己一定能成为诸葛亮">诸葛亮的继承人。但出乎杨仪">杨仪意料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却任命蒋琬">蒋琬继承了自己的相位,杨仪">杨仪只被安排了一个闲职。因为诸葛亮">诸葛亮明白,让心胸狭窄、有才无德的杨仪">杨仪当丞相,只会让政权出现紊乱。
对于这样的安排,被完全架空的杨仪">杨仪怨言不断乃至于指天骂地,众同僚皆不愿与其交往,唯有费祎">费祎与他“关系良好”。一日,费祎">费祎到杨仪">杨仪家做客,谁知杨仪">杨仪却说:
“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也就是说,丞相去世,我若举兵投靠魏国,哪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我后悔啊!
然而出乎杨仪">杨仪意料的是,费祎">费祎这位“知心小弟弟”却毫不犹豫地向后主刘禅">刘禅告密,而杨仪">杨仪也因此被剥夺一切官职,最终死在了流放地。
由此可见,诸葛亮">诸葛亮虽然被称为至正之臣,但是同时满腹权谋、城府极深。他留下一个费祎">费祎,轻易除掉杨仪">杨仪和魏延">魏延两大祸患。虽然杨仪">杨仪、魏延">魏延皆有才,但没有诸葛亮">诸葛亮制约,只会起到反作用。若造成蜀汉内讧,导致魏、吴交侵,乃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诸葛亮">诸葛亮、费祎">费祎计除二人的奇谋,维护了蜀汉未来30年的稳定。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在权谋方面,精通申、韩之术的诸葛亮">诸葛亮可谓是行家。正如王夫之">王夫之所说:“无其心而用其术者,孔明">孔明也!”过人的权谋加上过人的智慧,最终让诸葛亮">诸葛亮取得了不凡的业绩。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司马光对于诸葛亮">诸葛亮也是推崇备至。
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学到诸葛亮">诸葛亮的为人处世和经济之道。只要学好了《资治通鉴》,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出来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钱穆跟台静农的推荐。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6000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
白话资治通鉴【全套共10本】
¥208
购买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